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通论--浅谈日本近代化之路及其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近代化之路及其特征

摘要:日本,从偏居太平洋西北角的一个弹丸小国,在很短的时间内

一跃而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回首其漫漫变革之路,犹如漫溯在一条屈辱与光荣并存、成功与曲折同在的历史长河中。从幕府统治到“倒幕开国”,我们看到一个饱受束缚的大和民族正在摆脱封建的桎梏;从明治维新到称霸东亚,我们看到一个开明上进的政府废旧立新,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国的崛起之路。让我们超越沧桑的历史,穿梭时空的隧道,汲取大国崛起之经验,肩负复兴中华之使命!

关键词:幕府明治维新近代化殖产兴业

一、从幕府统治到“黑船”叩关

日本在经历了从公元9世纪起一直到12世纪初的200多年的藤原氏外戚专政后,公元1190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终于结束了纷争,统一了日本,并取得了天皇授予的“征夷大将军”称号,并在镰仓设立幕府,掌握了国家政权。历史上通常把源赖朝在镰仓设立幕府作为日本进入幕府统治的标志。从此,日本开始了武士政权与天皇政权并存的统治时代,但是实权却掌握在幕府手中。直到1868年的明治维新,日本共经历了镰仓、室町和德川三个长达700多年的幕府统治。

镰仓幕府以武士作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经济基础则是庄园。将军与武士之间以恩赐的土地作为媒介结成了主从关系,这多少与中国历史上周天子分封诸侯有几分相似之处。幕府的这种统治模式保持了一定时期的国内稳定。但是到了12—13世纪,日本再次内乱四起,纷争频繁。直到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丰臣秀吉的出现,日本才再次归于统一。丰臣秀吉对巩固统治和发展日本国内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露出侵略的面目。1592年和1597年成两度侵略朝鲜,觊觎中国,但均以失败告终。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日本又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在此期间,幕府建立起了“幕藩体制”,即幕府把持中央大权,地方各藩由“大名”来管理。同时,幕府还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之下为大名,武士再次之。他们构成了统治阶级,而“士农工商”成了被统治阶级。

面对16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航海贸易的兴起,幕府却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从最开始的单纯以禁教为目的发展到全面的闭关锁国。但幕府却允许荷兰和中国的船只与日本来往。此后,“兰学”在日本兴起,并成了日本了解西方的唯一窗口。闭关锁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是逆历史发展之潮流而为之,必然会落后于西方。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完败而收场。而几千年了,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而此次目睹如此庞大的中华帝国在英国的铁舰火炮下不堪一击,这着实让日本人目瞪口呆。可以说,鸦片战争给日本国的震动甚至比中国本身还大。因此日本国内开始出此很多有识之士的

觉醒。他们疾呼:“鸦片战争虽为外国之事,但足为我国之戒。”

1853年6月3日,在东印度舰队司令官佩里的率领下,4条美国黑船不期而至,叩开了日本长期关闭的国门。其实在黑船叩关之前已有1711年俄国人的叩关。1772年,俄国的“卡塔琳娜号”抵达北海道,要求与日本开港通商。但遭幕府拒绝而无功而返。此次在佩里以强大武力要挟的情况下,幕府最终在1854年3月31日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是近代日本通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际性条约,也好似第一个屈辱性条约。此后后门一开,西方列强便蜂拥而至。英、俄、法、荷竞相效仿美国。日本的主权遭到损害,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从尊王攘夷到倒幕开国

幕府的昏庸无能激化了国内统治阶级与农民及城市贫民的矛盾,而外国的入侵加重了民族矛盾。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双重作用推动下,幕府统治被推倒了悬崖边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大批改革派武士挺身而出,以中下层武士为主要力量,与幕府对抗。

起初,改革志士对幕府还抱有一定的幻想,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希望借助天皇的神威御辱雪耻。但在遭到幕府残酷镇压后,他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的统治才能救亡图存。于是,“倒幕开国”的口号代替了“尊王攘夷”。1865年,以长州、摩萨为首的强藩结成了倒幕的军事同盟。1868年1月3日,日本睦仁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宣布废除幕府,权归天皇。经过伏见、鸟羽之战,倒幕派取得最终胜利。历史上把这场倒幕战争称为戌辰战争。戌辰战争为日本的近代化扫清了最大障碍。从此,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代。

