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潍坊二模阅卷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潍坊高三二模语文阅卷分析报告
(本报告及作文例文仅供请参考使用)
主观题平均分及难度系数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5题
(临朐阅卷组)
一、原题再现
1.题目:苗寨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2.答案:①古老的建筑之美,②厚重的传统之美。
③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之美。
(5分)
二、题目分析
此题是概括文章②③④⑤段。
第二段中心词是“建筑”,特点是“古老”;第三段中心词是“传统文化”,特点是“闻名”“影响深远”;第四段中心词是苗寨的“自然环境”,特点是“生机勃勃”;第五段仍然说的的苗寨,特点是“静谧”。
这样答案基本就出来了。
此题的能力要求是“筛选并概括”的能力。
三、评分标准
答出物象或概念(建筑、传统、自然或环境)+特点(古老、厚重、静谧而富有生机),该条得全分;只“古老、厚重、静谧、富有生机”得1分。
因为题目问的是:苗寨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只要答出“古老的建筑、厚重的传统、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即可,“之美”保留最好,没有也可。
四、得分:3.56
五、出现的问题
1.概括层次问题
①概括范围过大,将“荒芜”列入美的范畴。
②概括层次过简,如仅概括建筑美、环境美两条,漏掉传统美。
③概括层次过繁,动辄答五六条。
2、概括重点偏移,将第一条概括为岁月浸染,将第二条概括为挂着灯笼等。
3.概括概念不清。
①概念范围过大,如将“建筑”概括为村中的一切,将文化传统概括为民俗。
②概念范围过窄,如将“自然环境”概括为“茂林修竹”。
③偷换概念,如将文化传统之美概括为人物美、人情美、人性美。
4、书写问题。
①部分同学书写仍欠认真。
②部分同学不分条作答。
③部分同学分条作答,但分条不明显。
④部分同学书写虽然认真,但是字与字间距过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6题
(安丘阅卷组)
一、原题再现
“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绥宁苗寨的情感态度。
”
参考答案:
①对古朴、厚重、静谧的古苗寨的珍爱和赞美;(2分)
②对苗寨日渐“荒芜”和人们生存现状的担忧;(2分)
③希望改变和保持现状的矛盾心理。
(2分)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作者情感的体会和概括能力,本文选材很好,文章很有美感,结合本文设置本题,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
三、评分标准:题目要求的核心词是“情感态度”,所以,赋分的关键词分别是“赞美”、“担忧”(答成“惋惜”酌情给分)、“矛盾”(需要具体分析,有的学生答出“矛盾”的一个方面给1分)。
四、存在问题:
1.审题不对,答非所问,如:
2.要点层次不清,没有针对性,用词不准确。
如下面的考生答案,分别归纳出“崇高的敬仰之情”“孤寂怅然”“对苗寨荒芜的感慨”,这些都没有针对性,结合原文来看,答案的三个层次应该是分别针对“苗寨的美”“苗寨的荒芜”“苗寨的自然与发展”来组织。
另外,下面答案得第三个要点出发点很好,可惜用词概括不准确,既然看到了寨里的现状,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担忧”,却答成了“对苗寨荒芜的感慨”,
3.层次不条理、混乱,有的学生答了很多要点,其实只是答出了一个要点。
4.部分学生字迹潦草,错别字过多,很多学生把“惋惜”写成“婉惜”.
