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浅析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及施工

浅析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及施工

浅析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及施工摘要:本文结合某办公楼一带钢桁架转换层框剪力墙结构设计与施工工程,阐述了转换方案选择、层刚度突变、层受剪承载力比例限值、型钢截面的选择等问题的解决;针对高位转换、钢桁架与混凝土的连接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构造措施,经施工实践检验是可行的。

1 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市中心城区,由地下2 层,地上18 层组成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9000m2。

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2 结构计算分析与转换形式的选择2.1 转换方案的分析初选转换结构方案时,考虑了以下几种方案:采用混凝土墙(或转换大梁),会形成转换层和其下层刚度突变,不满足规范要求,过大的刚度导致墙(或转换大梁及其支座)分担过多的地震力,而且墙在大震下进入弹塑性和塑性阶段的应力分布不规律且延性较差。

桁架转换尤其是钢桁架则能够很好的解决层刚度分布的问题。

桁架转换与墙式(或梁式)转换相比,具有可使用建筑空间大,受力状态更明确,抗震性能好,自重小的特点。

但钢筋混凝土桁架节点的受力状态和配筋构造复杂,容易发生剪切脆性破坏,尤其是当桁架转换层的高度较小时斜压腹杆形成超短柱,在地震作用时容易产生脆性坡坏,限制了钢筋混凝土桁架转换的应用。

而钢桁架则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由于钢桁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为合理的抗侧剐度,采用钢桁架不会形成转换层和其下层刚度突变,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本工程转换层抗侧刚度与相邻下层抗侧刚度之比为1.21,满足规范不大于1.43 的要求);而且钢桁架具有较好的延性,钢桁架在工厂加工,质量容易得到保证。

本工程采用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ETABS 和SATWE 两种程序对结构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

为得到钢桁架的内力,计算中采用既能考虑面内刚度又能考虑面外刚度的壳单元,对与钢桁架相连的楼板进行模拟,计算钢桁架受力时考虑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并考虑了施工过程对钢桁架和其上框架的影响。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引言:转换层对于整个的高层建筑来说正是处在一个比较关键的受力部位,由于高层建筑当中转换层的存在打破了沿着建筑物高度的方向原有的那种均匀性的高度,这也就导致了高层建筑当中力的传递途径被大大的改变了。

所以说在进行高层建筑转换层的设计的时候不能够采用均匀的结构来进行设计,随着预应力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广泛应用,从预应力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的应用当中我们能够看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着十分高的承载力以及抗裂性,并且预应力混凝土的自重是比较轻的,相对于建筑工程当中的传统做法来说能够更好的节省钢筋以及混凝土,在对建筑物的质量进行保证的前提之下能够帮助工程创造出更好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一、布置原则概述通过很多的工程实践当中我们能够看出,在进行预应力转换桁架的设计的时候通常来说都是需要结合高层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结构传力的实际,一处或者是多处的不止在高层建筑物的高度的方向上,具体的要求上必须要满足规范中要求的桁架转换层上、下层剪切刚度比,保证高层建筑竖向刚度的连续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考虑的就是要尽量的去避免抗震建筑设计上的高位转换。

如果说在在高层建筑的建筑功能上必须要求继续拧高位转换的话,那么桁架转换层结构就是首选的结构了,这个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震害。

从实践经验当中我们能够看出,在高层建筑转换桁架的要求必须为竖向承重构件,并且还需要满足的就是必须是抗侧力构件。

在平面上进行相应的布置的时候应该遵守的原则就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需要保证的就是切实的避免因为扭转对建筑物造成伤害。

二、结构设计与构造要求(一)设计的原则分析在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设计原则主要可以总结到一下几点:第一,强化转换层及其下部,弱化转换层上部;第二,强斜腹杆、强节点;第三,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

上面说的几点设计原则都是经过了多次的实验以及实践进行证明了的结果,如果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按照上面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话,带桁架转换层结构在高层建筑当中的应用是具有着非常好的延性的,能够有效的进行工程抗震。

试论转换桁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试论转换桁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试论转换桁架结构的抗震设计1工程概况内蒙古呼和浩特某大厦的主楼16层,地下一层。

在入口处底部三层抽掉兩根边柱,在四层设置了一个转换桁架,桁架立面见图一。

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主楼底部四层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四层以上的设防类别为丙类。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16。

转换桁架及转换柱的抗震等级为特一级。

钢柱、桁架杆件的组装焊缝,对接焊缝均为完全熔透焊缝,焊缝采用一级焊缝。

在超限高层抗震审查的过程中,当地抗震专家要求,局部转换桁架为关键构件,大震下满足第4性能水准,即满足罕遇地震下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不屈服。

转换桁架既是竖向承重构件,又是水平抗侧力构件,桁架的上、下弦杆分别设在转换层的上下楼面层内,层间设有腹杆,各杆件主要承受轴向力。

采用桁架转换结构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的受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构件设计简单。

其次,桁架转换结构更容易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

转换桁架的构件截面尺寸相对较小,因此能够得到较大的建筑空间和层高,这使得它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好,同时也有利于大型管道及设备系统的灵活布置。

另外,转换桁架的自重和抗侧刚度要比转换梁小,其质量和刚度的突变要比具有转换梁的高层建筑缓和,因此,地震反应要比转换梁结构小的多。

但桁架转换结构也有其缺点:桁架节点受力状态复杂,容易发生剪切脆性破坏,节点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

