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沿黄特色经济

合集下载

靖远县基本情况

靖远县基本情况

靖远县基本情况1. 县域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靖远县地处甘肃省中部,位于东经104°13′至105°15′,北纬36°至37°15′。

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接壤,南与甘肃省会宁县毗邻,西南、西北、东北分别与甘肃榆中县、景泰县、宁夏中卫县相连,西与白银市白银区交界,白银市平川区将县域一分为二,形成南北相对的两个部分。

东西间隔120公里,南北相距135公里,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

刘白高速、国道109线、省道靖天公路、白宝铁路线穿境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西至白银60公里,西南距兰州130公里。

1.2 自然条件海拔1300—3017米之间。

区域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无霜期165天,作物生长期在200天以上,年均气温8.9℃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5.1℃,年均降水量200mm 左右,年蒸发量1634mm,年平均日照时数2696小时。

1.3 社会经济靖远县土地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万人,有耕地117万亩,其中水浇地55万亩。

黄河农业、国道经济、丝路重镇、文化大县是典型的县域特征。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亿元,县级财政收入达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8元。

今年1-7月,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3亿元(1-6月),同比增长14%;县及县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79亿元,同比增长62.79%;完成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36.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04.4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06.76%;一般预算支出6.67亿元,同比增长25.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同比增长13.0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61元,同比增长18.8%。

杨志啸盐碱地上的种菜“专家”

杨志啸盐碱地上的种菜“专家”

创客乡村乡村创业榜样,带领村民共同致富E-mail:cwzrbjb® 杨志啸:盐碱地上的种菜“专家”在黄河之滨的甘肃省靖远县,能从种粮连年歉收到种菜持 续丰产,十里八乡的农户都竖起 大拇指,说东湾镇有个会种菜的 俊后生——杨志啸。

坐落在黄河边的靖远县东湾 镇是杨志啸的家乡。

最近20多年 来,受区域地形、人为活动和水利 工程排水等因素影响,甘肃沿黄 灌区及高扬程灌区的靖远县等地 次生盐碱化大面积发生。

多年来,当地人种粮靠吃“老 天爷赏的饭”。

2008年,大学毕业 的杨志啸专门到山东省寿光市学 习蔬菜种植。

第二年,他返回家 乡,决心把黄河沿岸的盐碱地变 成良田。

当时,杨志啸在东湾镇三合 村租了一间商铺,成立了靖远县 绿源蔬菜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也算个蔬菜‘医院’,除了指导种菜,我还给农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他说。

蔬菜“医院”开张之初无人问津。

杨志啸就不断走访周边菜农,帮助他们查看蔬菜植株长势,并帮忙解决菜苗定制、栽培、生长和管理等技术问题。

通过添加土壤调理剂、秸杆还田、大水漫灌排碱等方法综合施策,杨志啸和当地农民把300多亩盐碱地改造成了适建蔬菜大棚的良田。

越来越多乡邻开始主动联系“专家”杨志啸,一起谋划种菜的好“钱景”。

这几年,在靖远县,杨志啸和团队累计培训当地菜农5600多人次,提高了当地人的瓜菜种植技能,达到了减用药、减施肥、增产量的效果。

2018年,杨志啸还被-------------------□程楠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第二批优秀带头人”。

目前,杨志啸和团队的农业技术服务已辐射周边4万多亩土地,并发展社员400多户。

“2019年,在合作社带动下,设施蔬菜种植户亩均增收400元,大田瓜菜种植户亩均增收180元。

”他说。

最近,正值农闲时间,在蔬菜大棚里,34岁的合作社社员李彩梅等人正在杨志啸指导下,学习改良盐碱地和种植蔬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新的一年有信心进一步提升种菜效益。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白银市靖远县历史详细介绍靖远县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临宁夏海原县,西接白银区,南邻会宁县,北与景泰县、宁夏中卫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4万人。

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公里,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

由于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29:36。

大口径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8965万元增长到202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3290万元增长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比“十五”末增加45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比“十五”末增加1473元。

靖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靖远地处省委、靖远县风光(20张)省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市规划建设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农业经济带中心区域,刘白高速、国道109线、白宝铁路等交通干线横穿全境,县城黄河公路大桥及省道207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段二线工程纵贯全县,18个乡镇乡乡通油路,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

交通便捷,货运畅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码头,具有良好的市场扩散条件和辐射带动能力。

