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合集下载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一、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途径。

应当充分认识到田野调查对于民族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与神学和哲学理论不同,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理论的划分以田野调查的经历为基础,所以,一定的田野研究能够成为民族学理论的问题,这是可能的。

在《科学的文化理论》中,马林诺夫斯基在研究方法上,认为民族学“必须从事民族志田野工作,即经验型的研究……必须同时谙熟观察艺术,即民族学田野工作,同时又是文化理论的专家,两者齐头并进,否则,其中任何一者都毫无价值。

观察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归类和离析。

建构理论就是总结过去观察到的相关性,并预见其对现有理论难题的经验证实或伪证” [5]。

从本质上讲,田野调查课程是民族学专业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是民族学专业学生真正走向田野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田野调查有助于学生加强专业知识田野调查是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的一个重要过程,掌握调查方法对学生在以后的民族学研究中影响甚大。

民族学是一门应用性十分显著的学科,只有通过田野调查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专业的“成人礼”,没有田野调查的严格训练,对民族学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层结构,因此,田野调查实践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感知,从而巩固、加深学生民族学专业知识。

(二)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学科思维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是相对静态的形势下教师和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田野调查则不同,面对变幻多端的社会现象,民族学专业的研究者如何从社会表层中探寻社会的深层结构,从复杂中厘定明晰的社会规律,因此,田野是一个动态的运动体。

在田野中,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对一切或简单或复杂,或熟悉或陌生的社会现象。

在田野调查中,学生脱离教师指导,将书本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是民族学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环节,所以说,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意义及方法论思考

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意义及方法论思考

文化探索107摘要:在民族音乐学产生之初,田野工作并未引起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

田野工作是在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发展并最后成为民族音乐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最基本的研究法则之一,也是有别于其他音乐学科的重要标志之一。

民族音乐学者不仅明确运用田野工作的具体方法,走出书斋,走进“田野”,进行实地考察,而且将自身对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纳入反思的范围,为现代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带来更多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意义;思考一、田野工作简述田野工作,又称田野调查,是指调查者经过前期的地点选择、数据收集,在田野中进行采访、参与、观察、学习并完成记录、音乐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需要通过居住、体验的方式,建立起与本地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上升为一种与本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情感交流,进一步获得对当地文化的一种真实体验与了解。

关于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考察对象,薛艺兵先生将其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和细致的分层,包含音乐、音乐活动、音乐人、社会人等七个层面。

“田野出真知,田野得新知。

”对于一个民族音乐学者,最难能可贵的还在于他在田野中的感知力,在感知某种现象和规律后,就会问“为什么”,将田野中所获的新知与文本中的旧识比较,进而达到理论升华,由此得出新的理论成果。

二、田野工作对现代民族音乐学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音乐种类繁多,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珍稀的民族特色。

一个研究某种音乐形式或者某个音乐乐社的学者,却不曾在当地村落行走进行深入的访问,何来鲜活的数据和经验。

民族音乐学家们在田野工作中,获取了有关民族地区的第一手资料,捕捉到了他们当下的生活现状和音乐留存,并编辑成各种民族志,我们才可以通过他们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便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基于横向、纵向的观察,比较与分析,历史人类学的借鉴与学习,强调调查者要从整体的角度,正确把握研究对象,例如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文化心理等,举凡当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纳入考察的范围。

田野调查大纲

田野调查大纲

-研究生课程论文及评阅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田野调查提纲设计课程名称:田野调查方法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13年3月—6月学号:*************姓名:苑鹏专业名称:民族学所在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田野调查提纲设计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通过此次的调查,了解东北满族村落在适应现代文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了解并比较满族遗留的文化、习俗、传统与现在村庄中生活习俗等的差别。

通过对比,深入了解,保留更多更有意义的满族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

二、田野调查的地点及周边环境状况时间:2013年7月17日——8月20日地点: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赫尔苏门满族村调查对象:以四社村民为主要的调查主体,向外延伸。

环境状况:梨树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孟家岭镇位于吉林省梨树县东部半山区,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东辽河西岸。

而本村随受梨树县管辖,但地理位置与公主岭市极近。

本村毗邻东辽河,全村4200亩地,1400余人,288户,约有850左右满族口满族户村民。

三、调查项目一、对村落概况的详细了解(一) 地理与生态村落的详细自然环境、聚落形态、公共设施与标志建筑等(二) 历史与现状1.村落起源关于边壕、柳条边、赫尔苏河、赫尔苏城、赫尔苏门、赫尔苏门满族村的来源2.村落类型本村作为后形成的村子,怎样形成的村落形态,又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样子 3.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4现在的人口状况二、生产生计(一)农作习俗主要关于田作、林产、畜牧、渔猎、园艺、水利等方面,大致有一下方面。

1. 备耕的时间。

主要做什么事。

2. 春耕、整地、选种、试犁、播种等的方式方法以及时间。

3. 夏天有哪些农活。

4. 怎样抗灾、驱害。

5. 各种农作物的灌溉的不同。

6. 不同庄稼施肥有什么不同,肥料的种类、来源怎样。

如何加工使用。

7. 秋收都有哪些农活?收割、打场、摊场、扬场、扇谷、囤粮等如何进行。

8. 农产品加工的俗。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实习教学浅析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实习教学浅析

模式进行观察 , 还要求学生有某种 新的发现与创 新。 因此 ,
充分利用 田野调查实 习 , 达到教学 目的 , 一个 非常关键 的 是
教学环节 。 ( ) 入 较 大 二 投
般可 以忽视 田野 点 的 民族构 成 。可是 民族 学 专 业不 一
样, 民族( 其 文 化 ) 成 是我 们 从 事研 究 工 作 的基 本 背 及 构 景 。如果失去 这个 背景 , 我们就会偏 离 自己 的专 业要求 , 达 不到专业教学 的 目的 。选择一个 民族文化 较为鲜 明的 田野 点成为调查 实习的重要 任务 。对 于 民族 学专业 来说 , 了 为
关键 词 : 民族 学 ; 田野调 查 实习; 方法
中 图 分 类 号 : 7 84 G 5 . 文献 标 识 码 : A
田野 调查实习 , 是民族学专业学 生培养的 内在 要求 , 既 也是 我国民族学 专业 办学历 史上 的一 个 传统 。然 而 , 于 对
行。而且 , 学生的选题五花八 门 , 有许多选题不是指 导教师 的长项 。因此 , 习指导教师 的工 作量很 大 , 实 再加 上学生 的 安全 问题这个 头号大问题 , 老师要承担的工作量可想 而知 。 所 以, 一些老师视调查 实习教学为畏途 , 也是人之 常情。. 二 、 习教学 的前期 要求 实 基于 以上特点 , 民族 学专 业 田野调查 实 习教学应 该有

