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_张淑贞3

合集下载

翻译规范理论角度下英译《庄子》研究

翻译规范理论角度下英译《庄子》研究

翻译规范理论角度下英译《庄子》研究作者:李思梦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04期天津外国语大学【摘要】《庄子》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国粹,英译《庄子》当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赵彦春的翻译版本具有很高的文学和美学价值,得到学界广泛好评。

本文拟从翻译规范角度评析赵彦春译本,探讨翻译过程,及影响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

【关键词】翻译规范角度英译《庄子》引言吉迪恩·图里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建立了描写翻译理论。

他探讨了如何接受目的语文化背景条件和特点以及如何研究文化交际下的翻译规范。

《庄子》是道家的经典之作。

在众多译本中,赵译本是其中最不凡、最值得研究的译本之一。

在深刻研究原著基础之上,赵实现了其学术之价值,文学之魅力。

本论文目的在于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来研究英译《庄子》,以此更好地理解翻译理论及《庄子》的深刻含义。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图里认为,翻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超越了源文本、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处于文化的层面。

规范处于规则和特性之间。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受限于两种规范:初步规范和操作规范。

初步规范包括翻译策略和翻译政策;操作规范是影响翻译过程的实际抉择。

在初步规范和操作规范之外,图里还提出了首要规范,它决定了一个译者翻译某篇作品的整体走向。

二、翻译规范角度下英译《庄子》研究在中国,《庄子》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且已传播到世界一些国家。

庄子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段,如重复、隐喻、矛盾、顶针等方式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到这本书中,同时他也阐述了对“道”的理解。

翻译规范对翻译实践有着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预先规范、操作规范以及首要规范三方面来看英译《庄子》。

1.预先规范。

预先规范是选择文本类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源文本是如何进入到目标文本的。

预先规范包括译本的翻译政策和翻译方向的选择。

《庄子》因包含许多蕴含中国经典哲学和文学的次回合表达而有其特殊性。

因此,译者需十分谨慎和缜密来处理源文本。

图里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

图里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

图里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周亚莉;杨晓敏【摘要】20世纪,翻译规范研究发展的如火如荼.其中以吉迪恩·图里和安德鲁·切斯特曼的研究盛极一时.本文拟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梳理两人的翻译规范论,比较两种规范的差异,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二人的翻译规范理论,旨在为我们今后的翻译研究起到指导作用.【期刊名称】《科技视界》【年(卷),期】2016(000)019【总页数】2页(P51,64)【关键词】吉迪恩·图里;安德鲁·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作者】周亚莉;杨晓敏【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1888-1968,低地国家著名翻译理论家。

图里继承并发展了著名学者埃文·佐哈儿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

图里作为翻译研究领域成就最高的理论家之一,硕果累累,共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70余篇。

但在翻译领域,图里的代表著作为1980年出版的《翻译理论探索》(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以及1995年出版的《描述翻译理论研究及展望》(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当今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随后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任教(University of Helsinki)。

切斯特曼补充并发展了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在他的翻译研究生涯中,出版了多种专著,其中最具特色的专著为《翻译模因论》(Memes of Translation)。

20世纪70年代,在多元系统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图里开始着手研究翻译规范,并于1997年完成《翻译规范与希伯来文学翻译:1930-1945》一书。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

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看《于丹〈论语〉心得》英译本

方世界好奇《 心得》 中讨论的孔子哲学思想对解决 文化规范和译人语文化规范的取舍问题上 ,译者
当今西方人面临的问题能否具有启示作用 。20 根 据文 本 的实 际情 况掌 握 两种 不 同文化 规 范 的 的 08
年美 国次贷危机引发 了全球 范围内的经融危机 ,
契合点 , 并且在译文中生动地表现出来。译者没有
通大众读者少之又少 。再次是响应国家政策 的结 的一次整整 四天没有出宾馆 , 认真到了较真 的地 果。为了吸引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更加全 步 ” 。圈 面有效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04年 , 20 国家正式启 动 了 “ 国 图 书 对 外 推 广 计 划 ” C i ok 中 ( h aB o n
( ) 要规 范体现 于译 文 的整体 风格 二 首
译文的整体风格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 译
It aoa 。在此基础之上 ,09年又全面推行 入语作品的受众 、受众的母语及其文化风格和源 ne tn1 n r i ) 20 “中 国 文 化 著 作 翻 译 出 版 工 程 ” Po c f 语作品的风格 。《 (r et o j r 心得》 英译本的受众是普通 的大
了前 进 的方 向。
选择 Et r y e e( s e Tl s y 中文名狄星 ) 心得》 h d l 为《
言解读经典 , 拉近了经典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成功 翻译和她的专业素质、生活经历以及工作态度有
的原 因有 :一 是 通俗 ,用一 般 群众 能 听懂 的语 言 关 。Et r y e e 毕业于英 国剑桥大学 , “ s eT l s y h dl 中文专 获得 从 解说 《 论语》二是 : ; 有趣 , 她用古今 中外 的故事 、 寓 业 , 英 国立 兹大 学应 用 翻学 研究 硕 士学位 ,

