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近科学”到“走进科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走近科学”到“走进科学”
摘要:作者在参加了一次市里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后,促使自己开始重新认识《科学》,并体会到教学中不要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要让孩子体会到过程中的快乐以及完成后的成就感。
关键词:研修班学习;走近科学;走进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0-001
【走近】
在教育战线上,我是一名老兵了,从上《常识》课一直到现在的《科学》。忆当初,虽每天手里捧着常识课本,却发现不了该学科的魅力和美丽。经常和它挨得很近,却没有真正翻阅,没有思考,没有动力,每天都是游离似的进行照本宣科。靠近了,却没有走进。【走进】
前年,有幸参加市第三届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得到专家的引领和直接影响,促使我开始重新认识《科学》。在这里,有一群坚守在科学阵地上的忠实守望者,他们的精神和敬业促成我觉醒。同时,研修班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吸引着我。于是,我紧跟研修班的学习进程,尽量不落下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积极为每一次学习做好课后的反思,尽量参加每一次网络研讨,阅读理论专著,撰写读后感和论文、案例,为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铺垫一些理论知识。在听课后,尝试着将优秀教学设计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模拟,找到问题
和差距,再寻找原因。
一、参与式体验,好玩又发人深省
在研修班集中研修活动中,参加参与式培训是一件非常好玩而收获颇多的事情。
那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参加省级备课会,组委会安排了一个《形状与结构》互动系列体验活动,它改变了我原来对备课会的认识。在这次活动中,让我重温了孩提时探索、求知的过程,当我们和其他的老师也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讨论与交流并上台发言,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鲜感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在原来备课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很多疑问、很多看问题的角度被我们所忽略,在这个参与式体验过程中,我对《泰顺廊桥》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当我们模拟学生身份去做这个结构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简单。在这一历程中,体会到教学中不要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要让孩子体会到过程中的快乐以及完成后的成就感。
与其说这次的互动参与式培训教会了我们一种新的备课方法,不如说她给我们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在探究,我们不但要探究教学的方法手段和过程,我们更要经历学生探究的全过程。这是一个老师要经历讨论、研讨、反馈的全过程,我们在提倡集体备课的时候,可以模拟学生的课堂,以孩子们的视线来重组我们科学教材和教学内容,以适合孩子们年龄发展的水平来引导他们研究的过程。
二、模拟课——幸运并收获着
研修班的第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时,我被点名模仿科学教育大师兰本达教授的课——《空气》。这一课没有具体教案,只是比较零散的在其著作中提到。于是,我细心阅读大师的著作。
在阅读中我发现,兰本达教授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提倡用有结构的生活化材料,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建构科学概念。为此,我选择了学生很熟悉的吸管、水、透明塑料袋、气球等作为学生寻找空气的载体,将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的空气显现出来,让大家看的到、摸得着,也感觉得到。接着,让学生经历“纸的奇遇”、“谁赶走了杯子里的水”等活动,来构建“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等科学概念。
这次模拟课后,让我发现自己不足和缺陷的同时,更让我明白如何运用结构性的材料来构建概念,如何让孩子亲历探究过程,达成教学目标。这一收获直接影响着我参加市优质课评比,比赛过程中,得到专家的一些肯定,让我尝到了一点“科学”带来的甜味。
三、集中研修——求密度又求质量
研修班的每一次集中研修可能是所有学习中密度最高的,从时间上,往往都到上午十二点左右结束,下午又在一点半开始。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学习的最多容量。从形式上,专题性上课、评课当然是每次必备的,重量级的讲座、读书学习交流、专家引领、经验介绍、资料的整合和补充……可谓丰富多彩、创新不断啊。
透析市小学科学“生命世界”专题教学研讨会教研过程,让我们
实实在在体验着、收获着的“生命世界”单元的探究活动,集成一本活动手册,供大家学习、研讨。在短短的两天活动中,安排八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进行课例观察,其中四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示,有两位国家级专家的专业引领和学科前沿信息发布,有现场互动,还有与主题单元教材编辑“零距离”接触。在课例观察中,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生命世界”内容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到实处,如何将这个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何让隐性的内容显现出来。真是色、香、味俱全的精神营养大餐!
四、网络学习,让跟帖成为习惯
在网络学习中,我是同伴互助中的发言最为积极活跃的人之一。两年来,我的跟帖字数超过了四万五千字。网络学习是面对面的专题研讨到研修博客的网络的对话,将学习对话的时空得到有效的拓展,使每一次的研修班研讨不再有断点。指导老师会在每一次活动过后,在我们的专题博客上挂上有针对性的主题帖,给大家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在大家对已经研讨过的课堂记录重新审视、反思和回味中,我们会不断发现新的亮点和推敲之处,重新斟酌其中的“韵味”。
五、专业阅读——思考对接理论
实践的探讨需要理论的指引,理论的学习也需要实践来验证。指导老师给我们列出的阅读书目,让大家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同时也要作用于教学实践,写出阅读后的理解和感受,在研修班里集体交流。在此期间,我也认真拜读了张红霞的《科学究竟是什么》、韦钰
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等。在思考之余,补充相应的理论知识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比如,《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教学中如何将臆断的假说发展成为有根据的猜测和推想?如何合理解决科学
课堂中产生的矛盾?如何在理性的科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这是阅读带来的思考和升华,也是阅读对人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