如何指导好 大学 生开展 田野调查 , 却是 仁者见仁 、 者见智 智
的问题 , 一直很少有 人对 此作 深入 研究 。本 文 根据 自己十 多年指导大学生开展 田野调 查 的经验 , 结合 当前 社会 发展 的实际情况 , 发表 一点 浅见 , 以就教于 同行 。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第2期㊀ 硕博论坛收稿日期:2018-12-29基金项目:2015中央高校自由探索面上项目 内蒙古B市社区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15LZUJBWZY029)ꎻ2015中央高校重点项目 西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 (15LZUJBWZD001)ꎻ2017中央高校重点项目 西北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17LZUJBWZD023)ꎮ作者简介:东宇轩ꎬ男ꎬ藏族ꎬ宁夏银川人ꎬ在读硕士研究生ꎮ研究方向:少数民族社会与文化ꎮ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东宇轩(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暨历史文化学院ꎬ甘肃兰州㊀730020)摘㊀要: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ꎬ本土化水平并不高ꎬ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ꎬ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ꎬ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ꎬ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ꎮ但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ꎬ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却面临着种种问题ꎬ如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化的差异ꎬ参与观察中价值中立的原则性难题ꎬ学科道德规范与世俗伦理的碰撞ꎬ何为真实性的原则问题等ꎮ即使在田野调查法如此成熟的今天ꎬ研究者进行实际操作时仍然面临不少问题ꎬ而这些问题对民族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ꎮ同时也是对研究者的挑战ꎬ对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拥有创新意识ꎬ拓宽思维模式ꎬ为民族学开创新的道路ꎮ关键词:田野调查ꎻ参与观察ꎻ访谈ꎻ民族学学科中图分类号:C9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2-0104-05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2.020㊀㊀在早期ꎬ我国民族学学科研究方法尚未成熟ꎬ大多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或方法ꎬ并没有融入中国多民族国情的特色和地域特点ꎮ如今ꎬ在我国民族学学科蓬勃发展㊁理论体系日益成熟㊁学科内容日渐丰富的情况下ꎬ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ꎬ田野调查法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ꎬ是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途径之一ꎬ而本文所要谈的则是田野调查法究竟为民族学学科带来了什么ꎮ㊀㊀一㊁问题的提出从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讲ꎬ我们需要注意什么ꎮ以笔者在青海的经历为例ꎬ当进入某个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时ꎬ为了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ꎬ总是会需要住在某个研究对象家中ꎬ这样无形中会受到他们的很多照顾ꎮ有时他们会自己挤一间屋子ꎬ就为了把另一间屋子空出来提供给你使用ꎻ他们会喊你一起吃饭ꎬ也会专门去买一些他们平时不太容易吃到的食材回来ꎬ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ꎻ也会带你去当地一些景色宜人的地方ꎬ会带你去挖野菜体验他们的生活ꎻ又会在饭后讲述曾经的故事ꎮ他们的热情ꎬ经常让笔者不知所措ꎬ总会想着离开这里之后要好好答谢他们ꎮ然而ꎬ当我们试图留下一些钱来补偿他们平日的花销时ꎬ却都被委婉地拒绝了ꎬ只是告诉我们以后想来了再来ꎬ这里就是你的家ꎮ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看待与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书中没法学到的ꎬ只有下去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这些未曾感受过的情感关联ꎮ这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在进入一个未知的村庄进行研究时ꎬ是否应该撇清身为研究者与当地人的关系?即研究者便是研究者ꎬ不要过多地涉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当中ꎬ避免造成过于主观的评价和记录ꎮ按照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ArgonautsofWesternPacific)一书中所说: 一位民族学家进行研究ꎬ仅仅局限在文献资料ꎬ或宗教ꎬ或技术ꎬ或社会组织方面ꎬ而省略掉人工的田野访问ꎬ那么他的工作将会有严重的缺陷ꎮ [1]事实上也是如此ꎮ当你融入到他们之中时ꎬ可能才会得. All Rights Reserved.东宇轩: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㊀ 硕博论坛到最为真实㊁最为自然的东西ꎬ若只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去观察㊁去记录ꎬ或许并不能得到你所想得到的东西ꎬ而是得到了他们想展示给你的东西ꎬ很多情况下受访者通常会在访谈中表演一个他们所认为合适的或者是理想的形象ꎬ这便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ꎬ而不是你想要去看到的东西ꎮ但在参与观察的同时ꎬ也需要在田野调查中保持价值中立ꎮ我们在实际的田野调查中只有保持价值的中立ꎬ以一种冷静㊁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和收集资料ꎬ才能使我们避免过多地卷入当地的社会关系中ꎮ价值中立原则强调的是在调查中坚决避免用现有的理论框架来有意识地收集符合该框架要求的资料[2]ꎮ所以笔者认为ꎬ越是靠近当地人的想法ꎬ可能得到的资料越真实ꎬ但却不可避免地会夹杂非客观的东西在里面ꎬ这并不影响人们来理解你所想要展示的东西ꎬ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ꎮ从学科道德规范上来讲ꎬ我们需要做到什么ꎮ对于被研究者ꎬ在访谈之前研究者理应有责任告知自己的研究内容ꎬ此外ꎬ依靠记忆在访谈结束后根据回忆记录下来每天的对话㊁感受以及经历的事情ꎬ是一种非常取巧而又很有效的做法ꎮ因为在一般情况下ꎬ研究者在被研究者面前进行现场笔记记录难免会打乱访谈的节奏ꎬ此外还会造成被访者不同程度上的紧张ꎬ这也是为何现在多采用录音笔来进行记录的一个原因ꎮ另外ꎬ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ꎬ向受访者提供帮助是完全没有问题的ꎬ但一定要保证对受访者信息的保密ꎮ例如ꎬ在访问了青海藏区某个村庄的村民后ꎬ当地村委会通过访问者旁敲侧击想知道村民是否有其他额外收入来源ꎬ或者有无不良行为(比如偷放生的牛㊁与其他村的人打架等)时ꎬ研究者有责任为受访者保密ꎬ但在受访者要求一定的帮助时ꎬ研究者也应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ꎮ在不少村庄都有村内出去的大学生毕业或是假期回来在村里开办免费学校的情况ꎬ帮助这种学校提供一些书籍ꎬ或是志愿当一段时间的老师ꎬ这种研究者能够帮上忙的情况大可不必推卸:我们向他们获取田野资料ꎬ同样向他们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是理所应当的ꎮ但有一点需要注意ꎬ当村内有发生过矛盾冲突的村民均为受访者时ꎬ应保持一个中立的态度ꎬ并且切记不要给他们透露相互的说辞ꎬ避免发生二次冲突ꎬ这也是田野伦理的要求之一ꎮ作为研究者ꎬ我们在平时的调查中要避免误导受访者ꎬ尤其是在制作调查问卷时ꎬ一定要注意避免提出一些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或答案ꎬ同时ꎬ也要明确告诉受访者我们的调查目的ꎬ让他们能有自己的一个了解ꎬ而不是通过问题的渐入来获得一个机械式的 是 或 不是 满意 或 不满意 的一个回答ꎮ笔者认为ꎬ带有他们自己见解的回答可能才更加能够给我们展现他们内心的想法ꎬ即使这个回答可能会偏离主题或是带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ꎬ但这仍然能够成为第一手最真实㊁最自然的资料ꎬ可以让人们最直观地了解他们的想法ꎮ从个人道德角度来看ꎬ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ꎮ相信对于大多数研究者来说ꎬ这都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ꎮ我们去某个地方进行调查ꎬ有选择调查点的权利ꎬ也有离开调查点的权利ꎬ但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却不一样ꎬ他们并不能轻易地离开生活的地方或是改变自己的生活ꎮ对于他们来说ꎬ我们或许就像是过客ꎬ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并不能帮他们的忙ꎬ也没有办法改变他们生活的现状ꎮ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青海曾经访谈过的一位寡妇ꎬ她问道: 你们做这个调查能不能让国家给我们村提供帮助? 