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膜系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率损失,像的亮度降低,影响作用距离等; 杂光影响,像的反衬度降低;
2
一. 增透膜(减反射膜)
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 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 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 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 反射的破坏,并且对于薄膜往往有激光阈值的要求。此外,宽
n0 n1 r (通 常r 1 1 0) n0 n1 n1 n2 r2 ( r2 0) n1 n2 n2 n3 r3 ( r3 0) n2 n3
1.2 双层增透膜
用矢量法求出双层增透膜的各层厚度
只有当矢量r1、r2和r3组成封闭三角形才能使合矢量为零。因此只须以矢量r1的始点和终 点为圆心,分别以r3和r2为半径作两个园,两个园的交点就是满足合矢量为零条件的矢 量r2和r3头尾相接的点,然后从矢量图上即可量得2δ1、2δ2的值。显然,图示的两种方 式,都能使三角形封闭。解(b)的膜层总厚度比解(a)的小,它对波长的敏感性也较小, 所以通常取此解。
n i / n1 1 0 1 i 3 n1 0 0 1 n3 in 1 Y C / B n12 / n3
显然,在中心波长处的反射率与单层膜相同。
1.2 双层增透膜
单层膜、λ/4-λ/4和λ/2-λ/2型双层增透膜理论曲线
1.2 双层增透膜
上面讨论的λ 0/4- λ 0/4 结构的V形膜只能在较窄的光 谱范围内有效地减反射,因此仅适宜于工作波段窄的系统中 应用.厚度为λ 0/4- λ 0/2型的双层增透膜,在中心波长 λ 0两侧, 可望有两个反射率极小值,反射率曲线呈W型,所 以也有把这种双层增膜称作为W型膜的.对于中心波长膜层和
典型膜系介绍
增透膜
分光膜 反射膜 滤光片 特殊膜系
Fra Baidu bibliotek
一. 增透膜(减反射膜)
当光线从折射率为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 就会产生光的反射, 如果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 射,则反射率R为:
n0 n1 R T 1 R n n 透射率 1 0
2.PBS
谱。从图上可以清控地看到达两个光谱之问存在着间隔,对于 500K以下的黑体温度两者的边界波长大约在2.5微米左右。由于 存在着这个间隔,就能做成这样的表面,既能有效地吸收太阳 光而又不会在工作温度下把吸收的能量再发射出去。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带增透膜可以提高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
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 展。 设计减反膜并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方法,简捷的途径是用矢 量法,并通过试行法得到较满意的结构,然后进行数值计算作 精确校核,以消除矢量法所固有的近似影响。
矢量法
对于层数较少的减反射膜可以用矢量法作近似计算和设 计,这种方法有两个前提:
n 2 n1 Y n0 n0 n3
1.2 双层增透膜
当折射率完全满足以上关系的材料不能找到时,可以通过厚度的调整来达 到,如图所示,n0、n3分别为入射介质和基片的折射率,n1和n2为折射率 己确定的低折射率和高折射率材料的膜层,δ1、δ2便是待定的膜层位相厚 度,用矢量法进行分析:
5
4
3
% Reflectance
2
1
0 400 450 500 550 600 Wavelength (nm) 650 700
1.2 三层增透膜
