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我与集体共成长》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的重要性2. 我与集体的关系3. 如何在集体中成长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5. 集体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集体的思考。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集体的重要性,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集体中的成长经历,交流团队合作的心得。
4. 实践:学生分组策划并组织一次小型集体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加深对集体和个人成长的认识。
五、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其在集体中的表现。
2. 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活动总结:听取学生的活动收获和感悟,评价其对集体和个人成长的理解。
六、活动主题:《遵守规则,共建和谐校园》七、活动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理解遵守规则对个人和集体利益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八、活动内容:1. 规则的重要性2. 校园规则的分类3. 遵守规则的方法与技巧4. 违规行为的后果5. 和谐校园的建设九、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违规事件,引发学生对规则的思考。
2.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分析校园规则的种类。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遵守规则的经历,交流和谐相处的心得。
4. 实践:学生分组设计一场关于遵守规则的宣传活动,提高大家的规则意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加深对规则和和谐校园的认识。
十、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其在遵守规则方面的表现。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通过自我观察和反思,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优点和不足。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尊重他人的特点和优势。
1.3 教学活动:自我介绍:让学生准备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学会尊重他人的特点和优势。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2.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良好习惯对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授学生一些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如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坚持执行等。
2.3 教学活动:案例分享:教师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良好习惯案例,让学生了解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三章:学会沟通与表达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提高沟通效果。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沟通与表达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沟通与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授学生一些沟通与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清晰、非语言沟通等。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沟通场景,练习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提高沟通能力,并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
分享和总结: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第四章:培养团队精神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协调和解决问题。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团队精神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教授学生一些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等。
初中综合实践政治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政治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提高公民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我国的政治制度及特点2.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3.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素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我国的政治制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我国政治制度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强调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教师总结,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素养。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总结,给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建议。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政治学科知识,开展一次社会调查。
2.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资料。
四、成果展示(10分钟)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2. 教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实践教案
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实践教案一、教案背景思想品德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生提供思想品德实践活动的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品德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品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一些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4. 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受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学内容1. 思想品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思想品德的定义和内涵;- 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品德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 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分组讨论,并列举常见的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方法。
3. 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并倡导积极参与;- 鼓励学生担任班级职务和义务,提高责任意识。
4.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获得互相信任和团结协作的经验。
5. 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 以身边的社会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德意识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
6. 道德感受力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组织参观美术馆、音乐会等活动; -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培养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操。
四、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与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想品德的概念解释与讨论;- 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和思考。
2.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个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设计实践活动的流程和具体安排。
3. 分享与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实践活动计划;- 学生互相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 实践活动实施:- 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5. 活动总结:-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自评。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3. 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初三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学生能够认识到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 学生能够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关于这些品质的例子,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2. 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诚信:通过讲述诚信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诚信。
- 友善:引导学生思考友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分享友善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友善品质。
- 责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
3. 实践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如何在家庭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学校中弘扬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 如何在社会中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德的人?-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巩固新课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 撰写一篇关于诚信、友善、责任等道德品质的感悟文章。
- 设计一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抄报。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活动主题:关爱他人,温暖社会1. 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温暖社会的思想品德。
2. 活动内容:(1)讲述身边关爱他人的事迹;(2)讨论如何关爱他人;(3)实践活动:关爱行动计划。
3. 活动步骤:(1)导入: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2)分组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小组内分享心得;(3)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4)实践活动:制定关爱行动计划,学生自主选择关爱对象,实行关爱行动。
二、活动主题:诚信为本,为人诚实1. 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品德。
2. 活动内容:(1)讲述诚信的重要性;(2)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3)实践活动:诚信行动计划。
3. 活动步骤:(1)导入:讲述一个诚信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3)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4)实践活动:制定诚信行动计划,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内容,实行诚信行动。
三、活动主题:尊重他人,和谐相处1. 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
2. 活动内容:(1)讲述尊重他人的故事;(2)讨论如何尊重他人;(3)实践活动:尊重行动计划。
3. 活动步骤:(1)导入:讲述一个尊重他人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2)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小组内分享心得;(3)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4)实践活动:制定尊重行动计划,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对象,实行尊重行动。
1. 活动目标:2. 活动内容:(1)讲述负责任的故事;(2)讨论如何做到负责任;(3)实践活动:负责任行动计划。
