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产品分析
百度知道和知乎的竞品分析课件
01 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提 出问题,由其他用户回答。
知乎
一个开放的问答社区,用户可以 在上面提问,并邀请专业人士或 感兴趣的人回答。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知乎在早期也使用关系型数据库,但随着业务的发展,逐 渐转向了NoSQL数据库,如MongoDB,以适应非结构 化数据的存储需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数据处数据处理Leabharlann 架,对海量数据进行批处理和实时处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应对策略
针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提出百 度知道和知乎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竞争者搜狗问问等,对比各平台战、品牌建设、技术创新等。
未来市场预测与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预测
预测未来几年问答市场的整体规 模和发展速度。
发展趋势
探讨未来问答市场的发展趋势,例 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回答问题,提高内容质量。
知乎
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合作推出高质量的付费内容和服务。同时,知乎也与其他平台合作 ,实现知识共享和互利共赢。
05
技术实现与架构
数据存储与处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数据存 MySQL,能够高效地处理结构化数据。
内容质量
知乎,确保内容质量;知乎则 采用社区用户点赞、踩、举报等机制 进行内容筛选。
04
商业模式分析广告收入知道通过展示相关问题答案中的广告来获取收入,广告主可特征 ,使用协同过滤和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个性化设置
知乎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个性化设置选项,包括个人 主页定制、话题订阅和动态推送等。
从用户体验的5个要素,对知乎App进行产品分析
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回答获得他人认同可以满足自我实现和获得尊重的需要,用户间的互动可以满足用户社交的需要。
2、范围层1)基础功能:提问、回答、检索、关注、浏览、收藏、分享、私信、评论。
2)特色功能:编辑问题:采取wiki的形式,任何用户都有权限对问题进行编辑,这样有利于提高问题的质量、减少重复问题的出现及错误,同时系统会记录操作者身份,当出现恶意行为时会酌情给予警告或者封停账号等处理;对回答进行投票,包括:赞、没有帮助、感谢、收藏。
通过用户的行为筛选出高质量的答案及该领域的意见领导者,以满足普通用户需求高质量知识的需要;一个账号只能对同一个问题进行一次回答,但可以反复修改回答。
有效减少了回答灌水的行为,提高了回答的整体质量;邀请回答:方便提问者向行业精英提问,同时有助于精英发现高质量的问题,增加了用户间的互动。
3、结构层知乎App信息架构图如下:(点击图片放大按“F”键查看原图)知乎的主要流程为:用户通过信息检索或提问的方式获取想要的高质量知识,或者通过回答自己擅长领域的问题传播自己的观点并获得他人的认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在线问答社区。
知乎的信息组织分类方式和导航结构体现出该App以层级结构和线性结构为主的信息架构,通过话题标签及关注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建立了一个满足用户需求且可以高效浏览产品内容的架构体系。
4、框架层1)首页页面布局如下图:首页即提供了浏览、检索及提问入口,减少了核心功能的用户路径长度。
由于移动端输入不便,阅读成为了知乎App最主要的功能。
设计师为尽量增加用户向下翻页时屏幕有效显示面积,减少用户翻页次数,手指向上滑动屏幕翻看其他热门问题或文章时,页面顶部的搜索框和底部的导航栏会自动隐藏,改为向下滑动屏幕回看之前内容时搜索框和导航栏会重新出现。
首页没有设置“返回顶部”的按钮,但按手机的“返回”按钮或者导航栏的“首页”标签时可实现快速返回顶部。
2)提问页页面布局如下图:编辑问题时关闭提问页面,之前编辑好的问题内容会自动保存。
用户金字塔模型的应用:知乎案例分析
⽤户⾦字塔模型的应⽤:知乎案例分析实际上,这两个模型是⼀样的。
只不过是运⽤的⽅式不⼀样。
⽤户⾦字塔模型的建⽴,⾃上⽽下,上层影响下层。
主要为了让我们对⽤户的构成有⼀个清晰的了解,并且在实际⼯作中,往往需要抓住的是⾦字塔顶端20%的⽤户;可以利⽤⽤户进⾏有效地管理⽤户;并且每个模块可以再进⾏拆解成⼩⾦字塔,作为管理⼯具,增加⽤户和⽤户之间的关系。
⽽这⾥的⽤户漏⽃模型(倒⾦字塔)与我们普遍认为的流量漏⽃模型是不⼀样的,主要是把这个看作是⼀个⽤户成长的路径,我们需要对⽤户的成长进⾏激励;并且可以作为检验产品构架搭建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实现⽤户驱动产品。
整体来看,⽤户的⾦字塔模型更多的是⽤于⽤户的管理,确保促活和留存。
具体作⽤如下:⼆、⽤户⾦字塔的实际意义这⾥以⽤户⾦字塔为基础,列举了⽤户运营在⼯作中的运⽤⽅式⽅法,主要是对⽤户⼼理的把握和运⽤:⽤户驱动、劣币驱逐良币、荣誉感、参与感以及互助感等。
在了解⽤户⾦字塔模型的建⽴及应⽤的理论知识后,下⾯以知乎为例,分析其⾦字塔的构成,主要围绕以下两个⽅⾯:What:⽤户的⾦字塔是怎样的?How:如何进⾏⽤户管理,有效促进⽤户活跃度?三、知乎的⽤户⾦字塔知乎是⼀个问答类社区,定位为“中⽂互联⽹上⾼质量内容社区”。
简单的了解下其架构:根据⽤户⾦字塔模型,知乎的⽤户⾦字塔的基础四层结构是怎样的呢?1.⾦字塔顶端这层主要是运营⼈员、创始⼈等知乎员⼯&早期种⼦⽤户。
知乎创始⼈周源,还有黄继新等、李申申等知乎头号员⼯,回答数和关注度都很⾼,绝对是知乎⾦字塔的顶尖⼈物。
早期种⼦⽤户:众所周知知乎在创⽴初期是采⽤邀请制。
第⼀批⽤户包括李开复、薛蛮⼦、徐⼩平、雷军、Keso等业内知名⼈⼠,还有很多投资圈、媒体圈⼈⼠。
他们不仅奠定了知乎这个产品基调的基⽯,也带动了其在短时间内的迅速蹿红。
