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技术ppt课件
免疫荧光技术PPT课件
细胞采用涂片、印片或切片的方式制备抗 原片。
2 标本的固定: ⑴ 固定目的
防止细胞、细菌或切片从玻片上脱落。
去除组织中妨碍抗原抗体结合的类脂质。
易于保存。
(但CD、SIg的检测不进行固定,而采用 活细胞染色)。
⑵ 常用的固定方法:
抗原 固定方法
直接法原理示意图
抗原 抗体
标记 抗体
荧光 光原
间接法原理示意图
抗体
补体
标记 抗补 体抗 体
荧光
光 源
补体结合法原理示意图
㈢荧光显微镜检查: (由实验课介绍)
三、其它免疫荧光技术 1 流式细胞仪 2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 3 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技术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
(time-resolved fluoresence immunoassay,TR-FIA)
第四步: 取出透析袋,进行纯化、鉴 定。
搅拌法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液 第四步:
拌
将含40mg/ml BP 溶液5ml 装入反应瓶中。
加入pH=9.0、0.5mol/L碳酸盐 缓冲液4ml
25℃磁力搅拌下,逐滴加入 1ml含2mg的FITC溶
25℃下搅拌1h,4℃下继续搅
2 荧光抗体的纯化: ⑴ 除去未结合荧光素 ⑵ 除去标记不适当的抗体 ⑶ 除去非特异反应物质
按100mg组织粉/ml标记抗体比例混合, 4℃磁力搅拌1h,静置1h,离心取上清液,在 用50mg/ml比例重复一次。
SUCCESS
THANK YOU
2019/7/31
3 荧光抗体的鉴定: ⑴ 抗体含量测定:双扩法
⑵ 结合比率(F/P)测定:
免疫荧光技术课件概要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3. 四乙基罗达明(tetraethyl rhodamineB200,RB200) RB200是褐红 色粉末状,溶于乙醇和丙酮,不溶于水。 最大吸收光谱为570nm,最大发射光谱为 596~600nm,呈橙红色荧光。因为 RB200比较低廉,广泛用于染色和双标 记示踪或染色。RB200不能直接和蛋白 质结合,要先经五氯化磷(PCI5)作用 下转变成黄酰氯(S02C1),在碱性条件 下易与赖氨酸s氨基反应而结合在蛋白分 子上。其分子质量为580u。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在一定的条件下,电子可吸收能量 (如光能,热能,电能,机械能等)跃 迁到较高能量级(即激发态),这个过 程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不稳定 的,它总是要跃迁回到基态,并将多余 的能量释放出来。跃迁方式可能是辐射 跃迁,也可能是非辐射跃迁。以非辐射 跃迁时,能量大多转化为热能,而以辐 射方式跃迁时,能量转化成相应波长的 光,这个过程叫发射。
一、标记方法:
采用FITC标记抗体的方法
常用Marsshall(1958)法标记荧光抗 体,也可以根据条件用Chadwick等 (1960)标记法或Clark等(1963)的透 析标记法。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免疫荧光技术及其应用.ppt
免疫荧光技术
• 1 荧光色素与抗体或抗原牢固结合,但不 影响该抗体或抗原的免疫特性。
• 2 荧光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激发后产 生荧光,可检测和定位未知的抗原或分析 抗体的产生。
免疫荧光的种类
检测小鼠脾脏当中的T细胞数
T细胞表面标记
TCR识别结合MHC分子的抗原 CD3参与受体的 装配及信号传递
检测小鼠脾脏当中的T细胞数
实验材料
• 小鼠脾脏(四人一只) • 剪刀、镊子 • 载玻片每组二张 • 兔抗鼠 CD3一抗 • FITC标记的羊抗兔二抗 • 荧光显微镜及荧光灯源。
实验七 免疫荧光技术及其应用
实验目的
• 1 归纳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 描述免疫荧光的实验操作步 骤。
• 2 归纳免疫荧光技术的特点 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
• 免疫标记技术(immunolabelling technique): 是指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发光剂或
电子致密物质等作为示踪剂,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 的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步骤
• 1 .印片:小鼠取出脾脏,以小剪刀剪开, 吸干创面血液,用创面轻压玻片,使之粘 上1~2层细胞,然后晾干。
• 2.标本的固定:预冷的丙酮室温10min, 标本片固定后立刻用冷PH7.4,0.01M PBS 冲洗,取出后空气干燥
实验步骤
• 3.荧光抗体染色法: 兔抗鼠CD3一抗 PBS
PBS
37度湿盒中温育1小时,PBS浸洗三边,每次三分 钟
实验步骤
• (2)加荧光标记二抗:
• PI +FITC标记的羊抗兔二抗
免疫荧光组化技术PPT课件
抗体不结合的原因可能包括抗体选择不当、抗体浓度过低、抗体保存不当或抗原 处理不当等。为解决此问题,应确保选择适合的抗体,适当增加抗体浓度,正确 保存抗体,并优化抗原处理条件,如采用适当的抗原修复方法。
染色不均问题
总结词
染色不均一是指免疫荧光组化染色过程中出现的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影响结果的解释。
详细描述
染色不均的原因可能包括抗体孵育时间过长、抗体浓度过高、组织切片厚度不均或组织中内源性酶的存在等。解 决此问题的方法包括控制抗体孵育时间、调整抗体浓度、确保组织切片厚度一致以及通过灭活内源性酶来减少背 景染色。
荧光淬灭问题
要点一
总结词
荧光淬灭是指在免疫荧光组化染色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强 度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05
案例分享与结果展示
