智能建筑功能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建筑功能研究
发表时间:2010-01-21T09:39:40.293Z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9月下供稿作者:先柯桦
[导读] 智能建筑是一项集计算机、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体的综合系统工程
先柯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邮编618000)
[摘要]智能建筑是一项集计算机、通信及自动化控制等高新技术为体的综合系统工程。智能建筑的许多方面最初是围绕着现有的一些系统展开和发展的。本文分析了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功能特征和功能评估问题。
[关键词]智能建筑功能特征功能评估
一、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
智能建筑应为建筑管理者创造一种高效的环境, 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提供最有效的资源管理。智能建筑能够通过它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的最佳组合提供一种高效和经济的环境。智能建筑能够帮助业主、管理人员和住户实现他们对造价、舒适、方便、安全、长期的灵活性以及市场效应的目标。以上我们归纳的智能建筑的基本功能充其量也只是宏观目标。这个宏观目标的实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由建筑设计包括城市规划等的各个专业进行综合考虑。即使对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人员来说, 也要受到业主要求、造价、外部环境及市场产品等的约束。作为当前设计市场的需要, 应该使设计人员有可操作性。根据现有国内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论述,我们可认为智能建筑概念的构成几乎涵盖了现行建筑电气设计专业中强弱电设计的所有方面。
(一)供配电系统
智能建筑的供电系统应保证电源可靠性, 如两路供电、自备发电机、稳压或稳频装置及等, 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主要包括电力、照明、空调与冷热源、环境监控与给排水、电梯、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
(二)综合布线系统及光缆区域网络
由于网络的流通量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室内布线方式已经难以适应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日益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 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以满足传输话音、数据和图象等各种信号的需要。一个比较理想的综合布线系统应考虑①在满足当前网络流通量的同时, 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能满足重新组合以及扩充。②有一定兼容性。由于其传输媒体主要为光缆和高质量的铜线电缆, 其连接设备器件应满足终端设备的连接要求,可以兼容传输话音、图象及数据等信号, 并保证各种信号传输的质量。③方便管理、维修。综合布线系统应便于扩建或改建,并应便于分析、检查和故障排除, 有利于维修、管理工作。光缆区域网络主要用于高速传输, 如外线网络及建筑干线系统管线。主要解决一般的区域网络如以太网等传输容量和速度的限制, 在应用中将光缆区域网和低速区域网络通过桥接器或路接器组合在一起, 就如同一条高速公路将沿途支线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以提高远程通讯的速度和质量。
(三)建筑设备的监视、测量和控制
其对象主要是针对各种电气设备、给排水设备、热力空调设备及建筑内的垂直交通设施的监
视、测量和控制。包括对有关设备的报表编制、各种管理费用和耗能费用的分配计算及设备维护运行记录等。良好的设备监控系统, 应确保各种设备的运行可靠和安全有利于节省能源有一定的集成性, 以减少管理层次, 降低成本。
(四)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包括语音信箱、电子信箱、语音应答、卫星通信、共用天线、闭路电视、信急传输及广播系统等。通信系统应具有对来自建筑物内外的各种不同信息来源的收集、处理、存贮、传输及检索等功能。因此该系统还应包括对各类设备及设施的维护管理子系统和信息库功能。
(五)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分报警和联动两部分。消防系统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等级国家有关法规确定,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这一系统并不限于智能大楼。
(六)保安及出入管理系统
理想的智能建筑的保安和出入管理系统应达到如下四方面的要求①探测装置与中央控制之间真正的集成②探测装置有认知能力并可作出简单合理的反应。③可以行使系统自动诊断的控制系统。④应居一种可以执行多功能和可以遥控的系统。目前能达到这四个要求的系统尚未问世。这主要是当前该系统是由不同厂商生产的不同的部件控测装置、中央控制盘、信号装置和局部信号装置等组合而成。比较难实现的关键是由于其复杂的技术和昂贵的价格。
(七)系统集成
这一条目前只能做到尽可能的集成, 以实现智能化信息的汇集和对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及有关规定和客观环境下, 集中式计算机控制方案满足不了可靠性要求。因为建筑物内实时监测与控制的设备品种繁多, 而且很分散,分散在楼内的各个不同位置,要满足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和可拓展性。目前宜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二、智能建筑的功能特征
(一)大系统的概念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所包容的各个系统与多年前沿袭的强、弱电或三的概念已有很大的区别,
各个系统之间的定义、互相依存已经不可避免, 如通信系统、楼宇管理和办公自动化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即使是相对独立的消防、保安系统应运而生的综合布线系统等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
(二)集成的概念
由于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和微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各系统本身的集成和各系统之间的集成__成为可能, 由于目前受到产品繁杂、造价昂贵和技术复杂等因素的制约, 其发展还不平衡, 但毕竟我们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即使是“ 蚊子”式的或者象有些同志所说的“ 初级阶段”。
(三)发展的概念
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世界各国有关的设计、安装施工和制造厂商们正在不断探索研制。产品更新速度之快使人目不暇接。新生活、新节奏也使人们不断提出对生活、工作的新要求。有些前所未闻的事物如国际互联网正以每年增长几百万用户的速度迅速崛起国际上或某些国家的标准化协会正在为许多系统制订新的标准许多厂商正在研制和生产技术含量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品如保安系统见拙著《现代
智能建筑设计方法》。
三、智能建筑的功能评估
国内目前对建筑的评估主要是出于行业管理或物价管理的需要。如星级宾馆的评定, 其主要方法是将建筑设备及管理各个环节进行逐项打分以确定该建筑的标准。当前的智能建筑主要是指所谓的高级出租出售写字楼。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的当务之急应由有关部门建筑设计方面的有关协会及国家物价部门制订一个标准, 使设计人员有章可循。该标准可以参照旅馆的星级标准, 应涉及建筑的各个方面, 而不仅仅是单专业的、、或者一、二、三之类的等级。其中涉及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方面至少对设备标准、安全可靠性、环境影响、集成程度、应变能力、用户需求、管理方便及经济因素等八个方面作具体规定。与此同时, 应对涉及智能建筑的各种产品及厂商予与规范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技术措施, 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在智能建筑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糜星, 李江. 浅说智能建筑[J]. 江西建材, 2009, (01) :58-59,89.
[2]谢浩. 智能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上海建材, 2009, (01) :42-44.
[3]2009上海智能建筑与节能技术论坛举行[J]. 低压电器, 2009, (12) :58.
[4]欧阳东. 第八届全国智能建筑技术交流会工作报告[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9, (01) :11-15.
[5]陈芸华. 做一本把读者放在心上的杂志——写在《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创刊15周年[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9, (03) :10-11. [6]陈嘉伟. 陕西智能建筑行业正在崛起[J]. 智能建筑, 2008, (11) :38.
[7]本刊编辑部. 2009智能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研讨会召开[J]. 低压电器, 2009, (08) :59.
[8]智能建筑风雨15年之工程应用日趋成熟[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9, (05) :10.
[9]薛斐. 电子产品装点绿色智能建筑——第19届台北国际建筑建材及产品展上的电子产品[J]. 电子产品世界, 2008, (02) :160-161. [10]《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编委及协办单位座谈会在京召开[J].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9, (01)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