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鉴赏 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釉陶是表面施釉的陶器。

挂釉可保护器胎,且起装饰作用。

据中国国内的考古资料,最早的釉陶是西汉时期的铅釉陶器;流传到国外的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铅釉陶器。

东汉是釉陶最发达的时期,釉陶器的种类有壶、樽、罐、洗、博山炉、瓶等,还有坞壁建筑模型和俑人、猴、鸭、狗、鸡等陶塑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虎子
壶式之一,形若伏虎,用途有水器和溺器两种说法。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虎子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黑皮灰陶器。

瓷质虎子流行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早期造型呈卧虎状,昂首张口,鼓目,四足屈蹲,背有提梁。

中期以后,造型渐渐简单,器身与扁罐相似,肩部有向上倾斜的直筒口,素身,极少装饰。

晚期虎首和四足逐渐消失了。

秘色瓷
古代越州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

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

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

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越窑青瓷精品之一。

柴窑
柴窑,据记载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

但是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故不在当代公认的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列。

紫口铁足
官窑、哥窑和龙泉窑特征之一。

由于施有乳浊性厚釉,口沿处釉层较薄,泛出比黑胎稍浅的紫色;底足无釉处则呈现胎的颜色。

它和青釉配合,既能衬托青釉和美,又使厚釉产品具有挺拔秀丽的质感。

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的现象,称谓“紫口铁足”。

金丝铁线
金丝铁线,又叫“鳝血”。

宋哥窑开片釉器,裂纹奇特,紫黑色裂纹包围着金黄色细丝状裂纹,故名。

明清仿哥窑器物,通体由大而深和小而浅两种纹片交织组成,亦称金丝铁线。

现代仿哥窑器物上的这种纹片,是出窑后染色而成。

影青远在宋代,它就是景德镇瓷器的主要产品,它的特点是瓷质极薄,釉似白而青,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故有人叫它为影青、隐青或者叫它罩青《竹园陶说》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以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微带青色也。

据言出自江西为宋所制。

建盏
建盏(天目瓷),黑瓷代表。

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

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因产地为宋建州府建安县,因此称为建盏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

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鸡腿瓶
又称鸡腿坛,辽、金时期陶瓷典型器之一。

侈口外卷,溜肩,腹部修长形如鸡腿,故名。

多以黑褐釉或茶叶末釉为装饰,大多由肩至底饰有凸凹弦纹,少数肩部刻有汉字楷书或契丹文年款,有的于腹部刻契丹人像。

依据形制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器肩以下粗细相若,二是最大腹径在肩部,器腹以下渐内收。

酥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

简称“苏料”。

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

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

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

甜白釉
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

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程度。

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

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郎窑红
郎窑红,是我国名贵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红艳鲜明,且具有一种强烈的玻璃光泽。

郎窑红是模仿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特征烧制的。

釉凝厚,玻璃感强,佳品呈鲜红色。

传世品以瓶较多,常见的有观音瓶、棒棰瓶(棰口直颈者为硬棒棰,撇口圆肩者为软棒棰)、直颈扁腹瓶;盘碗也为数不少,有通体呈菊瓣形的。

弘治黄釉
品种多,数量大,价格甚高。

特征: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范青色,与正德的亮黄色一致;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放者多为平底;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
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五、弘治黄釉的鸡油黄色极难仿制。

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

弘治黄釉两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太相接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
图案中的蓝色部分先以釉下青花描绘,上釉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彩绘其它部分,最后入炉烘烧而成。

盛于明嘉靖、万历时,由成化斗彩发展而来。

但又与成化斗彩有明显不同,即它并不以青花为主色,只把青花作为组成整个画面的一种色彩而与红、黄、绿等色处于同等地位
大明赤绘
大明赤绘:晚明的五彩以红、绿彩为主,色彩的表达比较简单,不强调过多的彩。

这种红绿为主的五彩,后来就变成一种流行,就是大红大绿。

我们过去认为,红配绿是一种很怯的颜色,但它就用这种红和绿强烈地碰撞,形成了一种风格。

这种风格在日本还被命名为"大明赤绘",赤就是红色,以红为主。

也有以绿为主的,也可以叫"大明赤绘"。

成化天字罐
就是明成化年天字款的罐子,天字款只有皇上才可以用,也就是明朝成化年天字款官窑罐子
成化鸡缸杯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二次入窑低温焙烧。

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将画面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

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后世多有仿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