笔者竟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ꎬ本想回答说虽然现在不行ꎬ但有一天一定会有的ꎬ却被老师阻止打断了ꎮ当时老师告诉我: 我们只是研究者ꎬ不能随便答应自己做不到的事情ꎬ你让她拥有了期望ꎬ总有一天会因为失望而拒绝别人的ꎮ 这也让笔者深思ꎬ我们一味地向他们获取我们想要的资料ꎬ我们完成了调查ꎬ完成了研究ꎬ离开了这里ꎬ他们却仍然过着似乎没有盼头的日子ꎬ也许等待他们的是下一批调研者ꎬ来问着不同的问题ꎬ他们可能会再次向调查者问及 你们做这个调查能有什么用? 但当调查者离开之时ꎬ什么都没有改变ꎬ这让笔者不禁感到了自己的无力ꎮ从以往对田野调查法的研究来看ꎬ我们能够得到什么ꎮ这一点可以明显地从时间跨度上得出结论ꎬ民族学学科对于这种方法理解的深度一直在不断加深ꎬ从而体现出时间阶段性ꎮ例如ꎬ在每隔几年的民族学年会之后ꎬ以及国家课题的更新和民族学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ꎬ可以看出ꎬ对于田野调查法的理解从最初的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ꎬ以及布朗的«安达曼岛民»中融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ꎬ学习他们的语言ꎬ参与他们的生活ꎬ以实地研究为主ꎬ走进去ꎬ再走出来ꎬ以一种最初的姿态诠释了参与观察法ꎮ紧接着是对参与观察法的升华ꎬ融入了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解ꎬ由于田野调查.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第2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耗时巨大但却杯水车薪ꎬ通过对资料收集的高度精炼ꎬ以及学科特点的融合理解ꎬ做到了数据学科化ꎬ并通过统计学分析调查数据ꎬ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ꎮ到如今ꎬ学科的理解不断加深ꎬ田野调查法的不断成熟和完善ꎬ统计的科学性在调查的深度和跨度下显现出其局限性ꎬ即数字并不能代表一个田野点所蕴含的所有内容ꎬ有很多非常有深度和内涵的东西是数字远远不能表达出来的ꎬ此时研究者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及准确的文字表达则成了升华田野调查的有效方法ꎬ通过人性化的描述ꎬ以及朴实的语言来描述调查对象的真实生活和状态ꎬ并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交流和记录来弱化学科令人望而却步的过度专业化的表达ꎬ从而拉近读者与田野中研究对象的距离ꎻ而另一方面则运用严谨的语言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论作为支撑ꎬ使得研究经得起推敲并且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推演ꎮ可以说ꎬ田野调查法正以时代可鉴的速度在民族学学科中发展着ꎬ并且蕴含着无限的潜力和空间ꎮ㊀㊀二、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具体方法20世纪初ꎬ以马林诺夫斯基㊁布朗等人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主张ꎬ人类学研究应集中在对现存文化或当下社会的研究或分析上ꎬ其中以马林诺夫斯基的著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为代表ꎬ提出了一种实地调查的方法ꎮ马林诺夫斯基在写作«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时ꎬ曾就调查资料的收集㊁田野工作的开展等方面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谈了自己的感慨ꎮ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说: 想象一下你突然被抛置在靠近土著村落的一片热带海滩上ꎬ孑然一身ꎬ全部器材堆在四周ꎬ而带你的小艇已是孤帆远影ꎮ当你在附近某个白人(商人或传教士)的家里搞到住处之后ꎬ除了立即开始你的民族志工作外ꎬ也别无选择ꎮ [3]从这简单的话语中可见展开田野调查的困难ꎬ同时也意味着人类学家必须从书本中走出来ꎬ到田野中生活ꎬ学习他们的语言ꎬ参与他们的一些活动ꎬ在最近的距离去观察研究对象ꎬ与他们对话并做好记录ꎬ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ꎬ信度也会更高ꎮ这便是如今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最早的前身ꎮ田野调查法是每个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学会的方法ꎬ同时也是展开调查的必要手段ꎮ田野调查法ꎬ就是研究者深入实际或现场做系统的调查研究ꎬ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ꎬ也叫实地调查或现场调查ꎮ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汪宁生教授指出ꎬ参与观察方法的重要内容有:(1)调查者住在调查地区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ꎮ一般是一年ꎬ使其有机会看到当地人一年内因季节而异的生产活动㊁宗教仪式和节庆事件ꎻ(2)学习当地语言ꎻ(3)调查者要像当地社会成员一样生活ꎬ深入到人民生活之中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文化[3]ꎮ然而ꎬ大多数刚刚接触这种方法的初学者大多都只是从书本文献中学习这种方法以及田野调查的操作过程ꎬ真正学会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并规范书写的人却不多ꎮ大多数人可能非常清楚在调查前该做些什么事前准备ꎬ比如确定选题㊁编写提纲㊁拟定调查计划㊁阅读文献资料㊁准备调查问卷或拟定调查问题等这些书面工作ꎬ但当他们真正进入田野点后该如何行事则成为一件非常具有经验性的问题ꎮ如何运用平时所学的各种研究方法ꎬ抑或是在进入田野点后该如何与调查对象接触ꎬ接触后该如何进行对话ꎬ对话内容该如何记录ꎬ以及对话的内容是否会涉及田野伦理问题ꎬ语言不通或研究对象不愿意进行交流等情况ꎬ这些经验性的问题除了去不断经历且积累以外并不能从外部解决ꎬ因为这并不是靠书本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ꎬ盲目地使用这种调查方法是否会将刚刚入门的研究者带偏等ꎬ种种思考油然而生ꎬ这也使得笔者开始质疑田野调查法究竟有没有起到它原本被期待的应该起到的作用ꎬ还是会在人们展开调查时错误使用了这种方法ꎬ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区或麻烦ꎮ在民族学实地调查的长期实践中ꎬ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ꎬ参与观察和访谈法是田野调查最常用的调查法ꎬ即具体方法技术ꎬ也是如今民族学学科开展田野调查运用最广泛的方法ꎮ参与观察者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到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之中ꎬ以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并理解诸文化事项及其行动的意义ꎬ梳理其整个的文化脉络并加以诠释ꎮ由于社会规则与现实行为存在着差异ꎬ研究者通过访谈了解当地人的观念和想法是必不可少的工作ꎮ访谈的对象以个人或一个家庭为单位ꎬ内容既可以围绕访谈对象自身的情况ꎬ也可以了解其他问题ꎮ对访谈的对象要精心选择ꎬ或者有阅历ꎬ或者是知情人ꎬ或者具有典型性ꎮ另外ꎬ还有调查会㊁问卷法㊁谱系调查法㊁自传调查法㊁定点跟踪调查法㊁文物搜集法㊁概率取样等ꎮ民族学实用调查法多种多. All Rights Reserved.东宇轩: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㊀ 硕博论坛样ꎬ不论哪一类型的调查ꎬ单用一种方法都是不行的ꎮ作为一个专业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ꎬ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方法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㊁为我所用[4]ꎮ从工作的程序来看ꎬ田野调查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ꎬ即准备工作阶段㊁实地调查阶段及整理分析阶段ꎬ每个阶段需要做的工作都会影响到下一个阶段工作的进程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工作阶段ꎬ一个好的选题和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发掘有争议㊁有潜力的论点是调查研究的灵魂所在ꎬ而在进行工作时ꎬ不断增加的调查次数以及不断推进的调查深度则决定了调查数据结果的成熟程度ꎬ虽然每个人的调查方式风格迥异ꎬ但基本上大同小异ꎬ我们能做的则是锦上添花ꎮ㊀㊀三㊁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意义及作用1.