2整体分析对于带桁架转换层的空间结构,尤其是对于带斜腹杆的桁架转换,由于腹杆的存在改变了力的传递,不仅腹杆中存在较大的轴力和变形,上下弦杆中也存在较大的轴力。

尤其是一些桁架,由于斜腹杆的卸载作用,下弦杆中存在很大的轴拉力,因此若仍采用刚性楼板假设,对于上下弦杆按梁单元电算得到的配筋没有考虑弦杆中存在的轴力,是非常不安全的。

因此刚性楼板假设完全不适用于桁架转换层的计算。

由文献[1]可知:对于桁架形式的转换层,精确的计算方法是取消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假设,考虑梁板的实际刚度计算梁板的变形和内力,轴力按照上下弦杆与相连楼板的有效刚度分配,梁板作为拉弯或压弯构件去考虑,再按照规范规定进行组合并配筋本转换桁架的斜撑采用H型钢,主要承担轴向压力和拉力。

某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某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方案对比分析

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二 O 一三年五月
The Comparison of Seismic Design Projects for a RC Structure with Truss Transfer
A Thesis Submitted to Chongqi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By Wen Qinglan
Supervised by Ass. Prof. Yang Pu Pluralistic Supervised by Senior Engineer. Xiao Feng Specialty:ME (Archite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Field)
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1 绪 论 ...................................................................................................................................... 1

论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论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论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作为关键位置的转换层结构设计成为了整个工程的重要问题所在,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转换桁架的设计步骤以及需注意的细节,希望可以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创造出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桁架;结构设计对于整个高层建筑来说,转换层处于受力的重要位置,相比其他结构层,转换层具有受力复杂、结构层刚度大、重量大等特点,因此,转换层的设计对于整体结构来说意义重大,其设计的合理、安全、经济性对建筑项目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将结合某五星级酒店工程具体案例,从转换桁架结构设计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得到一些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1、工程概况某五星级酒店工程为地下两层地上十层,因建筑功能需要在一至三层局部形成大空间高约15m;在四层形成局部桁架转换,桁架高度为四层整层高6.6m,桁架跨度为三个柱距3*9.6=28.8m;两端与型钢混凝土柱刚接;左右各延伸半跨以平衡负弯矩。

桁架弦杆采用型钢砼,腹杆采用焊接箱型截面钢结构。

整个结构以SETWE软件计算,通过PMSAP及STS桁架模块进行复核。

图1 结构三维线框图图2 桁架下弦平面布置图图3 桁架立面图2、构件设计2.1桁架构件桁架上下弦所在楼层及上托楼层屋面等共计八层荷载,首先以SATWE整体建模分析,楼层组装时3、4、5层一次形成刚度,模拟真实条件。

再分别以PMSAP 及STS桁架模块复核内力及变形。

由于桁架杆件内力大,腹杆采用焊接箱型截面,与上下翼缘采用刚接,为避免端部节点区域的破坏,端斜杆采用受压布置方式,为增强受压稳定性采用具有双受压翼缘的焊接箱型截面。

端斜杆最大轴力Nmax=10000kN,采用箱型B600*40;受力较小斜腹杆采用B600*25;上下翼缘采用型钢混凝梁1000*1280内含焊接H型钢H1000*700*40*60;整个桁架采用刚接桁架,与型钢混凝土柱刚接。

为确保上下弦楼面及上部楼层楼面竖向位移,严格控制桁架竖向挠度值、并以起拱方式消除部分挠度。

刍议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刍议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1 . 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 的构造要 求 转 换层的结构应 按“ 强化转换层及其下部 、 弱化转换层上部 ” 的原则, 使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 的侧 向刚度尽量接近 ,平滑过渡 。抗震设计时 。 控 制 转 换 层 上 下 主 体 的结 构 侧 向刚 度 , 当转 换 层 设 置 在 3 层 及 3 层 以 上时 。其 楼层侧 向刚度 尚不 应小于相 邻上部楼 层侧 向刚度的 6 0 。将 转换桁架置于整体空间结构 中进行整体分析 。此时 ,腹杆作为柱单元 。 上、下弦杆作为梁单元 ,按空间协 同工作玻三维空 间分析程序计算整体 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时,转换桁架按实 际杆件布置参 与整体 分析 ,但上 、 下弦杆 的轴向刚度、弯 曲刚度 中应计入楼板 的作用 。整体结构计算需采 用 两个 以 上 不 同 力 学 模 型 的 程 序 进 行 抗 震 计 算 。还 应 进 行 弹 性 时 程 分 析 并宜采 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校核 。转换层 的结构设计 中应按转换层 “ 强斜 腹 杆,强节点 ”。桁架转换层上部框架结构接 “ 强柱弱梁 、强边柱弱 中 柱 ”的原则, 以保证转换层的结构具有较好 的延性 ,确保塑性饺在梁端 出现,能够满足工程抗震的要求。转换桁架 的相邻层楼板宜双 向双层配 筋,每个方 向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 宜小于 0 . 2 5 %,且 在楼板边缘 、孔 洞 边缘 应结合边粱设置予 以加强。转换桁架上、下弦杆 的配筋应加上楼 板平面 内弯 曲计算引起 的附加钢筋 。 2 . 转换层商层建筑结构实例分析 对 于大跨度 的钢桁 架转换层结构的受力 。各方面 的影 响因素较 多, 导致结构受力情况 比较复杂 ,对它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 实际意 义 , 可 为 实 际 工 程 的 设 计 与 施 工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因此 ,通 过 对 大 跨 度 钢 桁 架 转 换 层 的 受 力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认 识 钢 桁 架 转 换 层 的受 力 特 点 。 以期充分利用钢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好 的特点 , 使其承担较多 的荷载作用 。 以调整端部混凝土结构 的受力 ,减少混凝土结构 的荷载作用 ,使整个 结 构体系的受力更为合理 。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高层转换桁架 的受力影 响 因素及其受 力特点,某高层建筑 为地 上 2 4层 ,地 下 2 层 ,总建筑 面积 7 2 7 8 8 m 2 ,其中地上 5 8 3 0 0 m 2 ,地下 1 4 4 8 8 m 2 。平面长 9 2 . 1 M ,宽

