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的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枣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枣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鲁南记忆MEMory of South ShANdoNg枣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

由流行于鲁南民间的小演唱“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

在没有被称为柳琴戏之前,通常称作“拉魂腔”。

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

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交界地区。

柳琴戏的来源是以滕州民间小调“拉魂腔”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班,公元前490年左右生于小邾国(今山东滕州市境内),是中国工匠界的鼻祖。

关于鲁班的传说遍布华夏大地,但因鲁班祖籍滕州,关于鲁班的传说在滕州市最为集中,流传得也最多、最系统、最原始。

从鲁班出生、学艺、发明创造,以至死后为仙、为神、为匠人祖师,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在滕州的大大小小的鲁班传说近千则,其中《鲁班桥》《鲁班磨》《大煎饼》《鲁班造锯》等30余篇被各种书籍转载。

鲁南花鼓产生于台儿庄运河两岸,广泛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

其产生年代不详,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

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

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调演,引起了轰动。

此舞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形式。

鲁南花鼓这种形式,不但地方特色鲜明,接近生活,能够渲染节日气氛,而且能够体现出鲁南人民的秉性以及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枣庄市的伏里村,相传是三皇五帝之一伏羲的故里,因而得名。

这里土陶艺术源远流长,具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型制、浓郁的汉代风韵、南北朝的特点,明清时期,这里又有吸收其他姊妹艺术之长处的印痕”。

伏里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中华民族五千年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被专家誉为“地面上流传至今的珍贵稀有土陶文物”。

介绍家乡枣庄

介绍家乡枣庄

介绍家乡枣庄枣庄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枣庄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四大文化古都”之一。

枣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曾是古代文明的摇篮。

在古代,枣庄是齐国的东北郡治所,是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枣庄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曲阜的孔庙孔林。

孔庙是为纪念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而修建的,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

孔林是孔庙的附属物,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来到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枣庄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古迹,如秦始皇东巡碑、岱庙遗址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枣庄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化。

此外,枣庄还有很多博物馆和纪念馆,如鲁迅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等,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枣庄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枣庄位于山东半岛的腹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泗河,它是山东省最大的河流之一,河水清澈见底,沿岸有茂密的树木和各种野生动植物。

每年春天,泗河两岸的梨花盛开,景色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自然风光,枣庄还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美食。

这里的美食以山东菜为主,口味鲜美,制作精细。

最有名的当属枣庄烧饼,它是枣庄的特色小吃之一,外皮酥脆,内馅鲜美,受到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枣庄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和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展示了枣庄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枣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以及美味的传统美食和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欣赏自然景观,枣庄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目的地。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枣庄,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详细描写枣庄地区独特的节日风俗作文

详细描写枣庄地区独特的节日风俗作文

详细描写枣庄地区独特的节日风俗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枣庄地区特色节日风俗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给大家讲讲我家乡枣庄地区一些独特的节日风俗。

枣庄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每逢佳节时节,这里都会上演别具一格的民俗活动,热闹非凡。

正月初一-新年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我们一家人一大早就会穿上最雅致的新衣服,吃上一年中最大一顿团圆饭。

吃完饭后,孩子们就去拜祖宗、拜年长辈,长辈会给我们发红包呢!元宵节-舞龙灯狮子枣庄地区的元宵节绝对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了!到处都是锣鼓喧天的舞龙舞狮队伍,热热闹闹地挨家挨户地行"逐年"之俗,驱邪纳福。

晚上,全城的柿子园、义村公园等处都会燃放彩灯,人们手捧彩灯,疯狂一夜。

最精彩的是柿子园里的大型舞龙舞狮大巡游,队伍中龙腾狮跃,精彩纷呈!清明节-祭扫清明时节,枣庄人们都会回到乡间,扫墓祭祖。

墓地周围就会聚集很多小贩,卖祭品、菲品、糖果什儿的。

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去捡掉在地上的糖果和小零食了。

外婆还会给我们买些临时搭起来的小摊上的风车、柳条编的蛇等小玩具。

端午节-荷包蛋龙舟枣庄最出名的就是端午节的"荷包蛋"了。

这是把嫩鸭蛋用芦苇叶箕裹住,在开水中煮熟而成的特色传统美食。

每年的端午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炖上这种芳香四溢的荷包蛋。

除了吃荷包蛋,我们这里还有龙舟赛等娱乐活动。

实在是热闹极了!七夕节-乞巧每到七夕,姑娘们都会来着手工活儿。

有的在纺线,有的在编织,都在"乞巧"求个手工巧。

据说这一天纺的东西特别巧,织成的也会格外漂亮。

女孩子们都希望自己的针线活儿能越来越好呢。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中秋是一年一度的团圆日子。

晚上,街上的月饼店门庭若市,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

待月上中天,全家人就会一起踏着清凉的月色,吃着香甜的月饼,赏月庆团圆。

姐姐还会教我们这些弟弟妹妹用树枝插上菊花做"插牛"呢!重阳节-登高九九重阳,枣庄的老人们都会组队登高。

枣庄特色民俗——柳琴戏

枣庄特色民俗——柳琴戏

枣庄特色民俗——柳琴戏鲁南枣庄至今流传着一段名为“四大香”的顺口溜:“绿豆米饭、羊肉汤,旱烟锅子、拉魂腔。

”还有“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鞋;拉魂腔一走,睡倒了十九”等民谣。

这些民谣道出了几百年前,在社会文化原始落后、娱乐活动极其贫乏的历史时期,枣庄人们对家乡戏曲“拉魂腔”的喜爱迷恋程度。

一、柳琴戏的由来与定名柳琴戏与淮海戏、泗州戏在1954年华东地区文艺会演之前统称“拉魂腔”。

拉魂腔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一种颇有影响的地方戏曲形式。

因其土生土长、土里土气、土腔土调而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它具有极其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异常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苏鲁豫皖交界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地区的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体现了这一地区的人民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反映了这一地区人民所特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柳琴戏”一名是20世纪50年代确定的,邵明思《峄县柳琴戏》云:“1954年华东地区会演,正式把拉魂腔定名为柳琴戏。

