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 Z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
会计人才评价研究*
周 宏 张 巍 宗文龙 杨 霁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00081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116025 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100026)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而我国则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进行统一和规范的描述的必要性,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如何既顺应这种发展潮流,又适应本国国情的需要,这是我国在制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时所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下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特定要求,给出了解决我国会计人员数目巨大而高级会计人才缺乏及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并非建立在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基础之上等问题的答案,初步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出相应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能力框架 人才评价
为了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促进会计行业的稳健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就开始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研究。而我国则是在近几年才开始意识到将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统一化和规范化的必要性,并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2002年,财政部曾召开与会计工作相关的8个单位负责人会议,期间就研究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问题,就此财政部成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项目研究课题组,从会计岗位资格能力框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能力框架和会计从业资格能力框架等不同层面研究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正式开始。然而,时至今日,就总体而言,我国还没有就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界定和描述达成统一而权威的意见,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滞后又直接影响了与其紧密相关的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因此,在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时,如何考虑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下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特定要求,如何处理我国会计人员数目巨大而高级会计人才缺乏所带来的影响,而原本并非建立在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基础之上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是否需要保留和修正,在建立新的会计人员评价体系时还需要如何补充,本文尝试着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
一、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思路
关于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 I CP A)在60年代就开始了会计人员能力的研究,并于1999年发布了在线的胜任能力框架 《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 1993年,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 C AA)、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基于信息结构的内部控制策略与激励机制:企业内生财务约束体系构建 (项目批准号: 70572076)的阶段性成果。
(I CANZ)联合发布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1998年,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发布了《职能图:胜任能力框架与会员胜任能力》;2000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发布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 FAC)发布了《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I EP2),这些代表性的报告系统化的规范了各个国家或组织下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应用和完善。
按照I EP2的划分,基于职业能力的方式可划分两类,一种被称作功能分析,其出发点是关注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职业能力被定义为在实现这些角色和完成这些任务时达到既定标准的能力;另一种基于能力投入,其着眼点在于成为胜任的职业会计师所必须的、潜在的能力,而职业能力由这种能力来界定。这里我们必须区分职业能力(co m petence)与能力(capab ility),根据I F AC于2003年10月发布的《国际教育报告框架》,职业能力指的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按照既定标准实现其职责的能力,而能力指的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展开来看,职业知识包括一般知识、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职业技能通常是通过教育与执业经验相结合所获得的,包括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交流技能;职业价值观更大程度上考虑的是维护会计行业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包括承诺保持公正、客观、独立,遵照职业准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终身学习等等。
我国具体情况的差异使得我国的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与其有一定的区别。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不尽如人意。邓传洲、赵春光和郑德渊(2004)指出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实际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会计的高等教育已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后续教育仍然缺乏能力框架的支持。对于在工商、事业及政府部门从业的会计师,监管机构或职业团体并未要求强制后续教育,后续教育也未成体系。在资格准入方面,我国的会计资格考试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及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统一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作的需要,但总体而言还是以知识为导向,未能考核真实的胜任能力。林志军、熊筱燕和刘明(2004)通过问卷调查,考察了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教育中应注重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方法及其重要性或有效性的认识。大体上,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会计教育的知识结构仍然较为狭窄,具体表现在跨专业学科知识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此外,对技能的培养方面也相对薄弱。目前的会计教育状况也还没有完全提供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与美国的类似研究相比,尽管中美两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不同,但两国的受访者对会计人员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及其重要性的看法有很多共同之处,而差异则来自中美两国不同的科学和经济发展水平。
考虑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具体情况的差异,我们的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不能生搬硬套。刘玉廷(2000)指出,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发展水平受到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教育、文化等环境因素的独特性,必然要形成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具体体现在:1.政府部门(指财政部门)实施对会计工作的指导和管理;2.会计制度的制订权限归属政府部门;3.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4.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从业和任职资格等均由政府部门管理。会计师职业能力框架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呈现出相应的特点,那就是会计人员,尤其是高层次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政策的洞察力,而这一能力要求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广泛的关注。刘玉廷(2004)提出高级会计人员须具备的职业能力,界定为5个方面:其一是应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其二是应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