这批种⼦⽤户为知乎的社区氛围和内容提供了⾮常重要的作⽤,尽管后期⼀些种⼦⽤户离开知乎或不使⽤,但⽆疑他们对知乎的贡献是有极⼤的帮助和促进作⽤的。
知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虚拟社区
• 用户自己根据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 题,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 户,来解决该问题的搜索模式。
• 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 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 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通过用户和搜索引擎的相互作用, 实现搜索引擎的社区化。
分来赚取 “财富值”,在人才运营上已经比“知乎”走得更远;而知乎的“牛人”在回 答问题时没有直接的利益“财富”交易。 2.品牌营销,通过企业问答团队认证,以及搜索引擎本身的营销推广功能,帮 助企业实现品牌曝光,相对而言,“知乎”是凭借“高逼格”特性形成本身的 品牌权威,更准确说是作用是加强了搜对企业来此知道只是间接地增加的利润 收入。用户中的马太效应
•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 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 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 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 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名字来 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 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出版刊物 • 细分行业的线下峰会 • 举审核 • 加强对累赘信息的过滤 • 改善悬赏激励制度
THANKS
简介
• 知乎,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于 2010年开放
• 社区氛围:友好与理性, • 用户:超400w+用户,连接各行各业的精
英与普通用户; • 社区模式:邀请问答制 • 内容分享:用户分享着彼此的专业知识、
经验和见解 • 内容集成:话题内容,知乎日报精选,热
门头条,个人收藏
关键字:高逼格 大牛 人才集中知道:• 答案质量参差不齐 • 复制粘贴现象严重 • 广告较多
对知乎的建议
市场营销-大学生对知识付费平台产品消费意愿调查 ——以知乎app为例论文
大学生对知识付费平台产品消费意愿调查——以知乎app为例【摘要】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新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由于人们的知识焦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引起的知识偏差,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变这些大背景下,并有支持知识付费产品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于普及,智能大屏手机和移动支付的应用,使得知识付费产品开始兴起。
本论文,先阐明知识付费的概念,知识付费平台的种类,此论文主要运用的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和市场营销学理论,接着主要分析知识付费兴起的原因,调查整理知识付费平台发展的现状。
最后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面向大学生消费群体进行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在收集的数据里,分析得出问题,并就问题给知乎的知识付费产品提供营销建议,进而给整个知识付费行业提供建议。
【关键词】知识付费营销A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nsumeproducts on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takingzhihu app as an example【Abstract】In knowledge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people's demand for new knowledge, because knowledge of anxie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caused by the deviation of knowledg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change of the 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people'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se large, paid product knowledg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duced in popularization, the intelligent domestic mobile phone and mobile payment applications, making knowledge paid products began to rise.