”在1954年华东地区文艺会演之前,有关人士因嫌“拉魂腔”一名流于“土俗”,故决定更名为相对高雅的“柳琴戏”,并于文艺会演时正式启用。

二、柳琴戏的起源和发展柳琴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795),当时鲁南地区每遇水旱灾害,贫苦农民四处流浪,一部分人就用唱门子的办法代替叫门子,这是“拉魂腔”的初级阶段。

约在道光年间,苏楼的巧木匠,“拉魂腔”艺人王清,在苏家班艺人苏道一指导下,制成了第一把柳琴。

解放后,由政府出面,相继成立了滕县柳琴剧团、峄县柳琴剧团、枣庄市柳琴剧团、台儿庄柳琴剧团、齐村柳琴剧团。

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有200多出,主要有《东回龙》、《西回龙》、《二反》、《五反》、《樊梨花点兵》、《四告》、《王二姐思夫》、《五女兴唐》、《葡萄架》、《姊妹易嫁》、《张郎与丁香》等。

十年动乱期间,剧团几乎凋零殆尽。

新时期以来,剧团逐步得到恢复,除了上演传统戏以外,还创作了许多新的剧目,如《山乡锣鼓》(张晶执笔)、《匡衡进京》(邵明思创作)、《墨子》(王中编剧)等。

枣庄的节日风俗

枣庄的节日风俗

枣庄的节日风俗
枣庄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这里拥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节日风俗。

1. 清明节
每年的清明节,枣庄市民会前往祖先墓地扫墓悼念先人。

此外,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踩麦场。

枣庄人会在春天来临时将麦草撒在场地上,等到清明节那天,人们便会跳起踩麦舞,表示祈求丰收和平安。

2.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在枣庄有着自己的庆祝方式。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挂艾草和赛龙舟。

此外,枣庄市惠民广场上还会举办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和民俗表演。

3.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在这一天,枣庄人会与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

而在市区的一些商业街区,还会布置起美丽的彩灯,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

4. 荷花节
每年夏季,枣庄市郊的南湖附近都会举办荷花节。

这里的荷花种类繁多,数量也很大,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

而在节日期间,还会有荷花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

以上这些节日风俗,都是枣庄市民传承的文化宝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内涵。

枣庄民俗风情作文600字

枣庄民俗风情作文600字

枣庄民俗风情作文600字
好哒,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一下枣庄这个有情有趣的老城区的民俗风情吧!
枣庄,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走在老城区的青石板路上,处处可见这里独特的民俗风情。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彩灯彩球啦!不分白天黑夜,这些五颜六色的小灯笼总是闪烁着,点缀着枣庄老城的每一个角落。

过年的时候,更是灯火通明,熠熠生辉。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跟着父母穿梭在这灯火阑珊的街道,去亲戚家拜年吃年夜饭呢!
说到年夜饭,枣庄可是有着独特的年夜饭传统的哦!除了常见的饺子、烧鸡之外,枣庄人家还会在年夜饭上摆上几样另类的拿手好菜。

比如酸菜白肉汤,用腌制过的酸菜和鲜嫩的猪肉一同下锅,口感酸酸咸咸,别有一番风味。

再比如拉蒜苔,就是把嫩嫩的大蒜苗拉成丝,炒熟后浇上香油,非常爽脆可口!
年后,枣庄的民间习俗也别有一番趣味。

三月三,是枣庄的民间传统节日"上顺节"。

这一天,枣庄的姑娘们会穿上盛装,头戴珍珠钗环,手捧彩球,在街头游行。

而小伙子们则会在街头搭起"顺亭",等待心仪的姑娘经过,然后大胆献殷勤,这就是枣庄独特的"姑娘市"啦!
枣庄这座城市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走在老城的街头巷尾,你随处可以感受到这里独有的年味儿和人情味儿。

作为一个枣庄人,我
对这里的民俗文化自豪而又怀念。

希望这些独特的民俗能够永远流传下去,让枣庄这座城市永远充满魅力和活力!。

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

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

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在我国,丧葬习俗千千万万种,但无论是哪里的葬礼,都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思。

那么,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枣庄丧葬习俗有哪些?旧时,年老死在家中,停灵在堂屋正中间,俗称“寿终正寝”。

人死了,忌说死字,一般说“老了”、“走了”、“过去了”、“回去了”、“去世”、“逝世”、仙逝、与世长辞了等。

停止呼吸叫“倒头”,应该说咽气了,有时候,连咽气也不忍说,只说准备后事吧。

停灵老人在停止呼吸之前,儿女要亲自给洗脸,洗手、洗脚、净身(擦身子),然后给穿上寿衣,寿衣称“送老衣裳”,一般是蓝缎子或蓝布做的,穿上寿袜、寿鞋有的地方也称寿鞋为靴子,带上寿冠即寿帽。

寿衣、寿帽、寿鞋在老人病重期间已准备就绪,也有临时到寿衣店选购的,上面都绣有寿字。

穿送老衣服,一般只穿单数,忌讳穿双数。

穿戴完毕,把死者抬到灵床上,停灵。

认为如果停止呼吸后再穿戴,死者就得不到了,即死者的亡灵就带不走了。

灵堂设在堂屋中间,按方位摆放。

死者头垫寿枕,束双脚,白纸蒙面或蓝布蒙身,头南脚北,仰面向上。

燃“长明灯”,摆上“打狗饼”,盛“倒头饭”,立“影身草”,灵前放“老盆”,孝男孝女举丧、烧纸钱、喊路。

制钱山亭地区用红线系铜钱(俗称制钱)放入死者口中,有仿古人含玉之意。

死者的两手,一持打狗“鞭”,即用棉花絮搓成的棉条段;一握打狗饼子,即按死者寿终时的岁数数烙制的小面饼,用线串成串,挂在死者的手腕上;有的还在死者袖筒内装些茶叶。

据说人死之后有三魂(俗话有三魂六魄之说),一魂驻守尸骨,一魂转胎投生,一魂奔赴西天。

而西天路途遥远,又有恶狗拦路,一旦遇到恶狗,便可以用鞭子打它们,同时把打狗饼子扔出去喂狗,以便趁机脱身,顺利到达西天冥国。

人棺入敛成服死者人棺,谓之“大敛”、“成敛”。

棺材是死者的房子,俗称“棺木”、“木头”、“盒”,要用上等木料,精心制作。

旧时,对棺材的质地非常讲究。

一是木材的品种,多以柏木、桐木为佳,柳木次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山东省枣庄市的结婚风俗流程是一个古老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山东枣庄结婚的风俗流程。

