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姓名:蔡文婷学号:200841340102
[摘要]:幼儿园男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女
教师“一统天下”的幼儿园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究竟有何影也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重视。

探究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男教师,幼儿心理发展,影响
当今,在幼儿园的老师中,男幼师群体逐渐扩大。

不断加深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男幼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并不断鼓励促进男幼师发挥其职业幼师对我国幼儿阶段教育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心理生理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把握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对幼儿教育致关重要。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性别意识逐渐增强
心理学上讲性别意识是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儿童性别意识在幼儿园阶段逐渐形成。

儿童的性别意识包括辨认、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三部分。

儿童常常会先学会辨别自己是男是女,别人是男是女,即意识到自己或别人属于何种性别。

这种情况可导致儿童按一定的性别角色做事、说话,能对自己或他人说明自己是男孩是女孩。

性别概念则是对具体行为方式的抽象认识,它的形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地指导和帮助。

一般而言,三周岁儿童性别意识模糊,三岁以上的孩子就已经知道了男女之差别。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养成的关键时期。

如果在这一时期不能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个别孩子会出现性别行为和性别角色异常的反应。

2、意志品质的发展
幼儿阶段儿童的意志品质开始发展。

从心理学角度看,意志是人在有目的的行为中自觉调节行为和情感,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它要求人控制情绪上的波动,克服体力上的障碍,坚持信念,排除干扰,做出不懈努力等等。

孔子曾告诫人们:“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幼儿的心理如同是一张白纸,教育者在上面写下上面就会在上面留下什么,就会影响孩子品质的形成。

幼儿意志品质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儿童意志品质特征的形成有着明显的被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优势有意识的培养儿童意志品质的形成。

3、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活泼好动。

这个时候的儿童不仅身体长得更结实,动作能力更强,而且对周围生活也熟悉了,积累了一定经验。

因而主意也多起来,所以更爱活动,活动起来很灵活,也能坚持较长时间。

他们爱说、爱问、爱跑、爱动手、爱玩,对成人的要求往往不那么顺从听话。

在这一时期幼儿有意行为逐渐代替无意行为,所以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多表现出喜欢游戏的心理。

幼儿的游戏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创造游戏等。

幼儿游戏心理的发展对于儿童性格、个性品质及智力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师应该广泛的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通
过各种游戏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能,使他们个人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自由充分发展。

二、幼儿园男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男幼师性格特点对幼儿刚强性格的培养
众所周知,男性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其勇敢、刚强、坚毅、豁达、开朗是其自身最大的优点,大量的事实表明,幼儿所崇拜的是警察、解放军、交警,这些以男人为主的职业角色,无论是在学习或游戏中,幼儿都会争先恐后的模仿、学习力。

由于男性的个性特点,所以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也有着独特之处,例如: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的游戏,而幼儿对这些游戏都特别喜爱。

因此,跟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也愉悦了心理,这种个性的形成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身体才能称之为健康,幼儿只有具备了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才不至于在今后的成长中惧怕挫折,失去信心和勇气,幼儿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个性特点,今后才能更积极面对生活,才能逐步向一个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毋庸置疑,男教师和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男孩不小心摔跤了,女教师受天然母性使然,跑上前去扶起孩子掸掸土,关切地询问伤情;男教师对此会大吼:“勇敢点,爬起来“为什么不看路,下次注意!”孩子天长日久就会积累感受,便会在其性格中打下烙印。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调皮,而女老师相对比较柔弱、娇气,态度不够“硬”,一些孩子就经常不服女老师的管理;而男老师则比较干脆、爽直,他们带队叫口令,没有一个孩子不听。

尤其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女老师不太放得开,动作不够阳刚,缺乏力度,也不会随便在地上和孩子一起玩耍。

男性教师则不同,他们不会娇惯孩子,也不会主观宠爱、偏爱某些孩子。

这种平等、粗放的态度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

男教师的刚强与勇敢,更是当前独生子女们所缺少的。

男教师的教育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使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由执拗变得宽容,由孤僻变得合群。

2、男幼师有助于提高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孩子一出生便依其性别差异而被寄予了不同的性别角色期望,其总体特征是要求男孩独立自主、刚毅勇猛、富有责任,女孩温柔贤良、端庄稳重等。