从图里的文学文本和译本比较模型视角分析《麦琪的礼物》

从图里的文学文本和译本比较模型视角分析《麦琪的礼物》

从图里的文学文本和译本比较模型视角分析《麦琪的礼物》作者:刘晨来源:《教师·中》2016年第01期摘要:本篇文章对以色列翻译家图里及其提出的翻译理论和一些概念,如“文本素”“充分翻译”和“转换”,进行了介绍。

并以图里的有关文学文本及其译本比较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的原文和译文的转换程度,对比较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间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些概念和模型进行分析,可以拓宽译者文本分析的视野,对文学翻译工作很有意义。

关键词:图里;文本;模型;《麦琪的礼物》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123-03收稿日期:2015-10-27一、图里简介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是以色列人,他和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lar)是特拉维夫翻译学派的代表人物。

埃文·佐哈尔可以说是图里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启蒙者和合作者。

在特拉维夫翻译学派的早期,图里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翻译理论。

他只是协助佐哈尔进行文学翻译研究,但在该过程中,图里深受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的影响。

他在对希伯来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图里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与翻译规范,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以及翻译规范的定义、分类等;②个案研究(case study),通过对实际存在的译本的研究来发现制约翻译活动的规律,即翻译规范;③母语译者(native translator)与译者的培训,指出如何运用翻译规范理论对译者进行培训。

这三方面都有自己研究的重点,但都以翻译规范为核心。

图里的研究大大促进了翻译研究学科地位的确立。

基于图里规范翻译理论的沈阳市城市公示语翻译

基于图里规范翻译理论的沈阳市城市公示语翻译

基于图里规范翻译理论的沈阳市城市公示语翻译王心彦【摘要】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生活,而公示语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的标志,是一座城市的城市名片,也是外国人看中国的窗口,尽管中国公示语翻译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仍然令人感到担忧.沈阳市作为中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一直深受广大外国人的喜爱,但沈阳市城市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各类错误,给外国人的衣食住行带来不便.综上考虑,笔者试从图里规范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沈阳市城市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并给出修改意见,旨在通过正确的城市公示语翻译,提高沈阳市的国际形象,使其成为一座全方位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大都市.【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3页(P110-112)【关键词】国际化;城市公示语翻译;图里;规范翻译理论【作者】王心彦【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沈阳市作为一座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国际化大都市,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然而,作为沈阳市城市文化代表之一的公示语翻译,却存在着拼写错误、翻译不准确,甚至中式翻译等等问题。

笔者发现,存在各类翻译错误的城市公示语在沈阳市并不少见,试想如果外国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公示语,那么也就无法实现公示语的指示、提示、限制、强制功能,也就无法达到公示语应有的交流沟通目的。

这不仅会影响沈阳市的文明形象,也会影响沈阳市的国际化进程。

因而,笔者以自己在新民三农博览园游览期间所收集的园内公示语翻译为例,针对其中出现的种种翻译错误,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以期通过正确、规范的城市公示语翻译为沈阳市的国际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家。

图里继承和发展了特拉维夫学派另一代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创立了翻译规范理论。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学评论文本的汉译策略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学评论文本的汉译策略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英语文学评论文本的汉译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引进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也将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国外。

在这个大潮流中,文学作品评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学作品评论的翻译研究至少应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但是,这类翻译研究却不多,可见文学评论文本的翻译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学评论文本旨在介绍文学作品,翻译这类文本应当遵循一定规范,才能让译语读者通过阅读文学评论的翻译能大致了解作品的内容并对作品本身产生阅读兴趣。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包含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从选材到翻译总策略再到具体的翻译策略都有章可循,可以为文本翻译提供指导。