田野调查法对民族学学科的意义通过对田野调查法的历史性分析ꎬ可以明显看出从中国民族学产生至今ꎬ其重要的程度㊁地位的提升㊁运用领域的更加广泛ꎬ以及田野调查法的快速发展和成熟已经成为民族学研究中的一种趋势ꎮ从事民族学研究ꎬ主要是发掘民族文化的文化内涵㊁弘扬和继承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ꎮ这不仅仅是了解各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ꎬ而且通过调查研究还可以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5]ꎮ而对于民族学学科来讲ꎬ这不仅仅是一种调查的方法ꎬ更多的是一个学科生存下去的手段ꎬ而如何去运用则取决于学者们自身ꎬ我可以用ꎬ他也可以用ꎬ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用方法以及知识理论去武装自己ꎬ这些并不足以使我们能够无懈可击地面对众多问题ꎬ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思考ꎮ虽然田野调查是民族学成熟的标志ꎬ但并不代表每个地域㊁每个民族的调查都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这种方法去进行调查ꎬ我们仍然需要对我们所选取的田野点以及研究对象进行多元化分析ꎮ比如ꎬ田野点的传统文化㊁历史㊁人物㊁社会现象等ꎬ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东西ꎬ也是我们如何进行研究的背景ꎮ除此之外ꎬ研究者不能盲目地进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中去ꎬ我们要带着问题ꎬ要有针对性ꎬ要清楚我们想要去了解的东西ꎬ这不是一份问卷几十个问题所能代替的ꎬ并且在调查中我们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ꎬ而是在参与和融入中不断地调整㊁追问㊁了解他者的生活㊁他者的历史及他者的习惯ꎬ等等ꎮ在言语的交流之间ꎬ或许我们又有了更多想要了解的东西ꎬ抑或想要告诉世人的东西ꎬ这些都可以在不脱离初心的基础上加入到我们的研究之中ꎮ比如ꎬ仅仅是对研究对象的某一衣着特点非常细微的记述ꎬ就会改变人们对这个民族整体服饰的理解ꎮ所以说ꎬ田野调查对于民族学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ꎬ我们既要严谨地使用ꎬ也要大胆地拓展和深入ꎬ这样才能使这个学科不断进步并生存下去ꎮ2.田野调查法对民族学学科的作用虽然田野调查起始于人类学ꎬ但如今可以明确说田野调查推动了不仅仅是民族学的发展ꎬ更多的是民族学的成熟ꎬ它为这个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ꎬ同时也为中国民族事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ꎮ许多学者沿用着这种方法前往全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ꎬ日复一日ꎬ年复一年ꎬ在艰苦的调查环境下依然不忘初心ꎬ每一次与研究对象的接触ꎬ每一次不同语言在话语间的传递ꎬ每一次奋笔疾书的记录ꎬ都在不断地充实着研究者的内心ꎬ同时也维系着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情谊ꎬ这些在当今社会中所欠缺的东西正在被民族学挽回ꎮ田野调查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ꎬ它也是一种力量ꎬ维系民族的力量ꎻ它是一种信念ꎬ坚强学者的信念ꎻ它是一种血液ꎬ流淌于中华大地ꎬ弥漫在每一个田野点上的研究者的内心ꎬ从而使民族学工作者能够深入乡野㊁涉足都市㊁心系农工㊁体验变迁ꎬ在通过与不同群体进行接触㊁对不同地域进行观察ꎬ以及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的基础上ꎬ真实㊁深入㊁系统㊁全面地使不同群体的生产㊁生活㊁习俗㊁信仰得以呈现ꎬ这种呈现看似无章无序ꎬ实则灵动自然ꎬ加之通过进行适度的引导与合理而有限的解读ꎬ真正使读者能够切身体会到他者的悲欢离合㊁喜怒哀乐ꎬ并不由自主地与他者产生共情ꎬ进而理解他者的社会与文化ꎬ这或许就是田野调查法对民族学学科的作用所在ꎮ㊀㊀四㊁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展望纵使田野调查法使得民族学成熟ꎬ但它仍然需要不断地创新ꎮ时代在不断地发展ꎬ而人们的理解也在不断丰富ꎬ虽然田野调查法具有鲜明的多样性ꎬ但这并不能解决其中不少理论的适用性问题ꎬ如何使研究方法能够经得起时代的推敲ꎬ在多年以后仍然能够为人们所用ꎬ这成为当代民族学发展的重要问题ꎮ.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第2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硕博论坛首先ꎬ民族学研究需要坚守田野调查ꎬ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根本遵循ꎮ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ꎬ不到田野里去ꎬ就很难深入理解我们所研究的问题ꎮ巩固本学科最具生命力的研究方法是基础ꎬ而在此之上的创新意识则是必不可少的ꎮ田野工作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ꎬ要使田野工作卓有成效ꎬ调查者必须接受严格的文化人类学方法论的训练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文化人类学理论ꎬ才能通过实地调查升华和建构出新的理论ꎬ也才能对不同社会形态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ꎬ从而保证调查材料和研究成果的质量ꎬ进而不断推动民族学学科的发展[6]ꎮ要在原本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创新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ꎬ老一辈学者的理论功底深厚并且经验丰富ꎬ但依然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ꎮ这也就是说ꎬ民族学需要多元化理论升华ꎬ而不仅仅是从本学科理论出发ꎬ如何吸纳其他学科知识来弥补民族学理论和方法上的不足仍然值得不断探索ꎮ其次ꎬ民族学研究需要大量 新血 ꎬ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推陈出新ꎮ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ꎬ民族现象的复杂性㊁民族问题的重要性㊁民族研究的时代性ꎬ为民族学研究提供了丰沃的土壤ꎬ民族学人适应时代呼唤ꎬ响应国家需要ꎬ产出了很多有影响的重大成果ꎮ民族学已经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领域之一ꎮ全球化时代民族问题出现了许多新现象ꎬ时代对民族学提出的任务依然重大ꎬ但我们的学科应对明显不力ꎮ当前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发展与现代化过程中ꎬ还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ꎬ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实现共同团结奋斗㊁共同繁荣发展的任务很重ꎮ作为民族领域的专家学者ꎬ应当具有这样的自觉意识和担当精神ꎮ民族学必须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加强重大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ꎬ适时提出符合实际和现实需要的话语体系与学术概念ꎬ建立包容开放的民族理论体系ꎬ指导民族政策的适时调整ꎬ为解决新时期的民族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7]ꎮ如今的民族学成果缺乏大胆的推论以及持续的调查研究ꎬ对于敏感问题抑或棘手的伦理道德问题研究缺乏相关合适的应对手段ꎬ如果一个学科的研究失去了敢为人先的勇气ꎬ那么退步是早晚的事情ꎮ这就要求我们扩充民族学学科的阵容ꎬ增加田野点以及加大对民族学硕士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ꎬ不要用僵化固化思维去浇筑理论方法㊁思维模式等ꎬ只有不断推陈出新ꎬ才能展望更为远大的未来ꎬ从而不断壮大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发展ꎮ参考文献:[1]㊀任瑞羾.对人类学研究田野调查中参与观察法的理解与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4(1):56-58.[2]㊀陈鹏.田野调查法及其在民族教育研究中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ꎬ2009(5):45-47.[3]㊀张文生.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启示 读«西太平洋的航海者»[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9(1):75-77.[4]㊀李月英.田野调查: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J].今日民族ꎬ2007(9):45-49.[5]㊀妮玛娜姆.人类学㊁民族学研究的田野考察方法及应用[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03(4):17-19.[6]㊀冯学红.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ꎬ2007(5):77-80.[7]㊀王延中.民族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7(4):5-14.(责任编辑:赵广示) . All Rights Reserved.。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民族学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社会或文化现象的实地考察、观察、记录和研究,以了解人类文化及其变迁的过程。