3. 活动步骤:(1)导入:讲述一个负责任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3)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4)实践活动:制定负责任行动计划,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内容,实行负责任行动。
五、活动主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1. 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思想品德。
初中综合实践制度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制度教案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
教学内容:1.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3.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4.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参加过综合实践活动吗?感觉怎么样?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和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2. 学生展示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的、内容、形式、组织等。
2. 撰写一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社会素养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政治综合实践教案
初中政治综合实践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 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3.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爱他人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关爱他人的事例,感受关爱他人的温暖。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关爱方法。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分组进行关爱他人实践活动,如帮助环卫工人、关爱留守儿童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践活动具体方案。
3. 学生分组实施实践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感受。
四、成果分享(10分钟)1. 各组学生代表分享实践活动成果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总结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关爱他人的意义和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感人故事、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实践课教学设计
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实践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思想品德实践课是初中学生全面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价值观,本教学设计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以身作则、体验互动和实践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国家英雄事迹,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同时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体验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英雄人物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学习交流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中国英雄人物,并对其事迹进行研究和了解。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了解不同英雄事迹的差异和重要性。
3.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参观内容包括当地的纪念碑、纪念馆等,深入了解英雄事迹,感受英雄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奉献。
4. 角色体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中国英雄人物,通过模拟和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的思想品德和伟大事迹。
5. 反思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总结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未来如何行动以实现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业评价: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对英雄事迹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交流和思考能力。
2. 生活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表现,以及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和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七、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班会,分享自己对英雄事迹的了解和认知。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第一章:认识自我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缺点。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1.2 教学内容自我介绍: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缺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1.3 教学活动学生自我介绍:每名学生轮流介绍自己,其他学生倾听并给予鼓励。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二章:尊重他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教师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2.3 教学活动讲解尊重他人的意义:教师向学生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例子。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并互相评价。
第三章: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例子。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完成任务。
3.3 教学活动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例子。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完成任务,并互相评价。
第四章:责任感培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责任感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培养学生责任感,养成负责任的习惯。
4.2 教学内容讲解责任感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讲解责任感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例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责任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3 教学活动讲解责任感的重要性:教师向学生讲解责任感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例子。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责任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五章:环保意识培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的习惯。
教学实践案例初三思品(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民权利与义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我在初三思品教学中选取了《公民权利与义务》这一课题。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掌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概念,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漫画,内容为一名学生被老师批评后,家长找到学校领导投诉,要求给予学生“道歉”。
2. 提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此类问题?3. 引入课题:公民权利与义务。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概念(1)权利: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如言论自由、受教育权等。
(2)义务:公民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如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等。
2. 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2)权利与义务相互制约: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案例一:某学生在网上发表不当言论,被依法处罚。
(2)案例二:某公民因履行义务,获得荣誉称号。
(三)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观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 布置课后作业: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漫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实践操作课教学设计
初中二年级思想品德实践操作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初中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引入实践操作课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服务社区的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需与学生共同选择一个社区服务项目,例如清洁社区公园、访问养老院等。
为了准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前进行相关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
2. 实践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将根据选定的社区服务项目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担任指导和监督角色,引导学生进行规划、组织和执行任务,并与当地社区合作机构合作。
3. 反思和总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获得的启示,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身的成长和变化。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
1. 个人评价学生个人可以写一篇思想品德实践体验的文章,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和收获,并提出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改进的方向。
2. 团队评价学生可以结合团队合作经验,对整个团队的表现进行评价。
他们可以讨论团队成员的互动方式、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改进团队合作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操作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更广泛的社区服务活动,如组织社区志愿者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等。
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并通过团队合作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实践经验,并自主反思与总结。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方案范例
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方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此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 开展班会、个人座谈等形式,让学生互相倾诉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2.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道德行为,培养其正确判断事物是非、善恶的能力。
- 开展道德评议、学生幸福指数评估等活动,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品德。
3.实践教育-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各类竞赛活动,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行为的原则和规范。
2.讨论式教学法:提供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促进合作与交流。