案例一: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
利用免疫荧光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的抗原,以辅助肿 瘤诊断和预后评估。
技术流程
固定、切片、抗原修复、阻断、一抗孵育、荧光二抗孵育、洗涤、 封片。
结果展示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为 肿瘤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将抗体与荧光物质结合,以便在 显微镜下观察到荧光信号。选择 适当的荧光标记,如FITC、Cy3 等,确保信号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
荧光显微镜观察
荧光激发
使用适当的光源激发荧光标记, 以产生荧光信号。
信号采集
使用高灵敏度的相机或CCD设备, 捕捉荧光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 号。
图像分析
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图像处理 和分析,提取所需的信息。
适当延长孵育时间,使抗体与抗原充分结合,提 高荧光信号的强度。
降低背景噪声
免疫荧光技术课件PPT课件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总结词
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 相互作用,揭示生命活动的分子机制。
VS
详细描述
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抗体分别与 两种蛋白质结合,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等技术,可以观察到两种蛋白质在空间上 的接近程度,从而推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
药物筛选与开发
总结词
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药物筛选和开发过程中,评估药物对细胞或组织的影响。
多模态成像融合
将免疫荧光技术与光声成像、光学相干成像等其他成像技 术融合,实现多模态、多维度的生物分子成像,将有助于 更全面地了解生物样本的结构和功能。
临床应用转化
加强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将其应用于疾病的早 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领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和发展新的抗体和荧光标记技术,提高免疫荧光技术的灵敏度 和特异性,降低假阳性结果。
多标记检测
实现多标记免疫荧光技术,能够在同一样品上同时检测多种目标分 子,提高实验的信息量。
05
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实例
细胞内抗原定位
总结词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细胞内的抗原,有助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
详细描述
抗体
结合方式
荧光物质通过化学键与抗体结合,形 成荧光抗体,这种荧光抗体可以特异 性地结合抗原,形成抗原-抗体-荧光 抗体的复合物。
抗体是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形成抗原-抗 体复合物。
荧光信号的激发与检测
激发方式
荧光信号的激发通常采用特定波 长的光,如紫外光或蓝紫光,这 些光能够激发荧光物质发出可见
光。
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通常采用荧光显微镜, 能够检测到荧光信号并对其进行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技术课件
由于免疫荧光技术需要使用昂贵的荧光标记抗体,因此检测成本 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对实验人员要求高
免疫荧光技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经验,对实验人员的专业 素质要求较高。
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
应用前景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生物学和化学等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医学诊 断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 技术课件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 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 • 免疫荧光技术的操作流程 • 免疫荧光技术的优缺点 • 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01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免疫荧光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上应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从而 检测特异性抗原的方法。
荧光显微镜观察
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并在激发波长下观察荧光信号。
结果记录与分析
记录荧光信号的强度、分布和颜色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以确定 抗原的存在和定位。
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
温度和湿度
抗原分布和抗体特异性