首先,结婚的第一步是订婚。

男方家长会先向女方家长提亲,交换彩礼和聘礼。

彩礼是指男方家庭为女方家庭送去的一些礼品,通常有钱、金饰、首饰、布料等;聘礼是指男方家庭为女方家庭送去的一些必需品,如米、面、油、茶叶等。

女方接受彩礼和聘礼后,表明双方订婚,表示双方答应结婚。

接下来,山东枣庄的结婚过程中会举行婚礼仪式。

婚礼通常在男方家庭中举行。

婚礼当天,新娘会穿着一身华丽的婚纱,坐在花轿上由婚车接到新郎家。

这一过程也被称为“迎亲”,迎亲队伍会伴随着锣鼓喧天、烟花爆竹声的喧嚣声,向全村人展示新娘的美丽和喜庆氛围。

到了男方家,全家人会热烈欢迎新娘的到来。

婚礼现场会摆放一道红布搭建的门坎,新娘需踩过门坎,象征着新娘已经跨过了婚姻的门槛,进入了新婚生活。

然后,新人会双手捧着饼果,祈祷家庭和睦、百子孙,并以此象征着共同成就美好的生活。

过门过后,新娘会拜见夫家父母和夫家长辈,表示对夫家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此时,夫家长辈会为新娘戴上一顶红色头巾,这象征着新娘已经成为夫家的一员。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庆贺婚礼。

亲朋好友会为新人举行盛大的喜庆宴会,大家一起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婚宴上,还会有一些传统的节目表演,如跳舞、唱歌等,给宾客们带来欢乐。

最后,婚礼结束后,新人会前往新家开始新的生活。

这个过程叫做“入洞房”。

新娘进入新房后,要跨过一把“炕门”,象征着新娘顺利进入新家。

然后,新郎会为新娘解下头巾,力求新婚第一晚美满。

在山东枣庄,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也是一个家族的盛事。

整个结婚过程充满了喜庆和祝福的气氛。

通过这样的传统风俗流程,新人们能够感受到家人和亲友的祝福和支持,同时也让整个村庄的和睦氛围得到了加强。

以上就是山东枣庄结婚的风俗流程,这些传统风俗还在一些农村地区保留至今,代代相传。

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结婚风俗,都代表着幸福和美满的祝愿。

枣庄逢会日子大全,作为枣庄人,你都赶过哪些会?

枣庄逢会日子大全,作为枣庄人,你都赶过哪些会?

枣庄逢会日子大全,作为枣庄人,你都赶过哪些会?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替,经历了兵慌马乱的战火岁月,昔日的古庙如过眼云烟、已尘埃落地、永不存复。

而古会几经沉浮,几经沿革,一路风雨走来,成就了今天辐射周边百里的物交盛会。

小编今天整理了枣庄所有大小庙会的日子,分享给大家:农历三月初一:山亭梨花会三月初二:齐村三月初三:马庄马兰屯徐庄付庄薛城金河沧浪山南于市中三月初五:周村三月初六:永安塘湖陶庄左庄棠阴三月初十:西集南庄税郭三月十二:东凫山三月十三:桑村艾湖三月十五:仙人洞候孟三月十七:桑村薛庄三月十八:张山子兰城三月二十:曹庄三月二三:金陵寺峨山口三月二五:张庄三月二六:陈刘跃坊上三月二七:兰城桑村薛庄周营三月二八:临城田屯涧头集底阁邹坞郭里集四月初一:马兰阴平四月初三:罗藤四月初四:泥沟山亭四月初六:金陵寺四月初八:西集台儿庄临城安城四月十一:沙沟四月十三:涧头集艾湖四月十五:兰城阴平四月十七:桑村四月十八:陈郝四月二十:临城四月二一:西集四月二三:沙沟五月十三:台儿庄九月初十:西集南庄九月十二:兴仁千山头九月十六:陶庄九月十七:马兰九月十九:山亭九月二一:薛城金河九月二二:东凫山九月二三:夏庄乡西伦桥九月二五:南常九月二七:齐村九月二八:马庄十月初一:泥沟沙沟西集十月初二:峨山口十月初三:罗藤十月初八:邹坞付庄十月初十:临城张庄峄城城关十月十二:金陵寺沙沟十月十三:阴平徐庄十月十四:周村十月十五:周营十月十七:坊上桑村十月十八:郭里集南石十月二十:金陵寺沙沟西集十月二七:北庄十月二八:西王庄十一月初一:西集十一月十三:沙沟腊月初八:沙沟腊月初十:南于腊月十五:永安以上是逢会的日期,以二、三、四月和九、十月的集市最频繁,春天和秋天是赶集的好日子还有一种,每月的固定几天有集市,每月都有,规模较小,还算热闹农历每月固定会期店子:初一、六。

冯卯:五、十。

城头:一、六。

桑村:二、七。

山亭:四、九。

辛召:二、七。

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

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

枣庄市共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项,省级19项,国家级2项。

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专家多次审评,枣庄市确定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分12个大类、43个小项。

其中,入选国家级名录的柳琴戏列于其中。

枣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情趣及先民的创造力。

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民间文学共有11项包括女娲神话、鲁班传说、石榴园传说、抱犊崮传说、奚仲造车、张天师传说、秃尾巴老李的传说、莲青山的传说、钓鱼台传说刘、伶传说、龟山传说。

民间美术有4项包括山亭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薛城洛房泥玩具、张范剪纸。

民间音乐共有3项包括鲁南鼓吹乐、软弓京胡艺术、运河号子。

民间舞蹈共有5项为鲁南花鼓、峄县独杆轿、四蟹抢船、鲁南花棍舞、山亭竹马。

据了解,收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戏曲有柳琴戏和皮影戏。

曲艺有5项,市中的鼓儿词、高派山东快书、傅派山东快书、运河大鼓、滕州莲花落子。

民间手工技艺有滕县民间印染、石榴盆景栽培技艺、峄县甩花、民间缝绣、峄城萝藤割绒鞋垫、薛城庞庄麦秸手编技艺。

消费习俗类有滕县羊肉汤烹饪技艺、微湖鱼宴烹饪技艺、台儿庄张家狗肉制作技艺。

传统中医药有滕州生氏正骨术。

传统体育竞技有赶蛋、打瓦、打(腊)子系列。

文化空间有青檀庙会。

民间知识有小孔成像。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例如:柳琴戏的保护。

山亭伏里土陶。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山东枣庄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其婚礼风俗流程也十分独特。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山东枣庄结婚的风俗流程。

