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墨池记》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墨池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
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
具有的决定作用。

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
作用。

三、教学难点:
懂得借事议论、叙议结合的写法。

学习准备:
收集王羲之、曾巩的有关资料。

四、学法指导:
1、对照注释朗读课文,读准文章的字词。

2、继续对照注释,理解文章翻译,扫清字面障碍。

3、根据文章的预习提示和问题进行思考,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公元353年,一个人邀请了41位亲朋好友,在乡间的兰亭举行野外盛会。

他们坐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每人顺序取觞饮酒作诗。

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26人作诗,一共写了35首。

他带着醉意,即席挥毫,为这些诗作序,写成《兰亭序》。

《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作品,它的原本据传后来被唐太宗取去,作为自己的陪葬物。

《兰亭序》的原迹虽然在公元650年失传,但他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太宗对兰亭序的偏爱,促使更多书法家学习和摹临他的字体。

他是谁?他就是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他的墨池的文章——《墨池记》。

(二)、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

《墨池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独立识记、小组互助等方式,识记重点词语、疑难句子的意思。

2、理清文章内容,明确本文主旨,深谙勤学苦练成就事业之理。

(一)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____代_____家,字_____,是“__________”之一,与他的老师欧阳修并称为“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__》
2、王羲之:字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代_____家,被后世称为“_____”,后人评他的笔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注音:
洼然()徜()徉()楹()恣()肆()
(三)解释加线词语:
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有池洼然而方以长羲之常慕张芝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王君盛恐其不章
六字于楹间以揭之,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邪?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四)翻译重点(四)解释重点句子:
1、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2、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3、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4、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5.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6.岂有徜徉恣肆,而又尝自休于邪?
7.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8.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一)用原文填空:
1、本文第一节记叙了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槛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中议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填空:
5、从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和“羲之之书晚乃善”的史实中受到的启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墨池”两个字传递给后人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7、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从____面立论,强调成就的取得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从____面全面有力的强调了要取得成绩,就得有“_______”的精神,从而引出本文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故事,你能说上吗?
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收集王羲之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一读课文,读准字音与节奏。

1、学生展示.(生字读音、朗读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

3、自由朗读。

(五)、二读课文,理解文章的释义。

1、理解文章的译义。

(有疑惑的提出来一起解答,小组解决不了的,请你举手示意,让老师来。


2、课堂检测:(词语采用听写的方式,句子采用口头回答的方式)
A:词语解释:隐然洼然方以长信强以仕尝极东方出沧海肆自自休以精力自致深造道德章揭推岂尚仁人庄士被于来世
B、句子翻译
①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②王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③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如何哉。

(六)、三读课文,品悟文章的主题。

1、齐读课文。

2、思考讨论:
A、本文第一节记叙了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用现代汉语)
课文相对应的原文是:
B、说说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C、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槛柱间的目的是什么?(勉励学生。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于”。


D、找出文章中议论的句子。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3、交流、展示的平台。

(七)、小结。

1、这篇文章通过记叙墨池和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事迹,阐述了关于学习的道理:不论研究学问,还是深造道德,只有专心致志,弹精竭力,才能取得成就,达到理想境界。

借记墨池而发议论,表达劝学的主旨。

(八)、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勤奋、刻苦的名言名句或成语故事,你能说上吗?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3、闻鸡起舞。

4、爱因斯坦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5、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6、活到老,学到老。

7、勤工出巧匠。

8、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而读书、凿壁偷光。

(九)、中考链接:
1.选出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有地隐然而高
B.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C.信然邪
D.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2.下列句子全部与王羲之相关的一项是( )
①尝慕张芝,临池学书②而尝极东方,出沧海③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⑥推王君之心
A.①②⑤⑥
B.①③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3.与文中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仰慕张芝的书法,临池学书法,因长年在池中洗笔,池水为墨所染而黑,可见王羲之学习之刻苦。

B.王羲之因仕途坎坷,故寄情山水书法。

C.后世学书法的成就不及王羲之,往往是学习上不及王羲之勤奋。

D.王盛题字,曾巩作记都是为了勉励求学的人
4、.对“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A.然而后世人书法不如王羲之,难道是学习比不上他么?
B.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的,难道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吗?
C.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哪里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D.然而后人书法没有能赶上王羲之,怎能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他呢?
5、.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篇文章通过记墨池,指出王羲之的书法的卓越成就,就是从精心学习得来,主旨是借此勉励学者专心致志,努力上进。

B.这篇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是记叙与议论结合,一方面记事,一方面紧扣着所记的事发表议论。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D.本文表达了王羲之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王君崇尚王羲之书法功夫之精深,曾巩因崇拜以上三人而写了《墨池记》这三方面的内容。

