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遵循母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如何遵循母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心得吉林省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校李洪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语文教学应当遵从母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教育传统将有着深远影响。

所以,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做到:充分重视和发扬汉语言及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充分重视和研究汉语言学习的规律,从汉语言教育内在规律出发,打牢学生基础;充分重视和发展古代优秀的语文教育方法,根据汉语言文字特点及运用汉语文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母语教育;遵循规律;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强调语文教学应当遵从母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这一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而且加以强调,不仅将改变过去语文教学,因脱离母语教育特点而导致语文教育不令人满意的现状,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对语文教育民族化的呼唤,对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教育传统将有着深远影响。

加拿大著名学者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写道:“从深层的含义讲,我们的语言包含着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它反映出大家的欲
望、遗憾和梦想;它在沉默不语时,甚至在诉说着我们想忘掉的一切。

”①可见语言是最重要的民族特征,“是民族的根系,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之所在。

”②在人类逐渐走向一体化,走向大同的今天,一个民族更应该有他自己的个性特征,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们应该继承和保持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等,尤其是语言这一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在向外国学习时,更须慎之又慎。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汉语文教育必须把握母语教育的特点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充分重视和发扬汉语言及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语言不是外在与人的一种存在物。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是因为人的交际而存在的,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交际,语文会是什么?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是因为人的思维而存在,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思维,语文会是什么?语文当然是文化的载体,是与人、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的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

”③所以,语文教育在教书、育人之间有天然联系,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学生活,学语言。

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一方面,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止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或技能,同时必须涵养学生的情操,熏陶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只有充分正确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人性,亦即学生学会了做人,才能更好地读书作文。


两方面是相辅相成二位一体的。

素质教育呼唤还语文学科本来面目,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注意继承传统文化中通过学文学会做人、先学做人后学做文的积极因素,取得提高语文能力与道德修养的双重效果。

而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如识字教学,由于汉字本身有义,构成字的各部件也有义,又由于形、音、义一体的方块字容易激发人的思维兴趣、联想、想象、类推等能力,因此,识字教学中完全可以做到非常自然的、恰如其分的、生动有趣的道德修养教育。

这样的教育既有利培养“人性”,又有力地增强了识字教学效果。

如一位教师教“劣”时,教师启发学生记字形,学生脱口而出“少壮不努力”就是劣。

老师紧跟上一句:“少壮不努力好不好?”学生答“不好”,老师接着点明字意:“不好,就是劣”。

再如有的老师教“忠”字时,根据字形告诉学生:“忠就是心中有国家,心中有民族,心中有人民”。

学做人与做文的有机结合,是优秀的汉语言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而也就必然形成汉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再如阅读教学。

课文本身鲜明、生动而具体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教师要讲好课,前题应是以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感受与理解好文章内涵,学生的接受亦是以思想感情的提高与升华为第一位的。

如果教师无休止地分析讲解,不讲效率地让学生照搬资料死记硬背、解词、段意、中心,文中再丰富的情感学生也感受不到。

相反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自己感悟,常常会情动于中,泪花盈眶。

所以教师要根据母语的文化特性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感悟,
发挥其主体性。

文章的真情实感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悟出来的。

那种程序化、概念化、模式化地以答案形式硬塞给学生的做法,不是把学生当做人来教,也不是要教学生做人。

作文教学也同样要重视人性的培养。

首先要重视的是真情实感的表达。

古人说,言发心声。

文章是真情的流露,感情的抒发。

应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生活与思想情感上下功夫,切不可舍本逐末,大讲特讲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与文章套路,“写作文必须‘开门见山’,结尾一定要联系‘四化’,形势一片大好”。

今天学生写《我的一九九八》,忘了提‘抗洪’二字,便被老师斥责为傻冒,”
④学生不得不按套路去作文,往固定模式里塞事例,写假话、空话、套话、毫无真情实感。

其次应重视个性的培养与发挥。

古人说,文如其人,从文章可以看出每个人不同的思想感情与性格特点。

每个人都是既有共性又各具个性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培养与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这在语文教学中既尤为重要,又最有条件。

教师要善于发现鼓励学生作文中的独到见解、闪耀着个性光芒的地方,绝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这样做绝不会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