带钢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

带钢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

匙科技。

凰带钢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分析王茜(宁夏石嘴山市星瀚市政产业集团公司润泽供排水有限公司,宁夏石嘴IU753200)狰商要]目前,随着高层建筑的迅建发疆,建筑功能的要求也日益复杂化,建筑结构常常需要栗用结构转换层来完成上、下层建筑物结构的转换。

一般结构层相比,转换层结构具有结构重量大、结构层刚度大、几何尺寸超大、受力复杂等特点。

这意味着转换结构组成了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它们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经济对整个结构的安套}生、结构造价、施工费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联键词]转换桁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1转换层结构在当前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结构形式选择转换层结构在当前高层建筑中应用时可采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有梁式转换、箱式转换、桁架转换、厚板转换等。

而梁式转换层结构是目前实现垂直转换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具有传力直接明确、计算分析清楚、构造简单方便等特点,在转换层结构体系的选择中成为首选。

但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转换梁跨度很大:且承托层数较多时,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柱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会很大,致使转换梁的界面尺寸过大。

这在设计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实际实施中却不可行。

再者,采用转换梁也不利于大型管道等设备系统的布置,不利于该转换层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

此时若根据上下柱网的轴线位蚤采用桁架转换层设置则可巧妙的解决此问题。

由于当前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没有相关的可遵循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作为设计依据的国家规范对于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设计也仅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 G J3—200)中的第10章的10224条中有一定的相关论述,这使得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难以对桁架转换结构进行结构选型、截面确定、计算模型确定、计算方法确定等一系列结构设计关键问题有着较为;隹确的把握。

2高层建筑转换桁架的结构形式分类转换桁架主要用于承受竖向荷载,转换桁架的受力特征主要表现为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规律。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与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与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与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摘要:高层建筑中采用预应力技术可带来许多结构和施工上的优点,如减小截面尺寸、控制裂缝和挠度,控制施工阶段的裂缝及减轻支撑负担等。

本文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与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近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现代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越建越大,其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在同一座建筑中,沿房屋高度方向建筑功能要发生变化,这种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结构。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中采用预应力技术的情况越来越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常适合于建造承受大荷载、大跨度的转换层,且有自重轻,节省钢材和混凝土的优点。

1 预应力混凝土梁式转换层1、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可分为托墙和托柱两种形式。

托柱形式的转换梁内力计算可直接采用杆系有限元法,截面设计与一般框架梁相同。

托墙形式的转换梁需进行局部应力分析,配筋按偏心受拉构件计算,并辅以应力配筋法。

转换梁的截面尺寸常常由抗剪承载力控制的,施加预应力能够提高其抗剪承载力,但截面尺寸减小的幅度要比普通框架梁要小。

预应力混凝土转换梁的设计步骤可归纳为:(1)选择截面形式和截面尺寸;(2)采用现有结构分析软件计算各截面在各种工作情况下的内力;(3)预应力钢筋数量的估算及其形状的确定;预应力钢筋数量的估算可利用荷载平衡法来设计,即选择需要被预应力钢筋产生的等效荷载“平衡”掉的荷载。

一般地说,当活荷载较小时,平衡荷载宜选“全部或部分恒载”;当活荷载较大时,宜选“全部恒载十部分活载”。

(4)计算预应力损失,校正初始假定值,得到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5)计算等效荷载,利用计算机程序计算各截面次内力;(6)验算各控制截面的极限承载力,确定非预应力钢筋的数量;(7)使用阶段抗裂、变形验算;(8)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

2、预应力钢骨混凝土转换梁钢骨混凝土转换梁是在钢筋混凝土梁中埋置型钢或焊接工字钢,形成一体,共同发挥作用的组合梁。

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工程 的质 量好坏 。本文 先从混凝 土的桁架转换层 的概念入 手 ,分析 了转换层在我 国多高层 建筑结构应用现状 ,阐述 了高层建 筑中应用预应力混 凝土 桁架转换层 的必要 性,进 而分析 了高层建筑应用预应 力混 凝土桁架转化层 结构的设
虽然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化 层为 高层建筑 的发 展带来一系列的优势 ,但就 目前 来说,我国建筑业 的发展 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 建筑 业要及 时地进 行观念 的更推广 ,确保先进 的设计理念
负荷状 况影 响因素复杂 ,容 易发生剪切破 环,地震 作用节 点较薄弱 ,极 易破环 ,应设计强节 点。 这 四点原则反 复经过理论和实践 的证 明,使桁 架转换层应 用到高层建筑 中很好地确保安全和抗 震 功能 ,减少人为或 自燃灾害给建筑物带来 的损坏 。 高层建筑中运用这四项基本原则 , 保 障建筑物 均匀 、