其中,图里提出的“可接受翻译”原则更多地考虑译语文化规范,而文学评论文本翻译应符合译语读者阅读习惯,使读者对作品产生阅读兴趣,意味着这一原则能为此类文本的翻译策略提供首要指导。

因此,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可以作为此类文本的理论指导。

本文以翻译实践《爱玛》(导读与注释)所遇到的翻译难点为例,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指导,结合文学评论文本的文体特征,以纯语言性文本规范和文学性文本规范为划分,从词法、语法和句法、文体特征三个层面探讨了文学评论文本的翻译策略。

词法层面,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词义选择、词类转换以及增译与减译策略;语法和句法层面,本文以翻译实践最典型的被动语句和长难句为出发点,探讨如何选择最符合汉语表达规范和读者可接受性的翻译;文体特征层面,本文分别讨论了翻译实践中最典型的引经据典内容的翻译方法、为达到相似的文学美感采取的四字格译法和文学评论文本相关术语的翻译方法。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评价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评价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评价作者:秦文杰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1期摘要:吉迪恩·图里是低地国家翻译理论界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对希伯来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

他的研究成就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指出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学科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该翻译理论存在的不足之处,力图为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图里;描写翻译研究;翻译规范吉迪恩·图里(Giden Toury)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里发展了特拉维夫学派另一著名学者埃文·佐哈尔(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创立了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理论,在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译规范研究,描写性研究的重要性的论述和译入语为导向的研究方法构成了图里描写翻译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规范霍姆斯于1972年提出了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将翻译学分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

“纯理论”研究又分为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但历来的翻译研究未能给描写研究以应有的重视。

图里看到了这种不足,他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和描写翻译研究的目标¬——找出制约翻译抉择的文化规律,即翻译规范。

(一)描写翻译研究传统的翻译研究关注“规范性”,以原文为中心,试图指定一系列的规范,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去遵守。

而图里研究译者在文化环境中实际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去规定应该怎么做,不评价译著的优劣,只做客观的描写。

图里指出,经验科学的产生是为了对世界的某些现实进行系统的规定的描述。

因此,任何经验学科如果没有描写分支的存在,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吉迪恩·图里和他的翻译理论

吉迪恩·图里和他的翻译理论

吉迪恩·图里和他的翻译理论摘要:吉迪恩·图里是低地国家翻译理论界代表性的人物,他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意在对图里本人及其翻译理论作比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描述翻译学研究低地国家多元系统20世纪70年代西方译学研究的重点主要还是文本的实证研究、翻译过程的描写,以及文学翻译本身,以此为基础的跨学科整合及文化转向产生于80年代。

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在这个领域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成为其重要的理论渊源。

同时,图里也为现当代译学研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因此值得我们在此进行深入的讨论。

本文旨在对图里其人及其主要理论贡献作比较全面的介绍。

1.吉迪恩·图里其人图里出生在以色列的一个港口城市——海法市。

从儿童时期就开始翻译短篇故事等各种文章,其后,做过儿童周刊助理编辑。

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他的父母不让他使用德语,所以他的翻译大都是英语。

图里的翻译生涯是从文学开始的,做一些把英语译成希伯莱语和把阿拉伯语译成希伯莱语的工作。

最初,图里并没把翻译看成是一种职业,从事翻译只是为了生活。

1966年,他大学志愿填报的是新闻专业,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他感觉新闻不是他所期望的,便离开了。

第二学年结束时,学校新创建了文学研究专业,当时的创办人正物色能够胜任助教的学生,图里就报名参加并成为该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就这样他一步一步深入地了解,从而最终走上了翻译研究的道路。

在图里走向翻译家的道路上,尤金奈达是第一个对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

奈达的《翻译的科学》是图里读过的第一部有关翻译的读物。

卡特福德的著作也对他影响很深,当然,佐哈尔对他的影响也极大,佐哈尔既是他的同事又是他的导师,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是图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图里_翻译规范论 (2)

图里_翻译规范论 (2)
The then theoretical context which was dominated by translation models that posits a definition of equivalence as functional-dynamic. It is, for Toury, source-oriented and invariably directive and normative because they recognized only correct instances and types.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is not a hypothetical ideal but an empirical matter. The translated text exists as a cultural artifact for the replacement of a source text by an acceptable version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吉迪恩·图里是低地国家翻பைடு நூலகம்译理论界代表性的人物,他 在对希伯莱英语翻译文学进 行大量描述性研究的基础上, 发展了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 论和霍姆斯(James Holmes) 的描述翻译理论,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描述翻译学理论和 方法,在翻译界产生了重大 影响。
Too much idealized
Toury’s own theoretical framework
“Original” texts contain clusters of properties, meanings, possibilities. All translation privilege certain properties/meaning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and the concept of a “correct” translation ceases to be a real possibility(Toury, 1980: 18)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的历史文本翻译研究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的历史文本翻译研究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指导下的历史文本翻译研究本文以《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中第一章的翻译为例,具体探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在历史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图里作为描写性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认为翻译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要受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