3.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真实场景的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思想品德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其主动性和自我修养意识。
2.同学互评: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与反馈,促进交流合作,并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五、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材,包括课本、辅导资料等。
2.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等辅助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思想品德的书籍和杂志。
六、教学实施本方案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此方案的实施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持续改进和完善。
七、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知识,包括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等。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道德教育:诚信、友善、尊重、感恩、责任感等。
(2)法律教育:宪法、刑法、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3)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4)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故事、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新课。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讨论表现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合实践初中政治教案
综合实践初中政治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美丽风光,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2. 祖国的美丽风光3. 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提问:你们对祖国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学生对祖国的思考。
二、课堂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美丽风光),进行讨论并准备展示。
2. 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进行点评。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情景剧表演:让学生分组编写关于热爱祖国的的情景剧,并进行表演。
2. 爱国诗歌朗诵:让学生选择一首爱国诗歌进行朗诵,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热爱祖国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热爱祖国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并在课后进行实践。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演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等。
3. 学生课后实践情况:通过与学生交流或查看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在课后如何体现热爱祖国的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篇一: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马山县古寨瑶乡民族初中兰惠镇一、活动背景近视已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
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
近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预防低视力(视力差)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通过对学生视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和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进入社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和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良好的眼部卫生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主题并制定活动计划。
(即确定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收集信息的方面,以及如何分析信息和解决问题)。
组内要做出明确的分工,如: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负责视力测试收集,负责调查研究,负责整理资料,负责材料录入电脑等,也可以一人负责多项任务。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主题】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内容】一、活动主题1.1 在校园中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二、活动目标2.1 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2.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2.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校园纠纷,学会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三、活动内容3.1 法治教育讲座3.1.1 请学校法律专家或法官到校进行法治教育讲座,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2 校园法治实践3.2.1 学生分组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活动,设计海报、演讲、小品等形式,传播法治理念。
3.3 校园法律交流日3.3.1 邀请当地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援助机构到校,设立法律交流台,提供法律交流服务,解答学生和家长的法律问题。
四、活动安排4.1 时间安排4.1.1 法治教育讲座:每周一进行一次,连续三周;4.1.2 校园法治实践:学生自行安排时间,校方提供必要支持和指导;4.1.3 校园法律交流日:每月安排一次。
五、活动评估5.1 学生总结5.1.1 每位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的心得体会,向老师提交。
5.2 教师评估5.2.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活动建议6.1 教师指导6.1.1 教师陪同学生参与活动,进行必要的导向和引导。
6.2 安全保障6.2.1 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安全。
七、活动心得7.1 学生7.1.1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应当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法治意识,增进了对法律的理解和尊重。
7.2 教师7.2.1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今后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计划。
【结语】本次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从小学会依法行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初中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实践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概念(1)教师讲解德育实践课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实践课的本质。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德育实践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德育实践课的重要性(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德育实践课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2)教师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德育实践课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
3. 德育实践课的基本方法(1)教师介绍德育实践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德育实践课的教学案例(1)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德育实践课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德育实践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德育实践课教学设计,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要点,加深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德育实践课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德育实践课的认识程度2.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参与度3. 学生德育实践课的教学设计能力4. 学生在德育实践课中的道德素养提升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德育实践课案例3. 教学视频4. 教学书籍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德育实践课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思政课教学设计(5篇)
初中思政课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 初中思政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相亲相爱、民主平等的关系。
2.懂得少年儿童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
3.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
情感:1.产生敬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愿意做敬爱父母的好孩子。
行为:1.对父母长辈有礼貌。
2.关心。
体贴、照顾父母长辈。
3.接受父母长辈的教导,用手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的矛盾。
4.与兄弟姐妹团结友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促进家庭和睦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我们都必须为家庭和睦尽一份力。
那么,作为一名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家庭和睦呢?(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姐妹,当好家庭小主人)对,要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爱父母长辈。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敬爱父母长辈。
思考: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怎样做才算是敬爱父母长辈呢?(出示PPT:“思考”)2.我们为什么要敬爱父母长辈呢?(l)我们的父母长辈勤恳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你们谁愿意说说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2)父母长辈也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父母长辈是怎样关心你成长的?哪些事情给你的印象最深?(3)(出示PPT)敬爱父母长辈,也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有的最起码的品德。
3.我们应该怎样敬爱父母长辈?(出示PPT)学生讨论归纳。
生1:有礼貌生2:要关心、体贴和照顾生3:接受教导新授:(1)大家知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哪一条讲了这方面的内容吗?(出示PPT:孝敬父母,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不任性;外出或回到家要打招呼。
)(2)怎样做才是对父母长辈有礼貌?(3)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A、一位学生讲课文中北京少年体贴父母长辈的感人故事,然后学生谈感想。
B、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关心、体贴和照顾父母长辈?(4)我们为什么要接受父母长辈的教导?(出示PPT)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认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
2. 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活动中有效沟通,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2. 如何在活动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社区地图、调查问卷、活动记录表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调查问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社区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所在的社区了解多少?请简要介绍一下。
二、新课学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
