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二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思考:从诗歌中, 你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想到了 什么?(说说你的 感悟)
构筑居室。
陶渊明
人类聚居的地方。
自得的样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如此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傍晚、 近黄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时候。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人生的真正意义
结伴回家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渊明,一字元 亮,东晋时期著名的山 水田园诗人、辞赋家、 散文家。曾著《五柳先 生传》以自况,卒后朋 友私谥“靖节”,故后 人称“靖节先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 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 一类是汉魏以来继承抒情言 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 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 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 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 称其为“田园诗人”。陶渊 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 篇,韵文5篇,散文4篇
赏析
1、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 一句?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 指什么?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 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 夫也比在官场强。
3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 惬意、闲适之情。 4、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是个 怎样的人? 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不慕权贵,淡 薄名利,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对美 好社会充满向往。
超 凡 脱 俗 的 天 真 自 然 的 意 趣
人 与 自 然 合 一 , 物 我 合 一 的 意 境
问题探究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 丰富的哲理: “只有超凡脱俗的牵 挂,舍弃功名利禄, 归隐田园,才有采菊 的悠然;只有采菊的 悠然,才会见到南山 的悠然;南山的悠然, 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 悠然。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 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 南山下的田地里,豆苗淹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在杂草之中。 • 诗人早晨起来便到田地里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待到晚上才扛着锄头回 家。 • 回家的道路狭窄,草木丛生,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晚上草叶上的露水沾湿了我 的衣裳。 • 衣裳沾湿了不值得惋惜,只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4、《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 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 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 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 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在人境 无车马喧
(果) ←心远地自偏(因)
悠然 → 超脱尘俗,热爱自然、高洁 飞鸟相与还→人、“呼吁”归真还朴 有真义→归隐乃人生真谛
在人境
(果) ←心远地自偏(因)
无车马喧 “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 “车马喧”指奔竞于仕途的喧闹, 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 境”,但没有这样的烦恼,所以说 “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 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 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 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 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 就可以处闹市若幽谷。
如何欣赏诗歌
一、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弄懂诗 词的字面意思。 三、朗读成诵,仔细品味全诗。 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和联想, 深入体会诗的意境。
• 一、背诵默写: 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 是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 2、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 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 洁的人生追求。 •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 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 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 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 在悠闲自得之中。 •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 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 却不能说出。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 辨也,大辨不言。” 《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 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 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 表达。
问题探究
1、既然作者居住在众 人聚居的地方 ,为何 “无车马喧” 的烦恼 呢?为何生活如此安静、 心灵如此安宁?
(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 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 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 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 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 “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 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我们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
1、《桃花源记》 (散文)
2、《五柳先生传》(传记)
衣 沾 不 足 惜 , 但 使 愿 无 违 。
道 狭Hale Waihona Puke Baidu草 木 长 , 夕 露 沾 我 衣 。
晨 兴 理 荒 秽 , 带 月 荷 锄 归 。
种 豆 南 山 下 , 草 盛 豆 苗 稀 。
归 园 田 陶 渊居
明
写作背景: 陶渊明不满于官场的黑 暗,“不为五斗米折腰”, 隐居农村。这首诗写作于隐 居后第二年,共写了五首,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 人品尤其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讲
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 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 “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 闲。”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 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景 物 描 写
山间夕阳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飞鸟归林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 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 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 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 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 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 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去 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2、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 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 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 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表现 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 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 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 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总结
作者通过这首诗,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安逸而 闲适的农村生活的画面。 并表现了他淡薄名利、洁 身自好的美好品质。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 陶饮 渊酒 明 》
按节奏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采菊
包 含
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 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 得的心情
静穆超然的胜景
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 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 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 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 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 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 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 我高洁的表现。
诗歌二首
•
陶渊明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 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 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 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 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 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 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 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 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心远地自偏”。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 惑,不慕官场荣禄,所以居 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平和 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 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 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 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 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 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 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 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显示出了诗 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那些官场中人 孜孜以求名利截然不同。
3、结合诗作学习,评评陶渊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 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 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 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 因此有其积极意义。但是,要改造社会, 消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 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 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 极的一面。
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 逸,各有所归,人与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 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 折射出来。
你若是诗人,从这首诗 中你领悟到哪些理趣?
其一:心远地自偏,心静 自然凉的相对哲学。 其二:飞鸟翩然归林,我 悠然望山,万物各得其所, 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其三:生活越简单质朴, 快乐越充盈真切。 其四:美妙的感受往往 找不到最合适的语言来 表达,只有心领神会 。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 推《桃花源记》。他是东晋开国 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 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 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 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 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 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 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 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