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与满足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与满足分析----以央视《谢天谢地你来啦》为研究对象(2012-05-17 19:35:32)转载▼标签:杂谈

[1] 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需求与满足分析

----以央视《谢天谢地你来啦》为研究对象

作者:侯旺

【内容提要】经过十四年的发展,中国本土的电视娱乐节目逐渐走向一个恶搞、低俗的死胡同,急需进行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对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进一步研究,结合电视娱乐节目现状,以央视《谢天谢地你来啦》这一节目的受众使用心理和期待为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受众需求有所窥探,以利于中国未来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使用与满足

1998年,湖南卫视承担起了时代弄潮儿的角色,从港台引进并本土化改造了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成为当时中国电视和娱乐界的一朵奇葩,迅速崛起,引领了时至今日,十四年的中国电视娱乐大众化的发展浪潮,满足了中国大众排遣烦恼,休闲娱乐的需求。然而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经过十四年的风风雨雨,在全民娱乐的社会风潮下,中国本土的电视娱乐节目逐渐走向一个死胡同----娱乐机制大同小异,相互模仿抄袭,形式和内容逐渐走向恶搞化和低俗化,粗制滥造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再的挑衅中国受众的娱乐神经,大众娱乐,逐渐走向娱乐大众。

2012年4月14日,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携一档全新的娱乐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登陆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时间。该节目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引入中国,并进行了创新性的本土化处理。该节目的娱乐化机制是:邀请明星作为嘉宾,嘉宾没有剧本,没有台词,甚至在不知道自己将要出演什么角色的前提下,通过一扇门进入到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特定主题场景中,通过与场景演员的相互对戏来考验明星的临场反应和表演能力。在整个情境中,明星对场景演员所提出的问题只能做出是或对之类的肯定性回答,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表演天赋,自圆其说,从而推动情景剧的进一步发展,给受众带来不间断的笑点,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

不同以往以恶搞、互相拆台、爆料的电视娱乐方式,《谢天谢地你来啦》走的是一条乐而不俗的娱乐方式,是一条让受众笑得高雅,笑后能有所思的“高智商”的电视娱乐道路。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说过,娱乐节目是要办的,但应该在文学、艺术、知识、趣味这四个方面下功夫,优势互补,多元化的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娱乐节目的品位。该节目主持人崔永元也表示,即使这是一档娱乐节目,也不愿意看到一直反对的低俗,宁可观众不笑,也不要低俗。希望在后续录制中,继续避免低品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他相信即使是娱乐节目,也能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有意义的笑声。

《谢天谢地你来啦》从2011年国庆期间试播到今年正式上线,节目以其特有的策划制作方式赢得了受众的广泛认可,反响良好,那么,在全民娱乐的时代,在电视娱乐节目泛滥的时代,受众为什么对这一档节目情有独钟呢,受众对这一节目的期待和需求是什么,受众又从中得到、收获了什么?

基于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需求和心理满足,本文采用传播学经典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对这一档娱乐节目的受众使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受众观看娱乐节目心理期待和需求有所窥探,以为中国未来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与转型提供参考。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使用与满足研究从受众角度出发,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应,它以一种“受者中心”的视角,对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心理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体现了一种受众本位和对受众需求关怀的人本主义思想。

对类似《谢天谢地你来啦》之类的电视娱乐节目,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受众心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节目主线,提高节目传播效果,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未来发展中提供改革创新的依据。

那么,受众对娱乐节目的心理预期和需求是什么呢?

1 心绪转换的心理预期,即情感层次上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

随着中国日益步入快社会的社会现实,匆忙的国人身心俱疲,一天的忙碌回到家后,他们渴望通过某种电视节目来转移注意力,寻找一种心理上的娱乐消遣所带来的刺激感和快感;同时,同时,时下以大型电视晚会为代表的综艺娱乐节目由于太过于“人工化”、“程式化”而给受众留下“假大空” 的不良印象而逐渐淡出受众视角,所以,受众越来越倾向于追索一种原生态、不雕琢的电视娱乐节目,以最大化的满足自我的心理预期,这也正是近些年东北二人转在中国发展火热的原因之一。

《谢天谢地你来啦》对于受众情感层面的挖掘很到位,通过还原嘉宾在没有台词剧本前提下的“原生态”表演,给受众营造了一种符合生活的客观真实,让受众体会到了明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普通人状态,从而起到一种心绪转换的效果,达到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最基本的娱乐追求。

2. 人际关系的心理模拟,即通过节目场景营造,使受众达到融入节目的一种心理状态

这是一种“拟态化”的人际关系,即受众对电视节目中出场的嘉宾和主持人产生的一种朋友或熟人的感觉,从而产生一种代理参加节目的心理“错觉”。

随着传播理念逐渐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转变,受众的参与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调动受众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心理参与度势必将成为日后电视娱乐节目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

《谢天谢地你来啦》中,主持人崔永元亲切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和明星嘉宾幽默风趣的真人秀表演,都让观众在心理人感到一种老朋友的感觉。同时,受众可以将自己期望嘉宾出演的场景反馈到节目中去,让嘉宾演自己心中所想,最大化得融入节目,参与节目。

3. 窥视性心理的需要的满足,也即受众对节目嘉宾非常态化表现的偷窥心理

在中国大环境下,明星往往被赋予一种神秘的色彩,人们渴望了解明星的日常生活、吃饭起居,在某种情况下,受众希望能窥探到明星更深层次的甚至是不健康的生活状态,这也就是艳照门事件一出激起千层浪的心理原因所在。佛洛依德认为,人的所有工作,生活动力都来源于个人的原始本性,窥视行为将人对于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本能激发出来,从而引导了人进一步的行为动作。

《谢天谢地你来啦》,采用不让嘉宾知道所扮演角色,不知道剧本台词的原始表演形式,让嘉宾出演自我。在这么一个情境下,嘉宾难免会出现比较尴尬的状态,嘉宾可能会紧张的对不上台词,甚至出丑。也就是在这么一种情境下的原生态表演,在相当程度下满足了受众对于窥视明星的心理。明星的窘迫表演,会让受众在心理上觉得明星和自己在普通生活层面上的贴近感,这种只缘身在此山中,感同身受的窥视心理,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心理预期。

4. 自我共鸣的心理需求,即受众对节目中所出现的场景,嘉宾应对状况和矛盾方法等进行自我套用,自我评价的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著名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最高需要层次的角色出现,日益要求电视节目提供给受众一种人生场景,一种受众可以用来自我套用、自我共鸣的心理评价体系和参考框架来引导受众对自身行为的反思,进而实现受众对自我观念和行为的协调和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