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
2006年7月29日,温家宝到301医院探望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本来温家宝总理是希望征求钱学森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新的人才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创创新的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教育投资已经很大,人也很多了,师生比起民国时期多了好几倍。但是,现在没有民国时期的那么多的那么多的大师,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家,梅兰芳那样的演员等。“钱学森之问”为我们指出的原因就是中国大学没有世界一流大学那样应有的大学精神。
我们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早期的大学是在“中体西用”实用主义的指导思想下,是从西方舶来的,但只移来了大学的躯壳,而却舍弃了大学的精髓和灵魂——独立,自由,民主,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因此,在大学体制,大学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上,我们至今还有很多的误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划达到35507人,在校生规模达到33007人,其中的研究生2007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7%。高等教育结构更加的合理,特色更加的简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重塑以下的大学精神。
第一:求实崇真的精神。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都追求真实,崇尚真理。例如著名的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仅仅:“让亚里士多德与你为友,更重要的是,让真理与你为友。”哈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参与,探索,创造,竞争和领导的精神,从而提高能力,激发其兴趣,启迪其智慧,最终使之在发展知识,增进理解,服务社会方面居于领先的地位。哈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绝非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在强调社会责任感,伦理教育上也是堪称楷模的。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充分的体现了其教育的宗旨,即校长,教授及家庭,教师应竭力的教育青少年要虔诚,正义,崇尚真理,热爱祖国,人道和仁慈,勤奋和简朴,节约与高雅等。为了履行真个宗旨,在公共基础课程专设道德伦理课程。
第二:使命导入的精神。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创立都是有一定的初衷的,正是在各自使命的引导下,大学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最终成为世界的一流大学。例如,耶鲁大学创立的初衷就是为社会和教会培养人才,其使命就是教育学生大有作为,并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和社会体验发展他们的智慧,道德,社会责任和创造能力。
第三:学术自由的思想和服务社会的精神。现代学术自由的观念则产生于19世纪初的德国,学术性大学从柏林大学以来形成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教授治校与大学自治,学术中立与科研超越社会要求的传统,它与通过陶冶教育发展个性的目标一道,不仅保证学生接受最佳的科学教育,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养成个人良好的品质。大学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以德国建立起来的柏林大学为首的新型综合大学和培养工程师的工科大学以及遍布全国的工业教育网构成了庞大完整的科技教育体系,使德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科技中心。
第四:以人为本的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哲学观。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大学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人才的素质上。而世界一流大学的精英型人才,特别是杰出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它不仅能够取得创造性的甚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而且能将科技成果及时有效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柱。
高校自主办学不是封闭的办学,而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在社会支持和社会问责的作用下,建立起高校与社会的资源参与学校建设,社会有关组织向学校开放,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建设,让学校的智力资源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