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施

浅谈音乐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施
浅谈音乐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施

浅谈音乐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施

新课程走进了学校,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他们欢迎变革,觉得有了施展的舞台,有了一种解放的感觉。然而,当他们真正走进课堂才发现,总跳不出旧的框框,面对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一些教师发现自己很不适应,甚至茫然、苦恼,教了几十年的书,今天突然找不着感觉了。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一名音乐教师将如何面队新的课程改革呢?我觉得:

—、要认清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发展价值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 ×|×× ×| 我 爱 小白 鸽

3、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在许多情况下是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合奏、歌舞表演等。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4、文化传承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有助于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二、要把握新的基本教学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迁移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操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如:我们在上《 动物说话》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其节奏型× ×|×× ×

|教师出示一动物模型小花狗并让学生模仿小花狗说一句话

同学们对动物最感兴趣,都愿意成为他们的朋友,也愿意模仿,学生在无形中就掌握了其

节奏型,而且轻松、愉快。

3、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宗旨

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不是为了培育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以注重个性发展为特色。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以形成各自的个性特色。

5、以鼓励音乐创造为目标

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如: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本中《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一课,它的歌词大意是:在一座美丽的村庄里住着许多热情、好客的动物,它们用自己的叫声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和邀请。那么,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联想其他的动物的叫声,并让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如:有的同学将歌词中的小狗改成蜜蜂,将大马改成老虎……

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领域涉猎知识,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驾驶能力,以获得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完整版)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一部分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之后,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本标准的制定,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发挥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课程性质 音乐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文性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请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 (二)审美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教学方法 东旺乡高门屯小学高杏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着重于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陈旧,且一成不变的教法一直从小学被沿用到中、高等教学中。如要改变这一现状,取得音乐教学的真正实效,可以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来实现。“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广大小学音乐教师也在为寻求更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策略、实施全面关注策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一)教学目标有效——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益,教学目标一定要有效,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让我们从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开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构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有效课堂”。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

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 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 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随着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逐渐发展为素质教育,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德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对提高音乐素养和陶冶情操有着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而创新教育的运用则能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发挥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文章将针对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型课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开展方式的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掌握新型学习方法愿望和运用现有的音乐知识对音乐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音乐教材本