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payment and the types of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s. This paper mainly USES consumer choice behavior theory and marketing theory. Then it mainly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rise of knowledge payment and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knowledge payment platforms.Finally, the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data for the consume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llected data,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marketing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zhihu's knowledge-paid products and the whole knowledge-paid industry.【Keywords】Knowledge paid marketing consumption目录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1.3研究内容和方法 (2)2文献综述 (3)3知识付费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4)3.1知识付费的概述 (4)3.1.1知识付费的概念 (4)3.1.2知识付费平台的种类 (5)3.2关于知识付费平台产品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分析 (5)3.3关于知识付费平台产品服务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分析 (6)4知识付费平台的现状分析 (8)4.1知识付费的兴起 (8)4.2知识付费平台发展现状调查 (9)4.3大学生对知乎知识付费平台产品的消费调查 (10)4.3.1研究的目标 (10)4.3.2问卷设计 (10)4.3.3数据收集与分析 (11)4.3.4调查结论 (19)5知乎知识付费平台产品的改进对策 (21)5.1知乎知识付费平台产品的问题 (21)5.2知乎知识付费平台的营销建议 (22)6结语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6)7附录. 大学生对知乎的知识付费产品的消费意愿调查 (27)1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付费服务的随之出现。
“知乎”产品分析.doc
“知乎”产品分析知乎产品定义: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社区氛围友好、理性、认真,这里连接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分享彼此的专业知识、经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在这里,发现更大的世界。
我的理解:真实、社区、行业精英、高质量。
知乎的出现弥补了在互联网中对相关领域缺乏深入探讨的空白,解决了相对高质量用户之间平等对话的障碍问题。
一.需求分析需求场景描述:小明一名互联网爱好者,长期关注互联网的发展。
最近“360与百度的搜索引擎之争”引起了他的兴趣。
在浏览一系列报道后,他对于这一事件,有一些疑问和见解。
他十分希望有同类的互联网爱好者来互相探讨一下。
因此,他登陆了自已在知乎的个人主页,发表了自已的问题。
同时,他也通过搜索框中关键字的搜索看到了已有的相关提问,并且浏览了回答。
对于自已感兴趣的问题,他也作了回答。
看到好的回答,他也会投上一票。
对于自已的提问,他邀请了知乎上比较有名的几位专业人士进行回答。
之后,他收到了回复的通知。
与相关人士展开了一些讨论,最后在交流与启发下,对这一问题有了满意的答案。
除了提问外,对于自已熟知与有见地的问题,他也积极地回答。
每当得到一个回复与若干投票时,他都觉得对自已来说是莫大的激励。
满足了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需求:知乎的目标受众群体是对某个行业有一定了解的相关人员。
知乎所满足的是他们输入与输出时的一种被理解与尊重的价值实现感他们的问题是对某个事件或现象理解性的提问,而非概念性的问题。
他们渴望就某一事件,听到有着不同身份的人回答。
在相似情景下,分享自已的想法。
补充:其实我觉得知乎在一定程度上和豆瓣读书是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的。
围绕某一本书的书评就好像是知乎中对某一问题的深度回答。
此外,还是许许多不贡献,看热闹,或附合、或批判的看客。
但好像豆瓣比知乎要有优势一点的是,豆瓣的书是现成,惟一的,而知乎的问题却存在着创造性和极大的重复性。
另外,有一点不同的是,在知乎中身份的重要性远大于的豆瓣。
知乎运营方案分析
知乎运营方案分析一、背景介绍知乎,是一个中文社区问答网站,于2010年1月创立,创始人是周源,投资者为前Facebook公司副总裁、Yelp公司CEO、Quora公司等人。
知乎的特点是用户可以提问,回答问题,也可以共同编辑问题和问题下的回答。
知乎源自Quora ,融入了谷歌地图API,推出了周围问题,用户可以在知乎网站上搜索出周围问题,网友可以将问题添加到地图上,表示问题与地理位置的关联。
2018年1月知乎推出创作计划,提供收入分成,被外界解读为用户只要"努力写作",基本都有机会获得实质的收入。
作为中国领先的知识分享和社区讨论平台,知乎积累了大量用户和优质内容。
然而,知乎也面临着一些运营挑战和问题,如如何增加用户活跃度,如何提高内容质量等。
二、知乎运营分析1.用户活跃度不高知乎用户数量庞大,但活跃度并不高。
大部分用户只是注册账号,但很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
此外,很多老用户也开始转移阵地,转战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如何吸引用户参与到知乎的社交互动中,成为了知乎运营的重要挑战。
2.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知乎上有大量的内容,但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一些低质量、劣质内容。
这不仅影响了用户体验,也损害了知乎的品牌形象。
如何提升内容质量,吸引更多的高质量内容创作者,成为了知乎运营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社区氛围不够活跃知乎社区氛围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足够的互动和交流。