5.答案不分要点:
五、备考建议:
①立足读懂原文。
借助文章有效信息,有效把握文章情感,明白作者意图。
②进行有效的散文题目变式训练,明白题干要求,组织答案有针对性,层次性,表达准确全面,不能答非所问。
③结合训练过的题目,学生反复推敲标准答案,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第9题
(昌邑阅卷组)
一、【原题再现】
根据材料,为了促使物联网不断发展,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概括促使物联网不断发展的努力方向。
这个题考查的内容涉及材料三和材料四,问题涉及两个要点,“根据材料”和“物联网不断发展”。
“根据材料”,就限定了我们的答案,只能是从原文中筛选概括,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主观的判断归纳。
“不断发展”,就意味着以前已经有了发展,后面要继续发展,那考生在做答时就不能光看到以后的发展,而不考虑已有的经验做法。
题目设置极好。
答案设置紧紧扣住关键词,从两个方面作答,第一条是从坚持经验做法方面,依据材料三,美国《福布斯》的那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那些中国的经验,包括减税优惠、人工招聘、物联网战略和标准制定四个方面,原文都有明确的信息提示。
第二条是以后发展的安全防御方面。
依据材料四,要建立物联网安全共同体,进行主体联防联治或者是立体防御体系,依靠用户、企业、政府三方面的力量,并且仅仅依靠任何一方都不行。
三、【评分细则】
第一个要点:强调经验和成功做法,能归纳出这一点得2分,归纳不出但能答出四个方面的任意两个也得1分,若四个都找出没有概括也可以得2分。
第二个要点:强调联防联治、安全共同体、共同防御。
能答出其中一个词或相近意思就可以得2分,答出用户、企业或政府这三个方面而没提到三者的联防联治只能得1分。
四、【主要问题】
1.审题不准确。
这个题目的好就好在它正好戳中了考生的弱点,好多考生仅凭对题目要求的大致理解去做题,审题不注意抓关键词,不注意考虑命题者的考查意图,所以这方面出现问题很集中。
主要表现
①题目要求答“为促进不断发展”。
许多考生只从“安全防御”方面答了三条,没考虑已有的好的做法,致使答案虽然答了好多条,但实际上只是从一个方面来答的。
这样最多得2分。
②题目问的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应该答一些具体的办法。
一些考生只是说一些大而空的措施,比如说,只谈要注意网络安全却不谈安全措施。
这样最多得2分。
③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有些考生没有从原文去筛选答案,而是错误地理解了题目中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完全脱离文本,自己编一些主观的理由,出力不讨好,这样的答案都不得分。
2.答题不规范。
①书写潦草,有些答案无法辨识,影响了得分。
②答案缺乏概括性。
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概括能力。
但很多考生答题不注意这一点,只一味求多求全。
阅卷老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答案要点。
如果考生答的无用信息太多,很有可能会影响阅卷老师判断,被漏掉要点,影响得分。
③答题不注意归纳整合,一些考生答了好几个方面,但实际上只是从一个角度来
答的,或者答的几条答案,信息相互有交叉,占去了正确答案的答题区域
④答题不分条,信息混乱无序,要点不容易被发现。
⑤卷面混乱,乱勾乱画,要点上面画标记。
五、【备考建议】
1.明确该题的考查方向,是考查筛选概括能力,一定不要脱离文本答题。
2.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特别是抓住关键词来作答的答题习惯。
3.强调规范书写,卷面整洁,条理答题的重要性。
文言文阅读13题
(市区阅卷一组)
一、原题再现
13.(1)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
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
(2)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
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
二、参考答案
(1)(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认为以违旨为借口(认为违旨)没有采纳。
缪燧依据因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辩,上奏请示,得到允许。
(2)定海县十三四岁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数是什么事。
(缪燧)拿出自己钱财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
三、阅卷标准:
第(1)题:“请以银给民自买”一句需补出主语“缪燧”,“当事以违旨勿听”一句中的“以”当译成“以……为借口,拿……为借口”或“认为”,“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需译出状语后置,即“缪燧依据(用)因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辩”。
第(2)题:“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含两处采分点,一是需译出定语后置,即:“定海县十三四岁的孩子”,二是“樵牧”译成动词“砍柴,放牧”;“出私修院延师”需补出主语“缪燧”,“厉”译为“激励或鼓励”。
优秀卷展示:
四、存在的问题:
1. 特殊句式判断不出。
如:“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一句,翻译成“定海子弟十三四岁的人……”;“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未译出状语后置的特点;省略成分补不出来。
2. 翻译技巧掌握不够。
(1)看不出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特殊句式见上截图
(2)不能做到字字对应、句句落实,导致翻译不全,存在丢字或换字现象。
如下面的答案漏掉“当事”“力”,“厉”错误地对应译成“招募”。
(3)翻译完后不通读全句,检查是否通顺,合理。
