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美育
浅谈初中音乐学科中美育的实施策略
基础教育参考·2019/19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审美”观念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而中学音乐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和实践,谈谈在初中音乐学科中实施美育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音乐学科中实施美育的重要意义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个体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个体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受升学压力和文化知识价值力量的影响,中学生常常将精力过多地用于掌握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体验生活中的美,更不用说创造生活中的美了。
音乐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音乐教材中许多美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完善个人品质,提升精神境界。
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集中有效的审美教育,力求将音乐课堂变为审美教育的殿堂,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发展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全的个人品质。
二、音乐学科中实施美育的策略作为音乐课堂中美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欣赏美营造良好氛围,启发和引导学生明白无论是学唱的歌曲,还是展现各种动作之美的舞蹈,或是欣赏的乐曲等都蕴含着美的主题,引导学生获得美的认知,同时让学生在舞蹈、音乐创作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美,加深对美的理解。
例如《我们是冠军》《好汉歌》《亚洲雄风》等作品中充满着雄浑高亢之美,《让世界充满爱》中蕴含着柔和细腻之美,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画面,使学生通过看、听、想等多重渠道学习音乐,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通过良好的美育氛围,使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感受到了音乐中蕴含的雄浑之美和细腻之美。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一、学好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力,能够让学生在欣赏和演奏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陶冶情操。
5.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音乐教学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和音乐创作等四个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会识谱、演奏和指挥等技能,同时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三、学习注意事项1.注重实践: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演唱、演奏等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学生应该多听、多看、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坚持练习:音乐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视听结合法: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频等方式,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2.分散练习法:将复杂的音乐片段分解成若干小部分,逐一进行练习,最后再将各部分合成整体。
3.模仿法:学生可以模仿优秀音乐家的演奏和演唱,从中学习技巧,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学生需要了解中考音乐考试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谈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谈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
”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美育呢?一、理解歌曲的情感美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
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淡泊的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传统的意境美。
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3篇)
第1篇一、引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
在音乐教研中,如何落实美育教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本文将从音乐教研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
二、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教研中,教师通过教授音乐知识、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追求美。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
在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在音乐教研中,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以缓解学习压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音乐教研中落实美育教育的策略1. 注重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性(1)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其审美价值,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作品。
(2)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创设审美教学环境(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教师可以布置教室,悬挂音乐相关的图片、海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音乐教学软件、音响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乐体验。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1)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音乐。
(2)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歌曲改编、器乐演奏等,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开展音乐实践活动(1)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举办音乐比赛。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
(3)开展音乐志愿服务。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第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司荣秋音乐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于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及爱好、情感的教育”。
它的教育功能都在那音乐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
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艺术类科目,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绘、去抒发、去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美育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音乐美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
比如,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
它既能陶冶儿童情操,丰富联想、开启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势气,奋发向上,激发创造、影响世界观的形成。
通过几年音乐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践,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一、唱游学习中感受美唱游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它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形体艺术的表现。
泰戈尔说: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诗以形式美和特征。
其实,何止是文学,其它姊妹艺术的美又有哪一种能够摆脱节奏和韵律的约束呢?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音韵的和谐、节奏的铿锵,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如:小学一年级教材歌表演《小动物唱歌》和《幸福拍手歌》。
前者音乐旋律抒展优美、节奏相对稳定,其动作形态显得平稳、圆滑、轻柔、舒展大方,让学生通过表演感受强弱;后者音乐旋律奔放,节奏活泼、热烈,其动作形态则跳跃、轻快、情绪欢快激昂,呈现出欢快热烈的场面。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音乐,作为人类情感的载体,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更是架起了沟通心灵与心灵的桥梁。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从审美情感培养、想象力激发、智力启迪以及人格塑造四个方面,探讨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
一、审美情感的培养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声和节奏,传递着丰富的情感信息。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欣赏等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感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感。
