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专业

合集下载

2023年民族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民族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民族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民族学作为一门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各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信仰以及文化间的交流融合等问题。

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和文化多样性的推进,民族学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民族学专业和就业方向。

一、民族学专业介绍1. 学科概述:民族学是研究人类各种文化和文化间关系的学科。

该学科主要探讨的是文化内部结构、文化间差异、文化间交流是否存在技术观念与行为的扩散,并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合成过程进行阐述。

2. 课程设置:(1)概论课程:民族学概论是对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宗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对象等方面的全面介绍。

(2)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包括民族生态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教授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

(3)实践与实训课程:如实习、实地调查、文献检索等实践性课程,以及社会实践、社区调查、 ethnographic filmmaking等能够促进学生切身体验民俗文化生活的实践性课程。

3. 专业特点:(1)涉及范围广泛:民族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历史、人类学、考古学、心理学等。

(2)强调多元文化交流:民族学重视比较研究和交流,注重多元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3)实践性强:民族学强调实践操作,需要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就业方向1. 文化类单位和机构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文化类单位和机构,如民间文化博物馆、民办文化机构、声音博物馆、民间文艺团体等。

2. 政府部门政府也是从事民族学研究人才的主要雇主,如国家民委、各省份民委等。

3. 特定行业对于有特定背景的学生,如对于地方文化、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民族学专业也是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方向,如,酒店、旅游景区等相关行业。

4. 学术机构民族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进入学术机构,如科研机构、大学等工作,从事民族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多样性的增加,还有其他趋势,民族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民族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民族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民族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引言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种族、文化、语言、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学科,具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增加,民族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

本文将对民族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为有意愿从事民族学的人士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就业方向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领域寻找就业机会。

这一领域涉及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区管理、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丰富的跨文化背景知识和研究能力,使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和调查工作。

民族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专业的民族学专家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供宝贵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参与社会问题研究和政策制定。

国际组织与跨国企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对民族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民族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可以在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的跨文化合作、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领域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教育领域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他们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从事民族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培养和指导学生。

此外,他们也可以在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机构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就业前景分析多元化的求职需求随着社会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增加,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民族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和协同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各行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文化遗产保护和跨文化交流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这为民族学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

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对国际交流的推动以及对民族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支持,使民族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更加乐观。

0304民族学一级学科

0304民族学一级学科

0304民族学一级学科
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民族的学科,包括其语言、文化、
社会结构、历史、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学科。

民族学作为一级学科,是指在中国高校中独立设置的学科门类,属于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因此在学科设置和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从学科设置的角度来看,民族学一级学科通常包括民族学理论、民族地理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史学、民族文学、民族艺术等多个
专业方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从而全面了解和研究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状。

从研究内容来看,民族学一级学科涉及到对不同民族的历史、
地理、语言、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学者们通过田
野调查、考古发掘、语言学分析等方法,探索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点,从而为跨文化交流、民族和谐、文化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此外,民族学一级学科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在学术研究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人类多样性的视角,
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社会实践方面,民族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政府制定民族政策、文化保护、民族和谐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民族学作为一级学科,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的学科意义,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共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族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民族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民族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民族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不同民族和其文化特征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民族问题的突出,民族学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民族学专业的发展前景。

首先,民族学专业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化给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机会,但也带来了文化同化和失去独特性的风险。

民族学专业通过对各个民族的研究和保护,促进了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同时,民族学专业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和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其次,民族学专业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挑战。

通过研究和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民族学专业能够为国家和地区提供制定民族政策的指导,推动各个民族和谐共处。

此外,在经济发展上,民族学专业也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通过研究民族地区的资源和特色产业,可以为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经济脱贫提供宝贵的建议。

再次,民族学专业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各个民族的特色文化和民俗成为了热门的旅游资源。

民族学专业研究和传承民族文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

通过挖掘和宣传民族文化,可以提升民族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旅游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最后,民族学专业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愈发紧密。

民族学专业可以通过研究和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同时,民族学专业也能够为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综上所述,民族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和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民族学专业的发展将更加重要和有意义。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这个领域,为促进民族和谐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民族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民族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民族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民族学专业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学科,主要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内容。

由于该专业研究对象广泛,涉及内容丰富,因此就业前景也较为广阔。

首先,民族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高校从事民族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不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同时还能传授知识给更多的学生,培养和影响更多的人才。

此外,高等院校通常也会提供一定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为民族学专业的研究者提供更好的学术发展环境。

其次,民族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民族事务相关的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工作。

政府部门和民间组织对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可以从事诸如民族政策制定、民族事务管理、多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重视,民族学专业人才在此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就业前景较为稳定。

此外,民族学专业毕业生在文化传媒领域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多样性的追求,多元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呈现成为了时代的潮流。

因此,各类文化机构、文化传媒公司、电视台、杂志社等也对民族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