台座两端支墩上 , 接着安装模板 、 构造钢筋和零件 , 然后 灌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 。它 是通 过混凝土的粘 结力所将带 来预压应力。后张法 是直接在 构件上施 加预应力 的方法 ,通过安装模板和灌筑 混凝 土带来 预应压力 。为了方便施工 ,有时 也可采 用在预应力 筋表面涂刷 防锈蚀 材料 ,并用塑料套管或油 纸包裹
分散、对称的受力 ,是首选方案 。 2 .桁架转换层的功能简述 桁架转换层对 于整个 高层建筑来说 ,是关键 的 受力部分 。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的承重抗压性好 ,特
尤为 明显 。因上文 已提及 ,在此仅作简要分 析。桁 架结构转换层主要解决 结构的合理性和建筑功 能的 矛盾 ,主要通过对转换层 上下层结构 的转换 、轴 线 的改变 以及柱网 的布置 ,严格进 行把控 。应注 意的
延性 ;同时还要求 中柱截面面积不易过大 ,中柱截 面太大难 以确保强边柱弱 中柱的原则 。 ( 2 )强剪弱弯原则,能够有 效地避 免人为 的剪 切破坏, 提高转换层 的结构构件 的延性和利用率斜 。 ( 3 )强转化层及 下层、弱转换层及上层原则,

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超高层建筑的规模和数量在我国越来越多,据相关数据分析到2020年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数量将超过1300座,这说明超高层建筑相关建筑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

但是随着对超高层建筑功能性、结构复杂性以及外形美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超高层建筑的建筑难度也逐渐变大。

目前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逐渐应用起来,成为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平衡整个结构主塔楼核心筒与外框结构受力的主要结构形式,是超高层建筑的一个关键性的受力部位。

同时该技术也是钢结构在施工和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桁架转换层;钢结构;难点1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桁架转换层施工技术原理因为超高层建筑的结构高度较高,转换梁的截面面积较大等特点适合使用钢结构桁架转换层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作业。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转换层的安装需要同时使用大型汽车吊和塔吊设备配合完成。

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机械操作技术。

在吊装之后施工人员通过一些纠偏及抗变形措施对钢结构进行安装接焊作业,并使用一些措施进行综合处理来抵挡构建物自重而引起的挠曲变形。

此外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人工操作所带来的施工误差,可以通过使用平行检测验收方法进行焊接裂缝的检测,以便能够切实保障钢结构桁架安装质量。

因此在超高层建筑工程中使用钢结构桁架转换层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工程顺利进行,并提升施工质量。

图1为钢结构桁架示意图。

图1 钢结构桁架示意图2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桁架转换层施工工艺在施工前安装地脚螺栓,对螺栓验收合格之后并处理好钢筋混凝土基础面之后就可以进行钢结构桁架施工作业。

2.1 建立测量控制网(1)测放基准点:建立测量的控制网需要提前进行基准点的测放。

基准点是通过总包进行移交工作。

在施工之前将测量控制点布置在钢结构上面,这些测量控制点一般都是永久性的水平基准点桩和长期性的坐标桩。

如果想让这些桩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需要增设一些保护装置进行保护。

浅析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浅析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

浅析带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的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物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多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转换层是多高层建筑物承力的关键部位,是保障多高层建筑物安全的关键所在。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具有较高的抗裂性与承载力,使其在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首先对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进行概述,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在多高层建筑中的结构设计,并总结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在多高层建筑中的施工建议。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建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凭借其较高的抗裂性能与承载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高承载转换层的建造中[1]。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具有节省混凝土与钢筋,自重轻等优点,同时由于其杆件空隙较大,建造效果更加美观,且利于分割使用,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概述桁架转换层是由常用的梁式转换层发展而来的。

桁架转换层根据其结构不同可分为斜杆桁架转换层、空腹桁架转换层、混合桁架转换层[2]。

当来自建筑物上方的荷载较大时,单层的桁架转换无法满足承重的需求。

在多高层建筑中,多采用双层或多层桁架转换层结构,也就是叠层桁架。

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具有自重较轻,便于管道穿插与截取使用等优点,且更加节省材料。

另外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对于建筑施工的要求也比较高。

2.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在多高层建筑中的结构设计2.1结构设计原则对于楼层高度较低的楼层,承压的斜腹杆将形成超短柱。

这种超短柱在发生地震时,十分容易受到震动的影响而损坏,使建筑的抗震性能严重下降。

在多高层建筑的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结构,应设计成高强斜腹杆。

按照多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相关技术规程中的规定进行设计。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层节点区域的负荷状态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承压状态十分复杂,极其容易出现剪切损坏的问题。

高层建筑抗震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高层建筑抗震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2010年第2期结果:采用半球状铰接螺栓驳接件时最大应力为39.3MPa ,不采用半球状铰接驳接件时:最大的应力值为137.6MPa 。

2点支持式幕墙节点设计分析结论针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驳接式幕墙节点的构造从有限元方法的角度对其做了细致的分析,并分析了驳接式玻璃幕墙的受力性能。

