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
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郑州市惠济区薛岗小学王建军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外来务工人员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出了很多力,他们的子女也跟
着他们在异地生活,远离家园的人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和身体
健康是每一个教育者、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对象。

关注他们,才能
让外来务工人员无后顾之忧。

全身心的投入惠济的到经济建设上。

二、研究概况
随着惠济区薛岗村养牛基地和老鸦陈调味品市场的的迅猛发展,薛岗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其中,有不少民工携子带女,把子女安排在其打工地就近读书,形成一个新兴的,人数众多的待教育群体——外来民工子女。

就我校而言,近300名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女的比列已超出70%。

面对如此庞大的待教育流动群体,其地区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情况等因素多样。

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发展成长也将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其自身如何更好的融入新的环境中?而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学校和老师又该如何去引导、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旦心理产生不良倾向,最直接的受害者是孩子,间接的受害者就是整个社会……这些问题显得尤其重要,刻不容缓!使民工子女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拥有健康的心理,美好的心情;在他乡快乐、健康地成长。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月工资剩余情况
501—1000元,41%1001以上,47%20%
30%
40%
50%
我们调研了1-6年级年段298名孩子,发现民工子女处在新的环境氛围中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又有比较严重的情绪化的倾向,心理素质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由于这些心理上的因素不稳定因素,会导致他们打架、骂人的现象增多,极易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三:研究的过程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我校外来务工人员现状
本研究共下发问卷298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回收率达97%。

从我校调研的情况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如下:
(1)、家庭收入
薛岗村属于惠济区偏远地区,地区经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而外来务工人员在我薛岗村是最多的,但基本都是靠喂牛维持生计。

有个别的外来务工人员自己开个小店或摆个小摊做个体生意。

总体收入
偏低。

(2)、居住环境
在家庭住房情况调查中,290个外来务工家庭中只有23人是惠济区买房居住,成为常住人口。

靠租房的人占85%、住厂房、或者在牛场自己盖一间的占总比例的7%。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看到大多数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家3口,甚至4、5口人居住在60平米左右的租房中,条件设施都相对简陋。

据调查,只有17%的外来务工家庭有电脑,另外35%的外来务工子女没有专用书桌。

孩子写作业的桌子就是全家吃饭的桌子,由此我们常常会看到他们回家作业本上沾满了各种油渍、菜渍、甚至有的孩子来学校不洗脸、一身牛粪味的大有人在……他们自觉性差,卫生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常拖班级“后腿”。

时常容易引起老师的厌恶之情。

而他们得不到老师的信赖、爱护时,就容易产生种种敌对、不满情绪。

班级里的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在风俗、礼仪、语言、等方面差异较大,缺乏共性。

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陌生感和自负感丧失合作意识,阻碍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了解。

(3)、人员结构
外来务工家庭一般是多子女家庭,在大多数的家庭中必定会有一个男孩,有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一些外来务工
人员缺乏计划生育政策意识,多生,甚至超生,在孩子的教育与生
活上,在时间与精力上,无法做到周全。

再者、当地学生大多带有
歧视、排斥外地人的意识,对外地人的映象不好,看不起他们。

处处提防、漠视他们。

受这种生活大氛围的极端影响,对正在成长的外地孩子的心理自然产生了很大的负作用。

(4)、教育投入
外来务工家庭本就生计艰难,在月剩余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再用于教育投入,就显得比较被动,有时孩子上课了才发现没有这没有那,有的干脆就东借西解。

跟别提买课外书、参加课外兴趣班等。

据调查,全校只有23个外来务工子女参加校以外的课外兴趣班。

民工家庭经济比较拮据,孩子的学习用品、服饰等都不如同龄人。

这使得民工的子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孩子适当的心理愿望时常落空,当难以得到适度满足时,也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

(5)、文化水平
据调查,我们的家长绝大多数来自于河南的南阳、周口,驻马店,文化水平总体偏低。

“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产生的最大困难”调查中,我们发现76%
的家长选择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

另外有20%的外来务工家长在“其他”一栏中注明他们根本不懂英语,无法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

民工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甚至是文盲。

自我素质低下,有诸多的不良生活习性。

父母受教育状况低下,教育意识与方法落后;父母间关系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不和谐。

父母自身素养的缺乏及父母间的不良关系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当子女出现了某种困惑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交流,甚至错误的指导和示范,还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通过座谈,我们发现在学生中影响心理和身体健康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际交往
有31%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属于一般,19%的学生认为本地的同学对自己的态度不太友好。

同时,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同学的好朋友是自己的同乡,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比较难以融入本地学生这一群体。

有这几种认同感的存在,肯定会影响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

2、自信心不足学习压力过重
很多同学都是父母在哪孩子在哪,三四年级来学校的大有人在,对于我们本地开设的课程,他们大多没有学过,因而感觉非常吃力,有较多的同学承认自己不想学习,其中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自己的自信心不足,特别是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过大,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前途很渺茫。

90%以上的外来民工子女学习成绩不如本地学生,特别是在英语等科目上,加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新时期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健康在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竞相开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焦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对父母、同学、老师以及对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对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这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

心理健康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前提和基础。

为了更好地对这一特殊群体开展教育,我们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调查,从中找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能有促进作用。

四、研究成效和设想
1、赋予关心,亲情融入
农民工人员子女大多数在农村长大,由于所处的环境艰苦,造就了孩子的敏感、早熟。

进入陌生的环境学习,他们渴望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

为此,学校要求全体老师平等对待每名学生,将爱的情感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信任的期待中,更建立在人性的光辉里。

师生坦诚交流,于是,了解在交往中加深,情谊在谈心中增进,认识在切磋中提高,灵魂在碰撞中升华。

学生聆听教师的教诲像聆听母亲叮咛那样虔诚。

2、实施“激励—成功”的关爱教育
实施“激励—成功”的关爱教育,挖掘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没有人不期盼得到尊重、得到爱、获得最大的成功,从而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对于外地民工子女来说更为迫切。

我们也只有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的需要,他们才有可能积极努力地学习,才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发挥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集体作用
重视环境熏陶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使学生的不良意识、情绪在美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纠正。

健康的班集体有如巨大的磁场一般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能以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每个成员都自学按照这种“群体意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意识、态度和情绪,“于无声处润心田”,用学生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不断自我改造、自我扬弃、自我鉴
赏、自我完善。

在同学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使同学之间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

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歧视和疏远农民工子女,应该伸出温暖之手助其进步。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借助丰富生动的群体活动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向好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要积极开始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家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习、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课堂延伸,营造温情
在工作中,我校十分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每接收一名流动生,班主任都将自已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

新年到了,学校总是主动向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

因为每一位流动家长都是我校的挚友,是我校做好德育工作的有力助手。

外地民工子女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关键在教育工作者。

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将尽自己的所能为他们造就更加舒适、和谐、人性化的学习活动环境。

让异乡来的孩子们同样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同样拥有一片美好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 (1=100页)
〔2〕宋宁. 《小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50-60页)
〔3〕孟育群,《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90-170页)
我校外来务工子女
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
课题负责人:王建军
立项编号:2011—ZJKYB-X05-296
单位名称:郑州市惠济区薛岗小学
完成时间:2012.5
附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二、研究概况 (1)
三、研究的过程 (2)
四、存在的问题 (5)
五、研究成效和设想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