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6黄山奇松 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上册16黄山奇松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16黄山奇松教案苏教版

16 黄山奇松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录像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读第一自然段,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重点: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特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

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翘舌音:状如黑虎(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第16课《黄山奇松》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第16课《黄山奇松》
2、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3、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4、它(送客松)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学生当堂练习。
考查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作业布置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学生听课文朗读,划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考虑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习生字,可不能的字重点学习。
开火车读词语,学习词语解释。
读课文,回答问题。
交流:先找出划线句子,再找出关键的词语,最后来说自己眼中的“奇” 以及用如何的语气来读、
学生讨论交流,仿写句子。
让学生了解黄山,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4)“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写出了迎客松的什么特点?(奇特、)
(5)一起来说说迎客松的“奇”:
①地理位置奇特、(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上。)
②存活时间长。(经历了无数风雨严寒、饱经风霜。)
您们觉得在这个课题里的“奇”字是哪一种意思呢?应当选哪个?
学生考虑、回答。
第(1)个。
直截了当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从分析课题入手,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黄山简介。
2、教师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说,展示自己总结的答案。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4。展示生字、词语,词语解释,引导学生学习、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初步感知黄山松树的奇特。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在读中想象、感悟。

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学生交流)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安徽黄山。

(板书“黄山”两字)(多媒体播放黄山图片)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黄山神奇的景色。

(学生欣赏美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3.黄山在安徽省,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足以说明黄山的魅力所在,而那里的松、石、云、泉堪称“黄山四绝”,大家想看看吗?(展示黄山四绝图)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不欣赏怪石,不看云海,也不看温泉,只观奇松。

(补充完整题目:奇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4、学生质疑课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地方或长句子多读两遍。

2、组织交流初读情况(1)出示生字指读并随机正音。

(2)认读词语。

(3)学生读长句。

三、指导朗读,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1、配乐听范读课文,学生闭目聆听。

边听边想像黄山松的奇特景像以及我们课题所提的问题。

2、同学们听了课文朗读有什么收获?3、(学生交流并解决问题。

)4、我们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再带入课文思考。

5、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找出这一段中表达人们对黄山松情感的最重要的词语。

(板书:情有独钟)6.那黄山有哪些著名的松树,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清脉络并板书(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指名读一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黄山奇松》这个文章,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黄山奇松》课文,图片、地图、幻灯片、小黑板、报纸剪报等。

教学过程: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或黄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2. 引入话题:“你们是否听说过黄山?知道黄山有什么特点吗?”阅读与理解: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是黑板报,将黄山的地理位置、景色和特点简单介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黄山奇松》。

2. 分角色读课文,重点讲解一些生字词和词组的意思。

3. 学生合作完成课文后面的习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讨论与交流: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或朗读课文,展示他们对黄山的理解和想象。

2. 学生讨论黄山奇松的形态特征和魅力所在,并用课文中的话语进行描述,可以以小组或全班形式进行。

拓展活动:1. 学生观看黄山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黄山的知识。

2. 学生可以在网上搜索黄山奇松的图片,通过比较不同图片,了解黄山奇松的多样性。

3. 学生可以用颜色笔或纸黏贴的方式制作黄山奇松的图片,展示在教室。

总结: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回答问题:“黄山的特点有哪些?黄山奇松有什么形态特征?”2. 鼓励学生表达对黄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黄山的特点:壮美的山脉、幽静的云海、奇特的松树黄山奇松的形态特征:独特的形状、千姿百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态特征,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加强辅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16课《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16课《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这就是著名的黄山,这些松树被称为黄山奇松,它们千姿百态,充满神奇。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黄山奇松的课文《黄山奇松》。”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和句子,并做好标记。”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句子以及描绘黄山奇松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激发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黄山的美丽图片和奇松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对课文内容பைடு நூலகம்探究欲望。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黄山奇松,运用课文中学习的描绘手法,写一篇关于黄山奇松的作文。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300字。
第16课《黄山奇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黄山”、“奇松”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基本句型。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奇松的形态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感知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奇松,提高写作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黄山奇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学习《黄山奇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特点和奇松的形成原因。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笔、纸三、教学过程导入 (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黄山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黄山的兴趣,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预习 (10分钟)让学生根据书中的标题《黄山奇松》,预测故事的内容,并带领学生讨论奇松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阅读理解 (15分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黄山是哪个省的名山?2.黄山的主峰叫什么?3.黄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有哪些名胜古迹?4.奇松是如何形成的?5.奇松有哪些特点?梳理思路 (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并用思维导图或文字梳理出课文的结构和主要观点。

