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考考纲
高考物理考纲
![高考物理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8ce6140d7fd5360cba1adbc1.png)
高考物理考纲一、考试性质上海市物理高考是为了高等院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
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试对象为参加高考选考物理科目的全体考生。
二、考试目标物理科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
具体的能力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1能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基本含义并知道其发展历程1.2能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处理问题1.3能理解用图像描述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2.物理思维能力2.1能根据物理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2.2能用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推理2.3能应用简单的数学技能处理问题2.4能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2.5能阅读理解简单的新物理盒子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推理3.物理实验能力3.1能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3.2能对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判断3.3能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4.综合应用能力4.1能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问题进行处理4.2能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合理的物理模型4.3能针对具体问题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讨论并作出判断4.4能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分析,作出评价4.5能发现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或给出的现象进行探究三、考试细则1.物理学科各部分考试行为目标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物理学科高考试卷中各部分行为目标所占分值的比例,根据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要求制定。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约占25%,物理思维能力约占35%,物理实验能力约占20%,综合应用能力约占20%。
2.物理学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物理学科各部分考试内容在试卷中所占分值的比例,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课时数的比例大致相当。
力学部分占40%,电磁学部分约占35%,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约占25%。
上述部分内容中包含相应的实验,实验部分分值占整卷的20%左右。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4ab53a6ad02de80d5d840d2.png)
物理I.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2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自感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2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互感自感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dcb36cf5335a8102d220f8.png)
第2讲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互感 自感对应学生用书P170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Ⅱ(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单选)将闭合多匝线圈置于仅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关于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 D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始终相同解析 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 知,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A 错.感应电动势正比于ΔΦΔt ,与磁通量的大小无直接关系,B 错误、C 正确.根据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即“增反减同”,D 错误. 答案 C 【知识存盘】 1.感应电动势(1)概念: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2)产生条件: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与电路是否闭合无关. (3)方向判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断.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内容: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2)公式:E =n ΔΦΔt,其中n 为线圈匝数.(3)感应电流与感应电动势的关系:遵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I =ER +r.3.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1)导体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可用E =Blv 求出,式中l 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2)导体棒在磁场中转动时,导体棒以端点为轴,在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感线方向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E =Blv -=12Bl 2ω(平均速度等于中点位置的线速度12l ω).互感、自感 Ⅰ(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多选)在如图9-2-1所示的电路中,图9-2-1A 1和A 2是两个相同的灯泡,线圈L 的自感系数足够大,电阻可以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合上开关S 时,A 2先亮,A 1后亮,最后一样亮B .断开开关S 时,A 1和A 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C .断开开关S 时,A 2闪亮一下再熄灭D .断开开关S 时,流过A 2的电流方向向右解析 合上开关S 时,线圈L 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增大,并且阻碍作用逐渐变小直至为零,故A 2先亮,A 1后亮,最后一样亮.选项A 正确.断开开关S 时,线圈L 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减小,因电路稳定时通过A 1和A 2的电流大小相等,故断开开关S 时,A 1和A 2都逐渐熄灭,流过A 2的电流方向向左.选项B 正确,C 、D 错误. 答案 AB 【知识存盘】 1.互感现象(1)互感: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互感.(2)应用;利用互感现象可以把能量由一个线圈传递到另一个线圈,如变压器、收音机的磁性天线.(3)危害;互感现象能发生在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有时会影响电路正常工作.2.自感现象(1)概念: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2)自感电动势①定义: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感电动势. ②表达式:E =L ΔIΔt .(3)自感系数L①相关因素:与线圈的大小、形状、匝数以及是否有铁芯有关. ②单位:亨利(H),1 mH =10-3H ,1 μH =10-6H.1.对公式E =n ΔΦΔt的理解2.公式E =BLv 与公式E =n ΔΦΔt的比较对应学生用书P171考点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 ΔΦΔt 的应用【典例1】 (单选)(2012·课标全国卷,19)图9-2-2如图9-2-2所示,均匀磁场中有一由半圆弧及其直径构成的导线框,半圆直径与磁场边缘重合;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面(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0.使该线框从静止开始绕过圆心O 、垂直于半圆面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半周,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现使线框保持图中所示位置,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线性变化.为了产生与线框转动半周过程中同样大小的电流,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率ΔBΔt的大小应为( ). A.4ωB 0π B.2ωB 0π C.