靖远特产介绍

靖远特产介绍

靖远旱砂西瓜靖远旱砂西瓜果实多是呈椭圆形,单瓜重3.5kg-12kg,瓜皮颜色呈浅绿色,带有墨绿色条纹,厚度在0.8cm-2.0cm,韧性好,内贮运,肉质红润,鲜而脆,贮而沙;汁多味甘,瓜瓤甜美通透,口感极佳,籽小而少,是盛夏的消暑佳品。

靖远旱砂西瓜产地主要分布在靖远县高湾乡、大芦乡、五合乡、北滩镇、乌兰镇、东升乡、靖安乡、永新乡等8个乡镇41个行政村,年种植面积为20万亩,年产靖远旱砂西瓜50万吨,年产值达到2.5亿元。

近年来,靖远县把西瓜种植作为脱贫攻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围绕特色建基地,重视科技扶龙头,保障质量扩规模,打造品牌创市场”的思路,通过行政推动、投入启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宣传发动等务实措施,不断培育和引进西瓜新品种,着力建设和壮大种植基地,形成了北滩、五合、高湾三大核心种植区,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依靠种植靖远旱砂西瓜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靖远小口大枣小口大枣果实个大、皮薄、肉厚、油多、内储存、不干瘪,具有甜脆清香、含糖量高、维生素丰富,味美香甜等特点,是人们公认的“活维生素丸”,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有“滋补解毒,活血化瘀,健脾润肺”之功效,为为百病之引。

小口大枣在明清时期曾被列为皇室贡品,是靖远县最具特色的林果产品之一,因原产于甘肃省靖远县石门乡小口村而得名,栽培历史悠久,相传最早植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余年栽培历史,全县现存百年以上枣树约6800株。

20世纪80年代,小口大枣作为地方“拳头”产品,扩大种植面积,建成以石门,双龙为主的靖远北部黄河沿岸万亩大枣种植基地。

小口大枣多次在全国果品博览会上获奖,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靖远县将小口大枣作为当地林果产业的首选品种来发展,建成了优质小口大枣产业开发农业科技示范区,又在平堡、北湾、高湾、双龙、糜滩、三滩等乡镇大面积发展,规模不断扩张,实现了从零星栽植到规模化、产业化栽培,栽培面积达2万亩以上,年产量4万吨以上。

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

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做强“特”字促增收

靖远县着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做强“特”字促增收近日,靖远县被正式确定为全国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之一,成为该县实现农业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转变的又一强力支撑。

近年来,靖远县立足县情实际,通过典型引路、行政推动、科技带动、投入启动、市场牵动等措施,着力培育壮大蔬菜、畜禽、林果三大特色农业产业,使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提速器。

调优结构创新发展思路靖远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截至目前,该县已初步形成了沿黄灌区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高扬程灌区以地膜早熟洋芋、枸杞、舍饲养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开发为主,干旱半干旱山区以大枣、瓜类、小杂粮生产为主的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带。

全县蔬菜种植总面积达33.47万亩,总产量达到12.12亿公斤;各类畜禽饲养量达735万头(只);枸杞、大枣、苹果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18.5万亩。

该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和枸杞种植县,三大特色产业总产值已达到20.62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3.5%,三大产业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988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2.3%。

注重科技增强发展活力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该县注重引进示范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新经验,全面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蔬菜产业依托大坝、三合等高科技示范园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蔬菜有机无土栽培、基质育苗等先进适用技术14项、新品种60多个,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个;畜禽产业引进改良绵羊、种猪、良种鸡等畜禽新品种25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林果产业引进宁杞7号、陇南755核桃、香玲等新品种4个,建成4个枸杞万亩乡镇、1个文冠果万亩乡镇。

已有21种农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小口大枣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靖远县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食品示范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国家级反季节西甜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级羔羊肉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关于沿黄镇域特色经济带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沿黄镇域特色经济带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沿黄镇域特色经济带建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沿黄镇域特色经济带建设一、背景和目的沿黄镇位于黄河沿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发展特色经济的理想地区。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沿黄镇域特色经济带建设的情况并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主要发现1.区位优势:沿黄镇位于黄河沿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镇域内有铁路、公路和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便于物资的流通和人员的出行。

2.自然资源丰富:沿黄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农田资源。

黄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在灌溉、渔业等方面具备着独特的优势。

3.产业基础:农业是沿黄镇的主要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和农特产品。

旅游业也是镇域内的重要产业,沿黄镇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文化资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特色产业: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沿黄镇已经开始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如红枣种植、红枣加工、黄河鲤鱼养殖等。

这些产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并且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

5.发展问题:尽管沿黄镇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镇域内的农业生产还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化程度。

其次,旅游业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同时,镇域内的特色产业发展还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发展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三、建议1.加强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强对沿黄镇域特色经济带建设的支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2.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对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物资的流通效率和生产的便利性。