免疫荧光技术的结果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 大,因此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操作 。
抗原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 结合是影响免疫荧光技术结果的重要因素。
04
免疫荧光技术的操作流程
样品制备
01
样品选择与处理
选择适当的临床样品,如血清、组织切片等,并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以去除杂质和提高样品质量。
02
细胞固定
将样品在室温下与适量的缓冲液混合,然后加入适量的甲醛或乙醇,
以固定细胞并保持其完整性。
皮肤科免疫荧光技术PPT优秀案例课件
免疫荧光镜下天观(膜类带天疱呈疮线患者状标沉本)积,荧
直接法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标本中的抗原直接结合进而荧光反应。
镜下可见荧光抗体I光gG于阳表性皮棘。细胞间呈网状沉积,荧光阳性。
C3补体
16
免疫荧光原理示意图
4
临床常用荧光素染料
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λ吸=490495nm 、λ发=520530nm、黄绿色荧光
⑵四乙基罗丹明(RIB200) λ吸=570nm、 λ发=595~600nm、呈橘红色荧
光
⑶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 λ吸=550nm、 λ发=620nm、呈橙红色荧光
皮肤科免疫荧光技术
1
优选皮肤科免疫荧光技术
2
免疫荧光技术概述
原理
将不影响抗原抗体活性的荧光色素
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其相应的
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
下呈现一种特异性荧光反应。
分类
直接法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与标本中的 抗原直接结合进而荧光反应。
间接法将荧光素标记的抗抗体与相应的 特异性抗体抗原复合物反应,形成抗原 3
组织修材,成 适合冰冻包埋 块的大小
冰冻切片
抗原与荧光抗 体结合
荧光显微镜下 镜检及成像, 打印报告
9
操作方法及流程
10
操作方法及流程
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步骤
11
实验室操作图片
直接荧光组织修材
12
冰冻切片
实验室操作图片
荧光染色
水浴孵育
13
实验室操作图片
荧光显微镜镜检
14
免疫荧光镜下天观(天疱疮患者标本)
结绨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等 ⑶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 ⑶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 免疫荧光镜下天观(天疱疮患者标本)
(10检本)第七章-荧光免疫技术PPT课件
透射荧光显微镜光路(a)
落射荧光显微镜光路(b)
-
31
第四节 荧光免疫分析
基本原理: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 物质发光分析相结合,用荧光检测 仪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特异性荧 光强度,对液体标本中微量或超微 量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
• (E)
-
49
6、FITC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为 • A 灰蓝色 • B 黄绿色 • C 橙色 • D 暗红色 • E 橙红色 • (B)
-
50
7、双标记荧光抗体技术的主要用途是 • A 提高荧光强度 • B 提高荧光效率 • C 可同时检测同一标本中两种抗原 • D 使用一种标记物可检测多种抗原 • E 减少非特异性荧光 • (C)
• 涂片: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菌培养物和 细胞悬液
• 培养细胞:单层培养细胞(人喉癌上皮细 胞HEP-2)
-
20
标本的固定和保存: 固定剂: 乙醇、甲醇、丙酮、甲醛等 保存:4℃、-20 ℃
-
21
二、荧光抗体染色与结果判断
于已固定的标本上滴加经适当稀释的荧光 抗体 置25-37 ℃ 30min或4 ℃过夜 用 PBS充分洗涤 镜检。
-
22
试验类型
1 直接法 2 间接法 3 双标记法 两种荧光素分别标记的两种不 同的特异性抗体,与同一标本反应,荧光显 微镜观察两种颜色。
-
23
返回
-
24
-
25
荧光抗体染色结果判断
设立实验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区分特异和非特异染色 阳性细胞显色分布: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 面型
抗核抗体(均质型)
免疫荧光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ppt课件
荧光的产生
• 物质吸收外界能量进入激发状态,再 回到稳定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会以电 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即发出荧光,这 类物质被称为荧光素。
• 由光激发所引起的荧光,为光致荧光 ——荧光免疫技术
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为化学荧光 ——化学荧光技术
荧光素的荧光特性
• 采用脉冲光源(每秒闪烁1000次以上的 疝灯),照射样品后即短暂的熄灭
• 以电子设备控制延缓时间,待非特异本底 荧光衰退后,再测镧系荧光。
• 镧系元素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延缓测量 时间,能有效地消除非特异本底荧光 (10ns)的干扰
• 镧系螯合物的的激发光与荧光发射峰之间 的波长差异,有利于排除非特异性荧光干 扰,提高检测特异性。
免疫荧光技术的主要优缺点
• 优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 • 缺点:存在非特异性染色,结果判定
