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读懂古代诗歌
一、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如:卷别诗题重要信息
2019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点明诗歌的题材和说明了写作对象。
2019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①“投”点明诗歌的题材(自荐诗)。②说明了自荐对象(长沙裴侍郎)。
2018全国卷Ⅰ《野歌》①点明了地点(田野)。②说明了事件(放声高歌)。
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18全国卷
Ⅲ
《精卫词》点名了写作对象。
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
②说明了事件(阅进士就
试)。
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
①“送”表明了诗的题材
是送别诗。②“子由”是送
别的对象。③“使契丹”表
明了出使的目的地。
知识卡片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
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
1.试读下面的诗(词)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答:①“丹青引”点明诗歌内容(绘画)。
②“赠曹将军霸”点明歌颂画师曹霸。
(2)《西村》
答:①“西村”点明写作地点。②暗示诗歌内容(田园风光)。③暗示写作手法(借景抒情)。
(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答: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者的感受。
(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答:①“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②“题……新居”,表明写作缘起。③“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是“新居”的内外环境。④“窦员外”这一称呼表明了作者与窦员外的朋友关系。
二、读正文
诗歌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几点
很关键:
(一)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诗
⎩
⎪
⎨
⎪
⎧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
近体诗
⎩⎪
⎨
⎪⎧
⎭⎪
⎬
⎪⎫
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
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
抒情(主)
有的诗讲究
起承转合
词
⎩⎪
⎨
⎪⎧上片(阕)
⎩⎪
⎨
⎪⎧
⎭⎪
⎬
⎪⎫
首句渲染气氛
主句写景
尾句过渡
写景(次)
下片(阕):抒情(主)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诗意速通: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二)抓关键词句
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包括:
1.关键词。
(1)情感词。直接表明情感(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如悲、喜、愁、闲、苦、忧等。如:
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之感,暖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为喜悦之情。当然,词语表达感情多因境而变,婉转曲折,风情万种,阅读时应深加体味。
(3)表现景、人、事、物等特点的词语。注意景的时令性以及景物本身的暗示性,人的动作行为的暗示性,特别注意描写人的细节性词语。
2.关键句。关键句多指用典句和诗词的尾句。用典可以丰富诗歌的内容,装点诗歌的门面,增加诗歌的意韵。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句,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如:
直接透露了诗歌的主旨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
句,而“留”字则是诗眼,全诗要
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
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
出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①,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②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①剑铓:剑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夜过西邻翟秀才》诗中有“割愁还有剑铓山”句。②若为:如果把。
(1)题目提供了哪些信息?
答:交代了人物(作者与浩初上人),点明了事件(看山),点出了诉情的对象(京华亲故)。
(2)翻译诗歌正文。
答:海边的山峰如同锋利的剑铓,在这悲秋的季节里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那愁苦的心肠。如果把自己的愁肠割成千万份,把自己的身子化成千万份的话,当随风飘落在山峰上的时候仍然注视着一个地方——故乡。
(3)找出诗中体现情态的关键词句。
答:秋来处处割愁肠;散向峰头望故乡。
(4)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表达了两方面的情感:一是遭贬的愁,二是对故乡的思。
诗意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