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xx校2016-2017学年德育一体化管理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精神为指针,围绕今年我镇中心校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

3、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开展“阳光社团“活动,让学生全面发展。

5、通过全镇性的交流、培训,提升德育队伍的管理水平。

三、重点工作及工作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的思想认识。

对班主任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年轻班主任迅速成长,在培训中领悟班级管理的技巧,学会和学生、家长建立和谐关系。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形成“全员德育导师制;每学期,教师要进行师德修养学习,书写师德承诺书;学期末,德育处要做好师德学生调查问卷,对所有教师进行师德量化考核。

2、坚持常规管理工作。

通过每周之星、优秀模范班级评选,班级文化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坚持每周才艺展示、广播站工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利用班会课,班主任组织学生从学习、卫生、纪律安全等习惯养成各方面评选出班级的标兵,每学期学校要根据班级的每周之星评选出学校的“校园明星”进行表彰奖励;每周坚持班级的才艺小展示和周三全校的才艺大展示,周二周三周四的红领巾广播站等各项常规工作。

3、做好少队工作。

坚持每周一组织全体师生参加的升旗仪式,每天要做好按时升降旗。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要结合学校当前工作和及假日、季节特征精心准备。值周员做好周工作总结。每周由班主任上好两课“少队课”“班会”,下学期上好5次“主题班队课”,做到组织有序、形式新颖、主题鲜明,德育处检查各班主题班队会的开展。

4、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班队会,广播、板报宣传,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计划开展两次大的活动:四月份科技节和六一的艺术节,除此之外德育处以“阳光社团”为依托,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准备开设绘画、舞蹈、歌唱、围棋、象棋、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共计十八类社团,由学生根据爱好特长,自愿报名参加。

6、将家访工作常规化。

通过每周的电话家访和每月的到家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长一起沟通商讨教育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理解,携手育人。

7、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做到留守儿童在学校内和家长能及时沟通,定期给爸爸妈妈写信,为每个留守儿童过一次难忘的生日;德育导师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全体教师要与特殊的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做这些孩子在校监护人,在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帮扶;及时与监护人及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再通过游戏、联欢等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老师同学的关爱,体会别样的温暖。

8、校园文化渗透。

继续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要认识到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学校将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力求让每一处场所、每一面墙壁、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搞好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教育阵地,发挥校园广播优势,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四、月份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进行新学期第一次隆重的升旗仪式。

2、召开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会议,布置新学期工作。

3、开展纪念、学雷锋活动。

4、开展“植树节”系列活动,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

四月份:

1、组织师生祭扫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系列活动。

2、以“发明就在我身边”为主题举行校园科技节活动。

3、为2、3、4月留守儿童生日会。

4、举行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会。

五月份:

1、“三爱主题班队会”。

2、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3、留守儿童联欢活动。

六月份:

1、庆“六一”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

2、接收一批新少先队员。

3、做好师德考核工作。

4、为

5、

6、7月留守儿童生日会。

2017-1-26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丰富学科德育内容,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制定学科德育参透计划。积极参加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本地资源,上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制定传统文化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德育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相融通、互相补充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研究和提升多彩实践教育与公民教育两大“立德树人”品牌的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和实践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以生为本、体验核心、知行合一的实践德育新机制。 (三)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育德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 注重培养教职工的师德素养和育德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要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和解读《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让教师切实把握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

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朱芦中心小学学校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推进实施《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临沂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经研究,我校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 (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使家校共建工作有机协调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七)抓好立德树人工作队伍的培养工作。积极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组织学科渗透德育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瑞山联办小学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讨论稿)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我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和市教育局下发的《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

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董鹏程 组员:张继业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刘彦浩 组员:全体教师家长委员会 四、实施内容 1.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新泰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落实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做好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融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活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德育一体化课程系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 实 施 方 案

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要》,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成立角峪镇中心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任务 1、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2、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3、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4、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

莘县实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材料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继续抓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 近年来,莘县实验小学立足本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通过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使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成为学校工作的新亮点。 一、德育课程方面 小学阶段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对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意义重大。近年来,我校对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严格集体备课,严格上课、反思,取得较好效果。 1、精彩导入,真正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 品社课应该主要解决学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并不需要一味讲大道理,教师必须实际走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了解他们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课前调查,无论是问卷还是谈话,都应该在课前有所了解,课上才能有的放矢。让学生自由结组调查、讨论自己关注的某一方面问题,把了解到的、收集到的汇合起来,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等等。课堂上的热烈交流,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获得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合作的乐趣。 2、注重探究,获得科学精神。现代社会本身及人们对于社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