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理论为指导、以数据为基础、以工具为手段的系统调查,是深入了解人类生活、人类文化、人类行为的方法。

田野调查是当前社会、文化及人类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民间文学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报告”的介绍和分析,来说明田野调查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一、田野调查概述1.田野调查的定义田野调查可以定义为一种研究方法,是指采用田野工作来研究一个民族、一个群体、一种文化或一条社会文化现象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实质就是到社会实践中去,亲身观察、探究和了解社会、文化、人群等的过程。

2.田野调查的特点田野调查的特点是实地调查、实地记录、实地采集、实时观察,它是一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和研究人类行为、习惯和文化的方法。

田野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创造性,也就是说,在田野工作过程中,调查者需要不断地创新思路,创造方法,去探索研究对象的深层次含义,这也是田野调查的突出之处之一。

3.田野调查的意义田野调查作为基础研究方法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寻求知识和揭示真相,更在于培养调查者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提高了社会的认知。

田野调查不仅是研究民族、文化、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了解和深化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联系,增强人类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田野调查的应用1. 民族学田野调查在民族学田野调查中,田野调查可以帮助民族学家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情况。

通过田野调查,民族学者可以了解到各民族的婚姻、家庭以及宗教情况,探究不同民族社会性的不同表现形式,帮助学者更好地理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

民族学考研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 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

民族学考研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民族学考研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导语:民族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多样性的学科,对于学术界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在民族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是一门核心课程,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细致地探讨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和实现方式,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一、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1.广度的角度:涵盖多个方面的知识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作为民族学学科的核心课程,具有广度的特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社会生活、传统习俗、经济模式、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田野调查,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变迁,并深入体验和感受不同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民族学研究领域的全面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多元思维能力。

2.深度的角度:培养研究能力和方法论思维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方法论思维。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学生需要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调查方案、采集数据、分析现象,从而深入探讨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科学研究素养。

3.实践性的角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教学意义还在于其实践性。

通过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民族学的概念和方法。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学生将亲自参与社会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互动,感受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的民族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二、民族学田野调查课程的实现方式1.前期准备:制定调查计划与设计问卷要实现有效的田野调查,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在开始实地调查前,学生需要制定调查计划,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民族学实践调查报告

民族学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虽然我们已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但仍然存在部分数据的有效性不 足。例如,部分数据存在偏差或缺失,需要进一步处理和修正。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研究深度不足
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文化的表面现象,对于民族文化的深层次
内涵和特点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02
研究方法单一
我们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其他研究方法如访谈、观
家庭观念
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对家庭观念非常重视,但随 着社会变迁和年轻一代思想观念的变化,家庭结 构也在发生改变。
结论总结
本次调查了解了当地少数民 族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 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 了参考。
在文化传承方面,应加强对 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提 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 兴趣。
在经济发展方面,应继续加 大政府投入力度,改善基础 设施条件,促进当地经济发 展。
田野调查法
深入调查现场,通过观察、访谈 、参与观察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 料。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结果分析和解释等步骤,探究民 族文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调查过程概述
确定调查主题 和目标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和 现实意义的民族学调查 主题,明确调查的目标 和任务。
制定调查计划
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 查范围、对象、时间、 地点等,制定详细的调 查计划。
我们应该加强对调查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特别是对调查对象的身份核实、调查数据的实时监控等环节,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和准确性。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我们应该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需要运用更高级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05
参考文献与致谢

浅谈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认知

浅谈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认知

浅谈对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认知作者:刘宇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家获取资料最根本的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

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民族学工作者,熟悉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田野调查,笔者认为:它对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结合实际行动,才能更好的理解渗透在其中的真谛。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参与观察作为一名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田野调查方法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所谓田野调查,指的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但是运用田野调查方法来获取研究资料的,不仅仅只有民族学,还包括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各类学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田野调查方法在各个学科中的重要性。

英国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凌诺夫斯基开创的“参与观察”式田野调查方法,标志了现代民族学的开端。

他将以前古典民族学所用的宏观研究方式转变为微观的研究方式。

让那个时代的民族学家告别了“安乐椅上的民族学家”的称号。

作为马凌诺夫斯基学生的费孝通先生,在他的著作《江村经济》中运用参与观察的方法详尽地描述了江村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以及与该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

除费孝通先生以外,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也运用参与调查的田野调查方法写过许多著作,如著名的《金翼》、《凉山夷家》、《义序的宗族研究》等。

虽读过很多关于田野调查的书籍,但要将其很好的运用到实地调查中,还得需不断的累积田野经验。

如何进行田野调查?没有人能简单、明了而又准确地回答,只有亲身进入到田野中才能真正的体会。

书中常言田野调查一般可分成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但根据自己暑假亲身体验却认为第一、二阶段可以合二为一。