在驳接式玻璃幕墙中,存在孔边应力集中的问题,驳接件夹持的区域可能由于局部拉应力过大而产生破坏。

如果驳接件采用球铰装置,就可以避免在较大的面外荷载(如风荷载)作用下,在玻璃的夹持区域产生较大的弯拉应力。

可以较好地改善驳接件与玻璃之间的受力性能,驳接点刚度不宜过大,局部应力过大,节点处的玻璃易于破坏。

鉴于驳接式玻璃幕墙特有的优越性,我们相信它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它的理论研究也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杨威,王元清,石永久,等.点式支承玻璃板变形性能的分析研究[J].工业建筑,2001(4).[2]白宝鲲,赵波.无孔驳接式玻璃幕墙驳接件的特点与应用[J].门窗幕墙信息,2003(3).[3]杨威,王元清,石永久,等.孔边应力状态对点式支承玻璃板承载性能的影响分析[J].建筑结构,2001(6).作者简介:王箭飞(1972),男,工程硕士,工民建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

图5半球状铰接驳接件时应力图图6试验测点采样装置图2010年第2期(第27卷总第156期)建筑结构doi :10.3969/j.issn.1673-1093.2010.02.0180引言现代高层建筑由于功能上要求大空间,因而往往需要采用转换层结构,目前,目前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结构应用最为普遍,其主要优势是其实现了垂直转换,但如果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如果转换梁跨度很大,承托层数较多时,其上部框架柱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将会很大,就会导致转换梁的截面尺寸过大,实际实施中应用就必须考虑到这点。

另外,采用转换梁也不利于大型管道等设备系统的布置,不利于该转换层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设计浅谈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设计浅谈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设计浅谈高层建筑由于空间功能的复杂化,使得建筑结构也随之变化。

为了适应上部小空间、下部大空间的功能需要,需在两种结构的交接部位设置过渡结构,也即转换层。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转换层结构设计理论分析1、转换层结构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转换层结构有梁式、厚板式、箱形、桁架式四种转换结构,因为建筑剪力墙结构布置复杂,所以转换梁结构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支撑能力,梁式、厚板式墙体重力的承载能力较强。

对于空间跨度大的楼层,会采用桁架式转换结构,因为这种结构可以在降低转换梁高度的基础上,承载多向重力载荷。

2、转换层结构功能分析转换层是连接剪力墙上下框架的关联结构,在建筑各楼层结构出现层级变化时,转换层可以帮助建筑下层柱扩大切入口,形成多功能大柱网,并同时转换剪力墙框架结构,帮助上下层剪力墙的柱网分散在中轴线两遍,产生交互式作用力,以稳定整体建筑结构。

二、转换层结构设计应用分析1、工程概况某商业城由1#、2#、3#三栋高层住宅楼、四层商业裙楼、两层地下车库和环绕裙楼的步行街等综合组成,工程体量大。

该工程主体结构为全现浇钢筋砼框架剪力墙结构,楼盖采用主次梁肋形楼盖体系和井字梁楼盖体系。

27.450m标高以下框架、框支柱梁及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在21.00m标高设有结构转换层,转换层以上分为三栋25层塔楼,转换层以上结构为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

转换层以下各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主要柱网尺寸为9m×9m,框架主梁与转换层主梁的位置相一致,次梁与转换层次梁的位置大体一致,部分转换层次梁位置下为板。

转换层以下各层主梁的最大截面为400×700mm,次梁的最大截面为300×550mm,板厚100mm。

以下各层设计使用荷载为3KN/m2。

2、转换层结构设计(1)转换层位于14.70m~21.00m标高之间,层高6.30m。

在19.50m标高位置与裙楼屋面连为一休。

桁架式转换结构.doc

桁架式转换结构.doc

桁架式转换结构转换层结构是指因建筑物功能的需要,上部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需要较多的墙体;下部则希望有尽可能大的空间,柱网要大,墙体要尽量少。

因而,上部部分竖向杆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杆件连接的结构。

高层建筑转换结构一般可分为4种基本结构形式,即:桁架(包括空腹桁架)、箱型结构、梁式(包括托梁和双向梁格)、厚梁厚板)。

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桁架式转换结构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桁架式转换结构该结构形式是由梁式结构转换层变化而来的,整个转换层由多榀钢筋混凝土桁架组成承重结构,桁架的上下弦杆分别设在转换层的上下楼面的结构层内,层间设有腹杆。

由于桁架高度较高,所以下弦杆的截面尺寸相对较小。

桁架分为空腹桁架和实腹桁架2种,它可以是钢桁架,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桁架,在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中常用钢筋混凝土桁架。

与梁式转换层相比,它的整体性好,受力性更加明确,自重较小而抗震性能好,而且便于管道的安装与维护等,但在施工上比较复杂,在设计上表现为节点的设计难度较大。

“强斜腹杆,强节点”是桁架转换层的基本设计原则,而节点的受力复杂,容易发生剪切破坏,造成配筋过多。

桁架转换式通常要求高度在3m以上,否则斜压杆件易形成超短柱,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脆性破坏。

桁架式转换结构设计方法简述如下:桁架式转换结构可以采用ANSYS和TAT来进行整体结构的内力分析,除应满足结构整体的位移、变形、抗倾覆、周期等要求外,还应满足(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附录E中规定的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的要求。

相对其他结构形式转换层而言,桁架转换层比梁式转换层和厚转换层在受力上更加合理,在转换层位置受到的剪力和弯矩就比较小,有利于构件截面尺寸的控制,不会造成很大的刚度集中。