3.培育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导向,推动沿黄镇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探索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4.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5.发展旅游业:加大对沿黄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提升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历史介绍

白银市靖远县历史详细介绍靖远县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东临宁夏海原县,西接白银区,南邻会宁县,北与景泰县、宁夏中卫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5809平方公里,现辖18个乡镇、175个村、10个社区,总人口47.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74万人。

黄河流经县境10个乡镇154公里,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构成,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

由于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0年底,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可达到40.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98.3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4.32亿元、11.68亿元和14.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29:36。

大口径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8965万元增长到2027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3290万元增长到8089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1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9元,比“十五”末增加454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比“十五”末增加1473元。

靖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

靖远地处省委、靖远县风光(20张)省政府重点规划建设的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市规划建设的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黄河农业经济带中心区域,刘白高速、国道109线、白宝铁路等交通干线横穿全境,县城黄河公路大桥及省道207线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包兰铁路兰州至惠农段二线工程纵贯全县,18个乡镇乡乡通油路,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辐射的公路运输网络。

交通便捷,货运畅通,自古就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必经通道,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重镇和西北重要的商埠旱码头,具有良好的市场扩散条件和辐射带动能力。

靖远县退耕还林发展文冠果产业经验

靖远县退耕还林发展文冠果产业经验

第46卷第1期2021年03月甘肃林业科技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gy Vol. 46 No. 1Mar. 2021文章编号:1006-0960(2021)01-0029-03靖远县退耕还林发展文冠果产业经验宋有杰,吴治强(靖远县林业和草原局,甘肃 靖远 730699)摘要:退耕还林,利国利民,但在贫困地区存在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大问题。

靖远县以发展林果产业为关键,初步形成以文冠果为主体的林果产业布局,有效解决了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问题。

2020年,全县文冠果种植面积1.51万hm 2,年产值3亿元。

靖远县主要经验是优化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文冠果产业,大幅提高了退耕还林工程质量,更是开辟了一条干旱半干旱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道路。

关键词:靖远县;退耕还林;文冠果;经验中图分类号:F326.27:S565.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 1006-0960.2021.01.007The Experience of Land Retirement in Jingyuan County to DevelopXanthoceras sorbifolium IndustrySONG Youjie, WU Zhiqiang(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of Jingyuan County , Jingyuan Gansu 730699, China )Abstract: The land retirement benefits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but in the poor areas there is a major problem of how to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land retirement. Jingyuan county 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as the key, and has initially formed the forest and fruit industry layout with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as the main body, which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of land retirement. In 2020, the planting area of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in the county is 15,100 hm 2, with an annual output value of 300 million yuan. The main experience of Jingyuan county is to optimize the layout, increas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develop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industry, grea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of land retirement, but also open up a road to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people in arid and semi-arid mountainous areas.Keywords: Jingyuan county; land retirement; Xanthoceras sorbifolium ; experience 收稿日期:2021-01-12资助项目: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作者简介:宋有杰(1982—),男,甘肃靖远人,林业工程师,从事工程造林工作。

靖远县中药材产业简介

靖远县中药材产业简介

靖远县中药材产业简介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是国家级六盘山片区贫困县之一, 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境内沟壑纵横,三山两塬生长着丰富的中药材,当地群众具有传统的采药种药习惯,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中医药产业重视和发展,靖远县紧抓当前中医药产业良好发展前景,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效益驱动、贷款帮扶、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等有效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兴电灌区为主的枸杞生产基地,以干旱山区、半干旱山区为主的甘草、板兰根、红花、银柴胡、党参、黄芪等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面积已达12万多亩,其中,枸杞(10万亩),板蓝根、银柴胡、黄芪、甘草、党参、独活、红花、芦巴子等其它十余种2万亩,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靖远干旱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式和当地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

靖远中药材“十二五”规划发展到20万亩,将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2年被省农牧厅确定为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重点县。

目前,全县共有中药材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其中以枸杞、大枣为主的深加工企业7家,甘肃金杞福源生物制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靖远金安枸杞有限责任公司、奇正藏药等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以种植收购中药材的企业有3家,这些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中药材产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

甘肃陇草堂药业有限公司是以中药材种植、销售为主的民营科技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现有职工人数35人,含研发技术人员10人,其中:本科8人,大专15人,高中及中专10人,其它2人。

药材种植设备有播种机2台,深松机4 台,运输车1 台。

公司按照“公司+基地+药农+营销代理”的行业经营模式,在靖远县若笠乡曹岘、牛庄、中塬等地,建设以板蓝根、甘草、独活、黄苓、红芪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亩,初步实现年产值1900万元,净利润380多万元,解决当地季节性劳务用工300余人。