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规范”这一概念。

翻译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无论是译前的翻译素材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还是译中的具体翻译技巧应用,都需要有规范的指导。

在本文的翻译实践过程中,译者发现翻译不仅仅要考虑如何在翻译标准的指导下做到“信、达、雅”,更重要的是关注如何提高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度。

要使译文在目的语文化系统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发挥影响,译者首先要考虑目的语文化中影响素材接受度的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素材;其次,根据自己翻译目的,确定遵从哪种语言和文化的规范;最后,在确定翻译大方向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遵从上述规范。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具体到本次实践中,便是先根据预备规范选定历史文本,然后根据初始规范决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最后根据操作规范的要求使用多种翻译技巧尽可能准确完整地传达源文本的意义,达到翻译目的。

具体到操作规范层面,本文主要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采用加注、词性转化、语态转化和拆分重组等翻译技巧来提升译文的可读性,使译文为译语读者所接受。

图里-描述翻译学

图里-描述翻译学
忠实性的重要性
忠实性是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前提,也是实现跨文 化交流的重要保障。
忠实性的实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深入理解原文,把握原文的语义、语境和语 用意义,力求在译文中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
翻译的准确性
准确性
指译文的表达应准确无误,无错译、漏译现象,语言表达规范、清 晰,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准确性的重要性
准确性是翻译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保证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 实现有效沟通的重要保障。
准确性的实现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表达的准确性,遵循目标 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避免出现错译、漏译等现象。
翻译的流畅性
流畅性
指译文应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无生硬、拗口的现象,符合目标 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修辞特点。
案例
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特别注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色彩 ,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更准确地传达原文
的意境和美感。
05
图里翻译学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在图里翻译学中的应用
机器翻译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机器翻译, 提高翻译效率。
自然语言处理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使翻译更加自然、流畅, 提高翻译质量。
图里翻译学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化标准
01
推动图里翻译学的国际化标准制定,促进各国之间的语言交流
与合作。
跨文化交流
02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跨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地对图里翻
译学的了解和应用。
人才培养
03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翻译人才,为图里翻译
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概述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概述

图里翻译规范研究概述作者:汤随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05期[摘要]图里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核心理论——翻译规范理论独树一帜。

他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以多元系统为基础,引入社会文化因素,试图发现翻译选择中译者所受到的规范约束。

图里的翻译规范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同时也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社会文化;多元系统[DOI]10.13939/ki.zgsc.2016.05.203图里在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从实证学科本质出发,确定了描述性翻译研究的重要性并树立其标杆地位,这也标示着翻译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大转折。

[1]他将翻译研究从以原语为导向的方法带到了以目的语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直接诱发了翻译中的文化转向。

他翻译研究中的核心理论——翻译规范理论说明现代翻译研究逐渐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狭隘,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1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前,翻译的研究都是以源文本为中心,认为一个好的翻译就应该“忠实”原文,或是“等效”“流畅”等[1],这种带有价值判断的翻译标准其实是一种规定性的翻译研究。

规定性翻译研究一直在翻译界占统治地位,如维纳和达尔贝勒纳在1958年出版的《法英比较修辞》中列举的翻译方法以及纽马克在《翻译教程》中提出的翻译步骤,都是关注的语言规范。

[2]然而随着翻译研究的发展,这种局限于文本内的研究视角越来越不能解释一些翻译现象,比如,在同一作品的不同译作中,因为作者的不同或者翻译年代的不同,翻译方法和译作关注的视角都有很大差别。

如何对既定的翻译事实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个新的研究方法——描述翻译学应运而生,它认为翻译的研究不应该全是“规定性”的,应该也需要“描述性”,研究的视野不应局限于源文本而应该投向源文本以外的因素。

[3]随着描述翻译学的发展,翻译规范的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性质转变为描述性,研究单位不仅仅局限于句子,研究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语言规范上。

