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的民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枣庄
山东枣庄物华天宝,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山势险峻突兀,如擎天柱直插霄汉,园内森林植被面积大,是我国罕见的亚热带长绿阔叶树种的天然杂木林的汇集区,珍贵树种繁多;台儿庄古运河雄伟壮丽,百舸争流,像条玉带一样绕城而过;峄城石榴园风景区榴树茂密,青檀缠绕,曲径通幽,奇树、山泉、古冢、寺庙、碑刻隐现于榴园之中。枣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的故乡。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北辛文化遗址、古滕国、古薛国遗址及众多的汉墓和蔚为壮观的汉画像石,都在市区境内。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人志士,“自荐”而名传后世的毛遂,“凿壁偷光”的大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明代翰林大文学家贾三近等,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众多的胜迹给后人以启迪、以影响。为国为民立下大功劳的铁道游击队其纪念碑、群雕巍然屹立在美丽的微山湖畔;占地三万四千平方米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参加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的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这许许多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枣庄这块锦绣山川点缀得更加威武雄壮。?枣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南北交通要道。
枣庄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古滕国、古薛国、墨子、孟尝君、毛遂、匡衡、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成为枣庄文化形象的代表。柳琴戏、山东快书发源于枣庄。奇石、根雕、盆景、唢呐、高跷龙、狮子、龙灯、张范剪纸、伏里土陶等民间工艺品丰富了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内涵,北辛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青铜器、陶器、汉画像石和“奚仲造车”、“毛遂自荐”、“凿壁偷光”等充分诠释了鲁南文化厚重悠远的历史底蕴。
女娲神话、柳琴戏、鲁班传说、伏里土陶、滕县松枝鸟、洛房泥玩具、鲁南花鼓、皮影戏、鼓儿词等先后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枣庄文化艺术
柳琴戏
鲁南地区有个地方剧种叫柳琴戏,因主奏乐器柳琴形似一片柳叶而得名。五六十年代的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小坡弹奏的那个“土琵琶”,就是我们所说的柳琴。柳琴在柳琴戏乐队中起着灵魂的作用,戏剧在当时曾风靡一时,只要“嘎嗒”一声,那拉腔、那段子,就会在听众的耳边飞扬。如果没有了柳琴,也就没有了柳琴戏。
这门民间工艺,全国各地皆有,但薛城区张范的剪纸独具特色。1990年全国22个省市在黑河举办的“雪花剪纸展”张范就有20幅作品参展,并选入国家级《雪花剪纸集》。薛城剪纸艺人赵洪君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张范的剪纸艺人刘宗启被吸收为中国剪纸家协会会员。
山东快书
“山东快书”是山东独具特色的一门说唱艺术。它是薛城区沙沟镇戚庄村戚永立以《水浒传》中“武老二”为原形,编写的说唱材料。先是用竹板和钢板伴奏,在街市庙会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原无名称,被世人称为“说武老二”。后来戚永立将此艺术传授于高元钧。高元钧对“武老二”的说唱进一步进行了艺术加工,去掉了荤口,在全国曲艺界形成了独特的门派。1949年初,高元钧在上海演出,文艺界依其源、语言、代表性节目的内容诸特点,始定名为“山东快书”。伏里土陶
伏里土陶是我市珍稀民间土陶艺术品,为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据考古发掘推算,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伏里土陶形成了自己古朴大方的艺术风格和简洁典雅的花纹饰缀。清代中后期到解放前后,伏里村制陶业开始兴盛。1978年,西集镇(原公社)文化站站长甘致有对伏里土陶重新进行了抢救、发掘和整理。1982年,他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省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得到众多专家的首肯和赞誉。之后,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国际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叫响的枣庄品牌。
滕县松枝鸟
滕县松枝鸟产生于滕州市界河镇西西曹村。据调查在周围数省也只有西西曹
松枝鸟是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销售而得名。
传说松枝鸟为鲁班所创。鲁班曾创造木鸢,松枝鸟是否是制作木鸢的雏型或模型?有据可查的是,西西曹村民王德益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因家计无着,外出闯关东,带回两只小鸟剥开研究,反复试制,终获成功,以后便以此为业。全村人争相制做,形成规模,产品远销至上海、浙江、山西、陕西、东北三省等省区。
鲁南花鼓
鲁南花鼓是一种独具鲁南地方特色的鼓舞形式舞蹈。它以山东大汉特有的粗犷、威严,融合了山东妇女的泼辣、柔美,形成一种刚柔相济、细腻奔放的艺术风格。
鲁南花鼓早产生于台儿庄运河两岸,广泛流传于鲁南、苏北地区。其产生年代不详,据传说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调演,引起了轰动。
鼓儿词
鼓儿词又名“小鼓”、“木皮子”。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代,有近200年历史。主要流行地区为鲁南邹、滕、峄诸县农村及枣庄市部分地区。曲调原为读书人吟诵调与当地流行的李翠莲小调结合演化而成。演唱者多为不第的读书人,故书目皆系自编,效曲阜贾凫西故事。击矮脚小皮鼓,敲木制手板,揭抄本演唱,俗称“揭叶子”。因系无弦索伴奏的吟诵唱法,曲调因人而异,极不固定,多受花鼓、渔鼓影响,因此可说是山东产木板大鼓。
渔灯秧歌
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它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唢呐
唢呐在枣庄市流传很广,几乎分布全市各地。唢呐乐队在我市民间称之为“喇叭班”,称唢呐艺人为喇叭匠子。已成为“红白喜事”等民风民俗场面的主角。现今活跃于鲁南苏北地区的我市民间唢呐班近两百个。薛城区的唢呐在全国就有很大的影响,1996年11月薛城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唢呐艺术之乡”。鲁南花棍舞
鲁南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 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
相传古时鲁南多灾,灾民沿街乞讨,羞愧难当,遂改求乞呼唤为“唱门儿”,并以“花棍”击节,发展而为“花棍舞”,边唱民歌边舞蹈,歌同多为家乡味十足的民歌内容。所以至今花棍舞伴奏音乐仍用《八仙庆寿》、《画扇面》、《绣花灯》等民歌曲调。
五里屯大洪拳
武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它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它既可强身健体,又可防身击敌。
滕州五里屯的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属于长拳类。其特点是架势优美、舒展大方、起伏分明、攻防有力。源于少林寺。在我国北方比较流行。在鲁南地区,以滕州五里屯的几位拳师最为有名。
枣庄石雕
枣庄市是北辛文化的发祥地,是山东省发现新石器最早的地区之一。从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