相比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知乎的社区氛围相对偏冷清,缺乏一些活跃的话题和讨论。
如何打造更加活跃的社区氛围,提高用户的互动参与度,是知乎运营的重要考虑因素。
三、知乎运营方案1.强化社交功能知乎应该加强社交功能,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人,关注相关的话题,进行社交活动。
在知乎上进行社交互动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的粘性,也可以增加用户的互动参与度。
为了增加用户的粘性,知乎可以加强私信功能,提供更多的社交化工具,如点赞、评论、分享等。
网络问答社区“Quora”与“知乎”的比较分析
一、知乎的社区氛围与产品机制
一、知乎的社区氛围与产品机制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其核心在于用户间的互动和知识分享。知乎的社区 氛围以认真、专业、友善为主,这也正是其品牌使命的体现。用户在知乎上可以 提出问题,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这种独特的氛围使得知乎成为一个极 具价值的平台,吸引了科技、商业、影视、时尚、文化等领域的最具创造力的人 群。
一、知乎的社区氛围与产品机制
知乎的产品机制也具有独特性。其通过结构化和易获得的内容,使得用户可 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知乎也积极发掘和推荐优秀的创作者,通过 与大V和KOL的合作,让他们参与到社区中来,进一步提升社区的影响力和品质。
二、知乎的社会网络构建
二、知乎的社会网络构建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知乎作为一个平台,如何将一个个独立的 用户在一起,形成具有影响力的知识分享社区。首先,知乎通过问答机制,让用 户间形成互动,产生。问题与答案的交流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每个用户 都是一个节点,他们通过互动交流产生链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分享网络。
二、知乎的社会网络构建
其次,知乎通过推荐系统,将优质的答案和创作者推荐给更多的人,形成了 一个良性的循环。优秀的创作者得到了更多的和支持,同时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也 被更多人所认可和应用,这种推荐机制使得知乎的社会网络更加丰富和多元。
三、知乎的社会影响力
三、知乎的社会影响力
作为一个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和创作者聚集的原创内容平台,知乎在诸多领域 都具有关键影响力。首先,知乎聚集了众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通过分享知识 和经验,为普通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其次,知乎也是一个意见领袖 的聚集地,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能影响一部分人的决策和态度。此外,知乎还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和讨论,激发用户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升公众对于各类 热点话题的认知和理解。
用户角度对知乎的分析报告
用户角度知乎分析报告一、对于一款自己热爱的互联网产品,应当从自身用户的角度回答一下以下问题:1.你会继续使用这个产品吗?肯定会的。
知乎是一个高质量问答社区,在这里,我可以找到自己疑惑问题的答案,可以和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的精英探讨问题,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内心得到他人认可的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
其衍生产品知乎日报,满足了我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充足时间浏览知乎社区但是想要得知当天不同行业的优质问答的需求。
2.你会使用它的什么功能?我会利用关注功能关注我感兴趣的人,通过主页面浏览他们感兴趣的问答,通过话题专栏查看我关注的领域又更新了哪些问答,通过热门收藏看看其他人整合的我感兴趣方面的答案。
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扩充自己的视野,学习到相关的技能。
3.如果跟XX 摆在一起,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和果壳放在一起,我还是会选择知乎,因为知乎着重的是,相关行业经验以及观点的分享。
与此同时,我喜欢了解不同行业的状态,了解不同行业内精英所关注的事物,知乎无疑十分适合我。
而果壳偏向于科学,辟谣的分享,它对于科技发烧友,对某些科技方面知识有疑惑以及对些许现有科技存在质疑心理的人寻求答案有很大的帮助。
PS:对于知乎的衍生产品知乎日报我想说,一款APP的优秀程度,吸粉能力取决于他最突出的功能,而与他最为短板的功能关系甚微。
就比如说对于脸萌、足迹,很多用户都是因为其中的某一功能而热爱,对于其他短板功能是可以忍受,忽略的。
因此,站在用户的角度看,APP的制作理念和著名的木桶理论应该是不同的。
二、产品概述1.产品定位笔者认为,知乎的定位是将知乎打造成为互联网中分享知识最自在,分享经验最热情,分享观点最友好的平台。
2.产品目标知乎的目标是通过不同的问题,吸引相关行业的人产生优质的答案,通过关注功能寻求自己感兴趣的人,让相互之间不认识的人产生联系,之后产生互动,繁衍出更多的优质答案,形成良性循环。
3.产品形态扁平化,相对于垂直化社区而言,用户可以得到专业领域精英的回答同时,获得其他领域精英的想法、建议,用户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宽广,考虑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多样化,可以得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知乎业务梳理及财务数据分析(2021年)