ωB 0π D.ωB 02π解析 当线框绕过圆心O 的转动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由于面积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设半圆的半径为r ,导线框的电阻为R ,即I 1=E R =ΔΦR Δt =B 0ΔSR Δt=12πr 2B 0R πω=B 0r 2ω2R .当线圈不动,磁感应强度变化时,I 2=E R =ΔΦR Δt =ΔBS R Δt =ΔB πr 2Δt 2R ,因I 1=I 2,可得ΔB Δt =ωB 0π,C 选项正确. 答案 C【变式跟踪1】 (单选)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来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 s 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 ). A.12B .1C .2D .4 解析 设原磁感应强度是B ,线框面积是S .第1 s 内ΔΦ1=2BS -BS =BS ,第2 s 内ΔΦ2=2B ·S 2-2BS =-BS .因为E =n ΔΦΔt,所以两次电动势大小相等,B 正确.答案 B ,借题发挥1.磁通量变化通常有两种方式(1)磁感应强度B 不变,垂直于磁场的回路面积发生变化,此时E =nB ΔSΔt;(2)垂直于磁场的回路面积不变,磁感应强度发生变化,此时E =n ΔB Δt S ,其中ΔBΔt 是B -t图象的斜率.2.决定感应电动势E 大小的因素 (1)E 的大小决定于ΔΦΔt(2)E 的大小决定于线圈的匝数. 特别提醒(1)E 的大小与Φ、ΔΦ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2)Φ=0时,ΔΦΔt不一定为零.3.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解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穿过闭合电路的磁场方向及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2)利用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3)灵活选择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不同表达形式列方程求解. 考点二 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典例2】 (多选)(2012·四川卷,20)图9-2-3半径为a 右端开小口的导体圆环和长为2a 的导体直杆,单位长度电阻均为R 0.圆环水平固定放置,整个内部区域分布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杆在圆环上以速度v 平行于直径CD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杆始终有两点与圆环良好接触,从圆环中心O 开始,杆的位置由θ确定,如图9-2-3所示.则( ). A .θ=0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2Bav B .θ=π3时,杆产生的电动势为3BavC .θ=0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2B 2av(π+2)R 0D .θ=π3时,杆受的安培力大小为3B 2av(5π+3)R 0解析 当θ=0时,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l 1=2a ,所以杆产生的电动势E 1=Bl 1v =2Bav ,选项A 正确.此时杆上的电流I 1=E 1(πa +2a )R 0=2Bv(π+2)R 0,杆受的安培力大小F 1=BI 1l 1=4B 2av(π+2)R 0,选项C 错误.当θ=π3时,杆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l 2=2a cos π3=a ,杆产生的电动势E 2=Bl 2v =Bav ,选项B 错误.此时杆上的电流I 2=E 2⎝ ⎛⎭⎪⎫2πa -2πa 6+a R=3Bv(5π+3)R 0,杆受的安培力大小F 2=BI 2l 2=3B 2av(5π+3)R 0,选项D 正确.答案 AD 【变式跟踪2】图9-2-4(多选)如图9-2-4所示,水平放置的U 形框架上接一个阻值为R 0的电阻,放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半径为L 、质量为m 的半圆形硬导体AC 在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距离d 后速度达到v ,半圆形硬导体AC 的电阻为r ,其余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AC 两端电压为U AC =2BLv B .此时AC 两端电压为U AC =2BLvR 0R 0+rC .此过程中电路产生的电热为Q =Fd -12mv 2D .此过程中通过电阻R 0的电荷量为q =2BLdR 0+r解析 AC 的感应电动势为E =2BLv ,两端电压为U AC =ER 0R 0+r =2BLvR 0R 0+r,A 错、B 对;由功能关系得Fd =12mv 2+Q +Q μ,C 错;此过程中平均感应电流为I -=2BLd(R 0+r )Δt,通过电阻R 0的电荷量为q =I -Δt =2BLdR 0+r,D 对. 答案 BD ,借题发挥1.理解E =Blv 的“四性”(1)正交性:本公式是在一定条件下得出的,除磁场为匀强磁场外,还需B 、l 、v 三者互相垂直.(2)瞬时性:若v 为瞬时速度,则E 为相应的瞬时感应电动势. (3)有效性:公式中的l 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4)相对性:E =Blv 中的速度v 是导体相对磁场的速度,若磁场也在运动,应注意速度间的相对关系. 2.电荷量的计算计算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一定要用平均电流乘以时间.即由q =I -Δt ,I -=E -R 总,E -=nΔΦΔt ,可导出电荷量q =n ΔΦR 总.对应学生用书P173疑难突破6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常考类型1.由给定的电磁感应过程选出或画出正确的图象;2.由给定的有关图象分析电磁感应过程,求解相应的物理量. 易失分点1.由于疏忽把物理量的正负判断错误; 2.把物理量的关系分析错误;3.忽视了图象的横轴表示的物理量而错选答案,如有些题目横轴表示位移x ,仍当作时间t 导致出错. 突破策略1.电磁感应图象问题的求解的关键弄清初始条件,正、负方向的对应,变化范围,所研究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进出磁场的转折点是解题的关键. 2.一般解题步骤(1)明确图象的种类,即是B -t 图还是Φ-t 图,或者是E -t 图、I -t 图等. (2)分析电磁感应的具体过程判断对应的图象是否分段,共分几段. (3)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4)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定律等规律写出函数关系式.(5)根据函数关系式,进行数学分析.(6)画图象或判断图象.典例(单选)(2012·课标全国卷,20)如图9-2-5所示,图9-2-5一载流长直导线和一矩形导线框固定在同一平面内,线框在长直导线右侧,且其长边与长直导线平行.已知在t=0到t=t1的时间间隔内,直导线中电流i发生某种变化,而线框中的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设电流i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相同,则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审题流程解析因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离导线越近磁场越强,而线框中左右两边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相反,导线框的左边受到的安培力大于导线框的右边受到的安培力,所以合力与左边框受力的方向相同.因为线框受到的安培力的合力先水平向左,后水平向右,根据左手定则,导线框处的磁场方向先垂直纸面向里,后垂直纸面向外,根据安培定则,导线中的电流先为正,后为负,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 A。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9cdfda6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1.png)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
引言
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时刻,而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文将提供一份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帮助学生针对高考物理复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一、力学
1. 运动的描述和图像表达:位移、速度、加速度
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3. 弹簧力和弹性力
4.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5. 动量和冲量
二、热学
1. 热学概念:温度、热量、热平衡等
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热传导和热辐射
4. 热力学第一定律
5.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
三、光学
1. 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凸透镜和凹透镜
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四、电学
1. 电荷和电场的概念
2. 电流和电阻
3. 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4.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
5. 电磁波的概念和特性
五、核物理
1. 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2. 放射性衰变和核能的利用
3. 核反应和核聚变
结论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高考来说也是必考科目之一。
