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讲义侦探小说中常见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生讲义侦探小说中常
见诡计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侦探小说中常见诡计按杀法,则分砍、刺、射、砸、扼、溺、烧、重击、投毒、斩首、通电甚至吓死。
按手段,最常见的有四类:
一类是不在场证明,历史最悠久,最传统,如《尼罗河上的惨案》;一类是不可能犯罪,花样最多,想像力最丰富,其中包括密室杀人、密室蒸发、足迹消失、诅咒杀人、亡灵复活、读心术等等,可行性一般不高,因为经典密室一般都要有巧合或者是一次性诡计,(而且密室等杀人法多数是为了伪装自杀或事故,凶手一般不会或难以在不在场证明或动机下功夫)。如《三口棺材》;
一类是角色互换(或一人多角),如《人性记录》;
一类是模拟杀人,模仿某个名着或诗歌或传说的场景布置杀人现场,一般都是连续杀人,如《ABC谋杀案》
Ps:如果想了解创作手法,可以看看东野圭吾的《名侦探的守则》,《神探伽利略》。
暴风雪山庄
就是个密闭空间,由于人为或自然作用什么的使人们与外界隔离,发生凶案后现代刑侦技术无法介入.像孤岛什么的都算作是暴风雪山庄.在这里会有一群"该死的人"聚到一起,接受"某人"的裁决.
对于凶手最意外的情况有下面几种(个人琢磨,很不全面)
1.本不应该出现在此的人犯案(与暴风雪山庄分隔两地)
2.模仿杀人(在证明自己不是第一起案子的犯人后,借机杀死自己所恨之人)
3.依次被杀的人装死,逼死最后一人.或是全部是凶手,集体作伪证
4.侦探就是凶手
5.本应已死的人犯案(会小小牵扯到无头[面]尸)
6.交换杀人的凶手
暴风雪山庄还常常与杀人童谣连在一起,杀人童谣是比拟杀人的一种,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已或是恰巧附和抑或是刻意模仿)案犯们会如此为之.
密室是诡计的王道,在暴风雪山庄一定不能少.还有毒药也少不了,这些毒药对于犯人可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物,还有像什么死前留言,消失的尸体等等诡计都可以用到这里,当然心理性诡计也不可或缺.我想任何这些trick的交集,都会是精彩万分的作品.
暴风雪山庄(对凶手)的优势。
一、警察无法介入
二、不必担心对方会逃跑。。
三、可以压迫对方的心理,让对方产生恐惧
暴风雪山庄(对凶手)的障碍。
一、凶手自己也逃不出去,当孤立状态解除,警察进来搜查时,凶手自己也会被限定在活着的人当中
二、在封闭空间中发生连续凶杀案,每死一个人嫌疑犯的范围就更加缩小,被困的人也会提高警觉并努力寻找凶手利用暴风雪山庄优势并减低障碍的方法。
除了“杀死所有人”的方法之外,还有
△不进入网中可能方法有:
a、一开始就让大家认为他没有进入暴风雪山庄
b、让大家以为他中途离开
c、偷偷往来于外面和暴风雪山庄之间。。
△从网中逃逸当内部开始搜查时,尽量让自己进入非凶手的那一团人中,可能方法有:
a、假装自己也是被害人。
b、用某种伎俩证明自己不可能是凶手
△第三种方法搭便车杀人,亦即“不是凶手的人,在被确定不可能犯案后,再趁机犯下新的案子。
时刻表诡计
为不在场证明诡计中的一支。为犯罪者以组合各式交通工具的搭乘方式,以制造出不在场证明的手法。此手法的首度出现,是在欧美推理小说中,后则因日本交通工具的准确性,而于该地发扬光大。使用时刻表诡计的推理小说,其阅读的趣味不仅在于观赏侦探如何破获诡计,另亦在于这些诡计大致上皆是以现实的时刻表作为背景,属于可体验的交通方式,故亦受到部份铁道迷的欢迎。着名作品有克劳夫兹(FreemanWillsCrofts)《桶子》与西村京太郎的铁道推理系列。
不可能犯罪
1.最典型模式是“密室”
密室,推荐《三口棺材》。
2.另一种不可能犯罪是“足迹消失”
被害人死于非命,但尸体四周却不见任何痕迹。卡尔在许多作品中都曾使用这一手法,如《WhitePrioryMurders》等。
3.不可能嫌疑犯
真凶是谁不可知晓,但却有迹象表明某人不可能是罪犯。奎因的《九尾怪猫》、克里斯蒂的《ABC谋杀案》是杰出的代表作。
4.不在场证明
英国人克劳夫兹的《桶子》是揭开黄金时代的伟大作品之一;在日本,有栖川有栖的《魔镜》中列出了一份“不在场证明讲义”,可以媲美卡尔的“密室讲义”。
5.不可能消失
也是这一类型的小说,指嫌疑人或受害者不可能消失,例如,的《》。
交换杀人
相互杀掉对方的目标,也就是我想杀A你想杀D,然后我俩约定好,我杀掉D而你杀了A。
这样的手法,很难找到直接动机证明凶手,只能通过现场留下的证据和疑点,细节,推断出凶手后再寻找动机(就可以找到交换杀人。)
代表作:《金田一少年事件薄》
叙述性诡计
所谓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利用文章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地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那些被隐瞒的真相并不一定是什么“凶手的名字”和“行凶的动机”,也可能只是“凶手的真正性别”,“被害者的真正职业”等等,甚至故事描写的可能不是“罪案”而是其它事情,虽然较常见的还是以杀人事件为主题的故事。
叙述性诡计,较为概括的说法,可说是一种玩弄文字的欺骗读者。实际上更为正式的说法是,叙述性诡计为作者利用读者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相信」某件事情或某种状况,最后造成读者大吃一惊的一种结果。此为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太过超过易造成读者的反弹或两极化批评——感到被骗了,或有人形容想摔书。但是使用得当、并且读者可以接受的话,是一种很能造成意外性的技巧。
一般的,重点总是放在“谁是凶手”或“怎样犯案”等情节上,虽然谜团的设计各有不同,难易的程度也各异,但整体来说,读者的推理进程基本与故事中的侦探同步,然而,以叙述性诡计为主的推理小说,作者于字里行间安排伏线欺骗读者,把真相巧妙地隐藏起来,诡计并非甚么凶手为了逃避侦探的追查而出现,也并不是与读者毫无关连的设计,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一场真正的对决,而即使读者果然被骗倒的话,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故事重新再读一遍,那也是一种独特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