内容目录公司业务1. 用户增长:用户圈层不止于一二线高知,用户规模呈品牌型平稳增长2. 广告业务:买量广告已基本成熟,内容营销或成为新增长点2.1. 买量广告体系2.2. 内容商业解决方案3. 会员收入:仍在初期阶段,渗透率与价格仍有提升空间4. 其他收入:“在线教育+电商”丰富变现模式财务分析1. 整体财务分析2. 营业收入细分3. 营业成本分析4. 毛利分析5. 费用分析风险提示1. 内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2. 品牌调性无法维持3. 用户增长不及预期4. 商业化不及预期5. 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业务1.用户增长:用户圈层不止于一二线高知,用户规模呈品牌型平稳增长相比可依托于买量完成快速增长的用户增长模式,知乎在重视用户增长的同时注重平台调性的保持。
平缓增长能带来相对稳定的社区气氛和品牌形象,未来平台的用户增长逻辑仍在于发挥和扩大内容端优势,并继续实行以品质为导向的分发机制。
尽管包括《答案奇遇夜》在内的极具 IP效应的网红活动对 MAU的拉升效果并不显著,但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提升知乎的品牌效应。
图19:知乎用户的月活走势(单位:万人)用户圈层不再止步于“一二线高知”,非一二线用户占比缓步提升,于19年与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相近。
2016年一二线用户占比为54.07%,到2019年下降至48.73%。
图20:知乎用户的城市级别分布(%)用户粘性方面,以DAU/MAU指标来衡量,知乎整体来看低于小红书,20年5月起低于百度贴吧。
图21:内容社区平台DAU/MAU对比(取20年1-8月数据)2.广告业务:买量广告已基本成熟,内容营销或成为新增长点2.1.买量广告体系2017年社区完成孵化,用户注册数过亿后,知乎逐渐入场商业化。
2018年上线知乎效果营销平台。
2018-2019年完成平台升级,重点搭建信息流资源链路,上线DMP、画报、创意灵感库等工具功能。
2020年12月,上线对比实验工具、RTA、游戏预约等工具功能。
解码知乎:知乎组织架构模型“大剖析”
解码知乎:知乎组织架构模型“大剖析”本文深度剖析知乎目前的内容架构模型,对于社区应用开发者可将其中的架构思维推广到一般 UGC 网站产品的优化上。
知乎是目前国内用户平均素质最高的网站,其日均访问 IP 在 60 万以上。
对于这样一个用户活跃度极高、产出大量优质内容(UGC)网站来说,如何把内容更好地组织呈现并将其中优质部分的价值最大化,非常重要。
基础模块(1 问题-n 回答-n 评论模块)知乎基础模块中一个问题对应于 n 个回答,一个回答又对应于 n 个评论,因此我们可以把基础模块称为 1 问题-n 回答-n 评论模块。
假设知乎架构模型中仅存在基础模块,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那就是信息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成新的内容并把旧信息快速替换冲刷掉,这种对基础模块无差别的线性陈列,对用户来说将是一个灾难:在简单罗列的线性信息海洋中,用户汲取其所需信息的成本太高;信息流如同大河奔流,那些有挖掘价值的信息点稍纵即逝,即信息价值被严重挥霍;用户不能将有价值的信息点从信息大河里“舀”出来,信息可见而不可用,无法产生长效作用。
知乎的产品设计者很好地意识到了这些潜在的“灾难”,并对每个问题点做出了针对性的产品设计方案,下面木柄逐一展开分析。
话题模块话题模块用来解决“在线性简单罗列的信息海洋中,用户汲取所需信息的成本太高”的问题。
知乎中,每一个基础模块(1 问题-n 回答-n 评论模块)可以添加“话题”标识,“话题”描述了基础模块的“类别”,话题模块与基础模块是多对多的映射关系(many2many)。
事实上,为内容添加“标识”的做法在以内容为核心的网站的组织架构模型中屡见不鲜,很多网站将这种“标识”称为标签(比如 lofter)。
但是知乎的话题比普通网站的标签走的更远:知乎的各个话题之间不像标签那样是孤立的,它定义了一套将话题组织起来的数据结构。
请注意,话题本身就是对基础模块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又存在一套数据结构描述了话题的组织形式,那么我们可以将这种数据结构称作“描述结构组织的结构组织”,知乎自己是这么介绍这个“描述结构组织的结构组织”:知乎的全部话题通过父子关系构成一个有根无循环的有向图;根话题即为所有话题的最上层的父话题;请不要在问题上直接绑定根话题。
知乎产品分析报告
知乎作为一个大型的中文问答社区,其中有各行各业的人员。
他们在此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与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知乎还是很多有志于进入产品领域工作的小白了解产品经理的第一站,本文为知乎产品分析报告。
体验版本:5.16.2(669)体验设备:荣耀V9(128G版)安卓版本:8.0.0体验时间:2018.5知乎为一款问答类型的软件,用户可以在其中提问并邀请其他用户进行回答。
总体来讲:知乎的用户学历以及收入水准相对较高。
知乎的图标主色调为蓝色,同百度的图标色调一致,和海洋同色象征着博大以及求索。
图标的形状为一个汉字“知”,简洁明了,让用户一眼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软件,极简的设计风格符合互联网追求效率的特征。
知乎使用过的slogan有:“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以及“发现更大的世界”。
从slogan不难看出知乎的定位为知识分享以及探索未知。
相比较大多数的问答社区,知乎的回答质量要高一些,这一点的实现得益于平台用户的水准以及平台的引导。
在知乎中如果用户的回答不相关就有可能被算法直接折叠或者由用户反映之后进行折叠,而好的答案可以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这种模式不同于很多软件所使用的点赞多的靠前或者回答早的靠前,对于好的答案有一定的倾斜,能够让优秀且切题的答案得到更多的曝光量,从而激励用户产出更加优秀的答案。
此外,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在的知乎还具有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功能,比如知乎Live以及读书会,能够让用户在付费的情况下得到高质量的信息,是知识付费模式比较成功的应用之一。