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时,老师们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充分发表意见。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 3、加强课堂训练,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教师结合插图,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和阐明道理及观点后,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识,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道理、观点去联系实际,加强课堂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真伪、美丑的能力。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和补充课后练习,让学生认真思考、回答。设计课堂练习,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和由浅入深的原则,先找容易辨别回答的问题,再找较难辨别回答的问题。 4、现代化手段让思品课生动起来。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在上“珍惜水资源”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 (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三)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

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 (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以学生为德育主体,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使家校共建工作有机协调发展,同时提高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七)抓好立德树人工作队伍的培养工作。积极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开展学科渗透德育课题研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 (八)完善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四、具体措施 要结合课程开设,将德育与实践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学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 作实施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根据省市区等上级教育部门关于“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指导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着力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 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现“知识传授”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全面构建学校德育工作新机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开展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构建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实发挥教科研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拓展

丰富教育内容,围绕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制定教师考核、学生评价的工作制度和评价体系,将德育工作覆盖到教育教学的所有环节。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制定德育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参加上级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落实学科德育课程目标,丰富学科德育内容,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制定学科德育参透计划。积极参加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要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本地资源,上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制定传统文化课程具体贯彻落实意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不断加强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德育阵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积极构建校内外结合、多学科整合、多领域融合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相融通、互相补充的有效教学方式,构建学校、社会和家庭一体的实践教育机制。研究和提升多彩实践教育与公民教育两大“立德树人”品牌的教学研究成果。探索实践活动课程评

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总结

大尹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六月份进展情况总结 通过“学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讲文明,养成文明礼仪”;“争当礼仪标兵,构建和谐校园”等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开展,全力打造“文明、高雅、健康、和谐”的师生形象和关系,推动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校全方面和谐发展。 一、工作重点 1、规范校园、班级文化建设。 2、规范学生语言,净化校园语言环境; 3、规范学生行为,每周结合道德行为教育主题进行行为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及课间活动,使校园活动安全、健康、雅致、和谐,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4、加大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班级育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观念,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校园环境,全体师生积极参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 三、活动形式: 分层次、分阶段、分部门落实主题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1、一年级以文明礼仪教育为主,对学生进行礼仪意识的启蒙教育。 二、三年级以“忠”、“孝”、“诚”为重点。

2、结合文明班评比活动,加强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的检查力度,重点抓学生的礼貌、礼仪及课间追逐的现象,使得不文明现象无处藏身。并及时对表现得出色的队员和班级进行表扬。 3、利用升旗仪式后,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师生行为举止文明的自觉性和意志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携手创建和谐校园。 4、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礼仪》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确定每周的礼仪训练重点,每周着重训练一个方面,检查一个方面,巩固一个方面。 5、以多样化的演讲、歌咏会、自编自演节目、手抄报、漫画、宣传画、礼仪活动竞赛、征集名人名言警句、口号等形式主题活动班队会为契机,认真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文明礼仪方面的书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读书征文活动。

Xx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Xx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近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的办学理念,教育学生“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

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方法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目标体系要体现学校特色。我校以“明理、尚美、博学、创新”为校训,须使“公正坦荡、正大阳光”成为学生的德性标志。要重点关注个体生命的发展,关注人文精神的建构,关注美好心灵的塑造,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2、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目标体系 低年级: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精选.)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试行) 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为指导,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为纬,以低年段(小学1——3年级)、中年段(小学4——6年级)、高年段(7——8年级)三个学段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文修身,以诚待人”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高中学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

九山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案例

“三三制”体验式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九山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申良智 活动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老师非常失落地说:“为什么给学生讲了那么多道理,学生还是不懂事,我们做得那么多工作难道是白费吗?”很多家长无奈地说:“孩子对上网、玩游戏都是无师自通,可简单的家务却不会做,甚至觉得大人做家务是应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认真反思了我们的德育工作。结果发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上,更多的是靠在课堂上说教和学科教学来实现,学生的道德观念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没有认同感,更不容易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接受的是“关于德育”的教育。在德育目标和内容上,动辄就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大而空的现象。在德育活动组织上,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或“毕其功于一役”,仅仅体现在几个特定的日子,这都是功利性的德育活动,与德育的目标相悖。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思想道德的形成将奠定孩子做人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行小学生德育方法的探索与研究,解决由于上述现象造成的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差,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脱节,知行不一等问题。在“生活过程德育化、德育过程生活化”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指导下,我们认识到,德育工作必须逐步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变静态的书本知识讲解为现实生活道德问题的重演,注重道德技能训练,注重培养道德思维与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实施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三三制”体验式德育模式。 一、具体做法(分为四个方面)。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来源:中国网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德 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外深 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建构起 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 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容,是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根植于学科 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4﹞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推进实施《省中小学生德育 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我厅组织研制了《省中小学德 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 横向融通、课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 实施体系,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 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 重要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 之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育德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对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安驾庄镇洼里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多年来,我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学生实现心中的梦想?的办学理念,忠实践行学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的德育品牌理念,通过?自知、自信、自律、自主?德育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达到全面发展。 近年来,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逐年发展,德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已经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高中学校开展德育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现结合《指导纲要》,在进一步丰富我校?‘四自’教育助梦飞翔?德育理念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我校学生品德发展实际的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一)形成各年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巩固各年段德育效果。 (二)建构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三)建构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德育体系。学校担负主体责任;同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和家长课堂,培育家庭树立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积极开拓社会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课堂,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自我创造条件。 二、实施范围 全校各年级、各班; 三、成立领导组和工作组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张庆功 组员:高征、王清林、聂甲 成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工作小组 组长:高征 组员:王清林、宗丽娟、聂甲、汪焕玲、翟端国、专家委员会、各教研组长、全体德育导师(含班主任)、各处室工作人员、家长委员会 四、实施内容 1.以《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泰安市推进普通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为纲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在落实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改编与整合,做好学段之间、学科之间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衔接融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构建具有学校所在驻地特点和66中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各学科任课教师参与?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和评选活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较为科学合