双层增透膜的减反射性能比单层增透膜要优越得,但它 并没有全部克服单层增透膜的两个主要缺点(1)剩余反射高; (2)带宽小。为了克服以上的缺点人们设计出了三层以及多 层增透膜。对于λ 0/4-λ 0/4 型的增透膜在中心波长处增 透效果好但是带宽较小,λ 0/4- λ 0/2型的增透膜在一定 程度上展宽了带宽但是总体的减反射效果不理想,人们想到 将它们结合起来,设计出λ 0/4-λ 0/2-λ 0/4-λ 0型增透膜, 不仅提高了增透效果,而且展宽了带宽。 总之,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层数、厚度、材料来不断的优 化设计,由于实际工作中λ 0/4的整数倍厚度容易控制,人 们把全部由λ 0/4整数倍厚度组成的膜系称为规整膜系,反 之为非规整膜系。
相同的透射率、反射率比例,因而反射光和透射光不 具有颜色,并呈中性。分光镜通常总是倾斜使用的, 它能把入射光分离成反射光和透射光两部分,对于不 同的用途分光镜往往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比T/R。
分束镜又可以按使用方式分为平板和棱镜分光两种
分光板的两种
使用方式 正确
错误
棱镜分光
1.NPBS
Non-polarising beam splitter
区是透明抵所以保持了红外区有高的反射率也即低的红外发射率, 但由于半导体折射率较高,表面有可观的反射损率,因此可以用 减反膜来消除反射。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使用增透膜的几个注意事项
使用的波长范围,单点还是宽光谱或一段光谱带一点;
例如可见区(420nm-700nm),或红外(3700nm-4800nm),
1.1 单层增透膜
矢量法用来分析单层薄膜情况:
可见当厚度为某一波长1/4,并且r1=r2时剩余反射为零:
n0 n1 n1 n2 r 则n1 1 r 2即 n0 n1 n1 n2
n0n2
1.1 单层增透膜
运用矩阵法分析1/4波长厚度时的情况:
i sin 1 co s 1 C 1 1 B 2 i sin co s 1 1 1 2n1d1 其中: 1 2 2 C n Y 1 n2 B n0 Y R n Y 0
或可见区加1064nm等; 剩余反射率指标;(平均或最大剩余反射率) 使用角度或角度范围; 使用环境;(有无三防要求等) 有无激光阈值要求;
分光膜
一般讲分光膜可以分为分束膜和分色膜,后者是 按颜色(波长)不同进行分光,本节主要讲分束膜, 它把一束光分按比例成光谱成分相同的两束光,也即
它在一定的波长区域内,如可见区内,对各波长具有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是减少界面反射的最简单途径, 如右图用矢量法分析:
n0 n1 n1 n2 r1 , r2 n0 n1 n1 n2
从矢量图上可以看到,合振幅矢量r随着r1和2之间的夹角2δ 而变化合矢量端点的轨迹 为一园周。当膜层的光学厚度为某一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则两个矢量的方向完全相反。
需要这样的选择性吸收体:在2.5微米以下波长区域有最高
的吸收率,但是对于长波长有低的发射率。于是放置在太阳光中 的选择性吸收体将达到比一般的黑体表面更高的温度。由于热能 在高温比低温更宝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红外区有高反射的 金属上沉积一薄的半导体层和一简单的减反射膜组成的系统能满
足这个要求,半导体层增加了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但它对于红外
基片组合的特征矩阵为
1.2 双层增透膜
i sin 1 C cos 1 cos 2 1 B cos 1 i1 sin 1 i2 sin 2 2 0 2 0 1 , 2 0 4 2 0 2 B 0 C in 1 i sin 2 1 2 3 cos 2
5 4 3
Antireflection coating at 532nm&1064nm
% Reflectance
2 1 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Wavelength (nm)
高折射率基底材料的的减反射膜
在可见区应用的大多数光学玻璃,通常在波长大于3微米 以后就不再透明.因此,在红外区经常采用某些特种玻璃和 晶体材料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有很高的折射率,例如
膜层没有吸收; 在确定多层膜的特性时只考虑入射波在每个界面 的单次反射;
矢量法
为了避免在作矢量图时方向混乱,可以规定:
1. 矢量的模r1, r2, r3, r4„,正值为指向坐标原点负值
为离开原点.