已承担完成省级科技支撑计划《中药材板蓝根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

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关于靖远的调查报告一、引言靖远,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县级市,素有“边陲明珠”之称。

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边疆城市,靖远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报告旨在对靖远进行一次综合性的调查,了解其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二、自然风光靖远地处黄土高原与祁连山脉交汇之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首先,靖远的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其次,靖远境内分布着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如靖远湖、太阳湖等,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湖光山色的美丽。

此外,靖远还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是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人文历史靖远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产。

首先,靖远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曾是古代商贸往来的重要驿站。

在靖远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驿站遗址和古代商贸文化的痕迹。

其次,靖远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如靖远城墙、悬空寺等,这些都是靖远丰富的历史文化的见证。

此外,靖远还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如靖远鼓舞、靖远大鼓等,这些传统文化活动为靖远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四、经济发展近年来,靖远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靖远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

靖远的交通发达,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联系紧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靖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旅游。

此外,靖远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五、社会发展靖远在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靖远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质量。

靖远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为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教育环境。

其次,靖远还注重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靖远还加大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甘肃靖远再造高原“塞上江南”

甘肃靖远再造高原“塞上江南”

甘肃靖远再造高原“塞上江南”作者:陆家木等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7年第19期靖远地处黄河上游、甘肃中东部,历史文化悠久,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塞上江南”“黄河明珠”“陇上名邑”,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近年来,靖远县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一产强特色调结构、二产扩平台增总量、三产拓思路抓项目”的要求,强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展现了“塞上江南”的神采和魅力。

立足“生态立县”战略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不久前,第三届甘肃靖远枸杞爱心采摘节暨经贸洽谈会顺利闭幕,来自省内外的1200 多名嘉宾、客商和数以万计的农民、种植大户云集靖远参加盛会。

洽谈会共集中签约项目13 项,签约金额22.24 亿元。

“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将为靖远枸杞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新动力,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添新动能,为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亮点。

”靖远县委书记郑钰说。

连续三届枸杞爱心采摘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靖远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发展林业产业的“生态立县”战略取得了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同步协调发展的路子。

按照“北御风沙、南保水土、中建黄河绿洲”的总体思路,靖远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加快实施黄河靖远段生态屏障及黄河湿地保护、哈思山及屈吴山生态修复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城乡大环境绿化、村镇绿化、通道绿化等造林绿化工程,生态建设不断加强,新增造林面积41.05 万亩,完成特色经济林基地19.8 万亩,建设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1.4 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6.33%,建成命名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6 个、省级生态村4个。

“十三五”期间,该县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0 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18% 以上,为靖远县协调发展构筑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

靖远县:特色产业成脱贫重要途径

靖远县:特色产业成脱贫重要途径

靖远县:特色产业成脱贫重要途径
刘旭民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18(0)16
【摘要】近年来,靖远县坚持把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根本举措,通过“建基地、育龙头、打品牌、拓销路”等有力举措,使全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至Ⅱ全面提升,销售渠道得到有效拓宽,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比重超过了60%。

【总页数】1页(P63-63)
【关键词】特色产业;靖远县;脱贫;自我发展能力;产业规模;销售渠道;知名度;贫困【作者】刘旭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生态脱贫奉节思路:立足生态资源做文章壮大特色产业助脱贫——奉节县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大力助推脱贫攻坚 [J], 黄清槐;
2.打造工业经济强县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J], 张高平;刘鹏飞
3.浅谈靖远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王海银
4.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内黄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精准脱贫的启示 [J], 刘战国
5.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兰州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攻坚[J], 张佳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项特色产业撬开农民致富门——甘肃省靖远县特色农业发展侧记