在地震作用下,不会造成应力的集中,有利于结构抗震。

其次在桁架转换层上部的结构所受到的剪力和弯矩相对其他的转换层结构来说也较小,其受力受下部转换层的影响较小,比较合理。

带桁架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带桁架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2 . 强 转 换 层 及 下 层 、 弱 转 换 层 上 层 由于 转 换 层 上 部 通 常 采 用 含 剪 力 墙 的 结 构 , 而 下 部 为 框 架 结 构 ,这 就 造 成 转 换 层 的 上下 部 的 刚度
【 Ke y wo r d s 】h i h- g i r s e b u i l in d g s , t r u s s t y p e t r ns a f o r ma t i o n l a -
三 、 设计 中应注意的几点 问题 1 . 转换 层 设 置 高 度 不 宜 过 高
转 换 层 高度 越 高 ,使 得转 换 层 对 下 部 结 构 的动 力 特 性 影 响 越 明 显 , 同 时 传力 路 线 的 突 变 越 大 ,使 得 下 部 结 构 更 容 易破 坏 ; 转换 层 高度 低 的 建 筑 , 只 需控 制 侧 向 刚 度 比 即可 控 制 转 换 层 附近 的层 间 位 移 角 ; 对 于 转 换 层 高 度 更 高 的建 筑 ,还 须 控 制 转 换 层 上 下 部 结 构 的 等 效 刚 度 比 。转 换 层 高 度 越 高 , 转 换 层上 下 部 结 构 在 地 震 作 用 下 的 变 形 效 应 就 越 大 , 转 换层 上 下部 结 构 等 效 侧 向刚 度 比的 作 用 也 就 越 小 。 2 . 柱 宜直 接 落 在 转 换 层 主 结 构 上 根据 《 建 筑 抗 震 设 计 规 范 》 中第 E . 2 . 4 条规定: 转 换 层 上部 的 竖 向 抗侧 力 构 件 ( 墙 、 柱 )宜 直 接 落 在 转 换 层 的主 结构 上 。 即 上 部 密 柱 宜 与 转 换 桁 架 斜 腹 杆 的交 点 、 空腹 桁 架 的 竖 腹 杆 在 位 置 上 重 合 。这 样 使 得 结 构 的传 力 路 线 明 确 , 受 力 合 理 ,且 相 邻 斜

混凝土结构桁架吊墙转换设计

混凝土结构桁架吊墙转换设计

混凝土结构桁架吊墙转换设计摘要:勤天酒店项目由5栋小高层组成,其中A1栋属于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首层有一18m跨度的使用空间,形成了18m跨的转换。

本文简要介绍了该18m跨混凝土结构桁架吊墙转换的结构设计。

通过运用PKPM、盈建科等结构软件分析了结构整体计算与构件节点设计。

关键词:转换梁;三角桁架;钢骨混凝土拉杆;机械连接1. 工程概况勤天酒店项目位于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北边隔海村,由A1~A5共5栋建筑组成,一层地下室。

场地总用地面积约5万㎡,建筑面积约5.6㎡。

A1~A4栋为酒店大堂及客房,A5栋为宴会厅。

其中A1栋地下一层,地上六层,首层为会议中心,层高6m,二至六层为客房,层高3.8m,屋顶为坡屋面,总高度达到35.1m,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首层设有部分框支柱,二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部分剪力墙直落地下室。

现在A1栋首层3~5轴交N~Y轴处有一个100人阶梯会议室作为大空间使用功能房间,X向方向和Y向方向的柱跨度分别为18.0m和18.1m,而在二层4轴交W轴处,存在一片4.6m长的剪力墙,属大跨度转换结构,如图1所示。

下面就针对该大跨度转换结构设计做简要介绍。

图1首层建筑平面图图2二层建筑平面图2. 结构方案选型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方面考虑,甲方要求A1栋首层阶梯会议室需保证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即会议室范围内不可以出现柱或剪力墙。

这就使得建筑X和Y 两个方向在该阶梯会议室处柱的跨度都达到18m左右,而二层相应位置为客房标准间,布置有剪力墙,首层和二层建筑平面图如图1图2所示。

在设计当初我们选择了几个结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

方案一:采用“托”的方式:首先考虑用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即托梁直接转换。

由于首层柱跨度达到18m,且二层剪力墙墙底轴力较大,转换梁截面高度要求较高,经计算转换梁计算高度至少需要2.5m高,截面无法满足建筑净高需求,故不适合采用此结构方案。

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

刍议桁架转换层结构设计摘要:深入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民用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钢桁架转换层高层建设结构体系的工程实例的分析,从结构选型的确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得到一些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转换层构造中图分类号:tu323.4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1.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构造要求转换层的结构应按“强化转换层及其下部、弱化转换层上部”的原则,使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的侧向刚度尽量接近,平滑过渡。

抗震设计时。

控制转换层上下主体的结构侧向刚度,当转换层设置在3 层及 3 层以上时。

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

将转换桁架置于整体空间结构中进行整体分析。

此时,腹杆作为柱单元。

上、下弦杆作为梁单元,按空间协同工作玻三维空间分析程序计算整体的内力和位移。

计算时,转换桁架按实际杆件布置参与整体分析,但上、下弦杆的轴向刚度、弯曲刚度中应计入楼板的作用。

整体结构计算需采用两个以上不同力学模型的程序进行抗震计算。

还应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并宜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校核。

转换层的结构设计中应按转换层“强斜腹杆,强节点”。

桁架转换层上部框架结构接“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的原则,以保证转换层的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确保塑性饺在梁端出现,能够满足工程抗震的要求。

转换桁架的相邻层楼板宜双向双层配筋,每个方向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小于 0.25%,且在楼板边缘、孔洞边缘应结合边粱设置予以加强。