身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了原本学生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了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的教学氛围越发的单一无趣,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原本应有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创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关系,学生回归了他们原本在课堂中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参与到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的音乐教育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在课堂的运用,可以使视频、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并给予了学生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学习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14-04-03T09:44:33.030Z 来源:《新疆教育》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常青 [导读] 在课程改革这股大潮的推动下,小学音乐教育也要接受春雨的洗礼。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太平学校小学部常青 音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手段,音乐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影响到孩子的兴趣,情操与个性的民展。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将来高素质的国民,音乐就像一把钥匙,不仅能打开通往音乐殿堂的大门,而且能为多学科的学习打开视窗,开阔视野,良好的音乐素养能美化人的心灵,缔造人的灵魂。 在课程改革这股大潮的推动下,小学音乐教育也要接受春雨的洗礼,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为国家提供高素质人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呢?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1 民主———实施的前提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是保证实施课改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教学民主是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没有任何心理压抑,真正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自己的师表,又是最可信的朋友,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索心,燃起创造、表现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善于运用带鼓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拓展思维,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愉悦,营造师生互动互助平等交流的氛围。 2 情趣———实施的源泉所谓情趣是指情感与兴趣。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活动,当学生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饱满时,这就有助于学生将潜在的各种心智技能充分发挥,兴趣是学生认识需要的情趣的表现,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使知识和技能融于艺术感染之中,化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中寻得乐趣并获取发展。让我们帮孩子找一片属于自己的音乐晴空。让他们在这片晴空里徜徉,这也是一份美丽的情怀。只有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使他们由衷地喜欢音乐课,并对音乐产生深厚的兴趣。 3 情感———实施的起点、手段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就是一个个小精灵,他们组合成不同旋律的乐曲,将欢乐带给大家。音乐教学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中情感的体验使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颇为重要,从而达到“学时有趣,学后有用的效果”。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我们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经常给予美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不断体验人世间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的行为向美的方向升华。如教唱歌曲《歌唱祖国》时,可让学生加以思考,进行讨论,并教育他们要把利益让给别人,做个处处为祖国和别人着想的好孩子。这是为什么?这就是音乐中的高尚品德,激励他们做出无私的选择,并使他们的心灵体验到先祖国后个人的无穷乐趣。 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特征,是音乐审美的中心。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缺乏情感表现力,同时表现形式也缺乏创意。因此,他们的演唱很难打动听众。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表现的培养。我们音乐老师是艺术美的传播者,是情感美的培育者,除了有挖掘素材的能力外,还需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用“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一句话来启发指导学生唱歌。为了激发小学生生“情”,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方法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来打来学生情感的闸门,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我在教学时,会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运用声、话、语言、动作及各类教具,创造出与题材密切相关的意境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及深切的感观体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歌曲的情感。 4 想象———实施的法宝、灵魂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想象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新事物的出现,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无数事实证明:想象不仅可以创造出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或不可能有的现象。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教师要放弃包办代替,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演。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因此说,想象是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必要的条件,是实施的特殊法宝,要把想象融合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在课堂中给学生愉快的环境,留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时间、空间,使他们有更多的主动权,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激情实验、操作、想象、创作。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心去体验音乐,以最有效率和热情地接受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让音乐课堂变成音乐的乐园,使学生成为乐园里“快乐的小精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程咀小学段生 一、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 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 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音乐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就中学音乐课常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实例提出了见解和解决课堂教学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及课堂教学观,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去实践,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问题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从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课程标准,各地方的课程改革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的课程标准具有发展性,适合学生新时期发展的不同需要。那末具体怎样实施,就是要通过基层教育者反复思考--实践-修正-再实践的过程。 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歌曲的二部合唱如何处理没有了,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给人感觉像在做秀。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多媒体?新课程改革难道只是教学形式的改革?难道常态教学都这样上? 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Music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学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二、表现 三、创造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音乐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随着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浅谈音乐教育的意义 要想了解音乐教育的意义,我们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音乐? 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人际关系等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高洁的音乐与低俗的音乐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表现情感、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奏、听,都涵着人们千丝万缕情感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情感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连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起伏、断链等,它与人体脉搏律动和情感起伏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对人的心理,有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音乐可以通过几种途径来获得,最传统的是到现场听音乐家的表演,当然现场表演也可以用电视播放。也可以听录音带或者是看音乐的录像。 音乐是一种用美妙的声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化表现形式。如何培养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净化心灵、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完善和根本性的飞跃,我们在这个