拓展活动 (20分钟)1.观看相关视频: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黄山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山的美丽和奇松的神奇。

2.写作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眼中的黄山奇松。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特别是黄山那样的自然景观。

总结归纳 (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黄山奇松的特点,并进行简短的口头回顾。

课堂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黄山奇松的文章,并带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问题回答的准确性。

2.作业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他们对黄山奇松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如公园、山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之美。

2.跨学科合作:与地理学科进行合作教学,通过比较黄山与其他名山的不同,培养学生对地理和自然景观的了解和认识能力。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6篇《黄山奇松》教学案篇一一、说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⑴、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三大名松的奇、美,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方法及手段】自学群学、学法指导、学练结合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本课生字;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 .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自学群学、学法指导、学练结合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由说1.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教师按照学生说的记下来,然后评价。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奇松》,学习“运用比喻来描写景物的方法”。

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4.学生读课文,质疑问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出示读书要求:(1)同桌共读一本书,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2)标出自然段序号;(3)圈出课文中奇松的名称。

2.学生学习。

3.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要求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

4.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1)出示生字,同桌共读,一边读一边交流识记方法;然后说说最难读的生字,指导读正确即可。

如:读音:“宾”是前鼻音,“屏”是后鼻音。

书写:“誉”是上下结构;“陡、屹”要写得左窄右宽;“卧”要写得左宽右窄。

理解词语,会用“屹立” “饱经风霜”造句。

(2)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相互检查。

(3)课文中提到的奇松有哪些?学生说,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了解黄山风景区的称号?有哪“四绝” ?通过读书,获取相关语文信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3.在写作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在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增强,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提高自信和积极参与度。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7.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借助多媒体展示黄山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
-教师出示黄山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黄山奇松》,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黄山奇松的独特魅力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词汇的掌握程度以及朗读技巧都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黄山奇松》这一课的学习会有以下特点:
1.对自然景观的兴趣浓厚,但可能对黄山的地理位置、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
2.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认识尚需加强。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给予积极评价,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第16课《黄山奇松》多媒体教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能够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生分析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因为学生年龄小,地区经济也不太发达等特点,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真正去过黄山的不多,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感性理解,所以要充分利用媒体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

三、理念与思路《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实行描写。

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理解美、感受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导结合”的教育理念,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新课程环境中,展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发并适合学生的观点,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要求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屹立”和““郁郁苍苍”造句,会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五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黄山奇松林》这篇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词组。

2. 高效朗读课文,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篇章组织和逻辑关系。

4. 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通过课文的研究,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和环保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黄山奇松林的景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本《黄山奇松林》的复印件。

2. 黄山奇松林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题和读后续写题目。

4. 学生练本。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山奇松林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导入问题:"你们见过黄山奇松林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关键词汇。

2.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复杂句结构和修辞手法。

听力练(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材料,让学生进行听力练,锻炼他们听懂课文的能力。

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配对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问题和答案的配对。

朗读训练(10分钟)分组进行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调。

拓展练(10分钟)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设计相关的练题,如填空、连线、读后续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知识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5分钟)小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复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和环保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2. 课堂练和活动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黄山奇松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黄山奇松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6黄山奇松苏教版16、《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指读第二节第一句。

(课件:玉屏楼)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

课件出示:四绝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四、总结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

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第一篇:《黄山奇松》教案黄山奇松通济下泊小学于丽娟【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

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的体验,很快就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及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自然资源。

教学重点:1. 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了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及相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黄山奇松》的教材。

2.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学生绘画、剪纸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们对黄山奇松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黄山奇松有什么特点吗?松树一般在什么地方生长?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分段朗读课文《黄山奇松》,并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2. 讲解黄山奇松的特点,如树形、树势、树龄等。

3. 讲解松树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和阳光等要求。

梳理与拓展(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美术工具,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内容,画一棵黄山奇松。

2. 学生完成绘画后,互相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作品。

巩固与评价(15分钟)1. 老师提问:画一棵黄山奇松有哪些步骤?2. 学生回答后,进行讨论和补充,梳理出画一棵黄山奇松的步骤。

3.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班级进行评比。

拓展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让更多的自然景观得以保存?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对本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写一篇感想。

教学资源:1. 黄山奇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绘画纸和美术工具。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6、黄山奇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6、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设境激趣,再现生活,触发情感。