2. 矢量之间的夹角仅决定于膜层的光学厚度和所考察的波 长(即决定于膜层的位相厚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界面上的位相 跃变已经包含在振幅反射系数的符号中,不必另作考虑。
1.2 双层增透膜
Antireflection Coating 550 nm
25
20
15
% Reflectance
10
5
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Wavelength (nm) 700 750 800
红线:1.38H 0.61L
兰线:0.31H 2.77L
NH=1.7 NL=1.46
2
n n 0 n2 2 n n0 1 n 2
2 1
2
1.1 单层增透膜
1.1 单层增透膜
对于激光工作物质材料表面则n12=n0n2不再是
单层膜的零反射率和最小反射率的条件了。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展,直至 今天仍广泛地用来满足一些简单的用途。但是它存在着两个 主要的缺陷,首光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剩余反射还显得太高, 此外,从未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在色彩上仍保持中性而从 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就不然,破坏了色的平衔.其结果是不 可能作出良好的色彩还原,作为变焦距镜头超广角镜头,大 相对孔径等新型透镜系统中的镀层,那更是不能符合要求。 有两个途径可以提高增透效果: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太阳能利用有光热转换、光热电转换和光电直接转换三种 主要形式。前两种形式都要有一个选择性的吸收表面,。使之 对太阳损射有最高的吸收而热辐射损失又最久以便有效地利用 太阳能.这一点利用光学镀层是容易实现的。如图表示入射在
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光的光谱分布以及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光
K9基底上各种设计的增透膜理论曲线比较
5
4
3
% Reflectance
2
1
0 400 450 500 550 600 Wavelength (nm) 650 700
G\.25453I\ .06773H\ .0459I\ .10938L\ .05389H \.08113L \.21788F \Air I:1.7 H:2.3 L:1.46 F:1.38
硅约为3.4而锗大约是4。这些半导体基片若不镀增透膜,就
不可能广泛地使用.这个问题不同于可见区,在可见区,其 目的是将大约4%的反射损失减小到千分之几,而在红外区, 则是将30%左右的反射损失减小为百分之几。一般说在红外区 百分之几的损失是允许的,因而低折射率基片通常很少镀减 反膜。红外材料镀膜从原理上讲同可见是一致的,只不过材 料的选择余地较小。
采用变折射率的所谓非均匀膜,它的折射率随着厚度的增 加呈连续的变化;
采用几层折射率不同的均匀薄膜构成多层增透膜;
1.2 双层增透膜
对于单层氟化镁膜来说冕牌玻璃的折射率是太低了。 为此,我们可以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1/4波长厚的、折 射率为n2的薄膜,这时对于来说薄膜和基片组合的系统 可以用一折射率为Y=N23/n3的假想基片来等价。显然,当 n2>n3时,有Y>n3.也就是说,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高 折射率的λ 0/4波长厚的膜层后,基片的折射率好象从 n3提高到Y=N23/n3 ,然后镀上λ 0/4波长厚的氟化镁膜 层就能起到更好的增透效果。 构成λ 0/4- λ 0/4型增 透膜,若使中心波长的反射率为零,应满足:
2
一. 增透膜(减反射膜)
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技术光 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激光光学,对 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大功率激光系统要 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 反射的破坏,并且对于薄膜往往有激光阈值的要求。此外,宽
n0 n1 r (通 常r 1 1 0) n0 n1 n1 n2 r2 ( r2 0) n1 n2 n2 n3 r3 ( r3 0) n2 n3
1.2 双层增透膜
用矢量法求出双层增透膜的各层厚度
只有当矢量r1、r2和r3组成封闭三角形才能使合矢量为零。因此只须以矢量r1的始点和终 点为圆心,分别以r3和r2为半径作两个园,两个园的交点就是满足合矢量为零条件的矢 量r2和r3头尾相接的点,然后从矢量图上即可量得2δ1、2δ2的值。显然,图示的两种方 式,都能使三角形封闭。解(b)的膜层总厚度比解(a)的小,它对波长的敏感性也较小, 所以通常取此解。
n i / n1 1 0 1 i 3 n1 0 0 1 n3 in 1 Y C / B n12 / n3
显然,在中心波长处的反射率与单层膜相同。
1.2 双层增透膜
单层膜、λ/4-λ/4和λ/2-λ/2型双层增透膜理论曲线
1.2 双层增透膜
上面讨论的λ 0/4- λ 0/4 结构的V形膜只能在较窄的光 谱范围内有效地减反射,因此仅适宜于工作波段窄的系统中 应用.厚度为λ 0/4- λ 0/2型的双层增透膜,在中心波长 λ 0两侧, 可望有两个反射率极小值,反射率曲线呈W型,所 以也有把这种双层增膜称作为W型膜的.对于中心波长膜层和
典型膜系介绍
增透膜
分光膜 反射膜 滤光片 特殊膜系
Fra Baidu bibliotek
一. 增透膜(减反射膜)
当光线从折射率为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n1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 就会产生光的反射, 如果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 射,则反射率R为:
