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区三四川盆地.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歷史悠久的傳統工業
1.井鹽 興盛原因:蘊藏豐富鹽滷→古時曾為內海 重要性:西南重要產鹽省分
創造大量就業人口 鹽都:自貢市
2.冶鐵 興盛原因:邛崍的鐵礦、西南絲路的開拓 中心:邛崍
3.織錦 興盛原因:養蠶自古為農家副業
手工藝精湛→巴緞、蜀錦 西南絲路的開拓:以成都為起點
看圖片
回目錄
第三節 現代經濟的發展
3.農業 都江堰灌溉,農業發達 自古即是重要的農產地帶
4.工業 1950年,工業重心由沿海向內陸轉移:國防
考量 1992年,被列為沿江開放城市:
吸引外資、技術、人才、管理經驗 主要發展:航空、兵器、電子等高科技工業
二、重慶市-西南最大經濟中心
1.地理條件 優越的水運條件:長江和嘉陵江交會點 山城:城市傍山而建 古代為巴國的行政中心
被搬運至湖底堆積→紫紅色砂、頁岩→ 紅盆地 湖水不斷對湖緣進行侵蝕
2.盆底地形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受河川侵蝕,大部分地區以丘陵為主 成都平原:聯合沖積扇
3.形勢封閉 東→巫山
西→青藏高原 南→雲貴高原 北→大巴山 交通不便 形勢封閉
二、溫溼的氣候
1.冬暖多霧 四面環山:冬季南下寒冷氣流不易侵入 冬季溫暖、盆底水汽蒸騰→遇冷氣流
wk.baidu.com
2.商業發達:西南與長江中下游地區商品集散地 發展原因:水運便利、開放為對外通商口岸 地位:
中國西南與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商品集散地 長江上游地區與國外商業貨物往來由此轉運 對外通商口岸 四川最大商業貿易中心
3.工業發達 原因:河運及鐵路交通便利 附近煤鐵礦產豐富 交通便利、勞力充足
三、現代經濟發展
看圖片
2.土地利用精密 盆地丘陵闢成梯田 梯田由山腳一直發展到丘頂:人口稠密 低地灌溉處:水稻 高處:小麥、玉米
看圖片
3.人口
人口起伏大:災害、移民
兩湖、閩粵地區移民最多: 帶入原鄉耕種方式 引進甘蔗、菸草、苧麻經濟作物
4.經濟作物發達 原因:19世紀末,重慶開放為對外通商口案 四川納入國際經濟體系→以國際市場為需求 出口大宗:生絲、豬鬃 國內市場需求擴大:經濟作物地區專業化
華中地區(三)四川盆地
學習重點
四川盆地自然環境的特徵 四川盆地傳統產業的富庶情況與特徵 重慶與成都市現代經濟發展的主因
第一節 益州險塞 第二節 天府之國 第三節 現代經濟的發展
看圖片
第一節 益州險塞
一、形式封閉的紅盆地
1.四川盆地的形成 造山運動,四周山脈隆起 岩石遭強烈化學風化→紅色碎屑物質→
一、成都市-四川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1.地理條件 四川西部、成都平原中部 交通便利,陸路輻輳點、四川西部貨
物集散地 四川最大鐵公路、航空樞紐 進入青藏的門戶
2.都市機能 政治中心 軍事中心:位於內陸,地理位置較安全 文化中心:人文薈萃的歷史文化古城 交通中心:四川最大鐵公路、航空樞紐 工業機能:四川第二大工業城
1.三峽大壩 未重視整治:長江航運功能逐漸萎縮 三峽大壩:河道型水庫 完工後的助益
提高長江的航運機能 充足的電力帶動工業發展
看圖片
2.經濟地位轉變 昔日:物產豐富→天府之國 今日:經濟發展遲緩→內陸貧困地區 過多的人口:農業人口比例偏高 突破困境:成為企業投資新寵
沿海投資成本日益增加 低廉工資、上億人口
→凝結成霧 蜀犬吠日
2.夏季炎熱 偏南季風→越過雲貴高原→沿大婁山→
焚風→盆底溫度升高 四周山地封閉,盆地內風力微弱→
熱量不易散發
3.降雨特徵 年降雨量:1000㎜以上 主要降水季節:夏、秋 夏季:來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潮溼汽流 秋雨:鋒面雨、細雨綿綿
回目錄
第二節 天府之國
一、富庶的土地
1.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 生長季長:年可二至三穫 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可耕地廣 都江堰:解決水患問題
3.環境問題 人口過多 工業污染 濫墾、濫伐→水土流失、洪水為患
回目錄
圖 11-1
資料來源: B. , .(1990)'S , 19 . :
, p188 .
圖11-3
四川盆地精密的土地利用
教冊圖11-1
圖11-5
BA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