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 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 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 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 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经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 尘埃。
流行过程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人群易感性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 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 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 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 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 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 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 牛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 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 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 的畜牧兽医、饲养放牧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 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中,因此,我国 和某些国家或区把布病定为职业病。
传播途径
经皮肤黏膜(包括眼黏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 下列场所: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3、饲养放牧病畜;4、接触病畜 的尿、粪;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 脏;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7、挤奶或加 工病畜奶制品;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 理材料;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 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 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波浪热:布氏杆菌侵入人体→淋巴管→局 部淋巴结→原发灶→入血,出现菌血症、 毒血症 布病不易根治的原因:病原菌主要再细胞 内繁殖,抗菌药物和抗体不易进入。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细菌、毒素、变态反应(迟发型)三种因 素均参与了布氏杆菌病的发病过程。 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 治疗应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 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治疗应侧重于 菌苗等脱敏疗法。
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1-3周,平均2周,个别可长达一年之久,主要取决 于致病菌的菌型、菌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 二、主要症状: 发热:发热是布病患者最常见而且是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 可见于布病的各个期,热型不一,变化多样,观察体温傍晚 升高,在抗生素普遍使用之前,主要以波状热为主。 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 别是晚上增多,是其特征。 游走性疼痛;急、慢性期布病患者都发生大骨关节与肌肉疼 痛,慢性期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 乏力:几乎全部病人都有此症状,患者自觉疲乏无力。 其他症状:慢性期布病患者经常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不振。
临床表现
三、主要体征: 皮疹:急性期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疹,持 续时间短。 睾丸肿大:睾丸炎及慢性睾丸炎,发病率20-40%。 骨关节肿大:骨关节系统的损害是布病的主要体征 之一,骨关节肿大,常发生在一个或多个大关节。 肝脾肿大:资料报道:急性期肝肿大占21.31%, 脾肿大占10.13%,慢性期肝脾肿大占4.26%。 软组织肿胀:
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 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 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 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 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 畜舍:4-5个月以上 水:5天-4个月 鲜牛乳:2天-18个月 土壤:4天-4个月 冻肉:14-47天 尘埃:21-72天 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 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湿热30秒死亡。
诊断标准
二、畜间布病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 (一)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临床症状: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血清学及其他试验。 A、初筛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全乳环状 试验(牛)、皮内变态反应(羊),任选一种或多种进行初 筛。 B、正式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任选一种或两 种进行试验。 种畜和奶牛及其他经济价值较高的动物,应以分菌、补体结 合试验为主要检验方法。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 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 装满细菌的口袋: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 氏菌。 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 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 乳汁中仍带菌。 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 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 达42%,患病率高于7%。
流行特点
三、影响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与气候关系密切,气候恶劣、水草不 足,病畜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流产,增加传染机 会;寒流、酷暑,也影响人的抵抗力,容易发病。 社会因素: 1、国境检疫: 2、落后地区卫生状况不良,存在人畜混居、共用同 一水源,剥食病死羔犊肉、喝生奶。 3、集市贸易活跃,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彻底的皮、毛、 乳、肉大量上市。
布病流行概况
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 160 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 洲。
我国自 1905 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 病以来,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发现有 不同程度的流行。于 50-60 年代在我国 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 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 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但 自 1993 年 布 病 疫 情 出 现 了 反 弹 , 1996 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 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 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 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该状态已引起世 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流行因素分析
布病致病菌型由牛种菌转为致病力强的羊种菌Ⅰ型。 饲养户购入或引进牛、羊时不重视牛、羊是否健康。 牲畜交易市场管理混乱,造成病畜输入。 发现病牛、羊后处理淘汰不够及时,造成疫情蔓延。 临床医生误诊,不能及时发现布病疫情。 村医缺乏布病防治知识。
防制措施
三、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职业人群的个人防护 禁止徒手为疫畜接产及处理流产物 重点人群预防接种
爆发点处理
目的在于查清布病暴发的原因、范围、传染源 种类、人、畜间流行强度,彻底控制人、畜间 流行和组织治疗病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布病疫情报告后, 必须详细询问疫情发生的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 确认是否启动应急程序,如应启动则立即派出 应急机动队、赶赴现场,根据实际情况是否上 报上级部门。 组织措施:处理暴发点的各项工作,应在当地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治疗原则
抗菌疗法: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病人 治疗。常用抗生素有四环素、链霉素、强力 霉素、利福平等,一般是21日为一疗程,间 隔5-7天再治1-2个疗程。 特异性脱敏疗法: 中医中药疗法:
治疗
急性期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为提高疗 效,防止耐药,多主张联合疗法。 利福平+强力霉素为首选方案,连用6周。 四环素+利福平,亦可选用。 有神经系统受累者,适用四环素+链霉素, 已广泛应用,复发率低。 因存在变态反应因素,亦可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黄牛、水牛、奶牛、牦 牛均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 世界各国特别是乳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 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 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 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 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
防制措施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皮毛消毒 防止经黏膜感染:黏膜主要指性器官黏膜 1、动物采取人工授精: 2、布病病人禁止在急性、亚急性期发生性活动。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或煮沸消毒。 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学措施 饮用水消毒:加强水源管理,禁止人畜共饮。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四)减少人与牲畜接触,禁止人畜混居。
流行特点
二、不同疫区流行特点:由于传染源的种类、病原菌的种型、 毒力和人群免疫水平不同,表现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 羊种布氏菌疫区:羊种布氏菌1.2.3生物型对人、畜均有 较强的侵袭力和致病力,易引起人、畜间布病爆发流行, 疫情重,大多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牛种布氏菌疫区:牛种布氏菌毒力较弱,但侵袭力强, 即使是弱毒株,也可使牛发生爆发性流产或不孕,但对 人致病较轻,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病程 短,后遗症少。 猪种布氏菌疫区:疫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
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 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 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 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 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 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 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包括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 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 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
防制措施
一、传染源管理: (一)家畜检疫 疫区检疫 运输检疫 市场检疫 港口检疫
防制措施
(二)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 只要有布病 畜存在,人、畜遭受布病的威胁就不能解除。并 时刻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此,控制和消 灭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消灭布病综合措施中 的重要方面。 目前,坚决淘汰病畜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主 要方法。
治疗
慢性期治疗:多用菌苗疗法合并抗菌治疗。 菌苗疗法近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75%, 远期疗效差,仅为20-30.3%。 病原治疗:与急性期相同,必要时需重复 几个疗程。 对症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布氏杆菌性脑膜炎
布氏杆菌性心内膜炎
对慢性期、局限性器质性病变,为消除或 减轻病变,减少痛苦,恢复功能,也可采 用理疗、针灸、中医中药等治疗。
诊断标准
一、人间布病的诊断方法和判定标准: (一)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接触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应排除其他疑似病例。 实验检查:病原分离、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 人球蛋白试验。 (二)实验检查阳性判定标准 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 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毫升 及以上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
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 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 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
流行特点
一、分布: 职业: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 发病率高。 性别:无性别差异,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 年龄:青壮年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季节: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发病,北方羊群 布病流产高峰在2-4月,人间疫情发生在45月。 地区:牧区高于农区。
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诊治
概 述
布鲁氏菌病( Brucellosis ,简称布病)是由 布鲁氏菌属( Brucella )的细菌(简称布氏 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 - 变态反应性的人 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 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概 述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 10%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 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 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 出布氏菌。 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猪 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 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 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 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 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 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 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 发生传染罕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