一、婚前准备在山东枣庄,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往往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开始。

首先是完成双方父母之间的婚礼筹备工作,包括商定婚礼日期、聘礼事宜等。

接下来是女方的婚礼筹备工作,准备嫁妆,包括床品、衣物、首饰等,这些东西需要提前购买或者定制。

二、聘礼在山东枣庄,聘礼被视为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双方家庭传统习俗的表现。

聘礼通常由男方家长带领一些长辈亲戚前往女方家中,将聘金、大红包、礼金、礼品等送给女方家庭,以表明男方诚意。

女方家庭接受聘礼后,会回礼一些贴身物品和礼金。

三、婚车队伍在结婚当天,男方会组织一支盛大的婚车队伍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整个婚车队伍通常由红色装饰的豪华轿车或婚车组成,前面有一支醒目的队伍引导车,后面跟随着追车队伍,发出嘈杂的鞭炮声和喜庆的音乐声。

四、迎亲仪式婚车队伍到达女方家门口后,男方家长会派代表上前敲门,象征着媒人联络双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开始迎亲仪式的标志。

女方父亲会亲自见识敲门的代表,双方互相寒暄,然后由女方父亲把女儿送到男方家中。

五、敬茶仪式在枣庄,敬茶仪式是结婚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代表着新娘进入新家后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婚礼当天,新娘会提着茶具,跪拜父母和双方长辈,先敬献给男方父母,然后再敬献给男方的爷爷奶奶、舅舅姨妈等。

长辈接过茶杯后会递给新娘红包作为回礼。

六、喜宴在枣庄的传统婚礼中,喜宴通常是在结婚当天的晚上举行。

喜宴的规模随着家庭经济条件和亲友数量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喜宴上,亲朋好友和宾客们会一起品尝各式菜肴,祝福新人的幸福生活。

七、拜堂仪式在喜宴结束后,新娘一般会陪同新郎回到新家,进行拜堂仪式。

在拜堂仪式中,新郎新娘会在家中的堂上拜谢天地和祖先,然后再行三鞠躬,接着举行敬茶仪式,向长辈敬茶。

之后,双方亲友会一起分享喜酒和欢乐,祝福新人的美满婚姻。

介绍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作文

介绍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作文

介绍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你们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枣庄市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枣庄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这里有许多有意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哦!我最喜欢的就是台儿庄大鼓书啦。

台儿庄大鼓书可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流传于台儿庄古城的民间说唱艺术。

表演者手持两面大鼓,边击鼓边高亢吟唱故事,节奏优美,声情并茂,实在是太棒了!每当过年的时候,我们家门口就会聚集一些大鼓书表演者,他们穿着绣有精美图案的戏服,头戴孔雀翎,相当好看。

表演开始后,鼓声阵阵,唱腔铿锵有力,把大家带入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中。

我最喜欢听《三岔口捉贼记》和《武林外史》这两个戏文啦!除了台儿庄大鼓书,枣庄还有非常有特色的祭曲和碗碗舞呢。

祭曲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通过优美婉转、哀而不伤的旋律,表达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敬意。

碗碗舞则是一种源于民间的舞蹈,舞者手捧两个小碗,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场面十分热闹。

我的一个小伙伴特别喜欢陶瓷扎花哦,枣庄素有"中国陶都"的美誉,制作陶瓷扎花可是一门非常考功夫的手艺。

首先要把泥料捏成长条,然后利落地剪出各种造型别致的小花朵,临时组合成精美的花束图案,着色烧制后就成了漂亮的陶瓷扎花作品了。

真不敢相信这些精巧绝伦的花朵竟是出自匠人的手工哦!如果你也对枣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感兴趣的话,就一定要亲自来感受一番。

在这些活动中,你不仅能欣赏到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更能领略到枣庄人民朴实质朴、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

希望大家都能像我一样,热爱和传承好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篇2题目:枣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真有趣!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枣庄市的一些非常有意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枣庄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位于省内西北部。

虽然枣庄不是很大,但是这里有着许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枣庄特色的民俗

枣庄特色的民俗

枣庄特色的民俗我的家乡是山东枣庄,一个美丽安逸的地方。

说起我的家乡有什么特色的民俗呢,那一定是我们枣庄的庙会啦。

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庙会吧。

枣庄地区的古会、庙会(山会)起源较早,据《滕州商业志》记载,公元前415年(战国时期),滕县(今滕州市)羊庄的“北庙会”已具有相当规模。

公元7年,峄县境内西北处“沧浪渊庙会”甚盛,每年三月初三前去焚香拜祷“苍老爷、苍奶奶”者络绎不绝,一直“香火甚旺”,延续至今。

隋朝大业年间,峄县南的“白庙会”,滕县南的“官桥会”,都是本地最大的古庙会。

唐宋时期,峄县西的“青檀寺庙会”、滕县东沙河的“香火会”盛况可观。

据明代《峄县志》、《滕县志》记载,明代枣庄地区内建起各类寺、庙、坊等数以百计。

寺、庙内各祀一神,每当某个寺、庙落成时,信奉这些神灵的人们,便前去烧香祈祷。

每逢祀日,善男信女们络绎不绝,道为之满,途为之塞,行商走贩云集,逐步演变成购销活动的交易场所。

这些庙会、香会、骡马大会一般是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或数次的,会期三、五、七、十天以上不等。

参加古会的成员主要是农民,其次是手工业者、小商小贩。

庙会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业品清末,枣庄境内的传统古庙会有龙头会、郭里集会、税郭会、齐村会、周村会、西集会、沧浪渊会、山亭会、徐庄会、峄城会、底阁会、青檀寺会、峨山会、曹庄会、白山会、古邵会、阴平会、仙人洞会、泥沟会、库山子会、马兰会、台儿庄会、涧头集会、侯孟会、张山子会、千山头会、周营会、邹坞会、临城会、陈郝会、东戈会、界河会、官桥会、望冢会、柴胡店会、尚岩会、庄里会、云凌阁会、滕城会等等,粗略统计,有115处之多下面介绍几处枣庄地区较有影响的古庙会情况:千山头庙会:千山头,当地民众也称之为青山头,它地处滕州与薛城区交界处。