(4)缺乏语境意识,如对“当事”的翻译,只要关注语境,当可判断出译成“当权者”是不准确的。
3. 常识欠缺。
(1)常识积累欠缺,如:“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中的“十三四”翻译成十分之三四,在古代,某地如果有十分之三四的人读书就并不算少了;
(2)翻译常识欠缺,如“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中的“燧”不将人名补全。
再如,单音节词未换成双音节词,如“力争”应译成“尽力争辩”。
4.书写不规范,字太大或太小,书面模糊、不工整。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得分点教学。
引导学生特别关注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实虚词、古今异义、偏义副词等文言现象的翻译。
2.加强文言翻译根据语境推断教学。
教育学生对于模糊的地方要关注语境和联系文学常识进行合理推断。
3.教育学生常识积累应常抓不懈。
4.教育学生翻译完后要按照“句句落实,文从字顺”的翻译原则检查。
5.教育学生工整、规范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诗歌鉴赏15题
(昌乐阅卷组)
一、试题再现
王夫人原词中“问嫦娥”三句传达了她置身事外、幸免苟活的愿望,请结合这一内容,分析文天祥“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三句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意,把握诗句情感态度的能力。
此题设题巧妙,体现了“创设情景,任务驱动”的命题方向,王夫人诗句的引入拓宽了诗歌考查的广度,增加了学生思考作答的的维度,增强了诗歌鉴赏试题考查的思维含量。
审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结合王夫人原词的内容分析,一是要明确要求作答的是“三句表达的情感态度”。
学生作答要从三个角度思考:①原诗句的含意是什么;②原诗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即隐含着什么;③对王夫人的行为的态度怎样。
本题全市均分2.48分,并不高,主要问题在学生读不懂诗歌,答题不知多角度思考。
三、评分标准
⑴整体原则:
参考答案提供四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每点从“情感态度”与“内容原因”两个维度赋分,每项1分,即情感态度关键词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态度各1分。
⑵几项补充要求:
①对原诗句进行准确翻译者,得1分。
②答“表现文天祥爱国或忠于南宋朝廷”,最多得1分。
③参考答案第①点,从正面作答“面对国土残破愿意为宋王朝捐躯或牺牲免受耻辱”,得2分。
④对王夫人态度不能持赞扬,答成“赞美”的,得0分;表示对王夫人的情感态度关键词答成“嘲讽、指责”等的,正确。
⑤笼统作答,如“借王夫人之口批评南宋统治者”“批评王夫人及南宋统治者”等,因只答出情感态度关键词,没有分析,只能得1分。
四、典型问题
1.答题规范方面
①卷面不规范:书写潦草,随意涂改,字体过小;笼统作答,不分条,要点不清晰;
②审题不规范:审题不准,偏离情感,答题重点放在技巧、作用上;
③角度不规范:貌似三条,但切入的角度单一,实际上只是在重复一个要点。
2.内容理解方面
①不理解原文三句词意,主要是“金瓯”的意思把握不住,只能从“缺”入手,误解诗旨为“团圆”。
②忽视注释,或对注释理解不到位,误以为词人在赞美王夫人,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
③在读不通原诗的情况下,不能跳出文本、知人论世,通过对文天祥的了解或对《指南录后序》的回忆合理的推测诗词的主旨。
误把本词情感理解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或淡泊名利之类不符合文天祥历史形象的情感。
五、教学建议
⑴强化理解意识。
读懂才能做对。
引导学生重文本、重注释,二者并重。
⑵强化题型题路。
强化“关键词+分析”的作答思路。
⑶强化分条意识。
让学生学会分条,并能合理剪裁,以一条一行、首字对齐为宜。
⑷适当拓展补充诗词的相关知识,如作者经历、常见典故等,教会学生联想推断。
语言运用20题
(青州阅卷组)
一、试题分析
20题为补写句子,本次考试平均得分3.88分。
第一句应关注前文对枸杞作用的介绍以及“体质虚弱的人”这个关键词;第二句应关注“这”指代前文的“长期坚持食用”枸杞,所以第二句答案一定要有“长期食用”或者“多吃”这样的关键词;第三句应关注“比如”后是人,所以要体现枸杞对人的影响。
二、评分标准
每句二分,第一句只要是“增强体质”类似的意思都可得分;第二句“长期食用”或者“多吃”1分,“有益处”1分;第三句“枸杞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有些人食用枸杞会影响健康”均可得2分。
错别字或者句子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同学没看清题目要求的不超过15个字,导致扣分。
2.部分同学卷面太差,或者字迹模糊不好辨认。
3.部分同学有太多的错别字,仅“枸杞”两个字就有不少同学抄错,太不认真;还有不少同学太缺乏常识,喝枸杞的同学比例还不小。
4.不注意前后文的联系,第二句落掉“长期食用”或者“多吃”的有很多,第三句没有关注“人”的也不在少数。
四、教学建议
1.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
2.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3.具体推导时,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语言运用21题
(高密阅卷组)
一、试题分析
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本题考查逻辑推断,平均分 1.65。
示例所供问题语段犯了不完全归纳(以偏概全)的逻辑问题,反驳①属于正面直接反驳,反驳②属于侧面归谬反驳。
第一句的陈述主体是“老张”,第二句改换了陈述主体,成为“你”。
二、出现问题:
第一句偷换了辩题条件。
谈“这所大学藏书丰富的原因的有很多的”有很多同学,或“具有丰富藏书的图书馆的大学有很多”的也不少。
第二句偷换辩题条件或结果,不当类比。
约有2/3的同学错在此处。
(1)你家里藏书很丰富,就能说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吗?