三、明治维新初期的破旧之举

在明治维新初期,明治政府进行了许多破旧之举。

首先,在经济方面,明治政府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这就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同时,统一货币,取消关卡,并进行了地税改革。通过地税改革,日本实现了实物地租向货币地主的转变,确立了近代日本土地所有制,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资本积累,我政府发展发展工业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其次,在政治方面,政府实行“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消除了封建割据,实现了中央集权在政治上的统一。

在进行废藩置县的同时,政府还逐渐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的一部分特权。但改革触动了武士阶层的利益,因而引发了以西乡隆盛为首的武士的反抗,但最终被镇压下去。

明治政府仅用了近1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封建幕府体制的破旧改革。但破旧更需立新。因此,在打破旧体制的同时,明治政府还开始了强国之路的实践。

四、向西方学习

1871年12月23日,日本岩仓使节团离开本土,开始了对西方国家的厨房和考察。他们承载着两个使命:一是交涉修改不平等条约;二是考察各国,学习强国之路。使节团虽然没有完成第一个使命,但是却很好的完成了第二个任务。他们归国后将考察的资料整理编成

《欧美回览实记》,大大开阔了日本人民的眼界。同时也促进了革新之举的推行。

在经济方面实行殖产兴业。岩仓使节团八欧美国家“内治优先”的发展经验带回了国内。明治政府根据考察团的建议,制定了殖产兴业的政策。主要是发挥国家干预力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为了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明治政府专设“内务部”,全面统领经济建设。同时为了筹措资金,政府还采取了发行公债、税费改革、开设银行及大量发行纸币的措施,提高了国家的资本积累。改革先锋大久保利通实行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农牧业、轻工业和海运为中心,调整开始时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大对民间资本的鼓励和支持,并大力支持私营企业的发展。在殖产兴业的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低价出售给关颖企业,使之私营化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长远效果。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和人力问题,明治政府实行“拿来主义”,这样可以将西方的先进成果直接应用到日本的经济建设中,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实践证明,日本的“拿来主义”既节省了自主研发的成本,也缩短了崛起的时间,可谓意义深远。而且日本人这样的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国家干预与扶持下,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私营经济一片繁荣,并涌现了很多大财阀、大财团。

在军事方面,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明治初年,政府曾采取创建中央军队、扶持军事工业的政策。山县有朋任首相过后,他决定让日本陆军采用法国体制,而海军则采用英国体制。1872年,明治政府取消兵部省,设陆军省和海军省。1873年颁布了《征兵令》,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1874年山县有朋以普鲁士为师,在陆军省内设参谋部,后扩大为独立于陆军省的参谋本部。此后不久,又社了监军本部,后来改为教育总监,专司军队教育与干部人事之职。至此,形成了由陆军省、参谋本部和教育总监共同组成的军队最高指挥机构—军部。同年,日本政府还参考外国经验,建立起了警察组织。为提高军队素质,日本建立了各种专业学校,并且在训练中灌输忠君思想,使他们甘愿成为替天皇卖命的战争工具。

明治政府不惜重金购买武器装备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并坚持将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在19世纪70年代末,日本已经掌握了独立的设计建造军舰的能力。1883年,大阪兵工厂实现了火炮生产的自主化。1885年,日本建成了“严岛”、“松日”和“桥立”三艘先进战列舰,用于对付中国的“镇远”和“定远”号战舰。

在文化方面,实行“师从西方,文明开化”。几千年来,日本始终以中国为师,入学在日本可谓根深蒂固。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了新的老师——西方国家。

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他们参照欧洲国家的教育体制,实施中小学义务教育,兴办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更重视高等教育。在1877年,东京大学成立。

通过教育改革,日本完成了“士人教育”向“国民教育”的转变。在1908年日本小学的入学率已达98%,而中国在最近几年才达到,可谓相差了近100年。

除了教育改革,在生活习惯方面也大力西化。如提倡穿西服、区长发、改行阳历等等。

1868年的明治维新,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思想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古代天皇制向近代天皇制的转变。

19世纪70到80年代,由于破产农民和没落武士以及新兴的中小地主、资产阶级不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