清代文人郝质瑜在《游昭阳湖记》中写道:“东眺滕峄,而崇岭峻崦,危磴千云,乔林拂日者,则千山头也。

”据文献记载,这里的庙会始于明代,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枣庄的民俗文化

枣庄的民俗文化

山东枣庄山东枣庄物华天宝,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山势险峻突兀,如擎天柱直插霄汉,园内森林植被面积大,是我国罕见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杂木林的汇集区,珍贵树种繁多;台儿庄古运河雄伟壮丽,百舸争流,像条玉带一样绕城而过;峄城石榴园风景区榴树茂密,青檀缠绕,曲径通幽,奇树、山泉、古冢、寺庙、碑刻隐现于榴园之中。

枣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的故乡。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北辛文化遗址、古滕国、古薛国遗址及众多的汉墓和蔚为壮观的汉画像石,都在市区境内。

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人志士,“自荐”而名传后世的毛遂,“凿壁偷光”的大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明代翰林大文学家贾三近等,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胜迹给后人以启迪、以影响。

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劳的铁道游击队其纪念碑、群雕巍然屹立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占地三万四千平方米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参加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的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

这许许多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枣庄这块锦绣山川点缀得更加威武雄壮。

?枣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南北交通要道。

枣庄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古滕国、古薛国、墨子、孟尝君、毛遂、匡衡、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成为枣庄文化形象的代表。

柳琴戏、山东快书发源于枣庄。

奇石、根雕、盆景、唢呐、高跷龙、狮子、龙灯、张范剪纸、伏里土陶等民间工艺品丰富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内涵,北辛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和“奚仲造车”、“毛遂自荐”、“凿壁偷光”等充分诠释了鲁南文化厚重悠远的历史底蕴。

女娲神话、柳琴戏、鲁班传说、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洛房泥玩具、鲁南花鼓、皮影戏、鼓儿词等先后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枣庄文化艺术柳琴戏鲁南地区有个地方剧种叫柳琴戏,因主奏乐器柳琴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

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我们所说的柳琴。

枣庄地区的婚嫁习俗

枣庄地区的婚嫁习俗

枣庄地区的婚嫁习俗枣庄为孔孟之乡一脉之地,受封建传统礼教的影响较深。

特别是旧时的婚嫁礼仪更为隆重,娶妻有“小登科”之称。

要进入洞房花烛之夜,需行过“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俗称提亲、说媒、说亲,对男方而言叫“说媳妇”;对女方来说叫“说婆家”。

旧时提亲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注重门当户对。

多数男大于女,同岁的也好。

也有女大于男的,但不能大太多,有“女大三,抱金砖”,“女大四,没意思”,“女大五比老母”之说。

问名俗称查“八字”,男方把女方生辰八字、属相要来,请算命先生查一查双双“八字”、属相是否相合。

纳吉俗称“合年命”。

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双生辰八字,属相相配,如果相合即可订婚;如果相克就不能订婚。

古时有属相相克口诀相沿至今,如:白马犯青牛,鸡犬泪交流,乌猪犯猿猴,龙虎相斗,鸡猴夫妻不到头等。

纳征俗称“定亲”。

婚事一旦说妥,男女两家先下“通书”,即男方求婚的红纸小贴,俗称“定亲喜书”。

下“通书”一般不行重礼,男方以禽类、美酒、糖果、布帛、首饰为彩礼。

女方回以文房四宝,鞋袜等物。

下“通书”后,还要正式签订婚约,俗称“下大启”,亦叫“传启”。

仪式较为隆重,双双都在同日宴请媒人,男家早宴,女家午宴。

下完“大启”,表明婚约正式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如果一方毁约,要通过家长、族长、媒人重新议定,双双退回启贴、彩礼、信物,方可解约。

“下启”后,双双议定佳期,准备迎娶新人。

根据女方属相和生辰八字议定婚期,属兔鸡的阴历正、七月,属虎猴的二、八月,属牛羊的五、十一月等。

至于婚期定于哪一天,要看女方的八字和黄道吉日才能确定。

婚期定下来就是娶亲了,俗称“办喜事”。

对男方来说称“娶新媳子”;对女方来说则叫“出门子”。

娶亲之前,男方要做好一切迎娶的准备。

例如下喜帖、安客、请执事、厨师、乐队、伴娘、雇花轿、布置新房等。

娶亲的一切事都由执事操办。

娶亲前,要套被褥,即绿褥子、红被,意为越过越滋。

套被褥得找儿女双全的妇女帮忙,套被的时候在四个被角都放上染红的花生、栗子、硬币等,谐意“早生贵子”。

南腔北调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曲艺

南腔北调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曲艺

南腔北调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曲艺竹马戏――戏曲的“活化石”“竹马戏”又叫马艺、马灯、竹马灯,以竹制马为道具,是从民间歌舞竹“马灯舞”逐步发展起来的,自唐代形成以来,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作为一种古朴而稀少的民间歌舞小戏,竹马戏享有“唐宋遗音”和戏曲“活化石”之美誉。

《峄县志》载:“上元灯火,唐代尤胜,至今沿而用之。

乡村亦多竹马、秧歌诸戏,金鼓喧闹。

”竹马戏一般由四五十人表演,最多可有108人,标准服装均是汉服戏装。

表演时,男演员以诙谐逗趣的表演与女演员逗情,女演员以含蓄、内在、柔媚来使剧情、场面生动活泼。

“竹马戏”曾流行于台儿庄,至今仍尚存。

每年的表演,多以庆祝丰收、祈求平安,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台儿庄的竹马戏取材于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表现的是匈奴单于迎亲纵马奔驰的场面,形象生动,结构紧凑。

活动时,演员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进行着围场、南蛇游、四柱穿、叠马等十二个队形的变化舞蹈。