毕业生可以从事民族文化的推广、策划和文化活动的组织等工作,通过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为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

最后,民族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社会调查和市场研究等工作。

民族学专业人才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有着较好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研究和调查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民族人群的市场分析和产品定位建议,帮助其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偏好。

综上所述,民族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和稳定。

无论是从事教育和科研、政府和民间组织、文化传媒、还是社会调查等领域,民族学专业毕业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并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多样性做出积极的贡献。

2023年民族学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民族学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民族学专业特色简介民族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文化习俗、语言、信仰等方面。

民族学专业在国内属于少数民族专业,具有独特的教育和文化背景。

一、民族学专业的历史和背景民族学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最初是学者们对非洲和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研究,后来发展到对全球文化多样性的探究。

民族学的诞生与欧洲殖民扩张和经济竞争密切相关,其主要任务是理解殖民地土著的语言、文化、经济和社会结构,以更好地掌控和管理殖民地。

到了20世纪,民族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在中国,民族学的发展与少数民族的处境有关。

20世纪初,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少数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存在的困境,这促进了民族学的发展。

二、民族学专业的教育和课程民族学专业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拥有跨学科的视野和思考能力。

民族学专业的课程包括民族学原理、人类学、文化心理学、社会人类学、文化与社会变迁、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具体的文化和社会现象,例如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

三、民族学专业的特点1. 跨学科性:民族学专业融合了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2. 实践性:民族学专业要求学生实地调查和研究,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倡导多元文化:民族学专业强调每个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单一标准化和同质化。

4. 重视民族意识:民族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民族意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鼓励学生对自身文化有认识和了解。

5. 强调人文关怀:民族学专业注重对人类的尊重和关怀,倡导人道主义。

四、民族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民族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民族事务管理、文化教育、民族研究和考古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毕业生可以在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中担任民族事务工作者,帮助少数民族解决生活和文化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文化机构、博物馆、出版社中从事文化保存和传承的工作;此外,民族学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参与社会调查、市场研究等工作。

2023全国民族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2023全国民族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2023全国民族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民族学专业排名民族学专业是研究民族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专业。

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弄清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家庭婚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等。

民族学作为一门独立专业,是19世纪中叶在欧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传入我国。

民族学是以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把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它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广义的人类学常把民族学看作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狭义的人类学把民族学看作与人类学并立的学科。

进行实地调查或田野工作,是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全国民族学类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民族学的产生1、中央民族大学2、兰州大学3、云南大学4、中山大学5、西南民族大学6、中南民族大学7、广西民族学院8、内蒙古大学9、四川大学10、贵州民族学院11、厦门大学12、云南民族大学13、湖北民族学院14、西藏民族学院15、____师范大学16、吉首大学17、陕西师范大学1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19、宁夏大学20、青海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解析就在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了一批专业民族学家,他们在以C.R.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下,提出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进化思想,从而被称为进化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L.H.摩尔根、英国的E.B.泰勒、J.F.麦克伦南和瑞士的J.J.巴霍芬等。

他们认为各民族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程度尽管不同,但都遵循着相同的途径前进,都经历过或将经历大体相同的发展阶段。

K.马克思和F.恩格斯读过这派学者的很多著述,对他们的立论题材有不同程度的褒或贬,但对其认为社会向前进化发展这一共同点,都采取了称赞的态度。

民族学专业学什么

民族学专业学什么

民族学专业学什么导言民族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学科,专注于研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组织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民族学专业学习的内容和意义。

一、历史与概念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世纪中叶就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

它的概念主要围绕着对民族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展开,强调对于不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二、研究对象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经济、语言、宗教和艺术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三、学科内容1.民族学理论:学习民族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民族和文化的概念、民族之间的关系、文化变迁和遗传等内容。

2.田野调查方法:学习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包括选择调查对象和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获得真实的民族和文化资料。

3.民族学研究方法:学习不同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历史研究、人类学研究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深入研究民族和文化现象。

4.民族学专题研究:选择特定的民族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如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城市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等。

通过专题研究,深入理解特定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四、就业前景1.学术研究:毕业后可从事民族学的研究工作,为学界提供新的民族和文化研究成果。

2.文化遗产保护:参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3.跨文化交流:从事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工作,为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做出贡献。

4.教育与培训:担任民族学相关课程的教师或培训师,传授民族学的知识和方法。

结论民族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可以提高对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能力。

毕业后,可以选择从事学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跨文化交流和教育培训等多样的职业。

这个专业对于加深人们对人类社会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30401)一、培养目标民族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民族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掌握民族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站在本学科的前沿,重视中外民族发展的比较;培养从事本学科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行政工作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撰写学位论文。

3.能胜任高等院校、民族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教学、研究、决策、管理、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南方民族语言:该方向主要发挥广东的语言地理优势,针对我国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弱项壮侗语族语言开展研究。