(1)用户画像知乎作为一款质量不错的软件,深受学生群体的欢迎,此外互联网从业者也是知乎的重要用户群体之一。
在知乎上很有机会能够看到业内顶尖人士的回复。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通过对高质量答主的分析不难看出知乎拥有不错的用户水准,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比较优秀的人。
无论用户是想要了解心理学、社会学科,还是想要了解动漫、游戏,都能够找到合适的人。
优秀的回答者会生产出优秀的答案,通过上图不难想象知乎对于很多涉世未深的人而言确实是观看世界的窗口。
知乎APP知识服务发展研究——基于SWOT-AHP分析
收稿日期:2020-06-24作者简介:尹楠楠,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史研究。
知乎APP知识服务发展研究———基于SWOT-AHP分析尹楠楠(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401331)摘 要:近年来,凭借宏观环境与市场的双重利好,依托站内精品资源赋能的知乎APP迅速成长为互联网头部知识服务平台。
然而,标准化的缺失和竞争日益激烈等内忧外患使得其发展遭遇重重困境。
本文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考察知乎APP知识服务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挑战。
在此基础上,利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估各因素权重,挑选合适战略。
结果表明,平台应优先采取ST多样化战略,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克服威胁。
关键词:知乎APP;知识服务;SWOT分析;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3-0034-03 得益于宏观环境与需求市场双重利好的发展机遇,知识服务浪潮迅速兴起。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知识服务付费市场规模接近400亿,并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
所谓知识服务,是以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知识的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给出解决方案,提供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创新的服务[2]。
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个体能力的提升。
互联网知识服务创新融合了教育、出版与传媒三大业态。
作为头部平台之一的知乎APP,秉持“构建普惠知识社区”的发展使命,以站内海量优质资源为依托,已推出超5.7万个知识服务产品。
但其知识服务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还存在产品标准化不足、盗版横行等内忧外患。
一、知乎APP知识服务SWOT分析(一)优 势1.多元场景产品矩阵,稳定的优质内容生产源。
针对用户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和消费场景,知乎APP先后出版知乎周刊、盐选专栏及训练营等版权级知识服务产品。
从图文到音视频,从碎片化到结构性,从专业知识到通识教育,内容体量不一,产品形态各异。
对知乎问答功能的分析与优化建议
对知乎问答功能的分析与优化建议知乎作为一款主打问答社区的产品,用户可以在平台上浏览和分享各方面的知识。
对于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来说,知乎是一个帮助用户认识世界的窗口。
从早期备受互联网从业者喜爱的小众社区,到今天面向全社会人群的知识分享平台,知乎在知识问答领域的深耕,使得了今天的成就。
今年10月,知乎迈出了新的脚步,为了让知识更接地气,正式上线了直播功能,虽然还处于试运营的阶段,但可以从中看到知乎对下沉市场的态度与决心。
知乎经历了怎样的考验?是如何在繁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如何在利用用户下沉做用户增量之后维持平台内容的质量?本文将以一个产品新人的角度,来探讨对知乎的理解和建议。
一、产品概述以问答社区作为主要功能的知乎,为什么能成功抓住用户的心?重点就在于生产内容的高标准。
早期的知乎面向的用户是互联网从业人员,以邀请码制度邀请到圈内精英,把高质量的内容输出到平台上,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了良好的精英社区氛围。
彼时的知乎带有“高质量”、“高标准”的标签。
2022年4月,知乎取消邀请制,转型成面向全社会人群的知识分享平台。
更多用户涌进了知识创作的圈子。
知乎的野心却不止于此。
从推出知乎Live、值乎、盐选会员等一系列知识付费功能,到如今的直播功能上线,可以看出知乎的战略是通过用户增长来带动知识付费的市场,从而实现产品的商业化发展。
这也使得它的经营范围从最早单纯的问答社区,转变成了现如今2.2亿用户获取知识的综合体。
但随着用户下沉,知乎的最大的优势——内容质量却受到了冲击。
大量的“抖机灵”回答和娱乐向话题的增多被大家诟病,越来越多的用户觉得在知乎上浏览高质量的内容已变得越发困难。
被用户恶搞的slogan“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一时间疯传。
现在摆在知乎面前的难题是:平台获取流量和用户获取知识两方的冲突。
用户增长是产品发展路上必要的一步,对于知乎来说,用户增长带来的作用分为两方面:(1)给产品的受众面带来可观的提升,同时带来巨大市场,以此来带动商业化发展。
知乎产品及服务的分析总结
日期:20xx-xx-xx
1 引言 3 知乎的社区生态 5 知乎的用户增长 7 结论
-
2 知乎的核心产品
4
知乎的内容质量
6 知乎的商业化路径
知乎产品及服务的分析总结
以下是知乎产 品及服务的分 析总结,总共
约2000字
1
第1部分
引言
引言