舞蹈自始至终都用简单的节奏伴奏,舞蹈完毕,演员们站成一个圆圈,每人唱一段小曲,曲调古朴,节拍行缓,旋律细腻缠绵,行腔委婉,有着浓重的乡土文化风味。

运河号子――运河舌勺流动艺术“嗨呀哈嗨!栽下膀子探下腰,背紧纤绳放平脚,拉一程来又一程噢,不怕流紧顶风头……”起帆了,运河号子响了起来,运河号子曾代表当时船工的生活。

运河号子是鲜活的历史记忆,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成为运河文化标志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它是运河帆船上号令船工进入劳动状态、统一劳动步调、提高劳动情绪的专用歌曲,俗称“船歌”、“河边的歌”。

是船工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与劳作紧密伴随,其相关器具众多,包括漕运船及船上桅杆、篷布、橹、篙、铁锚、纤绳、定船石等。

船上每一道操作工序都有一种号子与之对应。

它有着同运河一样平稳和缓的“性格”,呈现出平缓、优美、抒情、如歌的特点,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台儿庄区土城子(俗称纤夫村)地处运河沿岸,自运河开凿以来,村民就依河而居,以运河船务为生,多船工,多纤夫,运河船工号子在此广为流传。

古韵历新_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

古韵历新_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
张范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刀,有的 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 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 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 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 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 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这种民俗艺术 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令风俗 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 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的一项优秀代表是各族人民世代相 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 文化表现形式。民间美术既是历史发 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 值的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 脉。位于鲁南地区的枣庄市具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富有灿烂多姿的民间美 术,伏里土陶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藤县松枝鸟等也被列 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 优秀的文化遗产代表,枣庄的民间美 术正不断地被保护、传承、发展下去。
古韵历新
——枣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美术
文/周 鼎 李向苡
46
中华民居
枣庄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地 方,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们居住。 枣 庄 境 内 出 土 的 文 物 十 分 丰 富, 土 陶、剪纸、松枝鸟、布艺等民间艺术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枣庄地处运河 之畔,交通四通八达,在多元文化的 影响下形成了一套自身独特的审美和 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其中枣庄的民 间美术品既有中原文化的精细华丽之 美,又有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粗犷浑 厚之美。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 要的地位。这种根植于民间,流传于 民间的艺术形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 枣庄人,以至于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筒、 香 牌、 土 堞 和
狮 子 等。 香 炉 最 古
老,圆形三足,型样
与新石器时期的鼎几乎一

有关枣庄民风民俗唢呐的作文

有关枣庄民风民俗唢呐的作文

有关枣庄民风民俗唢呐的作文篇一《枣庄唢呐:奏响乡野的独特旋律》在山东枣庄,有一种声音,能让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那就是唢呐声。

唢呐这东西,在枣庄人的生活里是不可或缺的。

就说我上次回老家参加婚礼吧。

还没进村呢,就听到那唢呐声,呜哩哇啦的,像是在大声宣告一场大喜事的来临。

那声音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耳朵把我往村里拽。

走到婚礼现场附近,看到吹唢呐的艺人。

一个个都特有精气神儿,腮帮子鼓得像塞了两个大馒头。

那唢呐,老长一根管子,铜制的部分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就跟个大喇叭似的。

他们吹奏的曲子特别喜庆,什么《百鸟朝凤》之类的。

那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高的时候像一只直冲云霄的雄鹰,低的时候又像在你耳边轻轻诉说着什么。

而且那些吹唢呐的人不光是用嘴巴吹,他们身体也跟着动起来呢,摇头晃脑的,手指在唢呐孔上轻快地摁着,像是在跳一种独特的舞蹈。

在咱枣庄,不管是红白喜事,还是过年过节,唢呐总是要响起来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音乐,它就像一个讲故事的人。

听老人们说,从前穷的时候,没什么娱乐方式,一场唢呐表演就能让大家乐呵好几天。

那时候,孩子们会围在吹唢呐的旁边,眼睛瞪得大大的,像看魔术似的。

现在呢,尽管有了很多新的玩意儿,可唢呐的地位一点儿没下降。

它是咱枣庄骨子里的东西,是贴在咱枣庄这张脸上的“文化标签”。

如果哪天没了唢呐声,那枣庄肯定就像少了份灵魂一样。

唢呐在枣庄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存在,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吹出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篇二《爱上枣庄唢呐那点事儿》我妈呀,是个地地道道的枣庄人,我就这么被她带着,和枣庄唢呐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年春节,我们回枣庄老家。

大年初一的时候,村里有那种闹新春的活动。

我跟着人群到处晃荡,然后就听到那激昂的唢呐声传来。

我顺着声音找过去,就看到一群人围了个大圈。

圈中间呢,几个吹唢呐的大汉正吹得起劲儿。

我挤到前面,这才看清他们的样子。

有个大叔脸上带着憨憨的笑,眼神里透着对唢呐的热爱。

他手里的唢呐那可是精心保养的,擦得锃亮。

枣庄的民俗文化范文

枣庄的民俗文化范文

枣庄的民俗文化范文枣庄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深深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枣庄的民俗文化,从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展开描述。

首先,枣庄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夜郎庙会”。

夜郎庙会是枣庄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至六月二十日举行。

这个庙会恢弘壮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商贩前来参观和交易。

庙会期间,各种表演、游艺和市集活动举行不断,如舞龙灯、耍狮子、扭秧歌、杂技等,热闹非凡。

除了夜郎庙会外,枣庄还有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比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贴年画、设立年货市场,举行舞狮子、舞龙灯等庆祝活动。

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时刻,人们会在夜晚的庭院里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

清明节则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人们会整装前往祖先的坟墓,焚烧纸钱、献上鲜花,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除了节日,枣庄还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是面塑。

面塑是用糖面做成的各种形状的艺术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面塑技艺独特,需要手工巧夺天工才能完成。

在枣庄的传统庙会和民俗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面塑艺术家们展示他们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此外,枣庄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此外,枣庄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陶瓷制作、木雕、织布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枣庄的瓷器制作。

枣庄的瓷器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独特,被誉为“东方艺术之都”。

传统的枣庄瓷器以蓝釉为主,采用青花、彩绘等技法,造型精美,纹饰瑰丽,深受人们喜爱。

除了瓷器,枣庄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手工艺,如纸伞制作、剪纸、手绣等,这些手工艺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体来说,枣庄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在传统节日、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