实际上的田野调查可为四个阶段。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作者:计彩洋路晓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2期摘要:民族学是以民族以及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学学习研究过程中要求研究者必须深入实地或者现场,这样才能获取一手资料,才能更好的完成民族学的学术研究。

中国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其中很多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原生性的传统文化,这种原生性的文化形式存在于村民自发性的生产生活中,是按照地域性的文化系统逐步构建出来的。

但随着遗产运动和现代旅游的发展,各种商业资本与权力资本的介入,使得原生性民族文化按照市场运行和旅游消费的模式被践行重构展演,这些变化为民族学者提供了灵感,为民族学田野调查提供了丰富的调查点。

本文从笔者自身田野调查经历出发,分析田野调查的基本研究方法,从而研究了田野调查研究方法对民族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通常说成实地田野工作,是指那些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人类学者亲身进入某一社区,在经历较长时间的居住式体验,以及实地观察之后得到自己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它是民族学研究和解释民族文化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田野调查要求调查者本人必须亲自下到田野,因此区别于文献研究调查方法,同时也和社会调查常用的问卷调查研究方式有所不同。

二、田野研究方法的历程文化人类学家习惯上在理论上对民族文化进行研究,但是缺乏亲自进行田野调查。

所以也被戏称为“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

从博厄思开始,文化人类学开始了具体的田野工作。

博厄思批评了进化论学派那种依靠少量资料排列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行为。

强调人类学研究必须实地收集资料。

20世纪初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开始兴起。

马林洛夫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田野调查,奠定了“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其著作鲜明的表现了其扎实的田野调查,并为后来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借鉴。

由此人类学正式开始了田野调查的阶段,形成了田野调查的基本研究方法,这也是人类学独特的学术特色和学术传统。

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对民族旅游研究意义探析

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对民族旅游研究意义探析

2019年8月下半月刊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对民族旅游研究意义探析史映蕊本文通过梳理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发展历程、定义、要义以及全面了解认识民族社会的重要意义,从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论角度出发,探究目前民族地区开展的旅游业。

一、田野调查法内涵在西方,民族学田野调查被通称为田野调查工作(Field Work)。

民族学田野调查法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建立理论通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论之一,也是撰写“民族志”(Ethnography)的主要根据。

田野调查是在民族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项科研活动,其过程要求在严密的科学研究规程控制下实施,调查结论要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筛选整理。

民族学在创立之前,关于各个族群的原始资料都是由非民族学家,如航海家、传教士等人收集,主要目的也是记录他们所遇见的奇风异俗并非为了科学研究之途。

随着全球殖民统治时期到来,大量原始落后民族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为了有效管理控制这些被殖民者,有少量西方国家研究者专门从事被殖民群体的文化研究工作,民族学逐渐发展为服务于殖民统治之需。

20世纪初期,以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为代表的人类学家主张人类学研究应集中在对现存文化或当下社会的分析与研究上,并提出了一种实地研究的方法论,要求人类学家从传统书斋和“安乐椅”中走出来进入到土著居民区中去,学习当地土语,与当地土著居民生活在一起,便于对他们直接观察了解,就此获得第一手资料。

马林诺斯基于1914年跟随蒙德人类学考察队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进行考察时开创了参与观察法,史称“马林诺斯基革命”,随后将其确立为民族学田野工作的标准。

以参与观察法为核心的田野调查研究法为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田野工作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随着民族学田野调查法的不断运用和完善,于19世纪后期出现了大量运用田野调查法的民族学经典之作,如美国民族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人的成年》、怀特的《街角社会》、普理查德的《努尔人》等。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案例二:对某农村地区的经济田野调查
总结词
经济田野调查需要全面、客观地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详细描述
在某农村地区,调查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生产方式 、生活水平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调查者能够客观地了解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为制定 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民族学田野调查概述 •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步骤与过程 •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 民族学田野调查案例分析
01
民族学田野调查概述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含义
定义
民族学田野调查是民族学者在特定社区中进行的实地调查, 旨在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现象, 并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记录、分析和解释。
半结构化访谈
半结构化访谈是一种有预设问题的访谈方式,通过与当地人进行有目的的交谈,以获取更加系统和深入的信息。
集体访谈
集体访谈是一种针对群体的访谈方式,通过组织当地人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共同看法和文化特征。
问卷调查法
要点一
纸质问卷
纸质问卷是一种传统的调查方式,通 过发放问卷给当地居民填写,以收集 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为制定合理的文化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THANKS
挑战与前景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民族学田野调查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前景仍然充满希望。02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术
观察法
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民族学田野调查中常 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直接观察, 可以获取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包括对当地人的行为、语言、 文化等方面的观察。

田野调查研究在民族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田野调查研究在民族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田野调查研究在民族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作者:王昌纯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08年第09期一、田野调查法概述田野调查,英文为Fieldwork,美国传统词典中的定义是:“The collecting of sociological or anthropological data in the field.”又称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

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自马林诺夫斯基和厄斯开创了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后迄今,田野调查法就成为了全世界人类学者首要的、同时也是必需的基本功。

通常而言,对一个民族或社区做调查,为了了解一个群体及其文化,人类学家必须花上数月、半年,甚至一整年的时间,深入到当地民族的生活之中学习并使用当地的语言,与当地的居民进行沟通,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尽可能地将自己融入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观察、体会和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研究其社会结构,并致力于了解当地人的观点,以期达到研究该社会整体文化或定向专题调查的目的。

田野调查法作为人类学的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论,在研究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应用以下一些具体的研究方法:观察与参与观察、访谈法、调查会、问卷法、谱系调查法、自传调查法、定点跟踪调查法、文物收集法、概率取样法等。

二、田野调查法与民族教育科学研究的适应性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很多人类学家涉足于教育领域,研究学校教育;到70年代,人类学家参与教育出现了高峰;同时期,英国也有大量的人类学家开始关注和研究教育问题。

因此,田野调查作为研究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

随着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和理论的兴起,以及现象学、阐释学影响的扩大,人们在研究中越来越关注现实中的事实和日常现象,人们开始对民族志进行反思和探究,出现了传统的民族志到新的民族志的转向,这种转向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也得以体现。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总结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总结

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总结一、引言民族学是研究人类群体和社会的学科,通过田野调查和文化研究,深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色。

本文总结了在民族学专业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中的心得体会。

二、田野调查的重要性1.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学研究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2. 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可以获得更真实、全面的民族文化信息。

3. 田野调查既是亲身体验,又是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三、田野调查方法与技巧1. 选择研究对象时,要考虑其代表性和可研究性。

2. 在田野调查中,与调查对象建立信任关系至关重要。

3. 采取适当的调查工具和方法,如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

4.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调查的时机和节奏。

5. 在调查过程中要注重反思和记录,及时整理和归纳所得数据。

四、民族文化研究的深入与拓展1. 民族文化的研究需要全面、深入了解其历史、宗教、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存档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料的保存和研究。