二、想象力的激发音乐具有开放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作、改编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融入音乐创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智力的启迪音乐与大脑智力的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智力的启迪和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音乐谜语等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四、人格的塑造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人格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音乐为媒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包容,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的美育意义在于,通过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智力,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音乐教育贡献力量,让音乐的美育之光照耀他们的成长之路。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学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学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声音的传递,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中学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途径,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运用。
本文将就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学展开探讨。
美学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美学是研究艺术美的哲学学科,它包含了对于艺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在音乐教育中,美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美学能够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感性的认识。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性地体验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魅力。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其次,美学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性认识。
通过对音乐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最后,美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生在掌握音乐美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音乐表演、创作等实践活动,能够深入体验音乐的艺术内涵,全面培养个人的美育素养。
美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美学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核心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性地认识音乐作品,同时通过学习音乐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性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欣赏、演唱、演奏等环节,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2. 音乐活动音乐活动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音乐比赛、音乐会、音乐节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音乐才华的机会。
在这些活动中,美学理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3. 课外拓展除了课堂教学和音乐活动之外,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拓展的机会。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音乐的产生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结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美学理论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感性地认识音乐作品,同时也能够通过理性分析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水平。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策略探讨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生美育教育的策略探讨摘要:音乐教学是实现和渗透审美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音乐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有较好的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和赏析,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美、风格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综合素养。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修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现音乐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感性表达能力、理性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体现其美育与道德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教育;融入策略引言在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从以往的“模仿”“反复”的方式,转向“培养”“情感”,从而实现“以美育德”“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体现“音乐”的“美育”和“育人”的作用。
1.初中音乐教学实施学生美育教育的意义1.1.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美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通过开展美育教育,使学生了解美、感知美、创造美、热爱美,因此,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主导式的音乐教学方式,要围绕学生的“知、能、行”落实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此外,音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符号系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意识有更大的提高。
1.2.引领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的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责任仅仅在于传授歌唱技巧和方法,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去发掘其情感、道德、人文元素。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要真正做到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的结合,才能真正深入地分析音乐作品所蕴藏的情感,并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自觉地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重任。
2.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策略2.1.注重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在初中音乐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融合音乐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形式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音乐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
一、学好音乐课程的重要性1.提升审美素养:音乐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情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2.丰富心灵世界:音乐课程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其内心世界,培养和谐人格。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音乐表演类课程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综合素质:音乐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主要学习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阶、节奏、音符、和声等基本概念。
2.音乐欣赏:欣赏各类音乐作品,如古典、民乐、流行等,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
3.歌唱与演奏:学习歌唱和乐器演奏技巧,培养音乐表现力。
4.音乐创作:尝试作曲,培养创造力和审美情感。
三、学习注意事项1.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索音乐世界,了解各种音乐风格和作品。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按时练习,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歌唱、演奏等实践活动。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音频视觉辅助:利用多媒体设备,观看音乐表演视频,提高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学习:与他人共同演唱、演奏,互相借鉴,提高自身水平。
3.跟唱跟奏:模仿优秀音乐作品,培养音乐表现力和节奏感。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考试大纲:了解中考音乐考试的要求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强化基础知识:重点掌握音阶、节奏、音符等基本概念,确保基础题型不失分。
3.提高歌唱、演奏能力:经常进行歌唱、演奏练习,熟悉常见乐器演奏技巧。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相协调。
2.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实践能力。
3.寻求专业指导:请教音乐老师或专业音乐人士,不断提高自身音乐水平。
试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
试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摘要:美育就是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育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新时代下培养人才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
初中音乐是一门以研究声乐艺术为主的艺术类学科,是渗透美育的重要科目。
教师应以美育为基本导向,优化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带领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育品质,改善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美育;渗透路径;1初中音乐教育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1.1美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可以通过事物的多层次去认知美、发现美。