山东枣庄结婚风俗流程山东枣庄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风俗。

结婚对于枣庄人来说是人生中的大事,所以结婚的流程也非常庄重和繁琐。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下山东枣庄的结婚风俗流程。

一、婚前准备阶段:1.定亲:首先男方家长和媒人找到女方家长,商讨婚事,并确定了结婚的意愿后,双方商定婚礼的日期和婚礼的形式。

2.订婚:男方要给女方送定情信物,如戒指或头饰,表示双方的订婚。

3.准备嫁妆:女方家人要准备一些新娘用品,如床上四件套、新衣服等。

二、婚礼前的传统仪式:1.筹办婚宴:男方家人要开始准备婚宴,在枣庄地区,往往会选择在酒店或大饭店举行婚宴。

2.敬献过门礼:婚礼前一天,男方准备好过门礼,红布、酒、糖果等,让女方家人知道自己的诚意。

3.清晨迎亲:早上新娘家的亲属要起早迎接新郎一家到来,新郎要敬献过门礼给新娘父母。

4.装车出发:在亲属的陪同下,新娘会乘坐装饰一新的婚车到达婚礼举办地。

三、婚礼仪式的正式开始:1.接新娘:新娘到达婚礼举办地后,新郎要亲自接新娘下车,然后一同进入礼堂。

2.行礼拜堂:新郎新娘在宾客的见证下,进行行礼拜堂,祝福二人天长地久。

3.敬天地:新郎新娘行礼拜堂完毕后,要在台上献上敬天地的礼物,祈福天地父母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4.献茶敬父母:新人要向双方父母献上茶,表达感谢之情。

5.交杯酒:新娘要交杯酒给新郎,表示双方的爱意相通。

6.宴席:新人在宴席上与亲友们共进晚餐,大家一起庆祝新人的婚礼。

四、婚礼后的传统仪式:1.恭贺新郎:婚礼结束后,新娘的家人要恭贺新郎,并送上礼物表示祝福。

2.拜堂祝贺:新娘的家人要来到新郎家,共同庆祝婚礼,并进行拜堂祝贺。

3.告别宴:新郎新娘在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晚上,会举行一场告别宴,感谢宾客们的赏面和祝福。

五、婚后寿宴:新郎新娘一起回到新家,由新娘家人举办一个寿宴,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祝福。

综上所述,山东枣庄的结婚风俗流程相对繁琐庄重,注重家庭的和睦和传统的尊重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枣庄山东枣庄物华天宝,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山势险峻突兀,如擎天柱直插霄汉,园内森林植被面积大,是我国罕见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杂木林的汇集区,珍贵树种繁多;台儿庄古运河雄伟壮丽,百舸争流,像条玉带一样绕城而过;峄城石榴园风景区榴树茂密,青檀缠绕,曲径通幽,奇树、山泉、古冢、寺庙、碑刻隐现于榴园之中。

枣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的故乡。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北辛文化遗址、古滕国、古薛国遗址及众多的汉墓和蔚为壮观的汉画像石,都在市区境内。

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人志士,“自荐”而名传后世的毛遂,“凿壁偷光”的大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明代翰林大文学家贾三近等,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胜迹给后人以启迪、以影响。

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劳的铁道游击队其纪念碑、群雕巍然屹立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占地三万四千平方米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参加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的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

这许许多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枣庄这块锦绣山川点缀得更加威武雄壮。

?枣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南北交通要道。

枣庄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古滕国、古薛国、墨子、孟尝君、毛遂、匡衡、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成为枣庄文化形象的代表。

柳琴戏、山东快书发源于枣庄。

奇石、根雕、盆景、唢呐、高跷龙、狮子、龙灯、张范剪纸、伏里土陶等民间工艺品丰富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内涵,北辛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和“奚仲造车”、“毛遂自荐”、“凿壁偷光”等充分诠释了鲁南文化厚重悠远的历史底蕴。

女娲神话、柳琴戏、鲁班传说、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洛房泥玩具、鲁南花鼓、皮影戏、鼓儿词等先后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枣庄文化艺术柳琴戏鲁南地区有个地方剧种叫柳琴戏,因主奏乐器柳琴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

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我们所说的柳琴。

柳琴在柳琴戏乐队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戏剧在当时曾风靡一时,只要“嘎嗒”一声,那拉腔、那段子,就会在听众的耳边飞扬。

如果没有了柳琴,也就没有了柳琴戏。

这门民间工艺,全国各地皆有,但薛城区张范的剪纸独具特色。

1990年全国22个省市在黑河举办的“雪花剪纸展”张范就有20幅作品参展,并选入国家级《雪花剪纸集》。

薛城剪纸艺人赵洪君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

张范的剪纸艺人刘宗启被吸收为中国剪纸家协会会员。

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是山东独具特色的一门说唱艺术。

它是薛城区沙沟镇戚庄村戚永立以《水浒传》中“武老二”为原形,编写的说唱材料。

先是用竹板和钢板伴奏,在街市庙会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原无名称,被世人称为“说武老二”。

后来戚永立将此艺术传授于高元钧。

高元钧对“武老二”的说唱进一步进行了艺术加工,去掉了荤口,在全国曲艺界形成了独特的门派。

1949年初,高元钧在上海演出,文艺界依其源、语言、代表性节目的内容诸特点,始定名为“山东快书”。

伏里土陶伏里土陶是我市珍稀民间土陶艺术品,为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

据考古发掘推算,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伏里土陶形成了自己古朴大方的艺术风格和简洁典雅的花纹饰缀。

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后,伏里村制陶业开始兴盛。

1978年,西集镇(原公社)文化站站长甘致有对伏里土陶重新进行了抢救、发掘和整理。

1982年,他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得到众多专家的首肯和赞誉。

之后,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国际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叫响的枣庄品牌。

滕县松枝鸟滕县松枝鸟产生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

据调查在周围数省也只有西西曹松枝鸟是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

传说松枝鸟为鲁班所创。

鲁班曾创造木鸢,松枝鸟是否是制作木鸢的雏型或模型?有据可查的是,西西曹村民王德益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家计无着,外出闯关东,带回两只小鸟剥开研究,反复试制,终获成功,以后便以此为业。