3. 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人类学、社会学等,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

4. 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5.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以拓宽研究视野,与国际学者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

五、民族学专业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心得1. 在田野调查中,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2. 通过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3. 民族文化研究让我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了跨文化的交流与理解能力。

4. 田野调查和文化研究的实践,为我今后从事民族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民族学专业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文化研究是一项重要而有趣的学术工作。

通过实地体验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现象。

尽管面临困难与挑战,但这些经历都使我们在学术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目的

民族学田野调查的目的

民族志演进的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的民族志是自发性的、随意性的和业 余性的。文献史籍中的异族记载民时 代“帝国官员”撰写的报告。
第二个时代的民族志是“科学的民族志”,具有 专业素养的人类学家逐渐积累了记述异民族文化 的技巧,把庞杂而散漫的民族志发展为以专门的 方法论为依托的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这就是以 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科学的民族志”。
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两大成果: 一、民族识别 1953年人口普查,自报民族达400多个。经过以民族学工 作者为主的民族识别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中国共有55 个少数民族。 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民族学者参加了人民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社会历史少数民族 调查,陆续撰写了少数民族简史、简志和自治地方概况三 套丛书书稿以及“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这些民族学的研究, 为国家掌握少数民族情况及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提供了重要 的依据和基础。
关于民族志
“民族志”是对人以及人的文化进行详细地、动 态地、情景化描绘的一种方法,探究的是一个文 化的整体性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它要求研究 者长期地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切身 体验获得对当地人及其文化的理解。 ——《民族志:步步深入》 社会科学的分工比较细密或者说比较发达的许多 国家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展出一种扎进 社区搜寻社会事实、然后用叙述体加以呈现的精 制方法和文体,这就是“民族志” (ethnography)。 ——《写文化》
人类学家为什么要进行“田野调查”
实用目的——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应用人类学是利用人 类学的原则、观点、方法以及知识于帝国殖民行 政上的一种技术科学。 英帝国的殖民地最多最广,因此应用人类学在英国 最为发达。英国政府与本国人类学家是尽量合作 的。各殖民地政府普遍皆有人类学专员之设。它 是殖民政府的顾问,同时又不断进行研究,以其 意见供献给政府。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

田野调查法在民族学研究中的作用作者:东宇轩来源:《教育文化论坛》2019年第02期摘;要:我国早期的民族学研究方法大多来自西方,本土化水平并不高,但随着国内民族学学科发展,研究方法也愈渐成熟,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法也日益展现出其重要作用。

但对于年轻的研究者来说,如何去运用这个方法却面临着种种问题,如书面知识与实际操作化的差异,参与观察中价值中立的原则性难题,学科道德规范与世俗伦理的碰撞,何为真实性的原则问题等。

即使在田野调查法如此成熟的今天,研究者进行实际操作时仍然面临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民族学学科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是对研究者的挑战,对研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拥有创新意识,拓宽思维模式,为民族学开创新的道路。

关键词:田野调查; 参与观察; 访谈;民族学学科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2-0104-05DOI:10.15958/ki.jywhlt.2019.02.020在早期,我国民族学学科研究方法尚未成熟,大多生搬硬套西方理论或方法,并没有融入中国多民族国情的特色和地域特点。

如今,在我国民族学学科蓬勃发展、理论体系日益成熟、学科内容日渐丰富的情况下,研究方法越来越多样化,田野调查法作为民族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认识中国社会现实的途径之一,而本文所要谈的则是田野调查法究竟为民族学学科带来了什么。

从与研究对象的关系来讲,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以笔者在青海的经历为例,当进入某个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时,为了获取较为全面的信息,总是会需要住在某个研究对象家中,这样无形中会受到他们的很多照顾。

有时他们会自己挤一间屋子,就为了把另一间屋子空出来提供给你使用;他们会喊你一起吃饭,也会专门去买一些他们平时不太容易吃到的食材回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也会带你去当地一些景色宜人的地方,会带你去挖野菜体验他们的生活;又会在饭后讲述曾经的故事。

他们的热情,经常让笔者不知所措,总会想着离开这里之后要好好答谢他们。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

浅谈民族学田野调查

访谈法
开放式访谈
与目标群体进行自由交谈,了解其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
半开放式访谈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对目标群体进行访谈,以获取更具体的 信息。
封闭式访谈
针对特定问题,对目标群体进行结构化访谈,以收集定量数据。
问卷调查法
纸质问卷
将设计好的问卷发放给目标群体,由其自行填 写。
电子问卷
通过在线平台将问卷发放给目标群体,由其在 线填写。
04
田野调查的注意事项与伦理规 范
遵守被调查者的隐私权和知情同意原则
尊重被调查者的隐私
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应尊重被调查者 的隐私权,不泄露其个人信息和家庭 、社区的秘密。
获取知情同意
在调查开始前,应向被调查者充分说 明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可能涉及的隐 私内容,并征得其知情同意。
注意与被调查者建立良好关系
制定访谈提纲
针对需要访谈的对象,制定访谈提纲 ,包括访谈目的、内容、方式等。
选择调查地点与对象
选择调查地点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范围,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包括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等 。
选择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和调查范围,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
准备调查工具与资料
准备调查工具
根据调查需要,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如录音设备、照相机 、测量工具等。
跨学科合作
未来民族学田野调查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如人 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以实现跨学科的研究和创新。
数字化与智能化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民族学田野调查将 更加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查方法

民族学实地调查对民族经济学的意义

民族学实地调查对民族经济学的意义

论民族学实地调查对民族经济学发展意义民族学实地调查对民族经济学发展意义摘要:实地调查是民族学中最为核心的方法。

通过调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然后经过科学的加工制作,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可以得出比较正确、真实的结论。

而民族经济学是围绕民族因素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研究各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经济变化与经济关系。

当前民族经济学应迫切探讨的问题是 :改造社会的基层结构、改造农村经济结构、建立民族经济发展的试点、寻找发展民族经济的实际操作程序等。

本文将从实地调查的概念出发,研究调查实践对民族经济学的发展意义。

关键字:民族学民族经济学实地调查意义一、民族实地调查理论及其发展美国人类学家R.M.Keesing说,实地调查“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人类学家收集资料和建立通则的主要根据”。

从某种意义上讲,实地调查是民族学生命力之所在,是这一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

中国舞蹈界的“民间采风”便是典型的实地调查形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域的文化差异很大。

若想真正掌握其中一个民族的舞蹈动律和形态,就必须深入他们的生活,谙习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从中提炼出鲜明的舞蹈特征,了解其动作发生的戴爱莲、贾作光先生在这方面就作出了典范。

因此我们说,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源泉不是在书斋的安乐椅上或沉闷的课堂里,而是在民间的实践中。

提起民族学的实地调查,最典型的当属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它是文化人类学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和解释文化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1)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在理论上颇有建树,但大多不亲自进行田野调查故有“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之称。