图里翻译规范下译者的主体地位

图里翻译规范下译者的主体地位
5 . 结 语
译者 作为整个翻译 活动的主体 ,占据主体地位 ,在整个翻译 过程 中
创 造性地 发挥其 主观能动的作 用 ,因而译者的主体 性贯穿于整个 翻译 的 过程。从 客观角度而言 ,翻译 相关产业应得 到相应 的法规 的制 约 ,译者 的权 益也应该得 到相应 的保障 ;从主观角度 而育 ,作为译者本 身 ,应该 对 自己要求更加严 格 ,多方面 锻炼 自己的技能 ,从 翻译规 范实际 出发 , 制定合理 的翻译策 略 ,充分发挥译者 在翻译 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让翻译 规 范这个理论在 实际翻译 过程 中发挥 出应有 的指导 性作用 ,让译者 的主 体性 发挥 的更加合 理。( 作者单位 : 沈 阳师范大 学外 圜谮学 院)
从 一般意义上看 ,规范 的作用 不言 自明 ,如果失去规范 。不仅会导 致行 为的随意性 ,也会使社会 中的个体 陷入迷 茫没有 目标 和方向。 同样 的,在 翻译过程中 ,规范始终贯穿 翻译 始终 ,图里认 为 ,规 范就是那些 被 反复使 用且经常是优先使用 的准则 ,它既不 是绝对 的规则 ,也不是模 糊 的界定 。对于不符合翻译 规范 的译文 ,既没有 对其 明确的评 价标准 , 对读者 也是不负责任 的,也无法 实现原 作的客 观展现 。对 于译 者而言 , 其译本得 到广大读者甚至是原作者 的认 可 , 就必 须仔 细斟酌 。首先译者 就必须熟 知翻译规范 ,并且在此基础上将 翻译规 范应 用到实 际的翻译过 中,让 翻译规范发挥作用 ,使最终 的译本得 以实现其 自身价值 ,同时也 能完整地 体现出译者的能力和思路 。基 于以上 总结的翻译规范 的特征和 翻译规 范的重 要性 ,我们可 以看 出,译文 文本规 范与否 ,译者 在翻译过
描述性翻译是建立在 多元 系统理论之上的 ,其 中最著名 的是 图里 的 描述性翻译研 究 ,而 他还 提出 了 “ 翻译 规范 ” 的概念 。图里 认为 。在 翻译过程中 ,译者通常受到 以下 三种规范的制约 1 )预备规范 ( p r e l i m i . n a r y n o r m s )是译 者对翻译政 策的选 择 ,考 虑文本 的文 学类 型、学派 等 等 ,或者是考虑直接还 是 间接 使 用源 语来 翻译 ;2 ) 初始 规 范 ( i n i t i a l n o n n g )是译者在 翻译 前决定使 用什 么样 的翻译政 策和 翻译取 向 ,选择 是 偏向源语还是偏 向 目 标语 ; 3 )操作规 范 ( o p e r a i t o n a l n o r m s ) ,是译者 在 实际翻译 过程 中 的行 为选 择。操 作规 范之 下 又分 为 ( 1 ) 母体 规 范 ( m a t r i e i a l n o r l l l 8 ) ,是译者翻译过程 中是否使用源语 以及使用某种 间接语 言的形式 ,以及决定增删 的程度 ,是具 体到实 际翻译层 次方 面的选择 ; ( 2 )文本语 言规范 ( t e x t u a l l i n g u i s i t i c n o r ms ) ,是影 响译者最终选择 代替 源于材料的 内容 ,包括具 体 的句 子结构 。篇章设 计等等 细节上 的环节 。 这 里所说的翻译规范 , 并不 是一 般意义上的关于忠实还是通顺 之类 的翻 译 标准的规范 ,而指 的是译者在 翻译 时所受到的不同方 面的制约 ,这些 制 约主要反映源语译 人语 的社 会 文化 ,从 而直 接影 响着 译者 的 翻译决 定 。图里将以上几个方面称之为 翻译规 范 ( n o r f l 1 f ) ,这也是本 文理论 的