知乎作为中国最大的知识分享 和交流平台,通过多年的发展 和迭代,已经从一个简单的问 答社区发展成为了一个多推出了一系 列知识付费产品, 如知乎Live、盐选 会员等。这些产品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 知识和信息服务, 进一步满足了用户 的需求,同时也为 知乎带来了可观的 收入
3
知乎的社区生态
第3部分
多元化的内容生态
知乎的内容涵盖了 广泛的领域,包括 科技、人文、艺术 、社会等。同时, 知乎也鼓励用户创 作和分享自己的故 事和经历,这种多 元化的内容生态使 得用户能够在知乎 上找到自己感兴趣 的内容
7
第7部分
结论
➢ 综上所述,知乎作为中国 最大的知识分享和交流平 台,其核心产品是问答互 动和知识付费产品,其社 区生态是多元化的内容生 态和高质量的用户互动, 其内容质量具有专业性和 权威性以及用户参与度和 贡献高的特点,其用户增 长靠用户画像以及口碑传 播,其商业化路径是广告 收入以及知识付费产品等
知乎的内容质量
用户参与度和贡献
除了专家和学者的回答和文 章外,知乎的普通用户也积 极参与内容的创作和分享。 许多用户都是某个领域的资 深爱好者,他们通过分享自 己的经验和见解,为知乎提 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内容。同 时,这些普通用户的参与度 和贡献也促进了知乎社区的 发展和繁荣
5
知乎的用户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分析报告——知乎目录前言 (2)一、产品目标 (3)1.需求从哪里来 (3)2.目标用户是谁 (4)3.需求是否紧迫 (4)4.用户的痛是什么 (4)5.场景是什么 (5)6.需求解决了数据有何表现 (5)二、产品定位 (5)1.目标市场上的定位 (5)2.营销中的利润如何 (6)3.竞争策略中优势如何 (6)三、用户角度 (8)1.痛点是否解决 (8)2.功能是否完善 (8)四、产品运营 (9)1.线上运营 (9)2.线下运营 (9)五、未来趋势 (9)1.扩大知识范围 (10)2.知识属性划分不明 (10)3.用户自主运营 (10)4.减少领袖味,增加客观性 (10)5.看段子用户转化成写段子用户 (11)6.增加应景的话题 (11)前言文档开头,我必须说明我对知乎的喜爱程度相当高,真正加入知乎答题后,又一次感受到知识带给人类的喜悦,不求回报帮助他人的幸福感。
以前一直在百度知道答题,没有在知乎答题的原因很简单,对某一个领域没有丝毫经验,不敢贸然的在知乎上不负责任的回答,而现在对广电行业的两年认知,让我有信心在这一个领域里帮助他人,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百度知道和知乎产品定位方向的不同。
我的观点是产品都是为用户服务的,一切的产品需求和运营也是围绕用户来展开的,所以我的产品认识一直都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用户就是人,不在产品初期将产品对人的需求定位搞清楚,对产品日后的迭代会造成需求不清或者运营方向不明的问题。
写到这突然觉得狗粮是怎么升级的,不能和狗交流,我怎么知道它喜欢吃的东西就是它最钟爱的?一、产品目标知乎产品目标是用专业的知识做为连接陌生人的纽带,用单向关注去获取领域大牛的深刻见解,以问题做为讨论的引子,挖掘出更高价值的答案。
1.需求从哪里来知乎的需求来自哪里,来自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欲、他人对自己的肯定等等,对应马斯洛需求理论就是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人类群居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知乎的定位来说,人对知识的掌握是稳定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手段,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才有更强的安全感。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在知乎上答题,得到别人的感谢和赞同,无疑就是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人最后的生活目标就是得到他人的肯定。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当一个人积累的多了,也就成为了行业的大牛,也就完成了自我实现。
而抓住核心需求,对产品的运营以及建立产品壁垒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会进行分析。
2.目标用户是谁本质的需求找到了,不难发现哪些人符合以上的要求●社会地位较高●对某一个领域有着深刻的见解●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这些人也就是知乎的种子用户,即大牛们;而想成为以上这样的人,或者说由大牛们的魅力而吸引的用户,就是传播用户(发展中的用户)。
3.需求是否紧迫需求的重要性会随着人类的进步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今天人们的重点渴求不再是简单的物质需求,而大部分的人更多的是精神文化的需要,网络这一工具,更让人们具备了和自己领域中的高人们对话的机会。
我需要精神文化的指点、我需要某个领域里高人的建议、我需要在我的领域里实现价值……以上正是对应知乎的产品特点,而在相关竞品中,还没有针对这样的需求为核心的产品。
问答类的产品好做,但是根据不同需求层次,对应出来的产品是截然不同的。
4.用户的痛是什么知乎的用户分为两类:一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大牛,二是为了成为大牛的小白们。
大牛的痛在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去完成自我实现,在自我领域里没有追随者,无法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开。
小白们的痛是没有一个平台去得到大牛们的指点,即使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答案可能是低质量的,对于自己的提升没有一个准确的目标。
5.场景是什么产品使用前是什么样的用户场景。
当你有问题,你有两种方式去找到答案,一是百度知道、问问等提出问题得到别人的回答,但是你无法确认你得到的是高质量的答案,或者一些领域方向类问题也不能得到权威类的解答,原因是百度知道的产品定位不同。
二是在一些专业的论坛,论坛的特点在于垂直化,你可以得到精准的答案,但是由于垂直化,你无法熟悉其他领域的问题,或者只能得到该领域大牛的指导,得不到其他领域大牛们的想法,无法触类旁通。