全村人争相制做,形成规模,产品远销至上海、浙江、山西、陕西、东北三省等省区。

鲁南花鼓鲁南花鼓是一种独具鲁南地方特色的鼓舞形式舞蹈。

它以山东大汉特有的粗犷、威严,融合了山东妇女的泼辣、柔美,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细腻奔放的艺术风格。

鲁南花鼓早产生于台儿庄运河两岸,广泛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

其产生年代不详,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

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

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调演,引起了轰动。

鼓儿词鼓儿词又名“小鼓”、“木皮子”。

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代,有近200年历史。

主要流行地区为鲁南邹、滕、峄诸县农村及枣庄市部分地区。

曲调原为读书人吟诵调与当地流行的李翠莲小调结合演化而成。

演唱者多为不第的读书人,故书目皆系自编,效曲阜贾凫西故事。

击矮脚小皮鼓,敲木制手板,揭抄本演唱,俗称“揭叶子”。

因系无弦索伴奏的吟诵唱法,曲调因人而异,极不固定,多受花鼓、渔鼓影响,因此可说是山东产木板大鼓。

渔灯秧歌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

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

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唢呐唢呐在枣庄市流传很广,几乎分布全市各地。

唢呐乐队在我市民间称之为“喇叭班”,称唢呐艺人为喇叭匠子。

已成为“红白喜事”等民风民俗场面的主角。

现今活跃于鲁南苏北地区的我市民间唢呐班近两百个。

薛城区的唢呐在全国就有很大的影响,1996年11月薛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唢呐艺术之乡”。

鲁南花棍舞鲁南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

“花棍” 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

相传古时鲁南多灾,灾民沿街乞讨,羞愧难当,遂改求乞呼唤为“唱门儿”,并以“花棍”击节,发展而为“花棍舞”,边唱民歌边舞蹈,歌同多为家乡味十足的民歌内容。

所以至今花棍舞伴奏音乐仍用《八仙庆寿》、《画扇面》、《绣花灯》等民歌曲调。

五里屯大洪拳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它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它既可强身健体,又可防身击敌。

滕州五里屯的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属于长拳类。

其特点是架势优美、舒展大方、起伏分明、攻防有力。

源于少林寺。

在我国北方比较流行。

在鲁南地区,以滕州五里屯的几位拳师最为有名。

枣庄石雕枣庄市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是山东省发现新石器最早的地区之一。

从古至今,石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活。

从地理条件上看,枣庄市山石资源丰富; 从传承上看,造车鼻祖奚仲和科圣墨翟、鲁班均出在这一地区,历代能工巧匠辈出。

从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汉画像石和唐代造像碑来看,石雕艺术历史悠久。

近现代石雕艺术品主要是建筑石鼓、石砧、庙宇的石狮、香炉,墓地碑刻、案几等。

峄县根雕根雕是民间造型艺术,采用干枯的石榴树,柿树,杏树等树木的根桩,加以人为的雕制,变成人物动物、生物、静物等万物万象的形态。

根雕与木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以树根的原始形态为主体,顺其自然;不是硬性的改造与雕刻。

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融入艺术美,提升其综合美的艺术魅力。

不苛求栩栩如生,只追求内在的神态和意境。

根雕是峄城的传统工艺,有百年历史。

艺人把树根雕制成形,进行防腐、防朽、防蛀的技术处理,化腐朽为神奇,成为美化生活,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品。

它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软弓京胡艺术素有当代阿炳之称的中国著名盲人艺术家田山老师,精通各种乐器。

尤其擅长于二胡、笛子、笙、葫芦丝等器乐的演奏,特别是他手中自制的软弓京胡堪称中华一绝,模仿的各种鸟叫、虫鸣声,真是惟妙惟肖,令人叫绝。

他曾经先后出访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摩洛哥音乐厅和维也纳音乐厅进行过现场演奏,其精美绝伦的表演轰动了欧洲,震惊了世界。

石榴盆景石榴被称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树干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枝虬叶细,花艳果美,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材料。

枣庄市峄城区"冠世榴园"明代成园,新近入选吉尼斯,成为世界之最。

该园东西绵延20公里,面积近10万亩,园内栽植榴树500余万株。

许多榴树树龄高达三四百年,为盆景制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源,石榴盆景制作精致,古朴苍劲,在近几年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多次获得大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为全国、全省和枣庄市赢得了较好的荣誉。

人灯舞人灯舞是山东鲁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起源于薛滕一带,以薛城为主要活动区域。

形成于明末清初。

俗称"人灯"。

该活动项目一般在盛大节日,特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举行。

过去的"人灯"是用条型木凳架在出演者双肩上固定,凳上捆绑一倒扣瓦罐,罐内点上腊烛,瓦罐一面钻人脸型的口,眼,鼻等孔。

条凳及人体,由各色布袍遮住,形成一个"高大的人"型。

表演者做出各种动作,以引人发笑或驱邪祈福!现在鲁南民间常对有一技之长或某方面有号召力或一些过高估计自己,耍小聪明的人背后称"人灯",多少带些贬意。

现在,恢复的人灯舞,已由面具替代而更加行象动人! 骨牌灯舞据考证,骨牌灯舞是产生自运河码头工人间的一种自娱自乐民间艺术形式。

主要流传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一带。

骨牌舞用赌具来编排,根据骨牌的张数,按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角色每人手拿两张牌,按照推牌九的形式,交替变换队形,拼成天牌、地牌、人牌等。

在变换队形中边舞边唱,调子固定,唱词可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令改变内容,骨牌灯舞主要是表现推九牌的危害,对人起到教育作用。

1990年代以后,为抢救发掘民间艺术,枣庄市及薛城区文化部门组织专业人员专门对骨牌灯舞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理,经中央电视台、山东省电视台、枣庄市电视台等录像留存、传播,已经多次参加各种民间艺术展出活动。

枣庄民俗青檀庙会青檀庙会所在的地区座落峄县“冠世石榴园”旅游区,处于淮海经济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历史上曾孕育了许多优秀人物,如匡衡、疏广、疏受、王良、贾三近等,他们对于华夏文明的推进、传承起到了发扬光大的作用。

青檀庙会以“宗教文化”为中心,含有“大运河文化”的渊源,峄县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台儿庄大战的战场,具有“战争文化”的色彩,庙会是以青檀树、石榴等独特的生态园林为仍托,融历史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文化空间,以历史悠久的青檀庙会为代表,辐射一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