图里

图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的行为并一定完全与翻 译规范相符合,若符合,说明翻译者对于翻译规范给予的充分 重视,如不符合,则可能是出于翻译者的个人偏好和自我掌控 的欲望。因而不能刻板看待翻译规范。
2.翻译价值的两个要素: 翻译是涉及至少两种语言和文化传统的活动,在每一个层次 都涉及至少两套规范系统。 1)译文作为目标语篇章在目标文化或该文 化的某个部分中占据 一定位置或填补空缺。 2)译文是某个预先存在的源语篇章在目标 语中的表述。源语 篇章属于源语文化并在其中占有确定位置。 翻译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译者们在两种不同语言、文化、 篇章传统规范之间取舍的产物。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受原 文及其规范支配,也可受目标语中使用的规范支配。
2.图里关于翻译规范的分类有何合理性和不足?
合理性:他把翻译纳入到一个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进行研究,使翻译研究从传统的对文本进行孤立的、 静态的对比中解放出来。并尝试在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翻译的多维性质,使译者的策略和一些翻 译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图里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制定出一整套的翻译规范来制约译者, 而是通过对大 量译本的研究, 探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普遍规范。因为在多数情况下, 规范要通过不断学习, 知 识的不断积累, 从而总结出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规范和准则。图里翻译规范论既是描述性的, 又是以目标 语为指向的。这种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述使研究者得以客观、全面地看待翻译,而不必拘泥于忠实完美 的理想, 从而使翻译研究超越了传统译论的局限性,并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描述性的翻译规范论通 过对翻译规范认识的不断积累, 可以系统地陈述可能的翻译方式, 最终得出翻译的普遍规律。 不足: 1.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束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译者并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而是一 个活生生的能动主体。翻译时, 他受到社会因素影响, 不论是选取翻译材料, 还是选取翻译策略, 他们都 受主体性的影响。图里的翻译规范论是以埃文·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框架, 把翻译规范的研究置于 目标语文化系统之下, 所以译文常是译入语文学的源泉, 也就是倾向于异化。这样译文则会模仿译入语 文学中主导类型业已确立的传统规范, 甚至死守原创文学已经放弃的旧规范, 成为主要的保守因素, 也就 是倾向于归化。译者的能动性在这里似乎完全可以忽略了。由此可见, 在描述翻译研究那里, 译者往往 只是目的语社会文化因素借以操纵译文的媒介而已, 其自身的创造性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 译者 翻译策略的选择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客观文化因素的制约, 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译者本人。

图里的规范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图里的规范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图里的规范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郭晓娟(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外国语系湖北·武汉430079)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5)02-0208-02摘要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国外的优秀电影大量的涌入我们的生活,这就凸显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借助图里的规范理论对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研究和指导,找到电影片名翻译要遵循的规范性。

既要保留原汁原味的外国文化,又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影片的兴趣。

关键词规范翻译片名Application of Toury's Norm Theory in Translating of Film Titles//Guo Xiaojuan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foreign films flood in our daily lives in today's frequent increasingl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This article researches and instructs the title of film to find out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with the help of Toury's norm theory.Not only does the translation keep an original foreign cul-ture,but also meet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Chinese people inorder to stimulate people's interest in the film.Key words norms;translation;title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和电视作为文化传输的主要载体和媒介,肩负着不可或缺的跨文化交流使命。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黄源深《简·爱》中译本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黄源深《简·爱》中译本

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黄源深《简爱》中译本张田;徐月【摘要】图里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他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图里将翻译行为规范分为三类,分别是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特·勃朗特的代表作.以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分析黄源深译本的《简·爱》,并尝试对之作出评价.【期刊名称】《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11)001【总页数】3页(P45-46,101)【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简·爱;黄源深;译本【作者】张田;徐月【作者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中外传统译论普遍关注翻译的标准,有严复的“信、达、雅”;泰特勒的三原则和林语堂的“忠实、通顺、美”等等。

传统译论对翻译标准的关注同时具有对规范性的寻求。

到了20世纪中期,出现了翻译的语言学范式,语言学范式译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两种语言间的对等或等值。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传统译论和语言学译论的局限性被逐渐兴起的描述翻译学译论弥补。

一、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吉迪恩·图里是描述性翻译研究的领军人物,他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专门从事翻译理论研究,《描述翻译学及其他》是其代表作之一。

他在书中提出应把描述翻译学列入翻译研究的分支学科,并认为该分支学科具有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双重属性。

图里书中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图里认为,翻译首先是要“在目标文化的社会和文学系统中占有一席位,而该地位将决定所使用的翻译策略”[1]P157。

他所主张的三段式方法论,第一条是要“将文本置于目标文化系统内,分析它的意义或可接受性”[2]P56。

图里主张将重点放在对翻译作品的分析上,从中确认译者的决策过程[1]P159。

图里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翻译规范理论,指出规范是“将某一社区所共享的普遍价值或观念——如对正确与错误,适当的与不适当的看法——转换为适当的且适用于特定情形的行为指南”[2]P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62009一、引言吉蒂昂·图里(Gideon Toury)是当今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特拉维夫学派又被称为“以色列学派”,是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学派之一。