掌握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提纲对于高考复习至关重要,而以上提纲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核物理等方面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合理
安排复习计划,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点难点部分的学习上。
通过系统学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考生们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写作提醒:在文章中避免使用“小节一”或“小标题”的词语。
且请注意,本平台不提供解题、作文等用于学业考试和作弊的帮助。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有用且合法的信息。
祝您学业进步!。
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_高中物理复习提纲
![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_高中物理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5f931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9.png)
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_高中物理复习提纲高考物理知识点提纲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 进行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1讲电场的力的性质(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1讲电场的力的性质(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666e82d0d233d4b14e69f8.png)
选修3-1 第六章静电场第1讲电场的力的性质对应学生用书P103电荷、电荷守恒定律、点电荷Ⅰ (考纲要求)【思维驱动】(多选)关于元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解析元电荷只是一个电荷量单位,没有正、负,不是物质,电子、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其带电荷量为一个元电荷,A错误;实验得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e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B正确;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D正确.答案BCD【知识存盘】1.物质的电结构(1)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2)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2.点电荷、元电荷(1)元电荷: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 表示,e =1.60×10-19C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2)点电荷:①本身的线度比相互之间的距离小得多的带电体. ②点电荷是理想化模型.3.电荷守恒定律(1)内容:电荷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起电方法: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起电. (3)带电实质:物体带电的实质是得失电子.库仑定律 Ⅰ (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图6-1-1(单选)如图6-1-1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a 与b ,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分别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l ,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两球电量的绝对值均为Q ,那么,a 、b 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引、库仑力F 库分别为( ).A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B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C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 2D .F 引=G m 2l 2,F 库≠k Q 2l2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两个可看成质点的物体,虽然两球心间的距离l 只有半径的3倍,但由于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两球壳可看做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因此,可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对于a 、b 两带电球壳,由于两球心间的距离l 只有半径的3倍,不能看成点电荷,不满足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故D 正确. 答案 D【知识存盘】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F =kq 1q 2r,式中k =9.0×109 N ·m 2/C 2,叫静电力常量.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静电场 Ⅰ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Ⅱ (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单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E =F q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B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等于F q,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 C .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即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D .公式E =F q 和E =kQ r2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解析 E =F q只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不能由此得出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与电荷量成反比,因为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只与电场本身的性质有关,与检验电荷的电量及受力无关,A 错,B 对;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C 错;公式E =F q 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E =kQ r2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D 错. 答案 B 【知识存盘】 1.静电场(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 (2)定义式:E =Fq.单位:N/C 或V/m (3)点电荷形成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 =k Q r2.(4)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5)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电场线 Ⅰ(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图6-1-2(多选)如图6-1-2所示为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该电场线上有a 、b 两点,用E a 、E b 分别表示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则( ). A .a 、b 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B .因为电场线由a 指向b ,所以E a >E b C .因为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 =E bD .不知道a 、b 附近电场线的分布情况,E a 、E b 的大小不能确定解析 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本题中的电场线是直线,因此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一条电场线不能确定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 答案 AD 【知识存盘】1.定义: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强弱及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一致,曲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2.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如图6-1-3所示).3图6-1-对应学生用书P104考点一电场强度的理解与应用电场强度三个表达式的比较图6-1-4【典例1】 (单选)如图6-1-4所示,在某一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其中a点的场强大小为E a,方向与ab连线成3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 b,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则关于a、b两点场强大小及电势高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 全册复习大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全册复习大纲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017443fd49649b6649d7471a.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e6cff98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7.png)
