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作的前奏——浅谈作文模仿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仿,创作的前奏——浅谈作文模仿法

发表时间:2011-09-09T11:00:54.16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51期作者:刘占东[导读] 模仿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任何学习活动离不开模仿的因素。。

大家也许听说过印度“狼孩”的故事:一个小孩生下来后不久就被狼叼走了。由于某种原因,狼没有吃她,于是她就生活在狼的世界里,吃狼奶,听狼嚎,学狼跑……当人们发现她的时候,她已成了地地道道的“狼孩”,像狼一样走路,如狼一样嚎叫,似狼一样茹毛饮血……据统计,世界各地发现的狼孩已经又三十多个。为什么一个人类的后代,却异化成了“狼孩”呢?只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狼的圈子里,狼的生活习性无不对她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通过的她的本能——模仿来产生效应的。由此可见,模仿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任何学习活动离不开模仿的因素。也许你要说这些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动作模仿,人类高级的智能活动也能模仿吗?回答是肯定的。就说我们写作文吧,尽管是创造精神产品的创造性智力活动,但这种创造,也要以模仿为起点。由模仿到创造,这是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十三、四岁,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对社会、对人类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认识,反映在作文里,内容肤浅,观点幼稚。因此阅读名家名作无疑能帮助我们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如果能够有目的地学习、借鉴、模仿,则有益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十几岁的孩子身体发育加快。心里上的变化也最大,往往萌生出成人感,无论在哪个方面,总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大人。女孩子特别留意那些时髦女郎的穿着打扮,可见,模仿是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

再说,青少年这一时期的思维常常呈现出不稳定,不严密的状态,表现在作文里,一方面不屑于小学时期的简单、直观思维;另一方面想标新立异,可又没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尤其是对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规律知之甚少,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伦不类。针对此种情况,在语文学习中如能结合各类文体的阅读,在写作中加以模仿练习的话,有助于将文体知识转化成各类文体的实际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由此可见,无论从年龄特征,还是心理状态乃至思维特点来看,习作模仿对于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

那么,到底怎样进行模仿呢?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对写作很感兴趣,他经常阅读《旁观者报》上的文章,认为那文章写得很好。于是,就下决心模仿。他要把模仿的范文挑出来,认真研读,做好内容摘要,然后搁起来,几天后,根据提要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文章,再与原文对比。不对的地方加以修改。起初词语贫乏,他就背诵词语。后来,他故意打乱摘要,自己重新整理意在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他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最后他把一片稿子寄到报社,编辑还以为这是出于名家之手呢!富兰克林的模仿实践提示我们,习作模仿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1.精选范文

作家冰心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模仿是最深的爱慕”。只有你喜欢的事物,你才会去模仿。习作模仿也是这样。只有那些能引起你强烈的阅读兴趣,读后深受启发和感染的作品,你才能产生一种模仿的欲望。这些往往成为模仿的最初动因。所以要精选模仿的范文,要选那些“一见钟情”,百读不厌,文质兼美的适合自己口味的佳作,这样才能保证模仿学习的活动始终在积极的心理机制下进行,从而收到好的成效。

2.模仿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要素。初学者往往从模仿范文的语言入手。如学了《白杨礼赞》以后,有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梅花礼赞》。她的前两节是这样写的:

“梅花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要高声地赞美你!汽车在盘旋的山路上行驶,渐渐地接近山顶。到了,一抬头便看见一片黄白相间的景色,黄的是梅花,白的是雪。你便嗅到一阵阵令人振奋的花香,你便会浑身感到无比的舒适、温暖,浑然已忘了这是寒冷的冬天……” 从这两节的语言可以看出明显的模仿的痕迹。这还是模仿的初级阶段,习作者往往只求形似。然而这又是习作模仿的必经阶段。通过这一阶段,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自己的语感,增加语言的积累,为进入高级的模仿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3.模仿构思

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立意上进行模仿。尽管不同的作者不肯能写成完全相同的文章,但各种文体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就变化较多的记叙类文章,其结构也无外乎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或者纵横交错式结构。习作者只要潜心研究,还是不难掌握其要领的。

有个学生在写了《松树的风格》等几篇文章以后,便模仿它们的构思运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象征手法,写了一篇题为《棕麻的联想》的文章。文章中首先对棕麻的外观进行描写,他“粗枝糙叶”“树顶生出一丛丛像长剑一样的叶子,树干被一层复一层的灰褐色的麻毛所缠绕,简直就像个灰姑娘。”然后笔锋一转,“又谁曾想到,棕麻还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个贡献呢”由“远古时代人们用它织麻衣,结束了披兽皮、戴树叶的历史”,写到“汉朝发明的麻毛纤维制造的最早的纸张,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在写到“现代麻绳、麻袋的广泛用途”。接着作者直抒胸臆:“棕麻这种朴实无华,不自暴自弃,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不是我国广大农民的化身吗?他们经年累月在土地上耕耘劳作,将收获的累累果实奉献给人类,而自己却因风吹日晒,皮肤又黑又粗……” 这里作者巧妙的揭示了棕麻的象征意义,且较为贴切自然。

这篇习作,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范文的语言,而是抓住了范文的构思和立意。把握住了这类文章的关键之处,即被象征对象与象征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行文时由形到神的自然顺序。可见这种模仿既没有停留在“范其貌”的第一步,而是向“取其神”迈出了新的新的一步。这一步,只有成功迈出了,才有可能到达创造的境界。而由模仿到创造,正是习作模仿趋向成熟的标志。那么,习作者怎样才能早日从模仿走向创造呢?首先,仿形而不被形所缚。模仿范文,大凡总是先从形式或形体上加以模仿。但绝不能机械的照搬,被范文所束缚,而要重在理解。缺乏理解的机械模仿是获得智力技能的最大障碍。

其次,求神而不为神所惑。

“取其神”这是模仿的最高境界,这里的神是文章的神韵。我们知道,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神韵,模仿时千万不可为某篇文章的神韵所迷惑。而要从具体的文章中跳出来,学习范文传神的方式方法,融进自己的独特感受,经过创造性思维,构成新的神韵。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模仿的目的。

再次,仿他而不失去自我。从模仿到创造,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真正的创造则是一种属于“我这一个”的东西。因此,即便当你还处于模仿的初级阶段,也绝不能总是“依样画葫芦”,而要多看一些范文、佳作,从多方面进行揣摩、比较;同时,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直感和灵性,即使难免幼稚,也要比鹦鹉学舌可贵。我们要从模仿中丰富自己的个性,而决不能因模仿他人而丧失自己的个性。请记住:没有个性,失去自我,便无所谓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