多项特色产业撬开农民致富门——甘肃省靖远县特色农业发展侧记

茭 白种植 甘肃省 首家南 菜北移 示范点
美誉羔 肉 吸引万余农户养羊 说 起 靖 远 ,人 们 就 会 想 起 一 道 菜 ,那 就 是
“ 远 羊 羔 肉” 。无论 是 翻 阅记 录 ,或 者走 在 大 靖 改 做 农 业 了 ,我 们 注册 了 白银 成 泰 农 科 开 发 有 限 街 上 , “ 远 羊 羔 肉”都 会 让 人 难 以 忘记 ,因为 靖 公 司 ,是第 一 家在 甘肃 做农 业 的企业 。” 它吃起 来香 嫩 可 口、回味无 穷 。 据 了 解 ,茭 白 是 一 种 南 方 蔬 菜 ,其 营 养 含 正 因 为 大家 对 “ 远 羊 羔 肉” 的喜 爱 ,于是 靖 量 极 高 ,可 做 凉 菜 或炒 食 ,在 各 大 饭 店 需 求 量很 便 出现 了念 羊 经 发羊 财 的养 羊 浪 潮 。笔 者 在 靖 远 大 。金 建 明说 : “ 们 通 过5 的种 植 来看 ,这个 采 访 时 了解 到 , “ 远 羊 羔 肉 ”销路 很 广 ,达 到 我 年 靖
特 色 菜 品前 景 不 错 ,现 在 亩产 达 到 了1 0 —1 0 了供 不 应 求 的状 态 ,吸引 了全 县 上 万农 户 参 加 到 00 50 千 克 ,我 们 的菜 在靖 远 各 大 饭 店 都 供 不应 求 。我 养 羊 的行 业 中来 , 使 靖 远县 成 为 甘肃 最 大 的羊 羔 们 在 三滩 种 了 10 ,在 北 湾 种 了3 0 ,都是 无 肉集 散 地 ,在 全 县 羊 只 饲 养 量 达 到 了 1 7 只 , 0亩 0亩 1万 公 害 种植 ,我们 还 在 河 塘 里 套 养 了4 0 只 鸭 … … “ 远 羊 羔 肉 ” 也 已通 过 了 “ ” 级 绿 色 食 品 认 00 靖 A 我们 目前又批 了10 亩种 植茭 白的土 地 …… ” 00 证 ,并 在 国家工 商 总局注 册 了正式 商标 。

靖远县情介绍

靖远县情介绍

靖远县情介绍靖远县地处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东径104°13′—105°18′,北纬36°10′—37°15′)。

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现辖3镇15乡、174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

有汉、回、藏、满、蒙等18个民族。

黄河流经县境9个乡镇154公里,分别占甘肃和白银过境段的40%和72%。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47.3亿元,增长13.0%;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增长44.72%;大口径财政收入5.03亿元,增长148.36%;县级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88.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亿元,增长19.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3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4108元,增长12.3%。

一、二、三产比例为33.9∶29.6∶36.5。

靖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块农业经济区构成,现有耕地114万亩,其中水浇地46.65万亩。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2011年粮食总产量19037.1万公斤。

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

靖远是甘肃最大的蔬菜生产县,全县蔬菜总面积33.47万亩,蔬菜生产能力12.115亿公斤。

靖远是甘肃最大的羔羊肉集散地,全县羊只饲养量达98万只,省内外经营靖远羊羔肉的餐厅达700多家,日上市羊羔肉6000公斤,“靖远羊羔肉”成为我国首例以哺乳动物为地理标志保护注册的商标,“小口大枣”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靖远羊羔肉、茄子、辣椒、鸡蛋等13种农产品获国家A级绿色认证。

靖远是甘肃最大的优质水稻生产县,种植面积4.2万亩,总产量2800万公斤。

靖远是甘肃科技教育名县,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四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10强县,是甘肃省有名的“高考状元县”。

县境内有寺儿湾石窟、法泉寺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8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泉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宁夏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

沿黄城市带发展规划1.1 功能定位沿黄城市带的定位既要立足于现实,结合自身的地理区位和资源基础、产业基础等一系列条件,又要充分考虑未来宏观发展环境及区域环境变化的影响,应对外部的需求。

本次规划对沿黄城市带的定位主要遵循五个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论证,定位指导发展;二是尊重现状,把握发展机遇;三是广域眼光,彰显区域特色;四是综合视角,突出区域优势;五是分级定位,促进协调发展。

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定位可以概括地描述为:“黄河金岸,塞上明珠”──具有特色的精品城市带。

“黄河百害,独富”,河套平原历来被喻为“塞上江南”,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以贺兰山为屏障,黄河为纽带,沿黄地区有着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的西部独特的宜居生态环境,是我国“呼-包-银-兰”黄河经济带的重要一极。

此外,沿黄城市带在人口规模上与一般意义的城市群相差较远,但人均发展水平在中西部地区排名前列;因此,单纯追求规模的增长既与现状发展基础不符,也与沿黄地区的生态意义相抵触,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这一定位,走一条精品城市带的发展道路,通过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城市群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其具体的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1.1 发展的支柱及其周边区域的辐射源区沿黄城市带集中了大部分的城市和人口,也是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禀赋相对较好的地区,是未来中南部贫困人口实现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是全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战略平台,承接发达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和产业转移,参与国外竞争、引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区域,沿黄城市带的发展就是的发展。