图里发展了特拉维夫学派另一著名学者埃文·左哈尔(Even-Zohar)的多元系统理论,创立了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理论,在翻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里研究的内容很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与翻译规范,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对象和目标,以及翻译规范的定义、分类等;(2)个案研究(case study),通过对实际存在的译本的研究来发现制约翻译活动的规律,即翻译规范;(3)母语译者(native translator)与译者的培训,指出如何运用翻译规范理论对于译者进行培训。

这三方面各有侧重,但都以翻译规范为核心。

二、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规范霍姆斯(Holmes)于1972年提出了翻译学的理论框架,将翻译学分为纯理论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

“纯理论”研究又分为描写翻译研究和翻译理论[1]10,但历来的翻译研究未能给描写研究以应有的重视。

图里看到了这种不足,他指出了描写研究的重要性,划定了描写翻译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并且指出了描写翻译研究的目标———找出制约翻译抉择的文化规律,即翻译规范。

(一)描写的方法和翻译的定义传统的翻译研究关注“规范性”,以原文为中心,试图制定一系列的规范,使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去遵守。

规范性翻译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总认为自己的标准是唯一正确的,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意承认世界上实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翻译”,并且“把自己局限在语言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把翻译仅仅看作是一种语言艺术,而不考虑文化的大环境”[2]447。

而图里提出以译语为导向(target oriented)进行研究,研究译者在文化环境中实际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去规定应该怎么做。

图里把译著视为译语文化中的既成事实(culture fact),不去判断译著的优劣,只做客观的描写。

图里指出,经验学科的产生是为了对世界的某些现实进行系统的限定的描述。

因此,任何经验学科如果没有描写分支的存在,就不能称之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学科。

他认为,描写研究方法是形成理论的最好方法[1]1。

描写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密切联系实际,使理论研究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这种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主观推断和规定性论述,从而实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3]30。

图里从译语文化角度出发,重新定义了翻译。

他认为,翻译就是在译语系统中,表现为翻译或者被认为是翻译的任何一段有目的的文本,不管所根据的理由是什么[1]32。

由此,描写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译本,也包括曾不被认为是翻译的翻译,例如改译、编译、和伪翻译(pseudotranslation)等等。

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有利于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在文化环境中产生出不同译本的影响因素。

图里进行描写翻译研究的目的就是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实际抉择,即翻译规范。

(二)翻译规范的概念和分类图里认为,翻译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超越了源语文本、语言之间的系统差异、翻译中涉及到的文本传统、甚至译者的认知能力的范畴,处于社会文化的层面。

处于规则(rule)与特性(idiosyncrasies)之间的社会约束(constraints)就是规范(norms)[4]51。

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活动,而且同时要受到译语规范的约束和源语规范的约束。

图里把翻译规范分为初步规范(preliminary norms)和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s)两大类。

初步规范也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翻译政策的考虑,即影响或决定作品选择的因素。

例如什么作者、哪些文学类型、学派、源语文献等等。

二是关于翻译直接性的考虑,即是否接受从另外一种语言而不是源语来进行翻译。

例如是否允许从另外一种中间语进行翻译,什么中间语被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或被接受或更受欢迎等等。

初步规范在翻译活动还没有开始前便发挥了作用[4]53。

操作规范是指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

操作规范影响文本的模板,即语言材料的模式和文本的实际文字表达。

其中,模版规范(matricial norms)决定代替源语材料出现的译语材料的形式和它在文本中的位置与分割。

模版规范还决定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张淑贞,赵宁摘要:图里是特拉维夫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描写翻译研究与翻译规范,个案研究和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

翻译规范是图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核心。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翻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中国的翻译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描写翻译研究;个案研究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09)06-0136-02作者简介:张淑贞(1979-),女,内蒙古达拉特旗人,中国民航大学(天津300300)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二语习得;赵宁(1957-),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外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语言学。

收稿日期:2008-11-27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特拉维夫学派翻译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072202)。

省略、增加和位置改变的程度。

而文本语言规范(textual-lin-guistic norms)影响或决定译者实际上选择什么译语材料来代替源语材料,或作为源语材料的对等物。

文本规范可以是纯语言性的,或者是文学性的[4]54。

在初步规范和操作规范之外,图里还提出了首要规范(initial norm)的概念,并且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即译者要么以原文为准则,遵循源语的语篇关系和规范,要么遵循译语以及译语文学多元系统(或该系统的一部分)的语言和文学规范[4]55。