2024年物理高考考纲2024年参加高考的物理考试将按照以下考纲进行命题和出题。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份考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和应试能力。
一、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等内容。
2.熟悉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并能进行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
3.具备物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能对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
4.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物理实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
二、考试形式2024年物理高考将分为两部分进行,包括笔试和实验。
1.笔试部分:开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20分。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简答题。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进行推理和计算,并能对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2.实验部分: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考试安排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知识范围和考点以下是2024年物理高考的知识范围和考点的概述,详细内容可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1.力学:包括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和机械能等内容。
考点包括运动的描述和表示、质点和刚体的平衡条件、牛顿运动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摩擦力和弹力等。
2.热学:包括热量和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力学等内容。
考点包括热量和能量的转化、热平衡和温度的测量、热传导和热传导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等。
3.光学:包括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内容。
考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定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光谱和光的色散等。
4.电磁学:包括静电场、电流、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
考点包括电荷和电场、电势和电场强度、电流和电阻、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等。
5.原子物理:包括原子结构和量子物理等内容。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1讲运动的描述(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 第1讲运动的描述(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fdcfdb84254b35eefd34f8.png)
物理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讲运动的描述对应学生用书P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考纲要求)【思维驱动】(单选)(2012·南京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地球很大,又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解析参考系可以是固定不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选项A错误,B正确;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选项D错误.答案 B【知识存盘】1.质点(1)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点,叫质点.(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2.参考系(1)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它的物体做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参考系.(2)选取: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3.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路程和位移、速度和速率Ⅱ(考纲要求)【思维驱动】图1-1-1(多选)如图1-1-1所示,一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指向BB.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C.人在B点瞬时速度方向由A指向BD.人在B点瞬时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解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所以人从A到B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指向B,A正确、B错误.物体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在该点的运动方向,人在B点时的运动方向为沿B点的切线方向,所以人在B点瞬时速度方向沿B点的切线方向,C错误、D正确.答案AD【知识存盘】1.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2)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2.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速度(1)速度: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个就是速度. (2)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是矢量.(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4.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加速度 Ⅱ(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单选)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 2,a乙=-4 m/s 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解析 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A 错.甲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B 对.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C 错.由Δv =a Δt 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速度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 错. 答案 B【知识存盘】 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a =ΔvΔt .3.单位:m/s 2.4.方向:是矢量,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质点与几何“点”:质点是对实际物体进行科学抽象的模型,有质量,只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对应学生用书P2考点一 对质点的进一步理解【典例1】 (多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 A .中国乒乓球队队员马林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单的金牌,在研究他发出的乒乓球时B .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射击中,研究美国名将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了 4.4环的子弹时C.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时D.