同时,沿黄城市带也是周边500公里围屈指可数的城市密集区,城市带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促进大区域的共同发展。

“大”即沿黄城市带的核心圈层,包括、和青铜峡市区;紧密圈层包括整个沿黄城市带加上同心、红寺堡;辐射圈层包括整个回族自治区加上的市、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旗和鄂托克前旗、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市的景泰县、平川县、靖远县、市的环县、省市的定边县。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 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 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兰 白核心经 济区和刘 白高速工 业经济 “ 甘肃省十大名果 ” “ 小 口大枣”获得 国 河 石林一坝滩一 哈思 山为主的黄河 风 带、 黄 河农业经 济带 中心 区域 , 刘 白高 家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 产业 化龙头企业 景游 ,以虎豹 口为主的红色教育游 , 以 速、 国道 1 0 9线 、 白宝铁 路等交 通干线 发展 到 9 O多家 ,农 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法 泉寺为主 的寺庙古迹游 ,以农家乐 、 横穿全境 , 正在规划建设 的包兰铁路 兰 2 6 0多 家 , 特 色农 业已发展成为助农增 特色农业 为主的乡村休 闲游等旅 游资 州至 惠农段 二线工 程纵 贯全 县 , 1 8个 收的富民产业 。 乡镇 乡乡通油路 ,已形成 了以高速公
地 ,总面 积 5 8 0 9平 方 公 里 , 总 人 口 小时经济圈。
源丰富。黄河水 电资源 3 0 0多万千 瓦,
4 7 . 6 5万人 , 其 中农 业人 口 4 2 . 7 4万人 。


特 色农 业 已成规模。 靖远县是 装机容量 1 4万千瓦的乌金峡水 电站 已
0 1 0 0万 千 瓦 以上 的 大 5 5万亩 。 近年来 , 全县通过大力发展特 万亩灌区和 3 3处千亩灌区。 水土、 光热 设 装 机 容 量 5
发展现代农 业优势明显。全 型风力发电场 。 刘J l I 工业集中区已被列 色农业 , 深 入实施 “ 工业强 县” 战略 , 积 资源丰富 ,
逐步完善义务 靖远县 与白银 、 兰州 、 银川 等周边大 中 石膏 、 石英石 、 沸石 等 1 4种 , 勘 探发 现 整和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 ,
2 0 1 3 年第 0 3 期/ 总第 2 6 9 期 2 l
县 域 经

白银市沿黄地区发展农村旅游业大有前途

白银市沿黄地区发展农村旅游业大有前途

白银市沿黄地区发展农村旅游业大有前途
雒剑波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发展农村旅游业的积极意义,详细分析了景泰县龙弯村、靖远县平堡乡等沿黄地区开发农村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提出打造白银市沿黄地区农村旅游业品牌的构想.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雒剑波
【作者单位】730020,甘肃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相关文献】
1.以影视业带动文化旅游业促进河南沿黄地区经济发展——以焦作、登封、巩义为例
2.基建审计咨询业大有发展前途──江苏省溧水县建设投资审计师事务所在开拓中健康发展
3.农村作物秸杆成型燃料大有前途
4.专业合作社:大有前途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5.大有希望大有前途的产业——试谈乡镇煤矿的发展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

打造工业经济强县争当产业富民排头兵——靖远县发展特色
产业的调查
张高平;刘鹏飞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2页(P21-22)
【作者】张高平;刘鹏飞
【作者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安塞阔步迈向科学发展先进县 [J], 王东;刘旭东
2.注重经济效益发展富民产业——甘肃张掖市大力发展黄、红、绿三大特色产业专题调查 [J], 单兴德;陈宏泽;杨华政
3.打造山东县域工业第一强全力争当"三个发展"排头兵 [J], 张竞
4.打造农业特色产业推助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隆林德峨农业特色产业调查研究 [J], 李英策
5.县域经济发展系列调研之四着力打造全国牧区第一县——肃北县发展特色产业富民强县的调查 [J], 张高平;刘鹏飞;杨夏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靖远县位于黄河中上游,黄河流经县境9个乡镇、154公里,占全省过境段的40%,占全市的70%,年过水量329.4亿立方米,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灌区承担着全县近80%的农业产出,承载着50%以上的人口,黄河是靖远最大的资源优势,依托黄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做足黄河文章,丰富黄河经济内涵,是推动靖远县社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一、沿黄特色经济带建设的总体布局。

