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的回收与生态平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秸秆的回收与生态平衡

人类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喜高温,十六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中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山东省莱西市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开鲁县的玉米质量非常高。

但现在,玉米(及其他禾本科农作物)种植面临着一个极大的问题:秸秆的处理。

在某些农民的印象里,焚烧秸秆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们认为,焚烧秸秆给土壤带来了难得的草木灰肥料,对来年的庄稼种植会有不少好处(草木灰肥料因草木灰为植物燃烧后的灰烬,所以是只要是植物所拥有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因此,草木灰被作为一种天然肥料而使用)。但是事实上,焚烧秸秆将降低土壤肥力,致使耕地贫瘠化。秸秆中含有的氮、硫等元素大部分转化为挥发性物质或颗粒而进入大气,无法被土地吸收,只有钾元素等部分物质得以保留,营养元素反而损失严重,非常不利于土壤培肥。再加上焚烧时的高温会杀死土表有益微生物,不仅对农业生产不利,还会破坏农田的生态平衡。有研究显示,每焚烧一次秸秆就会使土壤有机质下降0.2~0.3个百分点。这些土壤有机质如果通过秸秆还田来生成,一般需要连续5~10年。

不止在农业方面,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肥力降低,在环境方面,焚烧秸秆还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秸秆焚烧不仅排出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等的烟气,同时,焚烧不当的话还有可能造成火灾,危及人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焚烧秸秆所排出的烟雾(其主要生成物有粉尘、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虽然不是雾霾的主要形成原因,但也在其中占了一定比例。据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报道,1996年,秸秆烟第一次给双流机场造成危害。当年5月31日,机场被迫关闭,13个航班分别备降在重庆、咸阳、贵阳、宜宾等机场。1998年5月,双流机场又被迫三次关闭,17个航班改降,滞留旅客3000多人。极大地影响了乘客的正常出行。

所以,就保持土地肥力和空气清洁来说,秸秆灰不仅不是最好的肥料,还是污染的组成因素。可为什么还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一是农民对秸秆焚烧还存在认识的误区,有些农民认为,焚烧后的秸秆是富含钾肥的草木灰肥料,呈弱碱性,适合中性和酸性土壤,对来年种庄稼有好处。二是秸秆处理的成本太高,农民认为不如一烧了之。三是科技转化力度不够,秸秆的经济价值难以发挥。有人说,农民们可以不烧呀,他们可以再利用,再回收。这话不错,从理论上,秸秆是可以做有机肥,可以做饲料,还可以生产沼气,农民为什么非烧它不可?可是,注意了,这里是“理论上”。虽然秸秆用途很多,包括还田用作肥料,青储用作饲料,蘑菇基料;造气、造粒或生产燃料棒用作燃料;以及用作编制手工艺品、人造板和电厂原料等,但在农民力所能及范围内又能获益的用途并不多。现实中,由于科技转化力度不够,要么实施成本太高,比如用秸秆做沼气原料,一个沼气池至少要花费三四千元,让农民望而却步;要么就是回收价格太低,把秸秆卖给那些养牛大户才几分钱一斤。在夏秋农忙季节,农民在农作物收获后还要很快处理掉秸秆,有些力不从心,而烧掉是最省事、最省钱的办法。

但是,从十六世纪至今,5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现在才出现这些问题?导致秸秆成为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农业机械化。最近十几年,农村开始使用联合收割机收麦子,玉米、水稻的收割也开始大规模机械化。机械化收割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秸秆几乎都被打碎,散落

的到处都是,而这种打碎的秸秆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都已经是无用之物。而且,机器并不会完全打碎秸秆,还会留下十几厘米长的秸秆茬。在人工收割时,为了尽量利用秸秆,农民收割大多贴着地皮,下次耕种之前,耙一遍地就可以把秸秆埋在土里当肥料;现在机械收割留下的秸秆茬太长,耙一遍不行,再粑一遍既费时又费力,据相关报道,一亩地要多付出几十元的成本。

这些年,秸秆本身的利用价值也大大下降:农村电磁炉和液化气使用越来越多,不再需要秸秆提供能源;农民如今也更愿意使用化肥,谁也不愿意使用又费劲效力又差的草肥;伴随着农业机械化,农民也很少再饲养牲口;至于小型的造纸厂,大多早就因为污染而被关停了。于是,对现在的农民来说,秸秆就是废物、垃圾。

解决方案呢?现在主流的惩罚和宣传,效果并不明显。国家从1999年开始就禁止焚烧秸秆,各地也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但燃烧秸秆的现象并没有得到遏制。究其原因,现有无论是惩罚还是补贴手段,都不足以解决农民的问题,到最后还是一把火烧掉痛快。

因此,“鼓励胜于批评”才是处理这些问题的主要方针。应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秸秆综合利用各方面各环节,优先满足农业和畜牧业利用,打通产业链,调整补贴对象和补贴环节,加大执法力度,让农民优先选择秸秆利用而不是焚烧,最终达到不在田野随意焚烧秸秆的目的。而现在新出的转变农作物类型的政策,或许标志着新一轮治理的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办法。

由这个想法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同时应推动科技发展,建设低耗能、高环保的新型企业。我们还要坚持可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多种产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当然,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还必须完善相关的机制与条令,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与政策,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生态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