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冯云廷.ppt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经济专题
主讲人:冯云廷
目录
▪ ▪ 专题一 中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变革 ▪ 专题二 城-区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专题三 新产业分工与城区产业发展 专题四 新产业区与飞地经济 专题五 大都市区与区域资源整合
专题一 区域经济关系变革 一、区域改革主线
1.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区域改革沿着两条主线进行的:
地方封锁是一种自我保护政策,与地方政府行为密切相关
发动者\调控者
地方封锁
地方政府行为
收益和风险的承担者
地区开放的主要标志:区域统一市场逐步形成;行政手段弱化;城区经 济联系密切;产业结构突破城市边界.
地区开放的必然性: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只有在与其他经济体互动中才 能得到快速发展;通过专业化协作带来的利益大于各自生产所得利益.
需要指出,场效应与外部效应是等价的,研究的是距离衰减规律。
(三)城区经济场域范围 城市场效应或场力影响所及的范围可称之为城市的影响范围。而这
个范围其实就是城市市场范围。
A
O
B
城-区经济场域范围的形成是区域内各级城市空间交互 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
三、实证分析:大连的核心地位与作用
▪ 1。核心城市需要具备的条件和标志
销售 售后服务
组装
上游
下游 业务工序
新的产业分工,是产业链分工,也就是产业内部以价值活动为单位 的企业间的分工。从刚性生产方式到柔性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分工不断 发展结果。
新产业分工条件下的产业升级是从附加值低的活动(如简单的装配业)向附 加值高的活动(如R&D)转移的过程。
附加值
三、区域产业发展模式的反思
(1)对内的地方分权 改革带来的双重结果:一方面,地方利益得到强化,积极性提高,地方政 府担当起经济增长重任;另一方面,地区本位,地方保护,市场封锁. (2)对外的引进外资 地区经济开放的关键组成部分. 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因此经济高速发展 2.全球化,对上述两项改革有点石成金作用 跨国资本流动—寻找最佳投资区位---更多区域成为其实际或潜力目 的地---城市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 条件:
▪ 首先,核心城市自身要有相当的规模和经济实力。
▪ 其次,核心城市是区域内由广泛联系组成的网络之上的重要结点。
▪ 此外,核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起以市场力量为主要推动力 的城区互动机制。
▪ 标志:

总部经济与经济总部所在地

金融中心和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新兴产业的生产基地

企业家和创业者的乐园
专题二 城-区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一、城-区相互作用的动力结构 (一)两种内在作用力 1.集聚力
产生原因与条件: 交易成本节省 分工与规模经济 信息与外在效应 公共服务与劳动力市场共享
2.扩散力
产生原因: 集聚不经济 市场范围的扩展 技术革新与信息技术发展
(二)空间相互作用是借助于两种力实现的
1. 在区域发展不同阶段,两种力作用强度不一样。 2.两种作用力的背后是人们的区位选择行为。 3. 两种力共同作用,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二、力与场:城区相互作用经济场域的形成
(一)城-区可视为一个经济空间场
“场”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将其引入经济学,形成经济场。经济 场是由经济源、经济场力、经济媒介构成的空间。
(二)城区经济的场效应
城市场效应,指中心城市集聚和扩散对其所处区域产生的积极和消 极的影响。
距离
场效应的大小有三个因素极为重要:(1)创新的源生地---中心城市 的规模;(2)城市网络体系的健全程度;(3)空间扩散的障碍大小。
价值活动
1。偏态的产业发展模式 片面的“做大做强”,刚性的大工业、大项目、大企业。
产业结构的偏态均衡: 国有与民营;传统重化工业与新型制造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制造业
与生产服务业;城市产业与农村工业 2。产业成长与区域经济增长
三种产业成长和区域成长模式:一是一家独大的企业支撑;二是百年老店 支撑;三是由小而大的新企业成长。
3.从点极发展向大都市圈的转变
我们已进入一个”都市圈增长时代”. 城市空间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大都市圈建设是区域竞争的需要; 大都市圈是解决发展、资源与环境矛盾的选择 大都市圈是资源空间整合的有效载体
4.从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的转变
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与计划体制造成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发展失衡,并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突 出矛盾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途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二、城-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变革的基本趋势
1.从行政区划向经济区划的转变
行政区经济---诸候经济---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
行政区经济特点:经济区角色缺位;经济运行受行政区划约束;行政 或政治色彩浓.
诸候经济特点: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产业趋同. 经济区经济的建立:市场力;中心城市功能提升;空间资源整合.
2.从地区封锁向区域开放的转变
四、区域产业链网络的形成
1.产业链的本质
产业链是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能增加价值的一系列相互 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的集合 .
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
生产
市场营销
批零
服务
产业链的本质,是表达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契约链.
. ▪ 多种相关产业彼此之间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
原材料、零部件
刚性生产方式
福特主义—汽车工业
*脑体分工 *泰勒制 *最佳生产模式
垂直一体化:斯密的分工
柔性生产方式
温特尔主义---IT产业 *模块化 *分包 *标准控制
纵向分解:新产业分工
规模效应
集聚效应
刚性大企业
虚拟企业
柔性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结果,是降低交易成本。
二、新产业分工
附加价值
R&D 零部件
模块零部件
▪ 2。大连的核心地位不明显源自于集-散机制决定的竞争力差

▪ 从三个变量看集-散力的竞争力

要素成本

制度成本
要素质量
专题三、新产业分工与区域产业发展
一、生产方式的变革
生产模式由刚性走向柔性的基本趋势.总的趋势是, 新的精干灵活生产组织方式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标准化大批 量生产组织方式。前者又称“刚性生产方式”,以“福特主 义”为代表。后者又称“柔性生产方式”,以“温特尔主义” 为 代表。
金融系统 研究与开发
采购
生产
市场营销
批零
服务
运输与通讯(原材料、零部件、产品、人员、信息运移)
产业链管理:
调节、合作与控制
原料与生产费用
设计

1元
采购
储存运输 批发经销
软3元
零售
4元
▪ 2.产业链分工边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