全县紧紧围绕把靖远建设成甘肃经济强县、黄河经济产业带上的特色农业大县、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工业强县、科技教育繁荣发达的文化先进县的目标,按照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一带五区”(黄河经济文化旅游带、刘川工业集中区、平保特色观光农业旅游区、新城行政商贸文化居住区、杜寨柯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区、银三角非公经济集中区)发展战略,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在全县形成具有相对规模的黄河经济产业带。

“一带”,就是建设黄河经济文化旅游带。

黄河是靖远得天独厚的资源,靖远经济的优势在黄河流域,潜力在黄河流域,生命力也在黄河流域。

县上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黄河文化经济带的战略思路,坚持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基础建设为依托,以新兴旅游业为延伸,大力挖掘黄河经济潜力,发挥黄河经济优势,丰富黄河经济内涵,逐步把靖远的沿黄流域打造成为特色优势突出、主导产业集群、人民生活小康、社会和谐进步的现代农业经济长廊、文化旅游长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长廊。

“五区”:一是建设刘川工业集中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刘川工业集中区的要求,完善详细规划,明确集中区的发展定位、奋斗目标和开发思路,抓紧搞好土地储备平整工作,力争年内实现水电路“三通”。

积极与中科院白银高科技示范园区和稀土公司搞好衔接,抓紧引进和实施一批生产型、科技型、环保型、外向型重点项目,力争实现当年规划、当年开发、当年见效的目标。

二是建设平堡特色观光农业旅游区。

借助乌金峡水电站开工建设的东风,依托四龙休闲渡假村,积极争取省、市的项目支持,综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点道路、黄河航运线路的建设步伐,开发水上游乐、农家乐、园区观光和河心岛等旅游项目,建设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观光农业旅游区。

三是建设新城行政商贸文化居住区。

抓紧搞好靖远新城区主干道路的铺油罩面,实施新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改道新建吴家川至碾子湾道路,积极争取黄河公路大桥建设项目,实施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快旧城主干道路的整修扩建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四是建设杜寨柯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区。

按照布局合理,管理有序,功能配套的要求。

抓紧筹建早熟洋芋、枸杞、大枣、香水梨、大蒜、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

着力培育水泥、砖瓦等建材工业和脱水四季豆、洋芋淀粉、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工业集群,不断增强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五是建设银三角非公经济集中区。

采取技改扩建、装备更新、后续产品开发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开发焦炭、电石、磷肥、陶瓷等产品,重点培育恒达焦化、博翔电石、晖泽化工等产值过亿元或过五千万元的大中型民营企业。

进一步加强与靖远电厂、靖远煤业公司和平川中区等驻地企业及开发区的联系,积极引进和承接项目,扩大交流。

抓紧开展东湾镇向银三角经济集中区搬迁的规划论证工作,发挥中心城镇对开发小区的规划控制、规范管理和协调服务职能。

二、沿黄河特色经济带建设的具体目标任务。

为了狠抓黄河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黄河优势,促使“一带五区”重点项目早日实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协调一致,狠抓落实。

(一)、突出重点,加快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夯实黄河经济带建设基础。

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和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凝心聚力上项目,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力度。

“十一五”期间,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项目将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和银行贷款投向的重点行业。

2006年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将增加100亿元,优先用于农林水利、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

我县将顺应国家调控政策,紧抓政策机遇,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制度,有重点地精心筛选、策划、论证、储备一大批有比较优势、区域特色的好项目、大项目,及时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协调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

对事关我县长远发展的靖远黄河公路大桥及207线改造、曹若人饮扩建、县城至吴家川高速公路出口等级公路建设等工程项目,成立专门机构,做好协调衔接,争取得到国家立项批复实施。

争取杜小公路、水石公路及双永公路、大芦至共和公路、沿黄两岸滨河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城乡交通建设。

要在积极配合建设乌金峡水电站、开通黄河航运的同时,多方争取协调,申报开发建设靖南峡、黑山峡梯级水电站。

二是加大项目落实力度。

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办法,定责任、抓督查、抓考核,用责任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抓项目的积极性。

对已批复立项的重点项目要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调整完善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努力营造亲商、护商、安商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对招商项目的包装和对外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招商节会、项目策划会和外出对接的机会,广泛开展大密度、全方位,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招商活动,大力推行重点产业、核心企业及产业链招商,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境外推介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招商活动,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年内招商引资总量达比上年增长20%,达到1.5亿元以上。

(二)、突破难点,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增强黄河经济带发展后劲。

集中财力、物力,重点突破新城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中的集中供热、风雷街贯通、城区供排水管网改造、县城中心至新城区通道等“瓶颈”问题,以难点的突破来带动和促进城镇开发建设。