再次,要给学生以高品位的营养。

“古人说:‘取法手上,始得其中,取法手中,始得其下。

’这既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又是人类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

”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吸取营养。

那些五花八门的作文书固然是帮助学生考试得分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它的文化品位又怎能与优秀文学作品相比,又怎能真正提高学生对人
生的认识、文化底蕴的厚积呢?
我们已经看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当代世界,对人文精神的呼吁与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对于汉语文及语文教育这种其他任何文字无法比美的人文性,我们应该认真重视,大力发扬,真正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

二、充分重视和研究汉语言学习的规律,从汉语言教育内在规律出发,打牢学生基础。

长期以来,人们一说到语文,无非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

这些年来,不仅对这十二个字包涵的内容研究越来越深,而且越来越细。

如果从汉语学习规律来看,不能把这十二个字作为语文的全部基础。

“其一,母语的学习主要不依靠讲语法,练语法,而是关键在于语言实践”⑨,是在语言环境实践中开始习得的。

幼儿从呀呀学语即开始了母语的学习,而不是学语法,才会语言,语法的地位不足轻重。

“其二,我们使用的是区别于任何一种表音文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汉字,对汉语言来说,语感的培养更重要”⑨,而细致分段,模式化概括中心则毫无必要。

“其三,当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从西方语法体系照搬套用而来的,并不适合汉语言的特点规律。

”⑨那么,从语文学习规律看,应为学生打牢哪些基础呢?
(一)、加强识字。

在小学阶段应当掌握四千以上常用汉字。

识字量不够是提高汉语文水平的最大障碍。

无论哪种语文教育,第一步都应是识字。

但识字对汉语文教育来说,其地位与意义远比
其他语种重要得多。

因为汉语言是以字为基础单位的,汉语中字和词的关系与所有表音文字都不相同。

首先绝大多数字的本身就是词;其次,字与字的多种组合方式可以构成无数个词;再次,随着社会与语言的发展,汉语中还会而且必将会产生无数新词,但这些词都可以由现在的字组成,因而汉字可以不再增加。

汉语文区分文盲也是以识字为标准的。

因此识字是语文基础之基础。

充分发掘和利用由于汉字形音义结合性而带来的识字教学的多功能性,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儿童素质的全面提高。

汉字本身所反映的中国社会、伦理、历史等方面的特征,使学生在识字中受到中国文化各方面的教育与熏陶。

汉字的形成与构成特点对开发学生智力也有好处。

吉林省小学语文新教材提出要让学生掌握3500到4000字,但不全部要求“四会”(即会认、会写、会讲、会用),因为有些字可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要求讲太死,用的情况更复杂,必须有较长时间消化和实践。

所以也不做要求。

但识字必须要多种方法结合,要激发识字兴趣掌握更多方法,还要在识字中培养创造力。

(二)、增加积累。

这里包括篇章、生活及思想感情的积累。

所谓厚积而薄发,是语文能力形成的规律。

只有通过多读、多背、多体会、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语言、生活、情感等多方面材料,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开发出灵性。

积累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积累精品。

现行教材中堪称精品文章廖廖无几,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
种大的语文教育观。

学习语文不能局限于课本、课堂、学校,还应有家庭,社会在内,美国教育学专家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华。

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散文、明清四大小说、外国名著都是学生应该读的。

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观察生活、声像媒体中去积累。

省编小语新教材所选入的大量的古诗,正是采用这种精品战略。

通过积累还要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作为新世纪高素质公民的当代中小学生不能没有比较丰富的、高品位的文学艺术素养,这种素养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培养灵性。

《吉林教育》编辑奚少庚教授谈及语文灵性时说“此(语文灵性)乃关乎吾国语文根本理论之大事。

”⑩足见,灵性的培养与发展是语文基础的重要内容。

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我们当前语文教育最缺少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所以,“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要充分鼓励,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11)灵性不是孤立存在的,时时处处都能体现。

字、句里面都应该有灵性,而这种灵性是考不出来的,只有十几处甚至几十年生才能表现出来。

所以灵性的培养决定着一个人的后续发展,乃至终生发展。

汉语言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能促进人的联想和想象,我们就应该发掘中华民族的语言优势,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汉语言文学的又一重要特点是它的模糊性、多角度、有广阔的想
象和理解空间。