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解析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乒乓球有转动,这种转动不能忽略,所以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研究美国名将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了4.4环的子弹的运动时,由于子弹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所以可以看做质点;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时,可以忽略哈雷彗星的自转,也可以看做质点;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不需要考虑汽车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汽车可以看做质点,所以选项B、C、D正确.答案BCD图1-1-2【变式跟踪1】 (多选)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1-1-2所示.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神舟九号”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时37分”表示是时刻B.“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和路程都为零C.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不可以把“神舟九号”看成质点D.“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平均速度也不为零解析“18时37分”是“神舟九号”发射的瞬间,指时刻,A对;“神舟九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路程不为零,B错;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对“神舟九号”姿态调整,涉及到转动,所以不能将“神舟九号”看成质点,C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判断D错.答案AC,借题发挥1.对质点的理解(1)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②有转动但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2)不以“大小”论质点,同一物体看“情况”. 2.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 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考点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图1-1-3【典例2】 (多选)如图1-1-3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 .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 审题流程解析 由v -=x t 可得:v -AB =11 m/s =1 m/s ,v -AC =52m/s ,故A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故C 正确;由A 经B 到C 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 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D 错误. 答案 ABC【变式跟踪2】 (单选)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6t -2t 3(m),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6t 2(m/s),则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从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 A .-18 m/s 、-2 m/s 、6 m/s B .-18 m/s 、-2 m/s 、2 m/s C .-2 m/s 、-2 m/s 、-18 m/s D .-18 m/s 、6 m/s 、6 m/s解析 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v =6-6×22m/s =-18 m/s ,物体经时间1 s 速度减为0,由x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可知在t =0到t =2 s 内发生的位移为Δx =-4m ,所以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ΔxΔt=-2 m/s ,由x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可知在t =0到t =1 s 内发生的位移为x 1=4 m ,所以从t =0到t =2 s 内通过的路程为s =12 m ,所以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率为v -=sΔt=6 m/s ,A 对.答案 A ,借题发挥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粗略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2.瞬时速度的粗略计算方法:用很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求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3.平均速度的两个计算公式4.两个公式的灵活应用(1)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灵活选取公式,进而求得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在处理纸带问题时,灵活应用公式可求得纸带中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考点三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 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对比决定因素【典例3】 (多选)下述几种运动情况,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是( ).A.物体的速度不变,但加速度不为零B.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大C.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也保持不变解析只要有加速度,速度一定变化,但是速率可能不变(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和速度大小、变化量都没有直接关系.答案AD【变式跟踪3】 (单选)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速度一定增加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则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解析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正负表示与选取的正方向间的关系,即相同为正,相反为负.若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即同为正或同为负,则速度一定增加,反之,方向相反即一正一负,则速度一定减小,选项A错误;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选项B正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变化(如平抛运动),也可能不变(如自由落体运动),选项C错误;若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尽管加速度在变小,速度仍在增大,只是增加得越来越慢,选项D错误.答案 B ,借题发挥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1.a 与v 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2.速度“增加”或“减小”的快慢――→决定加速度的大小3.加速度虽然由a =Δv Δt 定义,但a 与Δv 及Δt 无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F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及质量决定的.对应学生用书P4命题热点1 对直线运动基本概念的考查命题专家评述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能力: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为主,试题难度小. 命题趋势在2014高考中,着力点仍有可能是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图象和公式的应用等,题目可能情景新颖、结合实际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较少、难度较小,为考生必得分数.阅卷教师揭秘错因检索1.不能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2.分不清矢量与标量,没能正确理解矢量正负号的含义; 3.不能正确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的关系. 应对策略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知道知识结论,还要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体会物理思想和物理概念,这样才能灵活地驾驭知识,取胜高考. 高考佐证。
2021高考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
![2021高考人教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ad33f290c69ec3d4bb750d.png)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讲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主干梳理对点激活知识点° 参考系、质点I1 . 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01|参考的物体。