德育课程一体化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试行) 我校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动力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二是实验性、示范性、带动性的学校定位;三是九年一贯制办学体系的需求;四是生源区域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特点。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为指导,根据德育论、德性论、系统论基本原理,贯彻落实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对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评价进行系统化研究,确立并实施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工作原则 1、充分认识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所有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循序提升,课程、教师、学校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三块基石。 2、全体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是“引导者”,是“身教者”,负有作为学生榜样的责任。教师要有道德教育意识和不断提高道德教育能力,要做高尚德行的践行者。 3、学生是自身品德形成和构建的组织者,外在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需要只有通过学生自愿(进而是自觉)地实践,取得认同,内化为他自身的道德需要,才能真正起到外化指导道德行为 的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儿童和少年的生活出发,要实施体 验德育,不要任意拔高德育目标,不要把目标当成起点。 4、学科教学与德育专业课程具有同样重要的德育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存在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还体现在学科教学的学习过程也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其中既有个体生 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 守与承诺等。 5、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对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探索,它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含所有的学校德育工作内涵,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是以德性论、德育论、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部分为纬,以低年段(小学1——3 年级)、中年段(小学4——6年 级)、高年段(7——8年级)三个学段为经,横向贯通、纵向衔接、横纵交织,进而构成一个时间上具有全程性,空间上具有全面性,能够产生更大整体效应的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的目标体系 1、德育目标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 等方面所应达到的规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者在将来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奠定基础。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及方案

固堤街道中小学德育课程 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X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寒亭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总体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建构起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形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德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工作任务 (一)探索和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所有中小学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鼓励引导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各学校坚持落实好以上五项制度,将这些活动常态化,分工到位,责任明确,做到活动数量、质量有机结合。 (二)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将德育课程内容渗透到各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明确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使学科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有机结合,形成学科大德育观。 (三)学校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全街道中小学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利用“固堤教育”推进德育经验的交流与宣传活动。 (四)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X化、经常化、特色化。充分发挥我街道现有资源,如:蔡家栏子英雄纪念碑、潍县战役指挥部、李家营惨案及社区敬老院等实践基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

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

普通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工作 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转变“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的倾向,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体推进,形成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健全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工作的长效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评价对象 全区普通中小学校。 三、评价内容 (一)办学方向。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做到德智体美劳并重。 (二)课程实施。是否全面落实《指导纲要》,是否真正落实了“四位一体”德育课程。 (三)机制建设。是否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德育一体化实施机制。 (四)组织保障。是否在师资、教研、资金、资源等方面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 (五)育人实效。通过实施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各中小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是否得到明显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明显提升。 四、评价实施 (一)评价组织 各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施评价细则(附件1)做好自评;区教体局组织对全区普通中小学校的评价工作。

(二)评价形式 评价采取自评和复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区教体局通过资料查阅、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分类访谈等形式对普通中小学校进行评价,并根据需要抽取部分学校进行延伸评价。 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德育一体化工作评价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开展自评工作。 (三)评价周期 区教体局结合年终教育督导检查,每年对各学校德育一体化工作情况进行督导评价。 五、结果运用 对各学校的评价结果将通过适当形式公开,并作为衡量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评价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学校“底线管理”的重要指标、校长绩效评价和职级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校要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加强工作指导,不断改进德育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或存在的违规行为,要加强指导并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

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周戈庄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中小学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16〕16号)、《关于印发潍坊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潍教办字〔 2016 〕28 号)文件要求,按照“全面试点、先行先试,突出实效、走在前列”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指导,以《潍坊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为基础,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立体交互式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 (三)实施目标 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挖掘传统节日资源,开发传统节日课程,形成传统节日活动资源包,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 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传统节日文化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欢乐的盛会。 2 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活动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