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第一阶段学案导学”总结

七年级英语科组蒋少英

紧张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八年级英语课组始终坚持使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 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彷徨,也有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良好的新课导入是激活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寓有深刻的哲理,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上来,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课堂的第一关。好的新课导入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有意注意的作用,将课下学生的各种活动思维引入课堂氛围中,否则出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态;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激活学习动机的前提;三是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学习,升华旧知识,悟出新知识;四是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直接导入法;二是设疑导入法;三是趣味导入法;四是实验导入法;五是复习导入法;除此之外,还有资料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文娱导入法等,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会找到丰富多彩的、恰到好处的新课导入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正确引发学生的思维是一节课的“桥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就是以其它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或事物去认识感知新事物,并找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与其它事物的相互联系,从普遍的和必然的联系中推广到同类现象中去加以应用。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能使学生将具体事物进行升华成为新知识进行积累,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过程,积极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心境中学习。我们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维,如物理实验、小实验、演示实验等,利用实验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二是有意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去探究引发思维,让学生“问疑”探究,自己去总结,从而获得知识;三是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来引发思维,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打动学生心灵,以激情来学习运用物理知识;四是注意多种思维的结合,多方位的引发,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相结合,使思维变得灵活,提高解决问题的敏捷性;五是引发学生多讨论、争议,让学生大胆联想、设想、产生多向思维,解决问题灵活多变。以上这些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也不是固定模式,同时还要与课前的导学相结合,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在实践中见真效。

三、科学的导学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和减负的“金钥匙”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开展“学案导学”这段时间,认为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物理实验、播放配套的光盘,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陶行知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故而教师在授课计划酝酿时就要抛弃向学生灌输知识这一“着眼点”,以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动手、自我控制、拓展思路、发展个性为突破口,改变“学会知识”这样的单一目的和最终目的,要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入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体会过程本身的收获,不断反思、捉摸内在因素,达到“会学”的目的。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要求,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才是最终任务,通过导学实现这一目的:一是

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二是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三是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参与,并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是提高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只有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多开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发明创造,通过活动中的具体操作,比赛中的竞争去激发学生思考,去求新立异,去创新。教师给于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才能显现,才能取得发展。

四、目标检测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渠道”

判断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学生是否学得新内容和掌握新知识,都要通过解答一定的练习题,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状况。充分暴露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存在的问题,使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准确找到学生中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从而更加整合教学过程,真正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不仅学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五、搞好本节课的小结是一节课的“结束工程”

小结包括本节课及章节总结和课后教师自身总结。前者总结可使学生将新知识系统化、牢固化,以后能灵活运用,后者总结可使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方法,同时找出教学不足,以便后天的学习和教学的改进,使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学习。引导每一位教师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学案导学”,熟练掌握学案的编制要求、组成要素和基本形式。

2、进一步规范使用。立足于“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观念,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功能。

3、结合“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学案导学”,使其相得益彰,可持续性发展。

4、下学期继续组织首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说课比赛、市区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展示课、首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等主题活动,让“学案导学”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