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是从博厄斯开始的。

他批评进化论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轻率结论,主张对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做认真仔细的研究,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作者:彭玉华(200914024130)班级:2009级民族学班摘要民族学是以民族及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1]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
有学者称之为文化人类学。

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的国度,民族学的发展获得了充分的养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民族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民族志材料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家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

本文从田野调查的概念出发,分析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及特点,从而研究了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学田野调查特点意义
一、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田野工作,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2]它是文化人类学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和解释文化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与社会研究的其他方法相比,田野调查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在场”或实地的调查,因此它区别于一般的文献研究,也区别与社会调查中常见的问卷调查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田野调查通常要求调查者本人亲自到一个自己可以经验到的小型社区进行实地调查。

(一)田野研究方法的确立
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在理论上颇有建树,但大多不亲自进行田野调查,故有“安乐椅上的人类学家”之称。

[3]文化人类学田野工作是从博厄斯开始的。

他批评进化论学派根据少量资料就排列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轻率结论,主张对一个地区文化历史做认真仔细的研究,强调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20世纪初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兴起,与当时方兴未艾的科学主义的实验方法是分不开的,并在功能学派的努力之下得以最终确立。

马凌诺斯基通过对太平洋的调查,奠定了“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拉德克里夫—布朗曾在大洋洲、非洲等地从市场其调查,对如何搜集原始社会亲属关系及社会结构方面的资料,有不少好的经验。

其名著《安达曼岛人》一书反映了他深入细致地从事田野工作的情况。

其后人类学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田野调查作为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人类学独特的学术传统和学科特色。

(二)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1.观察与参与观察。

民族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观察,并以此为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方法。

观察要深入,更要全面,特别对于某项活动,要“眼观六路”,就是说看的全,又要自始至终,把我全过程。

这种方法是西方民族学家所倡导并付诸实践的,民族学发展史上许多重大的成果,都是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来的。

2.个别访问。

民族学调查强调“直接”性,即深入实地,面对面的接触调查对象。

个别访问,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个主要方法。

访问的对象以个人或一个家庭为单位。

内容及可以围绕访问对象自身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其他问题。

对访问的对象要精心选择,或者有阅历,或者是知情人,或
者具有典型性。

3.调查会。

开调查会是国内各种调查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在民族地区,调查会已是一种易于被接受的形式。

4.问卷法。

问卷是社会学调查研究观察研究中采用的一种由调查对象填写的表格。

民族学采用社会学的问卷法,一方面用于抽样,另一方面也用于观察和访问中。

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些问题关心的程度、态度及心理状态。

5.谱系调查法。

这种方法又称谱牒分析法,指对被调查者的家谱、族谱和亲属制度的调查分析,对于调查家庭制度、婚姻制度以及民族迁徙等都有价值。

6.自传调查法。

这种方法,以个人为对象,全面记录其生平经历,不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全部历史,而且反映出他们家族史、行业史以及民族史的某一侧面。

对同一对象,也要进行多次调查,真实的材料,往往得之于最后几次调查。

7.定点跟踪调查法。

这种方法,有人称为“历史溯源法”,是指在某一社区建立固定调查点,对于一个群体进行有间隔性的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观察,以研究这一群体在总体上或局部上发生的演变。

8.文物文献搜集。

少数民族文物与常规文物不同,它存在于少数民族的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只要具有民族学研究和民族博物陈列价值,都可以视为民族文物。

民族文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类型性,即富有民族特点。

二、田野调查实践的特点
(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它关注的不是民族的某一局部,而是整体,即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某一民族的民族志,无疑是对该民族的全貌描述。

费孝通指出:“民族学在中国主要是搞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所以,在中国,社会学和民族学从学术分科上说可以合二为一的。

”[4]民族社会是一个整体,民族学调查不能再满足于单一的民族资料的收集。

在整体的研究中,民族学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系统工程。

这种多元性,在其他学科是不多见的。

(二)文化性和生活性
民族学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文化。

文化的范围很广,从广义广角讲,凡是人类创造的区别于自然的产物都可视为文化。

在民族学的领域内,文化是举足轻重的,但民族学只侧重于研究文化的一部分,即非主流文化。

所谓非主流文化是相对而言的。

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范围内,在社会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中形成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是主流文化。

而另一种文化,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民间”色彩,通常不以书面形式展现的,就是非主流文化。

非主流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性。

通过对不同的民族在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风土人情等行为方式的研究,民族学家探寻的是人类千姿百态的文化模式。

(三)历史性和现实性
对于民族学调查来说,洞察历史的深邃力在某种意义上更强调一些。

通过对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原始的、落后的民族的调查研究,民族学重新构建起人类前史的框架。

民族学的调查不仅有着深沉的历史性,同时还表现敏锐的时代感,即现实性。

民族学的调查是立足于现实的,它更重视目前的状况。

(四)实践性和探索性
推动民族学发展的源泉不在书斋,而在田野,民族学调查的基本属性是实践。

只有民族学调查的实践,才会给学科提供用之不竭的营养。

民族学的调查,只能亲身去实践,才会获取第一手资料。

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又是一个探索过程。

调查者在进入实地之前,会带着许许多多假设,但民族学调查并不立足于假设,而是立足于调查所获取的实际资料。

只有认真的、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探索,才会有民族学真正的发现。

(五)艰苦性和变化性
一般情况下,民族学实地调查,对于调查者来说都是在陌生的、偏僻的、具有族际差异的地方进行,艰苦性不言自明。

不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在以封闭的落后的民族为对象进行调查时,民族学家们大都有过冒险的经历,自然、地理、气候、生活以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迭出不穷。

民族学不是静态的学科,它在不断的变化。

民族社会在变,调查对象在变,调查内容在变,调查的方法和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三、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对学习民族学的意义
(一)民族学田野调查是科学生命力之所在,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

可以这样说:没有田野调查,也就没有民族学。

在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之前,没有真正意义的“田野工作”,但是有关民族学的资料,却通过非专业民族学家大量积累起来,被成为西方民族学“先驱著作”是由“地理大发现”之后蜂拥而入到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航海家、冒险家、旅行家、地理学者、殖民者、传教士们留下的。

正是由于民族学家们在田野工作中,获取了有关民族地区或原始部落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动态,并编辑成各种民族志,我们才可以通过他们留下来的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便我们能够更方便的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鉴于民族学的多元性、现实性、变化性等多种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获取更为准确的资料,以及已经变化的动态信息。

这样可以更为准确的对某一地区进行跟为全面的研究。

(二)民族学实地调查是民族学学科的传统方法,它不仅推动了本学科的发展,也对其他相关的学科发生着重要影响[5]
当前,我国的民族学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要发展就必须创新。

这不但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在方法上创新。

民族学田野调查实践是民族学创新的基本动力。

我们可以将对民族学的学习,扩展到田野中去,在实践中得真知,可以更为加深我们对民族学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学习民族学。

参考文献
[1]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4.
[2][3]姜立松主编.文化人类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4]费孝通.民族社会学调查的尝试[N].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2).
[5]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