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培养学生关爱他人

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周开菊摘要: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消除狭隘心理。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友爱,学会感恩。

新接到一个一年级,我满怀希望的教孩子们写字,忽然,一个孩子哭了,他没有带铅笔。我看了看其他孩子,没有一个愿意给他借笔的孩子,我又大声问了两遍,终于有一个小女孩慢吞吞地拿出一支铅笔。面对如此冷漠的场面,我太诧异了:在他们的眼中,难道只有他们自己,对于他人竟然这样冷漠……一个不懂得体谅人,不知道关心别人的孩子,今后怎么与人交往,怎么融入社会?孩子们的行为引起了我们深思,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哪怕学生成绩再好,能力再强,在做人方面,始终会有缺陷,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最不愿意看到的。

一、孩子们如此自私,到底是谁偷走了他们的爱心呢?

(一)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正在经受着跨文化融合的考验。就如我国传统教育中常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关心幼小,主动谦让。可是这一故事却在现今社会中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更多的人认为孔融的行为太过虚假,孩子更应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生活本应充满竞争。如果和现在的孩子聊聊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于传统榜样人物的认识已经加入了更多新的理解。比如雷锋,他们认为是花费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做了许多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事情,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定早被淘汰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的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形成,只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发展中的他们来说,如何摆清竞争和关爱之间的关系,似乎很难有一个值得他们学习、借鉴的典型。

(二)家庭教育中的“误区”:现代家庭中“4+2+1”的结构已较为普遍,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爷爷奶奶亲,外公外婆爱,爸爸妈妈宠,所有人只围着他(她)一人转,家庭的重心落在孩子身上。父母、长辈对孩子过多的宠爱和袒护放任,致使他们从小就自私、独断、爱心缺失,认为父母的宠爱本该如此,心中只有自己,没有父母和他人,性格存在明显的缺陷。基于这样家庭结构中的家庭教育也就势必会存在这样几方面的问题:(一)不能将孩子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有这样一个事例,父母认为自己的儿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孩子,因而生活中就像奴隶般侍候儿子。在这种环境中,儿子成为了家庭中的“特等公民”,

渐渐对父母产生了一种“冷淡的无情”,父母的照顾从来得不到他的一句“谢谢”,甚至到父亲生病时都得不到他的半点关心。这种冷漠的背后,更说明了家长要在教育中对孩子一定要摆正位置,要从培养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方面入手。(二)对孩子的期望往往不切实际。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会常常会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孩子们则先要经历优胜劣汰的残酷考验,孩子最善良本真的东西也就丢失了许多。(三)缺乏全面、及时地关心孩子。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家长的不断关注,特别是情感成长过程,更需要家长的全面、及时地予以疏导,指望一个单方看病的教育观念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更是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二、懂得关爱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体味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从而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物心存感恩之情呢?

(一)利用表扬唤起感恩的意识,激发孩子感恩的心。

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喜欢表扬,喜欢戴高帽子,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发现孩子们关爱他人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明白关爱他人是很光荣的,从而产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每天放学时,我会给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孩子一朵小红花;每周评选感恩之星,设立感恩台,把关心帮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及时通告给大家,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共同学习。当某个孩子觉得学习有进步时,引导他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伙伴的互相帮助……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要让孩子知道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贵之处,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才能激发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谢父母,学着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课堂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把感恩教育作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培养文明人的重要内容来抓,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学校潜在教育资源,充实感恩教育的活动内涵,让感恩教育进教案、进课程、进课堂,并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生对“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的理解。其次,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从中理解感恩的真正含义。小学课堂教材中所表现出的“恩”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老师、同学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我们要珍爱他、保护他;《黄河魂》令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引导学生为拥有母亲河而自豪;《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领略自然所赋予的美,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休憩、享受、品味。针对课堂中的有关知识与内容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活动。《赵州桥》、《卢沟桥的狮子》、《秋天的怀念》、《钓鱼的启示》、《他是我的朋友》、《尊严》、《詹天佑》等文章都是极好的感恩文章,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渗透,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从而感恩教师、同学,感恩祖国、社会和自然。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

感恩信息,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在爱心的驱使下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文明行为。

(三)树立感恩的榜样,培育孩子感恩的心。

儿童的思维的特点具有具体形象性,即具体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明力,易于为他们所理解和模仿。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因此,家长必须首先做感恩的榜样。在生活中,家长对父母、长辈尽的孝道,比如帮父母洗衣服、剪指甲等一些生活小事,尽可能让孩子知道并看到。要抽出时间多与孩子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工作、收入、心情、想法。在学校里,老师可利用晨会课、班会课和品德课给孩子们讲故事,如“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故事,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中国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故事。也可以让孩子收集有关岳飞、朱德等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收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感恩老师的故事。用典型的事例来教育感染孩子,为他们树立榜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家长、老师及其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让他们知道,要感恩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教给自己知识的老师以及帮助过、关心过、鼓励过自己的人。当然,作为老师,在平日的言行举止中,还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

(四)开展感恩的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在家庭中,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还需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各种节日是感恩教育的良好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在助残日到来时不妨带小孩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可以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惜福心与感恩心。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开展“一声妈妈,浓浓亲情”活动。如布置爱心家庭作业:给妈妈送一句温馨的祝福,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妈妈,给妈妈揉揉肩、洗洗脚,帮家里做几件家务;又如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开展“一日护蛋”和“一日负重”的活动,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再如举行“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队活动等等。

(五)家校协同中的感恩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