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由勤俭败由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成由勤俭败由奢
在第一次形势政策课上,老师介绍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被古代
思想家崇尚的并被人们接受的理念。

我认为在高度发展中国,逐渐走向富裕的
今天, 一些人思想上勤俭观念淡漠了, 滋生了不思进取, 追求享乐的思想, 这一现象如得不到制止, 必然会损害我们的社会, 败坏社会风气, 阻碍人的发展。

所以
作为大学生,必须勤俭节约,既能够为国家建设做一点小小的贡献。

同时,也
能培养一个好习惯。

在现在许多大学生不注意锻炼身体,纵情吃喝,泡网吧,睡懒觉,致使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另外,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与自己的消费状况之间的矛盾,使许
多大学生形成双重性格,在消费的同时产生负罪感,从而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

勤俭精神的缺失除了对大学生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外,对大学生所在
家庭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首先,当今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重要支出方式,再加上大学生群体节俭意识的淡薄,使得很多家庭负担沉重,甚至外债累累。

其次,大学生在经
历家庭收入和超水平消费的矛盾后,往往容易导致其家庭责任感变弱,这也影
响到大学生在毕业后即将组建的家庭的幸福度。

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定型的时期。


俭精神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的稳定。

各种媒体告诉我们,
有些大学生在其消费超出家庭承担范围后,为了继续奢侈的生活而选择了铤而
走险,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仅毁了自己的青春,也给自己的家庭致命一击。

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

缺乏勤俭精神,不但不能带来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反而会滋生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葬送已
有的文明成果。

一、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缺失的现状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群体的一部分,正是青少年
一代的中坚力量。

由于地位的重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大家关注的诸
多问题中,勤俭精神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

1、勤俭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乏对勤俭精神的阐释。

文人学子勤奋读书,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要求农民、
工匠、商人日作不辍,勤于本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有功,戏无益”等训诫早已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生存之道。

2、当代大学生的勤俭精神严重缺失
在当今社会,我们心痛地看到“勤以立志”、“俭以养德”的古代文化传统却在被大学生群体所排斥,所鄙弃。

当代大学生开始注重享受,平常的工作中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在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时候,或者是在校贫困生选择勤工
助学岗位的时候,经常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勤奋精神严重缺失。

受一些消极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宣扬“今朝有酒今朝醉”、“花开堪折直须折”,及时行乐,奢侈生活,个性叛逆,背离社会文化主流。

如此看来,他们的生活
方式实际上就是惰性和奢侈的总和。

勤俭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而懒惰、奢侈是
一切罪恶的根源。

可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勤俭精神势在必行。

3、勤俭精神的缺失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
大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主力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勤俭精神的缺失无
论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家庭的和谐,甚至是对于社会的稳定都有着
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期间养成的许多习惯都直接
被带进社会,他们一旦缺失勤俭精神,养成懒惰和奢侈的习惯,对他们的生理
和心理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二、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层次说,在低层次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的
需求趋向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享受。

我们可以从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现同一个目标,如果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势必比为了满足精神需求容易得多。

在物质文化欠发达的时代,勤俭是生活的必需,只有勤劳节俭才能保证获得的更多的食物,才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

在这种物质条件下,勤俭精神的
培养比较容易。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
程度的提高,人们不必为了生存而勤俭节约,在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大学生的
勤俭精神则必须获得这个群体的心理认同。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难度。

受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消极社会思潮的
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传统中以学业的好坏、人品
的优劣作为评判大学生的标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抛弃,取而代之,家境的好坏、消费水平的高低成了评判大学生的标准。

在与这些消极社会思潮的碰撞中,勤俭精神开始被大学生摒弃。

不可否认,作为教育机构的高等学校,一直在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
十分敏感的看到了大学生群体勤俭精神的缺失,并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但是效
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效果来看,教育存在客观缺位现象。

何以造成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教育引导的无序化和说理的空洞造成的。

旨在促使大学生具备勤俭精神的许多教育措施缺乏系统性。

首先表现在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没有形成相互连接的教育网络,过多的依赖学校进行教育,势必导致教育环节的间断,不利于大学生勤俭精神的培养。

其次,在学校教育
中重“点”轻“线”现象普遍存在,勤俭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校
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针对不同群体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样才
能有效促使大学生勤俭精神的养成。

但是在大多数的高校中,缺乏对大学生群
体勤俭精神缺失的具体情况的了解,导致相应的教育措施目的性不强,因此也
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勤俭精神
当代大学生勤俭精神的缺失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也成为所有教育者
深深思考的问题,高校的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全社会一起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为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加强对学生的勤俭教育,使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 净
化社会环境。

青年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应当主要在社会中寻找原因。

因此, 从根本上讲, 抓青年学生的勤俭道德建设, 首先要从成人抓起。

2、建设节约的校园文化环境, 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勤俭行为习惯。

校园
文化环境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

首先, 加强厉行节约的教育, 营造节俭的舆论氛围。

利用展板、提示牌、饭桌提示语等形式, 帮助学生认识节约的现实意义; 通过评论、征文、辩论等方式抨击校园浪费现象,倡导合理
文明的消费行为习惯; 通过校报、广播、网络等传媒宣传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 形成以节约为美德的主流校园文化。

其次,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勤俭
行为长效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行为评价体系, 用严格的制度去规范、约束学生, 使其保持自立自强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从学生的日常消费中, 制定
一些守则和规定, 建立一些规章制度, 把学生的消费限定在正当、科学的范围内, 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完善勤俭观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 转变学生的模糊认识, 提高勤俭自强的能力。

首先, 发挥两课主渠道的作用。

通过集中教育、个别教育、自我教育、养成教育, 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到勤俭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生活中奉献与索取、劳动与享受等现实关系的积极态度, 体现一个人正确的价值取向, 是成才成功的内在品质。

如果一个人以追求国家、集体、民族的利益为人生目的, 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奉献、创造, 他就会不畏艰险, 努力工作, 最终走向成功。

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到高消费、高浪费不适合我国的国情, 从而产生忧患意识, 提高学生的勤俭认同感。

其次开设系列选修课程, 提高勤俭行为能力。

学校应开设、消费心理学、消费教育等课程, 使学生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 提高节俭能力。

总之, 高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遵循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按照其成长发展的规律, 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促进大学生勤俭观的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