转换桁架上、下弦杆的配筋应加上楼板平面内弯曲计算引起的附加钢筋。

2.转换层商层建筑结构实例分析对于大跨度的钢桁架转换层结构的受力。

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结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对它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具有实际意义,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因此,通过对大跨度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识钢桁架转换层的受力特点。

桁架转换层设计

桁架转换层设计

﹒m减少了约50%,
仅为582.94KN﹒m,而弦杆的剪力值降低了约40%, 只有418.54KN.可见,空腹桁架端部设置斜腹杆,使竖向荷载
的传力方向和位置发生了变化,部分竖向荷载直接传给支座或靠 近支座,使端部上、下弦杆剪力和弯矩均较大幅度的减少,且有 利于控制水平杆件的竖向位移。因此,混合空腹桁架的受力性能 较优,但斜腹杆及上下弦杆中轴力较大,截面主要有轴力控制, 设计时应注意。 4.分析还表明,等节间空腹桁架设置斜腹杆后,其竖向刚度有较 大提高,可作为承受荷载、大跨度的竖向转换结构。

在有关文献中还列出了结构底部采用承托叠层桁架的结构方案的静力分析结果,其 中A4为底部截面高度1.50m大梁承托方案(图4-7 a);B4为大跨度以上三层大梁 (截面尺寸均为0.35m×0.85m)组成的叠层空腹桁架承托方案(图4-7 b);C4 为大跨度以上三层大梁(截面尺寸同B4)组成的迭层混合空腹桁架承托方案(图 4-7 c).
3、叠层混合空腹桁架由于存在一定数量的斜腹杆,改变了上 部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将部分竖向荷载卸给靠近支座的竖腹 杆,直接传给支座,大幅度地降低了各层弦杆的弯矩和剪力, 但增加了斜杆和弦杆的轴向力。 4、单层和叠层桁架的工作机制可视为由多根截面较大的弦杆 (梁)共同承担上部竖向荷载的工作机制,斜腹杆改变了竖向 荷载的传力方向和位置,起卸载作用,类似于拱传力,因此, 用单层或叠层桁架替换转换梁作为转换层结构将是一种可行的 结构方案。但当转换桁架的跨度或承担的竖向荷载较大时,势 必会造成下弦杆的轴向拉力进一步增大,采用普通很凝土不能 满足转换结构抗裂要求时,一般可以考虑在桁架下弦杆施加预 应力,形成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桁架。
二 转换层功能及分类
(一)转换层的建筑功能 在高层建筑中设置转换层可以实现以下建筑功能: 1. 提供大的室内空间(框支剪力墙) 2. 提供大的入口(筒中筒结构) (二)转换层按结构功能分类 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 2.上层和下层柱网、轴线的改变 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 和结构轴线位置

浅析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超高层桁架转换层钢结构施工技术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18期2441 工程概况文章以某商务办公楼施工工程为例,对超高层桁架专管层钢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该建筑的具体信息如下,建筑高度262米,地上部分共五层,桁架装换层设置在42、43层。

建筑中的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较为复杂,由两道伸臂桁架、暗桁架及外框环桁架几部分组成的,桁架转换层具体信息如下:构件节点的最大重量为32t,钢结构的总重量为1400t,最大钢板厚度100mm。

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桁架转换层核心筒墙体厚度 800 mm。

2 桁架层的深化设计与优化本工程的桁架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用了Tekla 软件和BIM 技术,其中利用Tekla 软件完成了桁架转换层的深化设计,而使用BIM 技术对桁架转换层构件的整个吊装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模拟过程中重点对钢筋的规格与排布、钢骨的规格与具体位置等几部分进行了三维建模。

通过应用BIM 软件模拟建模,对结构中的大型节点进行了剖析,从中确定了型内相关工序的碰撞节点位置。

在设计过程中对超重结构的分节以及钢筋的连接方式进行了优化,利用上述手段保证了该建筑的桁架转换层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伸臂桁架深化设计本工程结构部分伸臂桁架节点形式复杂,并且截面的尺寸较大,钢板较厚,厚度可以达到100 mm。

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该节点的重量很大,达到了28t,而且面临着难以与墙体钢筋进行连接的问题,工程施工所应用的塔式起重机并不能够完成节点构件吊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程设计过程中在满足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对超重的节点进行了分节、分段的设计,为了满足实际情况,超重节点被分为了两部分,其中核心筒内部分的重量是18t,筒外部分重量为10t。

另外为了满足实际施工的需求,设计人员还将连接处钢筋进行了优化。

为了降低施工难度,高质量的完成桁架超重节点的安装和焊接工作,工程设计中采取了分段的方法,在核心筒墙体外侧 350 mm 处的节点分段,并且在分段位置增设了 3 道安装约束钢板,应用全熔透一级焊进行了拼接焊缝为的焊接工作。

大跨转换桁架高层钢结构设计

大跨转换桁架高层钢结构设计

62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2结构设计关键点2.1转换桁架设计(1)次框架空腹桁架对于主次桁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之下的影响次结构框架梁柱通过钢结构关联之后将会形成一种空腹桁架作用,经过探讨可以知道,大约有8%的竖向荷载利用空腹桁架作用直接转移到了两侧的筒体。

在开展转换桁架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之下不包含次框架空腹桁架的情况开展相应的632021.02 |方式,活荷载的不利设置对于中部弦杆的内力干扰是比较大的。