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直是民族学院的传统学科,在广东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及有部级项目6项。

民族历史文化:本方向致力于华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华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为对象,开展对华南少数民族及华南汉族民系的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对华南区域诸民族文化层积的梳理,进而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系列成果。

民族社会与经济:该方向从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入手,以华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经济、非经济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建设和完善民族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该方向还借助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从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角度,将其置于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环境——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综合考察其未来的发展问题。

三、学制与学分学制:全日制硕士生学制为三年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8门,21学分(公共学位课程9学分;专业学位课程12学分);限定选修课须修满6学分;任意选修课须修满4学分。

学术实践共计3个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2-3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工作由各导师负责。

四、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五、学术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教学实践、学术活动、发表论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共3个学分。

社会实践安排在第一学年暑假进行(内容:各方向专题调研)六、培养方式与方法除政治理论课和第一外国语(英语)外,民族学学科点开设4门专业学位课程、三个方向各开设3门限定选修课程和学科点15门任意选修课。

与此同时,鼓励研究生根据本人学术工作需要选修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本课程设置体现了三个方向的发展动态,具有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

采取导师个人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方式以研究生为主体,采用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开课形式多样,努力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使研究生具有较深厚的学术功底,培养出综合创新型人才。

组织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答辩前,要求研究生在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方向论文至少1篇,修满规定的学分。

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考核研究生学业水平的主要方式;研究生要保证足够的工作量并制定撰写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做好选题和开题工作;导师要把好选题关和审定撰写学位论文的工作计划,要求研究生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论文评阅和答辩工作将严格按照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以确保论文答辩的质量。

七、考核方式学位课程的考核方式统一为考试(开卷或闭卷,以笔试为主),并按百分制记录成绩。

非学位课程和学术实践环节的考试可选择考试或者考查。

考查可以采用笔试、实验报告、综述、程序设计、课程作业等方式进行,并按百分制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录成绩。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4-6周完成。

主要由各学科点的中期考核小组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以及健康状况,并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打分方式进行评分。

八、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不少于15本)(一)南方民族语言方向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2、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03、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4、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5、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6、傅懋勣.论民族语言调查研究. 语文出版社,19987、陈其光. 语言调查.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8、马学良.汉藏语概论.民族出版社,20049、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10、戴庆厦.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关系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11、吴安其.汉藏语同源研究.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212、戴庆厦.社会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13、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4、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15、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6、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17、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18、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9、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20、罗常培 ,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200221、李新魁.汉语音韵学.北京出版社,19862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二)民族历史文化方向:1、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2、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949-1999).文物出版社,19993、张宏彦.中国史前考古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王恒杰.民族考古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本尼迪克特, 王炜.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6、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20057、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8、马凌诺夫斯基.西太平洋航海者.华夏出版社,20029、E.B.泰勒.原始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林耀华.金翼.三联书店,198911、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200112、弗雷泽.金枝.商务印书馆,198513、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编,高丙中等译:《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商务印书馆,200614、马尔库斯.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三联书店,199815、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三)民族社会与经济方向: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2、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1978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4、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5、施正一.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经济学与民族学方法论).民族出版社.20046、安虎森,郝寿义.区域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7、陈秀山.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8、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9、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11、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与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1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14、李嘉图.政治经济与赋税原理(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61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7716、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16版).华夏出版社,199917、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9、宋林飞.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0、M•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商务印书馆,199721、M•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2、陈庆德.民族经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3、龙远蔚.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民族出版社,200424、李忠斌.民族经济发展新论.民族出版社,200425、袁少芬.民族文化与经济互动.民族出版社,200426、郝时远、阮西湖.当代世界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九、学位论文工作(一)研究生论文写作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二)学生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于第三学期举行,由学科点组织专家组审定通过。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理论难点及拟解决问题方案等,论文选题应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该课题的研究和论文写作阶段。

为确保研究生按期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第五学期结束前要对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论文最后定稿和打印必须在第六学期中期(答辩前1—2个月内)完成。

(四)论文答辩工作安排在第六学期5月底6月初。

经专家评审和答辩合格者,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民族学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课程简介《民族学理论与方法》The theories and method of ethnology课程编号:03040101开课单位:民族学院总学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学分:3 任课教师:刘付靖内容概要本课程是专业学位课程,包括民族学科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第1部分是民族学理论概括与探索,包括20世纪中期以前的西方民族学理论、当代西方民族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和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探索;第2部分是民族学研究方法,包括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和跨学科结合研究方法。

教材: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生系列教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参考书:教学方式:讲授,讨论预修课程:《民族学通论》《民族语言调查理论与方法》A Survey on Ethnological Dialect课程编号:03040102开课单位:民族学院总学时:54 开课学期:第1学期学分:3任课教师:蓝庆元、符昌忠内容概要语言调查是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限定选修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