男教师严重缺乏的幼儿园里,幼儿受到的基本上是“女性教育”,女教师言行的性别特点成为儿童模仿的单一对象,使儿童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女性化增强、男性化减弱,特别是男学生,长期缺乏成人男性的榜样,给他们角色认同带来困难,影响男孩人格的健全发展,导致一部分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矫正,很可能会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结果。

男教师的缺失对于男孩的性别角色社会化、情感体验会产生不良后果。

男性幼儿教师特有的“阳刚之气”和强壮的身体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信任和依赖。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少幼儿表现出信心不足、畏难、害怕挫折的情绪,高大的男教师能在心理上给他们安全感,使他们能放心大胆的做游戏。

而女体育教师带领的孩子就没有这种心理满足,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另外,女性对学生在相应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于男性教师,可能在儿童身心发展方面形成过早的阴影。

一些好动、调皮的小孩子,难免在玩耍中忘了整洁和干净,如果遭到女教师冷漠的盯视、冷言的批评,甚至其他极端惩罚行为,儿童身心就会受到伤害,特别是男性儿童。

男性教师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要宽容、大度。

女性教师的标准多数为听话、顺从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而爱动爱淘的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指责批评而成了边缘人物,而一成为边缘人物,孩子脆弱的心灵就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学习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更是影响到孩子耐挫能力的培养。

3、男教师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在发展的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化。

外部环境中不同性别成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受长期以来男性统治地位的影响,
男性在认知、情感、意志、言语及个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心理行为优势。

如男性偏向于用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更容易产生激情,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强,好动、幽默,不喜欢拘泥于细微末节和计较点滴得失等。

如果能够发挥男教师的性别教育优势,将非常有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

实践已经证明,男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影响。

男性幼儿教师的介入可以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创新,特别是对目前幼儿园所提倡的创造性游戏来说,男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有着独到之处,如他们倾向于选择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等游戏。

幼儿对这些游戏通常都特别喜爱。

与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

三、有效性政策
1、提高教师职业声望,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性从教
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的专业性职业,参与其中的女性就越少。

因此,男性当教师研究表明,当一种职业被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时,它的社会地位就逐步下降,而越是精英型的专业性职业,参与其中的女性就越少。

因此,男性当教师往往被认为是没出息的,因从事“女性的工作”而被看不起当下,教师的待遇虽然不至于沦落于“末流”地位,但是与很。

多职业相比,经济待遇存在较大差距。

有学者做过调查,在20种传统职业中,民众对教育工作者的评价是收入低(列在第18位)、最劳累(列在第19位)、最不自由(列在第10位)。

还有学者对城乡居民的职业选择次第进行的调查显示:在总共被选的33种职业中,中小学教师被排在第29位,而人们选择职业时最先考虑的恰恰是经济待遇。

尽管近年来教师工资有所提升,但相对于涨幅过快的物价和房价,以及其他行业的收入,对男性来说教师的经济待遇不足以实现“男人的理想”。

此外,教师工作繁琐细致、社会期望值高、成就模糊且滞后性的特点,让男性很难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学校相对纯净、安宁的环境文化,与男性追求创新冒险的生活格格不入。

由于在传统性别文化中男性被要求“主外”,他们往往被建构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和社会的精英形象,因此必须承担起“养家”和成就“事业”的重任。

当一位男性从事教师职业时,因性别是男性被赋予的“职责”与他从事教师职业的境况严重错位。

他必须为此接受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承担来自社会、家庭、自身心理的多重压力,导致中小学男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如意。

一个令人寻味的事实是,未婚男教师寻找配偶相当困难。

有关调查显示,即使是朝夕相处的女同事,超过70%的人不愿意找男性教师作为终身伴侣。

这种状况使男性很少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严重削弱了从教的意愿。

欲吸引优秀男性选择教职,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2、消除家长和社会对男教师的误解
社会,尤其是家长认为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安全。

传统上,社会和人们都持有“慈母严父”的思想。

对于中小学校的男教师,人们普遍认为他们缺少育人经验,缺少耐性和细心,脾气粗暴,易于体罚学生。

相反,女教师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更倾向于温柔、包容。

由于中小学生尚未成年、好动贪玩、自制力不强、容易受到侵害,家长更希望自己子女的教师是一个“慈母”,而不是“严父”。

这明显体现在师生的接触,尤其是师生身体接触方面。

师生长期相处,难免身体接触,但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男教师与自己子女有身体的接触,男教师也因此陷入尴尬境地。