所以不同人应有不同的理解。

文学不是一次能够读懂的。

应鼓励学生有和教师不一样的理解。

正如有人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应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如果按教参去教,所有学生都只能有一个失去活生命,失去上人感受的概念化、标签式的哈姆雷特。

学生的想象力便被扼杀了,灵性也被泯灭了。

我们应该让学生海阔天空地去想,想办法激活学生思维,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心灵,放飞思想,才能启迪灵性,培养个性。

三、充分重视和发展古代优秀的语文教育方法,根据汉语言文字特点及运用汉语文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我国古代的私塾教育虽然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跟不上时代发展,但其教学方法尤其是语文教学方法,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吸取的东西。

李维鼎在《语文言意论》中说:“古代教育的原则,主要是从语文本体本性出发,对语文活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结果。

因此,现在来温故,不仅可以来知新,而且还是语文本体本性‘重认’‘回归’的必然。

”⑥所以说,古代的一些教育方法,有的甚至比当前学校中的一些教学法还先进。

为什么会先进,就是因为它遵循的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符合汉语文教育的规律。

比如,汉字是方块字,以整体性、灵活性、表意的丰富性与模糊性为特点。

汉字的这些特点,使汉字的识字教学生动活泼,方法多样。

有人认为汉字难学,主要是因为汉字繁多,难识、难记、难写。

这完全是从西方拼音文字的角度来比照汉字的结果。

而不是从汉字自身特点去看待。

我国古代长期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许多从汉语言文字特点了出发的规律、特点与方法。

以《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代表的韵语读物,可以让孩子一年内即识一两千字。

韵语识字就较好地体现了汉字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对篇章的理解、与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美育等结合起来,在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同时,起到一举多事的作用。

另一典型的方法是“字谜”竞猜。

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炉,是识字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有人认为汉字的这一特点,使它成为“比图画、积木、魔方更巧妙的智力玩具”。

今天,许多老师又根据汉字的特点创造了“奇特联想识字法”、“字理识字法”等二十余种识字方法,很好地发展了传统教学方法。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字理识字法,很好地发展了传统教学方法。

“字理识字法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学习者提高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


再如,因为汉字有其整体性,它反映并依赖着汉民族整体思维的特点,因而不仅汉字,整个汉语文都以整体性为其重要特征之一。

正因如此,那种支离破碎的课文分析,就破坏了这一整体性,当然也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汉语另一重要特征感悟型,不是分解型的。

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读”,一是强调多读,“一方面是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

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的比较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

古人提倡‘读万卷书’就是这样的目标。

另一方面是反复的读名篇佳作。

只有反复地诵读,才能更好的体悟作品的情感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才能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⑦二是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默读重在静心领会,朗读不仅重在学习表达,而且可以从汉语言优美句子形式中,从因四声而具召的铿锵音韵中,得到美的感受与理解;“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

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朗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好学校。

”⑧三是特别强调“悟”,反复背诵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本身,就是一个“悟”的过程。

通过悟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与灵性等。

这是一种启迪心灵的全面的思维活动。

这些特点都是与汉语言特点紧密相联的。

我们正应该很好借鉴这一方法,用“读”用“悟”代替大量的、机械的阅读训练。

代替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感性、文脉等的词语训练。

我们应当看到,传统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好东西,因为它们是从汉语言教育内在规律出发的,所以有着长久生命力,忽视甚至丢掉它们,实在是一大遗憾。

我们强调应当遵从母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就是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些优秀教育传统。

参考文献:
⑪、〔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⑫、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1版、导言。

⑬、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1、5。

⑭、黄洁玲.审视中学的语文教育.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1、2
⑮张翼健.语文教学问题到底出在哪?.吉林教育学院学报1998、3期。

⑯李维鼎.语文言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69。

⑰贾国均.字理识字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前言。

⑱吴格明.语文教学应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语文建设,2001、10。

⑲张翼健.必须坚持语文教育民族化方向.吉林教育学院学报1995、1—2期。

⑳奚少庚.灵犀一点自然通.吉林教育,2002、4。

⑴张翼健等.九年义务课程小学语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