(十)、回味一下本节课你学到知识了吗?(如还有疑惑的地方,老师可以跟你单独交流,好吗?)
但有一点:王羲之的勤奋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这里有两个关于他的故事,你看完了一定会有所感慨吧?
1、王羲之练字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没有办法,妻子只好把饭送到他写字的桌上。

这次,妻子给他送的是馒头蘸蒜泥。

王羲之一边全神贯注地写字,一边按妻子的吩咐拿着食物往嘴里送。

一会儿妻子来看他吃得怎么样了,结果一进门就禁不住大笑起来,原来王裁之满嘴乌黑,正拿着蘸满墨汁的馒头,还要往嘴里送呢!他对练字如此着迷,竟然忘记了周围的环境,吃的什么味道都不经意了。

2、王羲之对书法艺术全身心投入,使他在当时就享有盛名。

有人为了得到他的墨宝,甚至花了不少功夫。

据说,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这个地方有一位道士,很想求王羲之给他写一本《道德经》,他把纸帛都准备好了,就是怕王羲之不答应。

想来想去,他终于了解到王羲之很喜欢鹅,因为王羲之认为鹅浮水的姿态对于领悟运笔劲势很有帮助。

于是这位道士就精心养了一群上好的鹅。

一切难备就绪,就把一群鹅群赶至王羲之时常经过的地方,以便见机行动。

一天王羲之果然路过那里,看到这许多逗人喜爱的白鹅,个个都那么出色,就停下来欣赏,看得又了迷,久久不忍离去。

最后,他希望道士把白鹅卖给他,以便带回家去观赏。

道士却故意板起面孔说:“这么好的鹅我可舍不得卖,不过你要是能给我写一部《道德经》,这鹅我也就豁出去送给你了。

”王羲之一听就答应了,很快,王羲之把《道德经》写完交给道士,换走了这群白鹅。

这段佳话,被后人广为传颂。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去努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学习、生活中的佼佼者。


(十一)、作业。

《墨池记》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墨池记
墨池→王羲之→书法→精力自致(学习道德)→勉学劝善
相关资料:
一、曾巩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建成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

卒谥“文定”。

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

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

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
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着称。

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二、关于墨池的记载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

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三、几个设问句的理解
文章6次使用了设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和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这是王羲之学斗的遗迹,难道果真是这样幺?劝道他漫游纵情山水时,曾经在这儿栖息过幺?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存有饲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扫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设问句。

这种揣测的语气,其实是委婉的否定,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王教授能够接受,不致使他难堪。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刁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泫造道德者邪?”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去不直说,而用两个设问句表达。

这两个设问实际上是肯定的意思,说明深造道德非加强学习不可,但作者只是提出问题,让读者经过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

这样来写,显得语气委婉,读者容易接受。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开头一个“推”字就表明了这些意思属{揣想。

作者推测王君的用心,指出三君之意在于喜爱别人的优点,宣传古人的目的是勉励后学。

这实际也是作者虽怀疑临川墨池为王羲之故迹而仍然为之作记的用意。

这样一点明,不仅使文意委婉含蓄,又避免了给后人留下以讹传讹的笑柄。

(解说:点拨在于拓宽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题、表现形式及行文风格。

)
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课堂解析:
这是一篇杂记,作者由墨池的一个传说,引发出学习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再由学习书法推及到道德修养;最后又由“人有一能”尚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必将永远影响后世。

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本文题目不大,但文章紧扣“墨池”这个中心,通过王羲之墨池的具体事例来阐明道理,生发广,开拓深,使文章中心突出,不生枝蔓,而内容丰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所以在对文中思想内涵的把握上
就要引领学生体会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而达到文本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因此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解决疏通课文大意的问题。

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关键是积累字词,丰富词汇量,从而达到阅读其他文言作品的目的。

文言作品毕竟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它意境含蓄、语言精练,确实值得我们后人玩味。

所以,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就是这个宝库打开的一扇窗,教学上要多从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现象和常见词语上来落实基础,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能独立的阅读文言文。

这也是中考的必考项目之一。

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已有的词语积累来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独立完成,养成使用工具书和独立表达的习惯。

然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解决自主学习中出现的疑问,凸显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既能鼓励优生,对后进生的辅导也能全面落实。

小组合作期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是随着巡堂参与小组合作来实现,二是把有一些有代表性和规律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提升。

学习文言文,也要注重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写作技巧。

所以仍然按照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方式按照整体把握、提炼主旨和品味语言的角度进行教学。

对于主旨的领略,除了结合课文来进行理解,也通过师生多搜集一些关于勤学苦练和王羲之的故事,来培养学生刻苦求学的精神,也达到了学一篇文章,读一类作品的教学目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课堂设计上重视及时的反馈,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如抽背、默写、小组检查和书面测试来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学一课扎实一课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