基础上更应该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也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它以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目的,并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它是一种人文社会学科。音乐教育学又是一种交叉学科,它是音乐学与教育学互渗交融的产物。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教育学的一个领域,随着学科教育学的兴起,体现了教育学发展专门化的趋向。而把音乐教育学看作是音乐学的一个领域,可以追溯更早。 让我们来看看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吧: 1、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绪的艺术,它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而且是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在欣赏一首乐曲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引起不同的情感共鸣,产生不同的联想。透过音乐教育。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促进其想象力的扩展,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当代学生肩负着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首先应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爱国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表时间:2018-07-16T15:43:57.6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中作者:朱静 [导读] 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中兴小学,551607)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现状;对策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交往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业同样需要音乐。音乐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促进小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出现偏差,音乐师资严重缺乏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定位出现了偏差,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其特殊性以及艺术性。大部分小学因为教师严重缺编,教师们包班的居多,只能先将语文、数学 “主课”开好,像音乐课就是领着学生们唱唱歌,会识谱、弹琴的老师少之甚少。音乐课上有时候还被老师用来上语文、数学课。 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师兼职且年龄都在50岁以上,没有音乐专业基础,谁会唱两句,就由谁代上音乐课,实在不会唱就用录音机放范唱带让学生跟着录音唱,其他所谓的音乐欣赏、创作、乐理、乐器等就更谈不上了。 2.教育观念令小学音乐教育停滞不前,学校、教师的评价制度对音乐学科的教学重视不够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由于教师的绩效工资侧重于班主任、主科教师,音乐教师即使课上的再多,也没人愿意担任此科。 3.音乐器材缺乏 音乐课最低要求是必须要有教学器材――风琴或电子琴,然而,一些学校音乐教学器材已经坏掉,也很少进行修理。即使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如果没有音乐教学器材,也很难把音乐课上好,就不要说非音乐专业毕业的教师了。上不好,就干脆把音乐课上成自习课,这也不能怪教师,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指出:“开启人类的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老一辈音乐家贺绿汀同志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可见,音乐是多么重要!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兼职音乐教师要多学习音乐知识,用“结对子”方法确保音乐课正常开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借助各种学习的平台,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地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即使是兼职音乐教师,也要多学习音乐知识,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学习音乐理论与技能,还可通过音乐课本、磁带、远教资源、上网等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力保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各学校之间可相互沟通,每一名兼职音乐教师充分的准备一节音乐课,去到各学校讲课。这样,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2.改变思想观念,建立严格的评价制度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正确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让社会、家长、学校共同提高认识,学校领导及家长要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师“教”、学生“学”上,要有相应的评价制度,不能只“学”没“评”,使得教师、学生对音乐教育松懈。 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各方面,不要对音乐教师产生歧视,要一视同仁。 3.改变模式,创造条件,提高音乐教育水平 利用音乐对学生加强美德教育,自然是学校和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所以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懂得艺术教育,重视音乐教育,常抓不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成为抓艺术教育的“内行”,不当门外汉。其次,要关心音乐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支持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购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乐器和教学设备,如电子琴、风琴、口琴等简单的乐器。学校阅览室适当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 4.注重创新 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在音乐教学时,激情洋溢的演唱、雅俗共赏的音乐、生动活泼的舞蹈等活动都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可以只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创设良好的情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如以故事导入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让学生自己布置一个故事场景;以角色扮演体验情境,让学

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 内容摘要:音乐新课程改革后应该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呢本文通过低年级节奏教学,识谱教学,视唱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音乐新课程改革基本乐理教学节奏识谱视唱 正文: 音乐新课程改革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教改的启动,深入,极富创造性的随音乐教材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着新的信息:现代艺术教育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音乐教育现代化首先必须从思想理念的现代化开始实施.音乐课程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音乐学科的实践性特征,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体验性和操作性特征,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活动形成的多变性.新的教学理念特别强调的正是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形式表达,结合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要素,吸收说,唱,跳,奏,画,做,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受和表现的形式及通道,引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从而发展各种潜能,达到丰富的艺术体验.教师在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必须从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的音乐活动指导者,活动伙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在生机盎然,乐趣无穷,极富个性的音乐活动中,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思维,想象,表现,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人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实践,对"音乐新课程改革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基本乐理教学"有自己一点小小的见解,在此与大家作一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基本乐理教学 低年级节奏教学: 新旧知识联系,联系实际,把乐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拉近距离.一,二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走","走呕","跑","快"这几个节奏,到了三年级,教材中出现了"走"和"走呕"的规范术语: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单纯的教授不仅与原来的知识脱节,而且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保持.于是我在联系旧知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其次,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用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际;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的规律朗诵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分别显示在黑板上,从而也完成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学得透,记得牢.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教学生会唱几首歌,也不是单纯的技能教育,专业教育. 节奏是音乐三大要素之一,是音乐的骨架,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生活中语言节奏有很多很多.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一,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根据其心理特点,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 师:老师带小朋友到动物园去玩,动物园的动物们跑来欢迎我们的有小鹦鹉,老山羊,还有大狮子.出示动物图片,摆出节奏卡片,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模拟三种动物叫声,统一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解读 音乐课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进步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内含在以下三个层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积极乐观态度学习音乐,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2.培养音乐爱好,树立终身学习愿看 3.进步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像;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5.综合 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和音乐常见结构(曲式)以及音乐文体形式等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老