大力开发建设新城行政商贸文化居住区。

把新城区开发放在全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做到年内新开工一批、完善配套一批、加快推进一批、投入使用一批重点项目,逐步把新城区建设成为集行政办公、人居生活、商贸流通、餐饮服务、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区。

开工建设法院、民政局、消防队、安宁渡水文站、建筑试验站、农电局、兴电工程等一批办公和家属楼,力争开工建设靖远四中和一家星级宾馆,争取中心广场、靖乐渠景观带、滨河大道景观带、水上公园、北滨河路、风雷北路启动建设;完成莲湖路、科靖路、裕丰路铺油罩面工程,完善绿化、给排水、电力电讯等配套设施,配套建设集中供热工程;加快推进广电大厦、嘉靖园小区建设进度;北辰学校、嘉靖园小区一期工程、城建局及国土局办公楼和家属楼、疾控中心投入使用。

积极改造管理旧城区。

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形成合力,突破难点,贯通风雷街至国道通道和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两项重点工程,畅通县城东端出口,提高城区群众饮用水质量。

加快新华书店办公楼、风雷街两侧重点工程建设进度。

整修补铺城区主要路段、部分巷道,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逐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加大城市交通、市政设施、环卫保洁、市容监管力度,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

以杜寨柯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区、刘川乡移民新区、北湾镇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在刘川、平堡、北湾、大芦、五合、东湾、北滩等7个乡镇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引导群众改变传统居住观念,推进小康住宅建设试点工程。

按照布局合理、管理有序、功能配套的要求,规划建设杜寨柯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区。

结合北滩乡政府搬迁、小城镇建设和杜寨柯村小康示范村建设,积极搞好加工贸易集散区的规划、论证和招商引资工作,完成土地征用平整、通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协调配合搞好服务,争取活畜交易市场、特色优质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商业批发中心、枸杞深加工生产线启动实施;争取开工建设北滩中学和一家综合性医院;积极发展水泥、砖瓦、脱水菜、马铃薯淀粉加工等优势地方工业,努力把杜寨柯建设成为县域北部中心城镇和优势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区。

按照布局优化、环境美化、卫生洁化、道路硬化“四化”标准,积极规划建设东湾镇三合村、北湾镇高崖村、刘川移民区3个小康示范村。

(三)、提升亮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壮大黄河农业经济带发展规模。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和养羊两大支柱产业,提升亮点,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

一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黄河灌溉农业和现代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着力培育壮大蔬菜、养羊、养鸡、水稻等特色优势产业。

加大蔬菜产业开发力度。

大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狠抓基地拓展,力争全县蔬菜面积突破30万亩。

在补充扩大原有基地的基础上,蔬菜产业要积极向高扬程灌区延伸,大手笔、高起点,规划新建大芦万亩反季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土建工程及供水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

做大做强羊产业。

以磊磊食品公司羊羔肉真空熟食包装生产线为依托,进一步扩大养羊基地规模,建立生产、收购、屠宰、精选、包装、运输、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做大做精靖远羊羔肉品牌;年内新发展舍饲养羊户5000户,全县羊只饲养量达到100万只。

做强做优养鸡产业。

积极规划建设北湾蒙家坪高科技规模养鸡项目集中区,延长产业链条,全力打造西北最大的鸡产业生产基地,全县鸡饲养量达到500万只。

大力发展绿色水稻。

积极建设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4万亩。

要按照一乡一品、数乡一品的要求,在北滩、永新、石门等乡构建枸杞、大枣、食用菌、大蒜等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

新建大枣基地1万亩,全县大枣面积达到2万亩;稳步扩大枸杞种植,全县枸杞面积达到2.2万亩。

在北滩、糜滩等乡新增双孢菇1万平方米,全县双孢菇生产面积达6万平方米;在乌兰、东湾、平堡等乡积极建设规范化良种猪养殖基地,全县猪饲养量达到50万头。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有重点地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模式化栽培等先进实用新技术,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二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围绕优质大宗农产品资源优势,对已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脱水菜、羊羔肉熟食包装、精淀粉、冻干食品、粳米、打码鸡蛋、卤蛋卤肉、果蔬糕、辣子酱等产品,扶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实施精品包装,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围绕“绿证”农产品的保鲜、储藏、营销等环节,捕捉信息,推广项目,通过各种渠道组建枸杞精包装、大枣精包装、大蒜分选包装、蔬菜冷藏保鲜、西甜瓜运销等龙头企业,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进一步扩大双孢菇基地面积,启动科靖绿宝冻干食品生产线。

积极扶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及各类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是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