经过分析可以知道,置水平弦杆弯矩的增加幅度大致为1.8倍,剪力增加幅度大致为5倍。

在结构的设计体影响。

多种类型构件的抗震性能,把主转换桁架、次转换桁架以及转换柱的性能提升到大震服的情况下,转化桁架的极限应力比是0.90,转换柱的极限应力比是0.88。

中应该避免产生连续倒塌的概率。

根据以往类似项目采取的对策,本篇文章使用构件开展了分析,根据结果可以知道,在杆件失效之后,各个工况之下的构件承载水平符的上面部分楼层将会出现比较大的压应力,下弦就会存在比较大的拉应力。

由此我们折算之后楼板的拉应力大致在10M P a (楼板的厚度是180m m )。

这是因为转换桁架拉力利用其周围的楼板慢慢的拓展到总体楼板的宽度范围当中,该范围当中的楼板在,所以其受力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主桁架的上弦楼板接近桁架弦杆的部位会产生比较4M P a (楼板的厚度是180m m )。

层板发挥了转移上端次结构水平荷载的作用。

通过主桁架上弦楼板作为例子,在中震剪应力折算之后为5.8M P a (楼板的厚度是180m m ),这表明上部结构的剪力重点是的上弦、下弦所在楼层板使用了钢板-混凝土混合楼板的方式开展强化,进而提升由于主桁架下弦跨中的位置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之下的拉应力比较大,在设计当中策进而对于部分拉应力予以释放,这样一来楼板的最大拉应力可以从10M P a 降低到大并且是总体结构的重要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桁架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作为关键位置的转换层结构设计成为了整个工程的重要问题所在,本文结合实例详细分析了转换桁架的设计步骤以及需注意的细节,希望可以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创造出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转换桁架;结构设计
对于整个高层建筑来说,转换层处于受力的重要位置,相比其他结构层,转换层具有受力复杂、结构层刚度大、重量大等特点,因此,转换层的设计对于整体结构来说意义重大,其设计的合理、安全、经济性对建筑项目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将结合某五星级酒店工程具体案例,从转换桁架结构设计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得到一些对设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

1、工程概况
某五星级酒店工程为地下两层地上十层,因建筑功能需要在一至三层局部形成大空间高约15m;在四层形成局部桁架转换,桁架高度为四层整层高6.6m,桁架跨度为三个柱距3*9.6=28.8m;两端与型钢混凝土柱刚接;左右各延伸半跨以平衡负弯矩。

桁架弦杆采用型钢砼,腹杆采用焊接箱型截面钢结构。

整个结构以SETWE软件计算,通过PMSAP及STS桁架模块进行复核。

图1 结构三维线框图图2 桁架下弦平面布置图
图3 桁架立面图
2、构件设计
2.1桁架构件
桁架上下弦所在楼层及上托楼层屋面等共计八层荷载,首先以SATWE整体建模分析,楼层组装时3、4、5层一次形成刚度,模拟真实条件。

再分别以PMSAP 及STS桁架模块复核内力及变形。

由于桁架杆件内力大,腹杆采用焊接箱型截面,与上下翼缘采用刚接,为避免端部节点区域的破坏,端斜杆采用受压布置方式,为增强受压稳定性采用具有双受压翼缘的焊接箱型截面。

端斜杆最大轴力Nmax=10000kN,采用箱型B600*40;受力较小斜腹杆采用B600*25;上下翼缘采用型钢混凝梁1000*1280内含焊接H型钢H1000*700*40*60;整个桁架采用刚接桁架,与型钢混凝土柱刚接。

为确保上下弦楼面及上部楼层楼面竖向位移,严格控制桁架竖向挠度值、并以起拱方式消除部分挠度。

图4 STWE 计算结果
图5 STS桁架模块构件应力比
2.2型钢混凝土柱设计
桁架上下翼缘型钢截面较大、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型钢混凝土柱采用1000*1400(焊接H型钢H1100*700*40*40),型钢含钢率4.00.4。

3、节点设计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第8.2.8条之规定,构件连接需符合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连接作二阶段设计:1)按构件承载力而非设计内力进行连接计算;2)连接的极限承载力设计。

按公式8.2.8-1~8.2.8-5对梁柱刚接、支撑连接、各构件的拼接进行极限承载力的验算。

4、总体控制、中震弹性、上下弦楼板应力分析及配筋总体计算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本工程转换桁架抗震等级为二级,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内力乘以增大系数1.3。

桁架上下弦所在平面按弹性板考虑,控制桁架整体挠度以免下沉过大影响上部构件内力。

为保证结构安全,补充中震弹性分析,考虑楼板面内应力,桁架上下弦楼板加厚至180mm。

按楼板应力分析结果控制配筋。

经SATWE及PMSAP计算,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通过计算分析可知,本工程位于6度区,地震作用不起控制作用,主要由竖向荷载起控制作用。

图6 桁架下弦中震弹性计算结果
图7 桁架上弦中震弹性计算结果
图8 桁架下弦楼板应力分析
图9 桁架上弦楼板应力分析
5、检测与监测
由于本工程结构传力体系复杂,因此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均应对结构进行应力、变形监测。

6、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知,转换桁架的设计主要从总体控制、构件设计、节点设计、构造设计等几个方面按照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一步一步的进行设计,确保结构的安全经济。

在6度区竖向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

对转换层楼面不能按常规只考虑竖向作用,应同时考虑板局部弯曲和转换层整体弯曲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