学生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进行联想,让学生去关注生活中所存在的独特美,使得学生在审美引导下,可以正确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中,已经开始意识到传统音乐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负面影响,在音乐教育中更加注重美育渗透的表现。
例如,教师在展开音乐知识教学时,往往会让学生去自主体验音乐作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音乐情感体验,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为独特的感知乐趣。
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那么学生则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感受到音乐学习的独特魅力,所以会让学生无法深入剖析并进行情感感受。
1.2音乐美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产生音乐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想要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则需要学生可以学习自我创作音乐节奏与旋律,所以乐器演奏成为帮助学生加强音乐理解,提升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教师想要通过简单的课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来加强乐器的训练,这种方式是不切实际的。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之美,才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将乐器教学作为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活动,不仅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乐器的训练中磨炼个人意志,从逐步熟练到学会自我音乐创作,让学生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同时利用乐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音乐教育将会起到突出的教育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探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美育的策略探究摘要:音乐对学生的美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音乐中饱含着哲理以及情感体验,并以乐曲和音符的形式传递到聆听者的心灵。
音乐也是一种情感的艺术体现,优美的旋律能够强烈触动聆听者的内心,并逐步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
初中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品质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阵地,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融入美育;策略探究1初中音乐美育概述最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唱歌技巧,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带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美、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促使其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
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美育就是借助艺术教育这一载体进行教育;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美育与智育、体育、德育、体育同等重要,主要是运用一切教育形式,美化教育者的心灵,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同时,美育又与其他的教育不同,它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精神境界,是落实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加强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精神力量,还能开阔人们的视野。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中,教师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来给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趣味和价值。
而音乐美育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情感体验,使其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真正发挥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价值。
其次,加强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对人们精神世界的重要反映。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可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并对音乐展开联想。
而这一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强化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
最后,加强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任。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路径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为初中音乐课程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音乐教师应紧抓这一时机,通过有效的对教学进行改革,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价值。
基于此,为有效探寻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誉渗透路径,本文首先对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提出了有效的路径。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促进美育在初中课堂中的有效渗透,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美育引言:音乐是没有国界之分的,音乐可以引起精神上的共鸣,也是人类最纯粹的审美方式。
在现阶段的教育中,音乐教育关注对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实现音乐教学的好处,深化音乐初中生的理解和理解,促进身心满足,使审美教育更加有效。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使音乐教育改革进程得以有效推进,美学教育受到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也有效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实现美学教育对音乐教学的有效渗透,对初中生的综合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1.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之间的关系针对音乐对人类大脑、思维和智力的影响,开始系统的音乐教育。
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一再强调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真正的美育允许美学原则有效地渗透到构成所谓美育的教育学科中。
有效的美育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审美意识和欣赏、感知、创造理想、培养高尚情感、增强个性的能力。
美育是通过适当的训练,提高初中生的审美素质,引导初中生产生美感,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思维,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素质[1]。
2.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必要性首先,美育的融入有助于初中生人格的塑造。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项目,使初中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并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层面进行分析,将美学教育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使初中生与情感水平产生共鸣,促进初中生人格的完整性。
音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追求幸福和自由,结合与实践学习原则相关的理论,音乐表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知美、体验美、领悟美是音乐学科的应有之义,故而,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美育。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实现对美育思想的有效渗透,便需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
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围绕立足感情投入、强化语言引导、重视技术运用、组织音乐鉴赏四个落点,分析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音乐;美育;渗透;意义与策略在以往的初中音乐课堂上,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音乐或是反感音乐,其原因在于教师所用教学手段有误,使学生感受不到音乐课堂的乐趣、活跃的氛围,久而久之,学生便不再想学习音乐知识。
对此,教师需要转变这种现状,让学生愿意学习音乐,甚至爱上学音乐。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美育思想做到完美渗透,才能借助美育思想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审美。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一)有助于学生塑造人格著名思想家柏拉图曾言:节奏与曲调有强烈的力量沁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选择得当,她就会以美来润养心灵,对它本身而言,也发挥着美化作用。
基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美育思想的渗透,使学生的心灵进行美化。
进一步讲,初中阶段正是塑造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培育正确思想观的重要时期,而借助音乐学科则是因为学生都较为喜欢音乐,也是因为音乐本身能够带给人心灵上的洗涤。
同时,学生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也是完善自身人格、提高自身见解的重要条件。
故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借助渗透美育思想的契机,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助力学生人格的塑造。