n0 n1 R T 1 R n n 透射率 1 0
2.PBS
谱。从图上可以清控地看到达两个光谱之问存在着间隔,对于 500K以下的黑体温度两者的边界波长大约在2.5微米左右。由于 存在着这个间隔,就能做成这样的表面,既能有效地吸收太阳 光而又不会在工作温度下把吸收的能量再发射出去。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带增透膜可以提高象质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
部性能增强,因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 展。 设计减反膜并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方法,简捷的途径是用矢 量法,并通过试行法得到较满意的结构,然后进行数值计算作 精确校核,以消除矢量法所固有的近似影响。
矢量法
对于层数较少的减反射膜可以用矢量法作近似计算和设 计,这种方法有两个前提:
n 2 n1 Y n0 n0 n3
1.2 双层增透膜
当折射率完全满足以上关系的材料不能找到时,可以通过厚度的调整来达 到,如图所示,n0、n3分别为入射介质和基片的折射率,n1和n2为折射率 己确定的低折射率和高折射率材料的膜层,δ1、δ2便是待定的膜层位相厚 度,用矢量法进行分析:
5
4
3
% Reflectance
2
1
0 400 450 500 550 600 Wavelength (nm) 650 700
1.2 三层增透膜
双层增透膜的减反射性能比单层增透膜要优越得,但它 并没有全部克服单层增透膜的两个主要缺点(1)剩余反射高; (2)带宽小。为了克服以上的缺点人们设计出了三层以及多 层增透膜。对于λ 0/4-λ 0/4 型的增透膜在中心波长处增 透效果好但是带宽较小,λ 0/4- λ 0/2型的增透膜在一定 程度上展宽了带宽但是总体的减反射效果不理想,人们想到 将它们结合起来,设计出λ 0/4-λ 0/2-λ 0/4-λ 0型增透膜, 不仅提高了增透效果,而且展宽了带宽。 总之,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层数、厚度、材料来不断的优 化设计,由于实际工作中λ 0/4的整数倍厚度容易控制,人 们把全部由λ 0/4整数倍厚度组成的膜系称为规整膜系,反 之为非规整膜系。
相同的透射率、反射率比例,因而反射光和透射光不 具有颜色,并呈中性。分光镜通常总是倾斜使用的, 它能把入射光分离成反射光和透射光两部分,对于不 同的用途分光镜往往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比T/R。
分束镜又可以按使用方式分为平板和棱镜分光两种
分光板的两种
使用方式 正确
错误
棱镜分光
1.NPBS
Non-polarising beam splitter
区是透明抵所以保持了红外区有高的反射率也即低的红外发射率, 但由于半导体折射率较高,表面有可观的反射损率,因此可以用 减反膜来消除反射。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使用增透膜的几个注意事项
使用的波长范围,单点还是宽光谱或一段光谱带一点;
例如可见区(420nm-700nm),或红外(3700nm-4800nm),
1.1 单层增透膜
矢量法用来分析单层薄膜情况:
可见当厚度为某一波长1/4,并且r1=r2时剩余反射为零:
n0 n1 n1 n2 r 则n1 1 r 2即 n0 n1 n1 n2
n0n2
1.1 单层增透膜
运用矩阵法分析1/4波长厚度时的情况:
i sin 1 co s 1 C 1 1 B 2 i sin co s 1 1 1 2n1d1 其中: 1 2 2 C n Y 1 n2 B n0 Y R n Y 0
或可见区加1064nm等; 剩余反射率指标;(平均或最大剩余反射率) 使用角度或角度范围; 使用环境;(有无三防要求等) 有无激光阈值要求;
分光膜
一般讲分光膜可以分为分束膜和分色膜,后者是 按颜色(波长)不同进行分光,本节主要讲分束膜, 它把一束光分按比例成光谱成分相同的两束光,也即
它在一定的波长区域内,如可见区内,对各波长具有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是减少界面反射的最简单途径, 如右图用矢量法分析:
n0 n1 n1 n2 r1 , r2 n0 n1 n1 n2
从矢量图上可以看到,合振幅矢量r随着r1和2之间的夹角2δ 而变化合矢量端点的轨迹 为一园周。当膜层的光学厚度为某一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则两个矢量的方向完全相反。
需要这样的选择性吸收体:在2.5微米以下波长区域有最高
的吸收率,但是对于长波长有低的发射率。于是放置在太阳光中 的选择性吸收体将达到比一般的黑体表面更高的温度。由于热能 在高温比低温更宝贵(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红外区有高反射的 金属上沉积一薄的半导体层和一简单的减反射膜组成的系统能满
足这个要求,半导体层增加了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但它对于红外
基片组合的特征矩阵为
1.2 双层增透膜
i sin 1 C cos 1 cos 2 1 B cos 1 i1 sin 1 i2 sin 2 2 0 2 0 1 , 2 0 4 2 0 2 B 0 C in 1 i sin 2 1 2 3 cos 2
5 4 3
Antireflection coating at 532nm&1064nm
% Reflectance
2 1 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Wavelength (nm)
高折射率基底材料的的减反射膜
在可见区应用的大多数光学玻璃,通常在波长大于3微米 以后就不再透明.因此,在红外区经常采用某些特种玻璃和 晶体材料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有很高的折射率,例如
膜层没有吸收; 在确定多层膜的特性时只考虑入射波在每个界面 的单次反射;
矢量法
为了避免在作矢量图时方向混乱,可以规定:
1. 矢量的模r1, r2, r3, r4„,正值为指向坐标原点负值
为离开原点.