知乎使用后,通过用户的认证你可以得到高质量具有权威性的答案,而大牛们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自我价值的重视,回答的问题也不会不走心的随口一说。
你的问题是开放的,可以得到其他人的看法,比如你提出对电视4K的问题,一个精通玻璃面板的人给你了答案,4K+面板不就是小米电视吗?6.需求解决了数据有何表现如何衡量是否解决了用户需求,这个问题比较离散化。
比如活跃用户数量的提升、点赞答谢数量的提升、优质回答数量的提升、线下与领域牛人们的交流活动、用户第一时间对产品的选择、用户依赖程度等等。
二、产品定位1.目标市场上的定位市场上问答式的产品比较多,通过对比可以找到知乎在市场上的定位。
知乎和百度知道的区别。
简单来说,知乎就是百度知道+论坛。
2.营销中的利润如何知乎未来可以投送广告、流量入口(和豆瓣一样,直接链接到你想购买图书的亚马逊,当当等)、和猎头合作、或者募捐(这个需要研究,国情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现在知乎也出书了,这也是一种盈利方式,但是相比以上的方式显得要慢要传统许多。
3.竞争策略中优势如何在我看来,知乎的竞争来自问答平台和问答社区。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得出一个很有趣的结论,问答平台和问答社区的优劣势是相互对应的,这个也是平台和社区特点导致的。
知乎是兼顾了平台和社区的优势而建立的,所以它的竞争点就在二者优势的升华。
知乎的竞争杀手锏其实是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这个互动性是以问题做为核心,完成一个闭环。
提问者提出问题,感兴趣的人会对问题关注成为关注者,答题者会进行答题,而关注者会对问题进行赞同评选出优质的答案,有质量的提问和回答会在各个领域里,供所有人浏览。
以上这个环节,问答平台也会做到,但是接下来就是知乎独特的地方。
提问者和关注者可以去关注答题者,而答题者赞同的答案、关注的问题、自己的答题也会在首页推送给那些关注者,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说不定哪天就形成了互相关注。
闭环的好处:⏹闭环的形式可以提高用户活跃度。
⏹追随答题者,通过问题可以系统的学习到相关知识。
⏹增加用户对知乎的黏性三、用户角度1.痛点是否解决当你有专业的问题不知道问谁的时候当你对问题的权威性很重视的时候当你想得到经验的积累时候当你想和领域中的牛人们探讨时候……如果以上情景出现让你第一时间想到了知乎,那知乎对用户的痛点就解决了。
2.功能是否完善当以问题为核心,用户做为节点完成一个闭环,知乎已经像F1一样一圈一圈的良性循环了。
但还是有一些功能需要完善,完善方向可以参照我们当年是如何从课本上学习知识的。
可以完善的功能:●知识门类的概述●专业名词的解释●知识体系的搭建百科全书是对知识门类的概述,做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让所有人都能找到想要知道的一切。
权威词典是对词条进行解释,侧重于简单明了,方便快捷。
教科书是核心教学材料,目的很简单,通过自学教科书,通过专业考试。
四、产品运营1.线上运营知乎的运营是建立在闭环上边,而其中的不少核心用户就是闭环中的催化剂,由他们推动这个闭环运作。
除此之外,官方运营对社区净化、精华筛选、移动端上的推送、微博微信推广等等。
2.线下运营问答平台和问答社区对线下重视程度不高。
平台缺少用户互动,没有建立一个忠实的用户群体;论坛缺少对知识的系统化,无法庞大的知识资源做为营销的手段。
知乎最大限度上避开上面的缺点,于是知乎组织了线下用户的交流,出版《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
五、未来趋势知乎在问答平台和社区的切入点很棒,剑走偏锋,拉开一个新的问答模式。
但是其中还有些许缺点,或者是未来应该发展的重点。
1.扩大知识范围和百度知道相比,知乎的知识范围还是不够宽广,虽然知乎的定位不能是生活助手类的问答,但是在一些领域上的空白还需要尽快填满。
2.知识属性划分不明知乎里有不少问题是搞笑无厘头的问答,这些问题本身不属于知识的范畴,和知乎高价值的问答原则相违背,但是缺少这些乐趣,就像机器运转没有润滑油一样,索然无味。
或者是保留这些问答,或者是开一个专栏,是个问题。
3.用户自主运营对糗百用户审核帖子的机制比较感兴趣,知乎做到极致的时候也应该靠用户对社区进行运营,因为知识领域的广度会让官方运营越来越力不从心,只能让各领域的用户去运营。
知识量是大数据,而用户就是解决大数据问题的云平台。
不过,这一步是很难的,正如如果中国枪支自由那社会就乱了,一个问答社区由用户自己运营那最后的导向说不定是什么方向了。
比如近几年的糗百也变得索然无味,净化这一环节没有做好。
4.减少领袖味,增加客观性在知乎里晃荡,发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
回答中容易出现领袖带队现象,一个大牛回答了,很多人都会跟随,这样原本无可非议。
但是,这样会导致缺少了对问题的讨论,缺少对问题更深的分析。
人会有这样的意识,看见第一个被人赞很多的大牛答案,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和大牛是相违背的,不再写出来,但可能他的答案又是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很多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需要的是百家争鸣。
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思路不一样,问题的本身应该是客观的,不应该是一个人的舞台,摆脱领袖式的答题,多点不同的声音。
领袖意识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活跃社区气氛,又可能打消他人答题的积极性,需要谨慎使用领袖意识。
5.看段子用户转化成写段子用户周围不少同学是在知乎上看段子,根本不会去写段子。
这些用户当然是核心用户,只不过没有贡献只有付出,如果这一部分用户参与到贡献中,那社区会更加庞大活跃。
是否可以根据这些人关注的话题、个人喜好等,官方进行干预,推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加入一些奖励机制,尝试将这些用户转化成既贡献又付出的忠实用户。
6.增加应景的话题根据社会的关注,加入一些话题,比如世界杯,首页加入世界杯的话题,让真伪球迷们在该话题下进行学习和讨论。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