例如,在体育课、各种活动中,校方对学生的衣着都有规定。

若是女教师单独带领学生去上游泳课、健身课,家长们通常比较放心;若是男教师单独带队,情况就完全不同,需要女性家长陪同前往方可。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女教师对学生的身体接触,如爱抚脸蛋,常62被认为是对学生的亲昵和关心,而男教师如果有此行为就会被认为有违师德。

男女生单独与女教师相处,不会带来戒备,而女生常被告诫避免与男教师单独相处。

男教师也被学
校或教育行政部门禁止与女生单独相处。

这说明,男教师和女教师在身体接触方面得到不同
程度的信任。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确实存在个别男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性侵犯的现象,通过媒体报道之后,社会和家长对男教师的信任度更加低,男教师往往被认为比女教师的安全感低。

社会和家长的这种观念思维,同时也成为男性选择教师职业的障碍。

因此,促进家长对男教师的理解和包容,对吸引男性进入教职,实现教师性别均衡很有必要。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媒体应该向社会和家长宣传解释男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使家长对男教师形成正确认识。

3、强化男教师的榜样作用
对于职业的选择,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以及关键事件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重要他人”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与其建立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言语或行为给予其重要影响的人,甚至被当作角色模仿的人。

中小学中教师女多男少的现象给学生造成这样一个错觉,教师是女性的天然职业。

正如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主席雷吉·威弗所说:“如果孩子们在教室里看不到男老师,他们会认为教师仅是女性的职业。

”其结果是,在报考大学的时候女生大量涌向师范院校,而男生却对师范院校很少问津。

这种状况又加剧了男教师一师难求的局面,恶性循环无休无止。

早在1996年,全美教育协会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让教师选出他们最初决定从教的主要原因。

小学或初中教师的影响排在最主要原因中的第4位(31% )。

更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此项原因的男教师比女教师多(38%和28% )。

可见,男性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很好的男教师作为榜样,对于其长大后入职选择教师并不是无足轻重的。

因此,中小学男教师可以向他们的男学生谈谈做教师的好处,通过榜样的力量,促使更多的男生树立从教的职业理想和愿望。

4、在师范生招生和教师招聘上向男生倾斜,合理配置师资
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只要取得资格,不管是师范院校毕业还是其他院校毕业的学生都有获得教职的可能。

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以师范院校毕业学生为主。

鉴于中小学男教师极度缺乏,而师范院校又以女生为主,师范院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在招生中向男生倾斜。

比如设定一定比例招男生;男女分别划线招生;对于就读师范院校的男生给予奖励或减免学费;对于毕业后从教的男生予以退还学费。

更重要的是,师范院校要加强对男生的专业思想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克服各种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培养立志教育事业的信念和情操,确保他们能够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

各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招聘中小学教师时,也应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保证男性教师在学校中占有合理比例。

国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值得借鉴。

澳大利亚2004年开始进行立法,允许学校制定男性专有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性别区别法》,以此保障学校中男孩教育的成功与未来男教师的逐渐增加。

与之相配套的措施《教师性别平衡计划》,重在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男孩高中毕业后选择大学教师教育专业或相关课程,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作好必要准备。

教育行政部门要拓宽男教师来源的渠道,积极吸收来自其他行业具有教师资格的男性进入教职。

对本地区教师性别结构定期进行监测,合理配置师资,确保学校中教师性别均衡。

参考文献:
[1]王艳之,柴莉颖.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行意义和可行性策略[J].2008,(2)
[2]张桂之,孙英莉.浅论男体育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凸显的特性.辽宁教育学行政院报[J.]2009,(11)
[3]伏干,杨小晶.幼儿园男教师的胜任力对幼儿角色发展的影响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11)
[4]林南,田原.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报,2004,(3)
[5]刘建霞.浅析教师性别单一化的不良影响[J].洛阳师专学报.1999,(6)
[6]王芳.从体育教学看男教师的教育特色及其现实意义.研究探索[J].
[7] 马群.浅论中班幼儿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读写杂志,2006,(8)
[8]申向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锻炼相关作用的分析[J].
[9]姚群英.体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科学教育研究[J],200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