2.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如人口、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组所了解的社区情况,并填写调查问卷。
三、活动开展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邻里守望”活动,每组选择一个邻里家庭进行关爱。
2. 学生与邻里家庭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帮助。
3.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如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等。
四、活动总结1. 学生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总结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和感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邻里才艺秀”活动,展示各自的才艺,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节目进行排练和表演。
三、活动总结1. 学生分享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总结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团队协作精神。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邻里关系的感悟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
农村初中生视力影响因素及改善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民族初级中学蓝慧珍
一、活动背景
近视眼已经成为困扰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但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对其生理、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妨碍,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近几年来,保护学生视力,积极预防近视,防止视力低下(视力不良)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此呼声很高,并给予了密切关注。
通过对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了解当代中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其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农村中学生近视现状及近视的影响因素,掌握在日常生活改善视力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养成用眼卫生的好习惯,关爱生命,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视力测试、问卷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撰写调查小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视力测试表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
(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组内要做出明确的分工,如: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负责视力测试收集,负责调查研究,负责资料,负责材料录入电脑等,也可以一人负责多项任务。
小组同学互帮互助,如有不会上网的同学,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他学会上网。
要及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本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或把对本组成员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实现“资源共享”。
2、收集信息,了解对象
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并作好资料的保存和工作,为下一步的调查活动作好准备;对调查对象进行简单的实地调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调查活动的内容以及侧重点;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
3、对调查对象进行测试、问卷,并作好记录。
4、信息、交流讨论
围绕活动主题,在各个活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调查记录和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交流、讨论各自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共同分
享所历、所见、所闻和所悟等;在调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阐述新观点、得出新结论。
5、成果制作,宣传总结
总结整个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撰写一份总结小报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文档(包括照片、调查问卷、调查记录、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等),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和展览。
6、活动评价
结合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表现和成果,依据“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的步骤给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评定活动成绩等级;参照收集的资料评价量化表,按照“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全班评价”的步骤选出全班最优秀的调查结果。
7、活动反思
(1)准备工作要充分:开展调查或其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事先制定好活动计划,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好收集资料的必备工具,如笔记本等。
(2)实践活动要备案:教师要事先作好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对象的联系。
(3)信息处理方式要多样: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新精神要鼓励: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更不能取而代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5)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上,在进行总结评价时,教师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应更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
初中思想品德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一例
作者郭红心江苏省沛县第五中学邮政编码 221600
一、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要而开设的一种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开放性综合实践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
勤于观察,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学校与社区的良好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综合实践课在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促进学校和社区的和谐发展方面同样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社会不良诱惑存在形式、内容以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
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得知识。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事物的现象观察其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归纳总结问题的具体方式,并按照教学要求,遵循教学程序开展实践活动。
(2)学会收集信息,提高分析、处理信息以及研究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调查过程,激发学生走进社会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座钟他人的积极情感。
(2)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表达、沟通和分享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形式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社区调查、讨论交流、成果展示等。
四、活动准备
1、技能准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相关资料;能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网页等,能撰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2、器材准备笔记本、介绍信、照相机、录音机等。
3、组织准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以7-8人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行调查访问、谈话记录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礼貌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参加活动,并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准备相关内容的社区宣传材料,制作一些图片、文字材料。
五、活动过程
1、拟定计划,分工合作
围绕活动任务,确定活动的子课题,拟定活动计划。
(即确定本小组调查研究的对象,拟定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组内要做出明确的分工,如: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负责图片收集,负责调查研究,负责资料,负责设计排版,负责发言等,也可以一人负责多项任务。
小组同学互帮互助,如有不会上网的同学,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助他学会上网。
要及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本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或把对本组成员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实现“资源共享”。
2、收集信息,了解对象
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并作好资料的保存和工作,为下一步的调查活动作好准备;对调查对象进行简单的实地调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调查活动的内容以及侧重点;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制定调查提纲和调查问卷。
3、走进社区,实地调查
对调查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录音、拍照等,并作好记录。
4、信息、交流讨论
围绕活动主题,在各个活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调查记录和调查问卷,统计调查数据;交流、讨论各自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共同分享所历、所见、所闻和所悟等;在调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阐述新观点、得出新结论。
5成果制作,宣传总结
总结整个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撰写一份总结报告;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演示文稿、网页、展览(包括照片、调查问卷、调查记录、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等),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和展览。
6活动评价
结合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表现和成果,依据“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的步骤给每个小组和每个学生评定活动成绩等级;参照收集的资料评价量化表,按照“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全班评价”的步骤选出全班最优秀的调查结果。
7、活动反思
(1)准备工作要充分:开展调查或其他活动时要引导学生事先制定好活动计划,设计好调查问卷,准备好收集资料的必备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
(2)实践活动要备案:教师要事先作好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对象的联系,安排好学生外出的时间、路线和活动内容,并尽可能取得学校甚至家长的配合。
(3)信息处理方式要多样: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新精神要鼓励:在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活动,更不能取而代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5)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教师应把自己定位在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上,在进行总结评价时,教师不要过分关注结果,而应更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更关注学生的发展。
综
实践活动
课合
巴拉格歹中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