1、回忆课文,体味美感。

昨天老师又从电视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沟的风光介绍片,感觉九寨沟的水确实风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

我们学过《九寨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谁能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下九寨沟的水给你的感受?2、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多媒体演示:黄山“四绝”录像](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让学生对黄山有形象、生动的印象,激起学生想了解黄山的兴趣。

)3、请你也用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黄山给你的感受?4、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过渡:通过欣赏,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5、指读、质疑课题。

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向:黄山奇松“奇”在哪?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㈠、小组研读课文,讨论:黄山奇松“奇”在哪?㈡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自主学习相应部分。

)1、位置奇(提醒: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2、形态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山奇松的形态特点,并指导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加强体会黄山松形态奇的特点。

)㈢观看录象,准备介绍黄山奇松的特点。

1、观看“黄山奇松”的录象,谈谈感受。

16 黄山奇松 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6 黄山奇松 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左打开配套名师教学视频动画播放《黄山奇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该单元的主题是“赏名山大川、访名胜古迹”,共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这三篇课文。

《黄山奇松》是继《黄山怪石》后又一篇介绍黄山的文章。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

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引出令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

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

一一描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不同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

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众多的四字词汇,并扣住这些词语体会三大名松的姿态及其精神品质,进而通过这些关键词理出一条背诵课文第二自然的思路。

3、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扣词应题:1、同学们,钱老师可是第一次到你们姜堰来,怎么样,欢迎我吗?钱老师对旅游最感兴趣了,你们能告诉我姜堰有哪些名胜古迹吗?这么多风景名胜,看来姜堰的旅游资源还挺富足的。

那在这些名胜中,你最喜欢哪一处呢?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情有独钟,它可以来表达你对这种名胜的偏爱,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学生交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表达上的错误。

2、(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来看看这一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人们对哪样事物的偏爱?揭题:黄山奇松这就是今天老师和大家要共同来学习的一篇写景文。

3、理解奇的字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准备:
投影片、黄山奇松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1、出示图片。

(有关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指导观察,这就是有着“四绝”美称的“天下第一奇山”。

2、板书课题:16黄山奇松
黄山在安徽省地部黄山市境内,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长约40千米,宽约30千米,四季风景如画,要数松树最为神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⑵思考:
①文章各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②你喜欢哪一自然段?(这一部分放在第二遍的时候)
⑶自学生字新词,注意音、形、义。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抽读生字卡片。

誉为陡崖屏风宾客屹立卧
注意:誉、屏、宾
⑵注意“誉、屏、”的写法。

⑶理解词义,结合文章有关句子进行。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情有独钟:钟:集中、专一,意思是对某一样东西特别偏爱。

饱经风霜:饱:充分,意思是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与折磨。

⑷指名试读课文,师生相机指点。

4、再读课文,要求见上(⑵思考)
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第一自然段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⑴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的意思吗?
让学生体会“被、以、而、更”的妙处。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陡崖屹立情有独钟姿态优美
盆景宾客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出示填空题:
被誉为()的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更是()。

2.情有独钟什么意思?(感情专一,特别偏爱)同样是“四绝”,人们为何对黄山奇松特别偏
爱呢?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

2.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3.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下面请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用小括号标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中括号标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尖括号标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5.你喜欢哪棵松,就把描写它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6.下面,我们来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在你的脑海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1)你脑海中出现的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2)“姿态优美”,具体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同”就是“好象”,这句话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

(把斜伸出去一丛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学们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段文字。

(学生做动作、读课文)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从这句话,你还读懂了什么?
是啊,其实这就是“迎客松”——(名称的由来)
(3)“枝干遒劲”就是枝干怎么样?(枝干苍劲有力)
(4)“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饱经风霜”什么意思?“郁郁苍苍”
什么意思?
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这
一句话。

(学生读)谁来读好它。

(5)如今,(出示填空: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

)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我们一
起读好这一句话。

(6)说了那么多,让我们来看看真的迎客松吧?(出示迎客松)怎么样,和你想象的一样吧!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看了图,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7)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
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
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8)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
迎客松的几句话。

(9)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

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

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
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

大家准备一下。

(学生自由读)(学生
朗读)
(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
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
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引背第二节。

)(11)从黄山回来,我们意犹未尽,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万千,(引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边读边赏,
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咱们来试试!
(三)活动表演,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哪些同学想去黄山旅游?(请六名同学、请出三大名松)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

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

(五)布置作业
1.同学们,回去后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
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
奇松“陪客”千姿百态
“送客”
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