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
音乐学科是一门艺术学科,在教学中是需要有情感的投入的。

教师与学生要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

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音乐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学生,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愉悦的心情。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独特功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音乐的陶冶教化功能,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优美动听的音乐中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引善、以美导真,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

因此,美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地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

从而使受教育者的内在心理结构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在欣赏和创造“美”的活动中,在各种心理能力达到高度活跃时,尽量地按照一个理想的模式有效地发展,从而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结构,追求真正实现“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美育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建立健全学生完美的心理结构,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的整体效应,是社会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为此我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学习和注重运用音乐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把音乐教学分为激励性教学、背景性教学、技能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创造性教学五个方面,力求通过音乐教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建立完美的心理结构,达到其全面和谐发展地目的。

一、激励性教学
音乐课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的受到教育。

鉴于这一特点,“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的首位。

可是现实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对她没有兴趣,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主要来自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行的一面。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寻找快乐,不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学生,是不可能体会到快乐的体验的。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通过音响来塑造音乐形象的;而音乐形象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
大的影响。

为此我根据音乐这一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偏异,让他们欣赏不同的乐曲,通过音乐对人的感染力,以达到矫正心理的目的。

如针对厌学心理,则让他们聆听《校园的早晨》、《中学时代》、《祖国的关怀象春天》等,激起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热爱;针对胸无大志,自卑自弃的学生则让他们聆听《长江之歌》、《亚洲雄风》,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我就是通过这种特殊手段,组织指导学生聆听一些格调较高、积极向上的中国民歌、创作歌曲、外国优秀音乐作品,使学生从这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感受到革命先烈志士的大无畏精神,感受到人类伟大的创造力。

从而达到了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同时亦收到了矫正学生心理偏异的效果。

二、背景性教学
人类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的,各种感官会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沟通。

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把一种感官引起另一种感官的现象称为联觉。

我在音乐教学中常利用这一心理现象,在教学中突出背景性,创造一种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合体,设计一种美的情景氛围,对于了解音乐本身的内涵、熏陶美的心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我是工农子弟兵》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了解军人,激发学生对军人的崇敬,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示了部队军人训练、生活的画面,在战场上的战斗场面,使学生通过歌词、旋律、画面进入意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又如在欣赏《七子之歌》这课时,分析了作品后,首先运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幅港、澳、台等地的风景,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进入作品的意境,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唤起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激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技能性教学
在音乐教学对美的心灵的塑造中,我充分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和多种感官的并用,促进心理结构的成熟。

如举办学校艺术节,组织合唱队、电子琴队、舞蹈队、运用表演形式,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进而达到认识自我价值、提高音乐技能、增强自信的目的。

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的感官需要得到满足,而且使其在精神上得到解放,视野上得到开拓,心灵上获得升化,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长期的实践证明,不少所谓的“差生”,通过技能训练不仅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发挥,而且提高了他们在学习其它学科中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综合性教学
教育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特殊的科学,它的一切原则、措施和技术都是基于人自身的发育特点制定出来的,作为人来说,不管是从其机体生理方面,还是从其内在心理结构方面,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发展和变化均会引起其部分
乃至整体的变化。

因此,对人的教育必须着眼于整体。

所以美育不仅应该是一门主课,而且还应该更进一步地将其原则贯穿到各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只有加强横向渗透,互相联系,才能提高建立健全完美的心理结构的整体效应。

所以我在进行综合性教学中,把音乐带入语文王国,搞配乐朗诵,使音乐与文学融为一体,以增强美的感染力;配合外语教学教唱英语歌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根据政治课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组织“十月歌会”;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实施,开展综合文艺演出活动等。

通过以上这些全方位的综合性教学,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知识传授、能力教养、情操陶冶三者融为一体,有力地加速了学生健康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五、创造性教学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不可分割而要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美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它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

而审美过程最具有形象思维特点,既要想象、又要创造,像“白发三千丈”、“银河落九天”,这种想象力就是和创造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也认为:创造或创造活动,是提供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思维和实践活动,创造心理是人的心理结构中的较高层次,是心理结构趋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进行创造性教学,开展创造性活动有助于优化人的心理结构。

所以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在听乐、奏乐、歌唱、视谱、过程中的生活联想及在优美、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自己创作歌曲,表达与体现学生的审美愿望与意识;或通过表演、演奏等手段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对原有作品进行初步二度创作的尝试,尽可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提高创造的能力。

不少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创造能力及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以上所谈,是我在教学中,力求音乐在美育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一些看法。

学习音乐能增进学生的学习技巧;能使道德品质提高;能满足突飞猛进的社会需要;能为压抑的情绪提供一个健康的出口;能促进自我约束;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能以无数方式增进健康。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教育战线优秀的园丁,一名受学生喜爱的音乐教师,就要将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