的客观性不足,技术程序也较复杂
根据实验方法分类
• 直接法 • 间接法 • 补体法 • 其他
标记抗体 抗原
直接法
荧光 • 将荧光标记的特异性 抗体(抗原)直接加 在抗原(抗体)上, 经一定的温度和时间 染色,水洗-干燥-封 片-镜检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抗原的方法较 为常用,所以一般通称为荧光抗体技术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停止供能,荧光现象随即终止
• 对光的吸收和荧光的发射具有高度的选择 性 发射光的波长>入射光波长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技术课件
医学免疫学检验-免疫荧光技术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免疫荧光技术概述•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免疫荧光技术的临床应用•免疫荧光技术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总结与展望01免疫荧光技术概述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将抗原-抗体反应与荧光标记相结合的免疫学技术,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中待测抗原的含量和分布。
定义免疫荧光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荧光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对待测样本中的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发出的荧光信号,从而确定抗原含量和分布。
原理免疫荧光技术的定义和原理1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范围23免疫荧光技术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免疫荧光技术还可用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中,研究细胞和分子的定位、表达、相互作用等。
基础研究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通过观察药物与细胞或组织的作用,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研发20世纪40年代免疫荧光技术由瑞典科学家Axelsson和英国科学家Coons首次建立。
20世纪60年代免疫荧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逐渐成为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21世纪初随着新技术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显微镜等的应用,免疫荧光技术不断发展,提高了分辨率和灵敏度,拓展了应用范围。
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历程02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免疫荧光技术的核心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即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反应,实现目标抗原的检测和识别。
免疫荧光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物作为示踪剂,将荧光染料标记在特异性抗体上,形成荧光抗体,再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激发波长下能发射出荧光信号,从而实现抗原的定量和定位检测。
样品制备将待检测组织或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固定在载玻片上,制成涂片或组织切片。
免疫荧光染色将制备好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加入荧光抗体标记的一抗,室温孵育一定时间;洗涤后加入荧光标记的二抗,再次室温孵育一定时间;洗涤后加入缓冲甘油等封片介质,封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2) RB200标记
本品为无定形褐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 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分 子量为580,最大吸收光谱为570nm,呈明亮 的橙色荧光,因与FITC的黄绿色有明显区别, 故被广泛用于对比染色或用于两种不同颜色 的荧光抗体的双重染色。结合时间持续12-18h。
FITC+RB200标记
(3) TMRITC标记
TMRITC为紫红色粉末,性能比较稳定, 分子量为443,最大吸收光谱为550nm,呈 橙红色荧光。其结合方法与FITC的直接标 记法相同,只是所加色素量为蛋白质量的 1/30-1/40,结合时间持续16-18h。
2 其它荧光物质
1)镧系螯合物 铕、铽、钐、铈等
吸收光的光量子数(激发光强度)
4 荧光寿命 指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 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退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 5 荧光的猝灭 指荧光物质的荧光辐射能力在受 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发生减弱的现象。
6 荧光偏振 FH--FL FH--FL
P=0,完全不偏振 P(-1,+1),部分偏振
P=
荧光色素的标记
目前适于标记蛋白的荧光色素主要有:
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