(二)有助于学生丰富情感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情感理解力的提高。
基于此,教师需要重视美育思想的渗透。
对学生而言,现阶段的他们正处在情感丰富时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而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便是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音乐的旋律、起伏等进行传达,表达自己情感中的快乐、悲伤、哀愁等;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音乐中获得不同的情感认知,如《国家》《我是中国人》表达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弯弯的月亮》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等。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摘要】在国家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学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学生德智体美的培养中,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积极践行国家素质教育的教师,笔者将针对在音乐教学中,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学生美育教育的培养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教育美育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教学生学习唱歌,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因此,音乐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最好形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音乐教学中的关键。
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1.1 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
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
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1.2 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
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
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2 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
论初中音乐教学与“美育”教育
和愉悦的心理体验中得到的。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环节是需要 学生自己编创完成的,亲身实践,表现美、创造美,把音乐美带 到生活中。音乐是表演艺术,只有通过歌唱和演奏才能产生真 正的音乐,在这些音乐表现过程中。不仅自身可以体验感悟到 音乐的美感和内涵,而且可以为他人提供审美对象。在初中音 乐教育中,不仅长期将歌唱作为音乐课的重要内容.而且在新 的课程标准中,还增加了演奏教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完整 的音乐天地。音乐表现能力具有多层次和无止境的特点。但在 音乐审美教育中,音乐表现能力应该是在掌握基本歌唱和简 易演奏技能基础上,能够准确而有表情地表演.能够正确地表 达音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和内容。 音乐创造能力是音乐审美活动进入更高境界主观能动性 的施展和发挥,也是想象心理活动能量转化的一种表现.作 曲、歌唱、演奏、欣赏都有音乐创造能力的体现。在初中音乐教 育中,应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索音响与音乐、即 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等途径,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方法。
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 体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古人早就提出“移 风易俗,莫善于乐”,这里的“移风易俗”就是“精神上的升华”。 音乐教育的主要作用是审美教育。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时代 美育的健康发展,都是同追求美的社会理想这一审美价值取
三、音乐“美育”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
2.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有它 不同的感情色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 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 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 乐通过刺激人类的审美感观,迅速影响人类情绪、调节情感, 引起听者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 趣与热爱,而且能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发 生变化,这种情感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 然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第一篇范文: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思维和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意义,通过分析其对学生审美情感、创造性思维及人格成长的积极影响,为音乐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一、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美育不仅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格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二、初中音乐课程的美育价值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课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元素,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音乐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鉴赏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辨别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涵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背景等信息,帮助他们建立起全面的艺术鉴赏体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课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通过创作、演奏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4. 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对他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具有积极影响。
音乐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律精神和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实施策略1.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亲身体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乐队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
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以音乐为审美核心”的基本理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音乐教育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等都采用“精英教育”模式。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教育,这使得初中生在观念上形成一种“怪观念”,认为音乐学习是专业的,并不打算走音乐道路,不需要学习音乐,而只是简单地学习一些乐谱和歌曲。
这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
关键是学生缺乏审美教育,不懂得欣赏音乐的艺术美。
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大致谈一谈美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一,兴趣教学,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之美教育的审美渗透首先要求学生主动感知音乐,然后从中感受音乐之美。
感知可以说是美育渗透的初级阶段。
初中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带有感受和欣赏的篇章,是美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但是,针对学生对音乐课程缺乏兴趣的情况,笔者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带着兴趣积极感知音乐。
我们知道,初中生对音乐很感兴趣,他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而且他们总是特别关心音乐明星的八卦。
在教学中,笔者用“音乐”强化学生的“音乐兴趣”,即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为基准,促进其实践思维的迁移,感知初中阶段的音乐内容,逐渐感受音乐之美。
比如在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学生的内容时,笔者以学生十分关注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为参考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结合xx电视台推出的文化节目《抗日军歌》中上千人演奏的歌曲,让学生对这首歌有一个初步的接触,然后通过这样的场景震撼学生的内心,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欣赏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
二,情境教学鼓励学生体验音乐之美威尔第曾说:“音乐是属于大众的,是为大家准备的。
”音乐审美是初中教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感受和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美,进而增强自主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xx背景下,课堂教学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美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美育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
”“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
”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
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
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美育呢?