首要规范决定一个译者翻译某篇作品(甚至是文学作品)时的整体取向。

图里指出,大部分翻译作品都不会处于两个极端,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某一个位置,也就是说,译者会决定牺牲某些源语文化的“规范”,同时也会尝试打破某些译语文化的“规范”,具体位置在译者考虑过“首要规范”后决定。

较少牺牲源语文化规范的翻译对于译语文化来说是一种“充分翻译”(adequate translation);而保留较多译语文化规范的翻译对于译语文化来说是一种“可接受翻译”(acceptable translation)[4]55。

图里之所以把规范作为其理论核心,一是因为规范是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主要因素,也是解释包括翻译活动在内的社会活动的关键范畴;二是确立规范可为订立规约翻译行为的法则提供依据[5]64。

而要确立规范和法则,就必须进行大量的个案研究。

三、个案研究图里理论的构建可概括为三步:首先把译文置于译语文化系统内检验其显著性和可接受性;然后把源语文本同译语文本进行比较,辨识译语文本游离源语文本的动因,从中概括、抽象出翻译行为规范;最后把所析取的规范确立为规约未来翻译行为的法则[5]64。

其中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是以个案研究为基础的。

图里的个案研究主要以外国文学作品的希伯来语译本为对象,包括:1930至1945年之间翻译成希伯来语的文学作品的翻译规范研究,德国儿童文学的希伯来译本研究,莎士比亚诗歌的希伯来译文研究等。

通过大量的个案研究,图里总结了两条翻译的普遍法则:一是渐进标准化法则(the law of growing standardization);二是干涉法则(the law of interference)。

第一类法则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迎合译语代码集中已有的惯常用法,源文本中析出的文本关系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被整合乃至完全忽视”[1]268。

图里认为,译者把源语中新奇陌生的文本置换成符合译语读者阅读习惯和审美期待的内容或形式,译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译语读者更加顺利地接受译作。

他借用了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提出译作的归化程度取决于翻译在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

翻译在译语文学多元系统中愈是处于边缘位置,译作归化的程度就愈高[1]268-274。

第二类法则指“在翻译过程中,构成源文本的各种现象(例如词汇特征、句法特征等)趋于向译语文本传递”[1]275。

这种传递既可以是正传递(positive transfer),也可以是负传递(negative transfer)。

该法则表明,源语文本对译语文本产生某种“默认”(default)作用。

这样,欲使源语文本对译语文本不产生任何干涉作用(即无干涉输出),必须具备一些特殊条件,而且译者须做出特殊努力。

图里指出,对干涉的容忍程度取决于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文学体系的威望;人们对从强势语言或文化译入的作品所持容忍度较高[1]275-279。

图里不否认翻译规范的研究对翻译实践可能的指导意义,图里另一研究重点就是如何将翻译规范理论应用于译者培训之中。

四、母语译者与译者的培训图里指出:“规范可以用来确定翻译行为的合适程度,调整所有限制翻译的因素;掌握规范是在文化环境中成为一名译者的前提。

”[1]53成为译者的过程必然涉及对于译语文化的规范的习得(acquisition)。

图里认为这些规范通常是在进行社会活动时内化而习得的。

因此他提出了母语译者(native translator)的概念。

图里认为翻译不是一种天生的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训练而获得的。

译者的发展模式应该是译者从社会环境中不断获得反馈(feedback)直至获得翻译技能的过程。

其中关键就是“在语境之中”(contextualization)[1]139-254。

与社会环境相比,学校环境中的译者培训有很多缺陷。

首先,在学校环境中老师权威过于强大,学生们更倾向于相信老师的权威,去遵守那些僵硬呆板的原则。

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学生们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忘掉他们所学的规则。

其次,学校环境不是自然的环境。

学生们缺乏环境的反馈。

他们所获得的反馈大部分来源于老师,不仅数量少,而且是单方面的[1]255-256。

但同时,图里认为翻译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产生与自然语境中翻译使用的语言本质一样的语言。

当然,学校环境也有优点。

统一、有秩序的课程安排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某些错误[1]256-257。

如何在学校环境下更有效地对译者进行培训?图里指出,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从翻译实例中自己总结提炼指导原则和规范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