四乙基罗丹明(rho-damine B200,RB200)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etramethyl rhodamine
isotheynate,TMRITC)
藻红蛋白(R-RE)
实际上目前应用最多的只有异硫氰酸荧光素一 种。
(1) FITC标记 FITC为黄色结晶形粉末,分 子量为389.4,易溶于水和酒精等溶剂中,溶 解后呈黄绿色荧光,最大吸收光谱为490495nm,FITC的溶液不稳定,易因水解或迭 聚而变质,故需在配好后2h内应用。
FITC含有异硫氰基,在碱性条件下能与IgG 的自由氨基(主要是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 形成荧光抗体结合物。一个分子的IgG有86个 赖氨酸残基,但一般最多只能标记15-20个。
P:偏振度;
FH:表示激发光起偏器和荧光检偏器的透射轴方 向平行时测得的荧光强度;
FL:表示以上两者方向相互垂直时测得的荧光 强度。
三、荧光物质 1 荧光色素
能够产生明显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 机化合物称为荧光色素或荧光染料。用于 标记抗体的荧光色素,必须具有化学上的 活性基因,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且不影 响标记抗体的生物活性及抗原抗体的特异 性结合。
荧光免疫技术 fluoroimmunoassay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 又称荧光抗体技术。它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 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包括荧光抗体技术和荧光抗原技术, 因为荧光色素不但能与抗体球蛋白结合,用于检 测或定位各种抗原,也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 用于检测或定位抗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荧光抗 原技术很少应用,所以人们习惯称为荧光抗体技 术,或称为免疫荧光技术。
二、荧光技术中有关的概念和参数
1 发射光谱 指固定激发波长,在不同波长 下所记录到的样品发射荧光的相对强度。 2 激发光谱 指固定检测发射波长,用不同 波长的激发光激发样品所记录到的相应的 荧光发射强度。
3 荧光效率 指荧光物质将吸收的光能转变成 为荧光的百分率。 荧光效率=
发射激光的光量子数(荧光强度)
2 荧光素标记 ①搅拌法(直接标记法) 取抗体球蛋白溶液10ml,碳酸盐缓冲液3ml, 生理盐水17ml,混合,在4℃电磁搅拌下加 FITC3mg(先溶解在3ml缓冲液中),在4℃ 继续搅拌4-6h,将结合物通过已平衡好的 Sephadex G25柱,以除去未结合的游离荧光 素。
② 透析标记法
适用于小体积的标记。
2)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的物质(荧光底物)
4甲基伞酮-β-D半乳糖苷
四、荧光免疫分析常用仪器设备
荧光显微镜
荧光分光光度计
流式细胞仪
荧光显微镜
1 光源:高压汞灯、氙灯、卤素灯 2 滤板:隔热滤板、激光滤板(UG、BG)、 吸收滤板(OG、GG) 3 光路:透射光、落射光
a
透射光
b 落射光
第二节 荧光抗体的制备 1.免疫血清的制备 制备高效价的特异性抗血清是免疫荧光技术成功 的前提。通常以高效价的免疫血清为好,因为用 这种血清制备荧光抗体,即使其中含有少量非特 异抗体,也可以通过稀释法将其除去。 为提高血清效价,在制备免疫原时,通常采用大 剂量加佐剂,长程免疫,其中以弗氏不完全佐剂 最常用。即按抗原1份,无水羊毛脂1份,液体石 蜡2份混合,待充分乳化后,免疫动物,即可能 获得高效价的免疫血清。
该技术的主要优缺点
主要优点: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速度快。
主要缺点:非特异性染色问题尚未完全解
决,结果判定的客观性不足,
技术程序也还比较复杂。
基本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与显微示踪的精确性相结合。
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或 抗原)结合、但不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 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剂,用于检测和 鉴定未知的抗原。
将抗体球蛋白溶液用碳酸盐缓冲液 (0.25mol/L,pH9.0调动1% (W/V ),并装入 透析袋中,按蛋白质量的1/20称取FITC溶于10 倍抗体溶液量的碳酸盐缓冲液中,将透析袋浸 没于FITC液中,于4℃搅拌16-18h取出透析袋 于0.01mol/L,pH7.2 PBS中透析4h,将结合物 通过已平衡好的Sephadex G25柱,去除游离荧 光素。
影响标记的主要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温度:温度低,标记时间长,温度高,标记时间 应短。 时间:FITC0-4℃以6-12h为宜,20-25℃以1-2h为 宜,37℃30-45min为宜。 酸碱度:pH低时,标记较慢,pH值偏高(>10), 抗体易变性,pH值9.0-9.5最为适宜。 标记量:抗体蛋白含量低,标记慢,以每毫升含 20-25mg蛋白为宜。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呈现特异 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在实际 工作中,由于用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抗原的方 法较为常用,所以一般通称为荧光抗体技术。
第一节 荧光的基本知识
一、 荧光
荧光是指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给予的能量 后,即刻引起发光;停止能量供给,发光亦 瞬即停止。荧光素是一种可吸收激发光的光 便能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 合物,亦称荧光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