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喘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和风热犯肺(2)饮食不当(3)情志所伤(4)劳欲久病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一:哮病与喘证应如何鉴别?
答: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疾患,而喘证是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二:试述惊悸与怔忡的鉴别要点?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活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剔剔,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挟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可形成怔忡。
三:试述胸痹的病因病机?
病因:1)寒邪内侵 2)饮食失调3)情志失调4)劳倦内伤 5)年老体虚
病机: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四:试述心悸心虚胆怯证和心血不足证的症状、治法、病机及主方?
(1)心虚胆怯证
症状:心悸时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病机:气血亏虚,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主方: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证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病机: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
五:试述胸痹寒凝心脉证和心肾阳虚证的病机、症状、治法和用方。
(1)寒凝心脉证
症状:猝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不得卧,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寒,甚则手足不温,冷汗自出,胸闷气短,心悸,面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病机:素体阳虚,阻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代表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2)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更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病机: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淤滞。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代表方:参附

汤合右归饮加减。
五:试述胃痛肝气犯胃证的症状、治法、主方和药物组成。
症状:胃脘胀痛,或攻撑窜动,牵引背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脘闷叹息,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
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壳、香附、川芎,甘草、陈皮、佛手、绿萼梅。
六:试述泄泻与痢疾的鉴别要点
二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泄泻粪便稀薄,无脓血,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其病机为脾失健运,湿邪内盛。痢疾则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其病机为邪客大肠,与气血搏结,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
七:试述痞满的病机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药物所伤等可引起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而发生痞满。
八:试述腹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 (3)情志失调 (4)阳气素虚
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九:试述气秘的症状、病机、治法、主方和药物组成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能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病机:肝脾气滞,腑气不通。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药物组成:大黄,枳实、木香,槟榔,沉香、木香
十: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鼓胀主要为肝脾肾受损,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水肿主要为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泛溢肌肤。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晄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甚者亦可伴见腹水。
十一:试述中风的基本病机,中经络与中脏腑在病机方面有何不同?
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若肝风夹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气血不能濡养机体,则致中经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若风阳痰火蒙蔽神窍,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则致中脏腑重证,络损血溢,瘀阻脑络,而致卒然昏倒,不省人事。
十二:试述淋证的病因
(1)外感湿热:因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从下侵入机体,上犯膀胱,或由小肠邪热、心经火热,下肢丹毒等它脏外感之热邪传入膀胱,发为淋证。
(2)饮食不节

: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过,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膀胱,乃成淋证。
(3)情志失调: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膀胱气滞,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膀胱,导致淋证。
(4)劳伤、体虚:劳伤过度,房事不节,多产多育,或久淋不愈,耗伤正气,或妊娠、产后脾肾气虚,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十三:试述血证共同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病因: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
病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或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治疗原则: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治火: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治气: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治血:根据各种病因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或祛瘀止血。
十五:试述痹证的辨证要点。
痹证的辨证,一是辨病邪的偏盛,二是辨病性的虚实。大凡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盛;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者为痛痹,属寒邪盛;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属湿邪盛; 关节肿胀,肌肤焮红,灼热疼痛者为热痹,属热邪盛。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 见皮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
痹证初起,多以邪实为主,有风寒湿与风湿热之不同;病久多属正虚邪实,虚中夹实正虚者,气血、肝肾不足;邪实者,痰瘀互结,或兼风寒湿热之邪。
十六、喘证下虚上实证。
因痰浊壅肺,见咳嗽痰多,气急、胸闷、苔腻;肾虚于下,见腰酸,下肢欠温,脉沉细或兼滑。治疗宜化痰降逆,温肾纳气,以苏子降气汤为代表方,据上盛下虚的主次分别处理,上盛为主加用杏仁,白芥子,莱菔子,下虚为主的加用补骨脂,胡桃肉,紫石英。另外可因阳虚饮停,上凌心肺,泛溢肌肤,而见喘咳心悸,胸闷,咳痰清稀,肢体浮肿,尿少,舌质淡胖,脉沉细。治当温肾益气行水,用真武汤加桂枝、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等。若痰饮凌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致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脉结代者,可加用活血化瘀的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泽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