(2)书店藏书也非常丰富,就能说这是一家一流书店吗?
三、图片展示(错例)
四、复习建议:
1.进行逻辑推断方面的理论指导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三段论、选言推理、假言推理、关系推理等方式,掌握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充分条件或充分必要条件联系的必然性推理。
2.多进行逻辑推理训练,尤其是一模二模之后全国各地此类题目的新变化题型训练。
作文阅卷报告
(寿光、诸城阅卷组)
一、试题分析:
本次作文试题不避社会热点,选取第三季诗词大会作为写作材料,从四个角度三个层面精心组织材料。
一是参与者层面,简要概述获得本次大会冠军、亚军的主要事迹、对诗词的认识态度和赛后的体会,二是旁观者层面,既对雷海为和彭敏对诗词的热爱给予了充分肯定,也指出了彭敏的不足;三是组织者层面,既有对诗词大会的感悟,也有对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切期许。
对这则材料,考生并不陌生,同时,由于命题者对材料进行了精心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既可以谈“热爱和兴趣”的重要,也可以谈心态;既可以谈诗词对个人的影响,也可以谈诗词对社会的影响;既可以表达对参与者的敬佩,也可以表达对组织者的敬重。
本次作文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考生写一封书信,而书信又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可以说,本次命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紧扣传统文化这个社会热点,这应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所在。
二、主要问题:
1.对书信体非常陌生。
(1)不熟悉书信的格式。
(2)文章缺乏对象感。
书信是一种实用类文体。
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它更像是散文。
它的主要作用是:交流观点,沟通情感。
但有很多同学的作文是自说自
话,没有充分考虑写作对象。
比如,有的同学没有考虑收信人的情绪。
有学生写给亚军彭敏的信,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谈论彭敏没有获得冠军的原因是心急气躁,劝彭敏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名次,对待生活。
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
(3)表达方式单一。
很多学生的作文还停留在印证式写作的层次,只是以书信为格式的议论文而已,不能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抒真情,写真话。
2.审题不清。
(1)有的同学不用书信体。
有的同学把“雷海为”看成了“雷海”;有的是给四位写的;有的是给自己的同学、朋友写的;还有的是代彭敏等给自己写的,不一而足。
(2)不能整合文中的观点形成有机整体。
比如,有的学生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热爱和兴趣,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来立意。
在正文开头提出观点后,就开始罗列爱迪生、居里夫人、莫言、屠呦呦等人凭“热爱和兴趣”成功的事例,分析归纳他们成功的原因,而联系材料内容来进行分析的文字却非常少。
3.书写卷面仍然是个大问题,不少学生过不了书写关。
三、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关键点:
1.审题立意准确。
优秀作文能够全面把握材料,选取两个或三个材料准确立意。
能够设置分论点。
2.叙事简练,议论扼要,情感表达真挚。
能够紧扣材料的核心概念“诗词”,围绕人物获奖原因从不同层面展开探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3.语言有文采,有倾向性,有感染力,能充分考虑对方感受。
如:“想必您也定在送外卖的间隙,在电梯门开合之际,在绿灯亮起之前,于无数细碎而又珍贵的时间缝隙中,如饥似渴地捡拾着给了中国人情怀与底气的珍宝----诗词。
这是兴趣与爱好的功劳啊!”这段描写外卖小哥雷海为的文字生动细致,贴近生活,充满感情。
这样的语言就很容易打动阅卷教师。
4.有一条明晰的情感线:祝贺---敬佩---期待、赞美---自勉---祝福。
5.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字数充裕。
四、备考建议:
1.继续加强审题立意的指导,增强全面解读材料和快速准确立意的能力。
2.辅导书信的写作格式。
题目、称呼语、问候语、祝福语、落款,都要一一指导到位。
3.继续关注社会时代热点,进行微文训练,写好升格段落。
五、例文展示(见附件。
所选文章并非完美无缺,请老师们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