2. 矢量之间的夹角仅决定于膜层的光学厚度和所考察的波 长(即决定于膜层的位相厚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界面上的位相 跃变已经包含在振幅反射系数的符号中,不必另作考虑。
1.2 双层增透膜
Antireflection Coating 550 nm
25
20
15
% Reflectance
10
5
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Wavelength (nm) 700 750 800
红线:1.38H 0.61L
兰线:0.31H 2.77L
NH=1.7 NL=1.46
2
n n 0 n2 2 n n0 1 n 2
2 1
2
1.1 单层增透膜
1.1 单层增透膜
对于激光工作物质材料表面则n12=n0n2不再是
单层膜的零反射率和最小反射率的条件了。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展,直至 今天仍广泛地用来满足一些简单的用途。但是它存在着两个 主要的缺陷,首光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剩余反射还显得太高, 此外,从未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在色彩上仍保持中性而从 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就不然,破坏了色的平衔.其结果是不 可能作出良好的色彩还原,作为变焦距镜头超广角镜头,大 相对孔径等新型透镜系统中的镀层,那更是不能符合要求。 有两个途径可以提高增透效果: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太阳能利用有光热转换、光热电转换和光电直接转换三种 主要形式。前两种形式都要有一个选择性的吸收表面,。使之 对太阳损射有最高的吸收而热辐射损失又最久以便有效地利用 太阳能.这一点利用光学镀层是容易实现的。如图表示入射在
地球表面上的太阳光的光谱分布以及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光
K9基底上各种设计的增透膜理论曲线比较
5
4
3
% Reflectance
2
1
0 400 450 500 550 600 Wavelength (nm) 650 700
G\.25453I\ .06773H\ .0459I\ .10938L\ .05389H \.08113L \.21788F \Air I:1.7 H:2.3 L:1.46 F:1.38
硅约为3.4而锗大约是4。这些半导体基片若不镀增透膜,就
不可能广泛地使用.这个问题不同于可见区,在可见区,其 目的是将大约4%的反射损失减小到千分之几,而在红外区, 则是将30%左右的反射损失减小为百分之几。一般说在红外区 百分之几的损失是允许的,因而低折射率基片通常很少镀减 反膜。红外材料镀膜从原理上讲同可见是一致的,只不过材 料的选择余地较小。
采用变折射率的所谓非均匀膜,它的折射率随着厚度的增 加呈连续的变化;
采用几层折射率不同的均匀薄膜构成多层增透膜;
1.2 双层增透膜
对于单层氟化镁膜来说冕牌玻璃的折射率是太低了。 为此,我们可以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1/4波长厚的、折 射率为n2的薄膜,这时对于来说薄膜和基片组合的系统 可以用一折射率为Y=N23/n3的假想基片来等价。显然,当 n2>n3时,有Y>n3.也就是说,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高 折射率的λ 0/4波长厚的膜层后,基片的折射率好象从 n3提高到Y=N23/n3 ,然后镀上λ 0/4波长厚的氟化镁膜 层就能起到更好的增透效果。 构成λ 0/4- λ 0/4型增 透膜,若使中心波长的反射率为零,应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