一、理解歌曲的情感美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
一首好的歌(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今天,一曲《爱的奉献》,又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美。
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
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则可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还可促使他们品味歌曲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样,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通过音乐艺术形象、音乐的内在感情感染学生,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中国传统音乐追求幽婉、深邃、淡泊的含蓄美,视虚实结合、阴阳相辅、意象共存为最高艺术境界。
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使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传统的意境美。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中国传统音乐虚实相生,既追求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又趋向于表现”虚无”的意境。
中国传统音乐的意境无意精确鲜明,它借助于悟性、直觉,它是主题之外的一种审美特质。
道家创始人老子主张“淡兮其无味”,他强调:“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之下,庄子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
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
”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虚境”,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虚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
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是实境的升华,这种意境美至今仍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三、欣赏歌曲的旋律美
有人说:音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那些音符使人们思路开阔,唤醒回忆,引起共鸣,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于是让人感动。
我想:这,就是音乐之美吧。
不管是歌曲或是单纯的旋律,只要闭上眼,就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视听盛宴,耳边的乐调构成一幅幅画面,在脑海中演绎着妙不可言。
它带我们领略大自然的清新;它带我们感受情意的深厚;它使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当我听着充满了鸟声,水声,风声的轻音乐,就仿佛置身于那一片山林中,感觉着最原始的风景,最真实的大自然。
我可以清楚地触碰到脚下的石板路,看河水漫过石块,听微风吹过耳畔……我们的大自然是何等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清澈的旋律流过我们身体的,是天人合一的心境。
一首《同桌的你》,让多少人忆起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里单纯细碎的情感!那样贴近每个人生活的词,那样简单上口的曲调,是最能唤起回忆的呵。
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总能在切合的音乐中找到共鸣,有时只需哼上两句,便会潸然泪下。
这样的音乐赋予我们的,是恒久的感动。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与压力,我们总难免有意志消沉,甚至颓靡不振的时候。
这时,激昂士气的励志
歌曲,总有着一种振奋的力量,让冻结凝固的血液再次升温、沸腾。
只需一句“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刹时就能温暖了全身,再次燃起斗志。
那鼓舞人心的旋律以及坚定的歌词传递给我们的,是无穷的力量。
四、让音乐与舞蹈结合创造美
《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经典芭蕾舞剧的旋律是何等的优美,其艺术的魅力百年经久不衰。
试想,没有音乐的旋律作衬托,只注意技能、技巧的完成,最终带给观众的感官效果只能是苍白无力,也就谈不上什么真正的舞蹈美。
因此,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旋律是音乐的最佳体现。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与舞蹈的相互融合使其内容更加完美和具体。
伴随着时代向前迈进的节拍,在即将步入2l世纪的今天,应当进一步重视研究音乐与舞蹈的辩证关系,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具有中国民族特点又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型音乐舞蹈训练体系,以求舞蹈事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
现在校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将是下一世纪舞蹈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从现今起,就应注重在舞蹈教学中对他们音乐美感的培养。
教师要首先树立起这种意识,从每一节课做起,培养他们舞蹈动作与音乐相配合的感觉。
设计课堂训练动作或组合时,首要的是选择与其相配合音乐曲目的风格是否与动作或组合风格相吻合,能否抒发相应的思想感情。
与动作或组合统一风格的曲目,就能充分抒发与之相应的思想感情。
这样的乐曲,在课堂中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
激情。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