浅谈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浅谈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作者:王凤仙 摘要:古往今来,音乐教育在中国自夏以来从未停止过,我国的音乐教育定型于西周,古时“学校”教授“六艺”,“乐”便为其中重要部分,内容涵盖音乐、舞蹈、诗歌,音乐教育不仅延续了音乐艺术的发展,更渗透着不同时期、不同整治文化背景深渊内涵,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成长。随着当今时代经济、文化、知识、信息迅速发展,中学教育逐渐走向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时代,它要求文化教育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知识结构,都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和谐需求,繁重的课业,满桌的试卷,当代中学生面临的残酷竞争让人为之未来而担忧,这时,新时期音乐对于中学生成长的影响变得更为突出,探索音乐教育给中学生带来正能量的积极影响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学生影响 绪言: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使真善美从音乐教育中获得。音乐教育是为了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欣赏,努力理解音乐的美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其一生成长,反映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和普及性,其包括教和育两个基本方面,音乐教育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个完整的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而这种能力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长期以来,音乐与教育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渗透和有机联系的整体。音乐教育不是要将艺术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一种促进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的工具。 音乐能丰富中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中学生心理减压,陶冶情操,有助于智力的开发,增强记忆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增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培养高度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人才的有效措施。简而言之,音乐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困惑 大沙田小学李婷小学音乐课程随着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呈现出思想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及其困惑。教师要针对问题不停探索对策,改良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小学教育的主阵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新课程也和其他课程一样走进了学校,步入课堂。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课改而欢欣鼓舞,觉得有了自己施展的舞台,然而,音乐课要从探索阶段到深入实施,真正进入音乐教学课堂,要把全新的教育理念付之于实践,历经坎坷,我又感到有太多的迷茫与困惑,深深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矛盾冲突与观念碰撞,我们只有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面对问题探索对策,然而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思。 一、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家长及学生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教学。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边远县城或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仍感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领导对音乐课的教学观念,由于升学率是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不少学校仍把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所以统考科目之外的课程受到冷落。音乐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未列入升学考试科目之中。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只是一种点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甚至占用音乐课用做其他学科的复习课等现象。 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部分教师上课时抱有一种应付的了心理,在教学上不愿去深钻,敷衍了事。因为他们认为在待遇上,音乐教师要比其它教师完成更多的课时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待遇。评定职称、评优、进修深造、出外考查等机会都离音乐教师太远。 家长们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也有多种不同意见。有些家长期望孩子长大后在音乐上有所突破;有些家长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上音乐课会耽误学习时间,可取消音乐课程。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课与创新(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8396231.html,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课与创新 作者:丛梅 来源:《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3年第07期 在国际竞争是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和创新教育倍受关注,因此,21世纪又被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创新,面对教育改革与大力倡导创新教育这一态势,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略认识: 1. 创新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改革浪潮中与其它学科齐头并进,快速适应新需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这一特点,关键要靠创新。特别是高中时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鉴赏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激情,启动他们深层次的感受,提高分析、评价及表达能力,因此,音乐教育特别需要不断创新。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通常是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教给学生一定数量的歌曲、讲解音乐作品等,从不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近而造成学生从小到大只能机械、被动地学习音乐。这种单一、古板的音乐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更深度、更广度的发掘,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天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对他们毫无兴趣和吸引可言,于是,孩子们便会产生虽然喜欢音乐,但却讨厌上音乐课的“怪现象”。为改变传统音乐课存在的种种弊病,最近几十年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呼吁进行音乐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育成为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禀赋,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成功的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幼儿园、小学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卓越的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应付未来社会的挑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音乐课教学,在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内在关系。同时,音乐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现素质教育的意义。 但是,教师的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而是要真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鉴赏教学,教师都应结合自己的丰富知识,创造性地上好每节音乐课,使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让他们能动地去学,独立地去思考,自主地去选择,积极地去创新。用音乐本身的魅力和教师独特的创新能力组织好教学,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吸引,这样,音乐课才能充分体现生动活泼的鲜明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