⑵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的选取是[P2任意的,既可以是|03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04静止的物体,通常选[05地面为参考系。
②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06同一参考系。
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可能C07不同,可能[08相同2. 质点⑴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09质量的点。
⑵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至大小和了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知识点2|| 位移、速度n1. 位移和路程2.速度和速率(1)速度:物体的L09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10时间的比值。
①定义式:v = 書,单位:m/s。
②矢量性:速度是迫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12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③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⑵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舟, 只能J3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是[14矢量,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
(3)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15某一时刻或〔16某一位置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矢量,方向即物体在这一位置或这一时刻的运动方向。
能够卫精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4)速率:丄8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5)平均速率:指物体通过的19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知识点•目I加速度n1.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卫2时间的比值。
2. 定义式a= _03弓,单位:04 m/s2。
3. 方向加速度为矢量,方向与_05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4.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_06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一堵点疏通1.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做参考系。
物理必修新课标高考大纲
![物理必修新课标高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487c352ad02de80d4d840ca.png)
质点的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Ⅰ
Ⅱ
Ⅱ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物理2:
内容标准
高考大纲要求
内容
要求
说明
(一)机械能和能源
(1)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物理1:
内容标准
高考大纲要求
内容
要求
说明
(一)运动的描述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第1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 (考纲自主研读+命题探究+高考全程解密)第1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含解析)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95fbddc1c708a1284a44f8.png)
选修3-2 第十章交变电流传感器第1讲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对应学生用书P185交变电流、描述交变电流的图象Ⅰ (考纲要求)【思维驱动】(多选)关于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交流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感应电动势方向不变B.线圈每转动一周,感应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C.线圈在中性面位置时,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D.线圈在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时,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答案CD【知识存盘】1.交变电流(1)定义: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2)图象:如图(a)、(b)、(c)、(d)所示都属于交变电流.其中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叫正弦交流电,如图(a)所示.2.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和图象(1)中性面①中性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②中性面与峰值面的比较(2)产生:在匀强磁场里,线圈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3)图象:用以描述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果线圈从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其图象为正弦曲线.如图(e)、(f)所示.正弦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描述交变电流的 物理量 Ⅰ(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多选)一个单匝矩形线框的面积为S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从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的位置开始计时,转速为n 转/秒,则( ). A .线框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为n πBS B .线框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n πBSC .从开始转动经过14周期,线框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为2nBSD .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2n πBS sin 2n πt解析 线框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 =BS ω=2n πBS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e =2n πBS sin 2n πt ,A 错、D 对;该线框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为E =E m2=2n πBS ,B 对;线框中的平均感应电动势E =ΔΦΔt =4nBS ,C 错.答案 BD 【知识存盘】 1.周期和频率(1)周期(T ):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线圈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单位是秒(s),公式T =2πω.(2)频率(f ):交变电流在1 s 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3)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 =1f 或f =1T.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函数表达式(线圈在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 (1)电动势e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e =E m sin__ωt . (2)负载两端的电压u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u =U m sin__ωt .(3)电流i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i =I m sin__ωt .其中ω等于线圈转动的角速度,E m =nBS ω. 3.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1)瞬时值:交变电流某一时刻的值,是时间的函数.(2)峰值:交变电流(电流、电压或电动势)所能达到的最大的值,也叫最大值. (3)有效值:跟交变电流的热效应等效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对正弦交流电,其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为:EU I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Ⅰ (考纲要求) 【思维驱动】(单选)如图10-1-1所示,在电路两端加上正弦交流电,保持电压有效值不变,使频率增大,发现各灯的亮暗情况是:灯1变亮,灯2变暗,灯3不变,则M 、N 、L 中所接元件可能是( ).图10-1-1A .M 为电阻,N 为电容器,L 为电感线圈B .M 为电感线圈,N 为电容器,L 为电阻C .M 为电容器,N 为电感线圈,L 为电阻D .M 为电阻,N 为电感线圈,L 为电容器解析 当交变电流的频率增大时,线圈的感抗变大,电容器的容抗变小,由灯1变亮,灯2变暗可知M 为电容器,N 为电感线圈,而电阻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无关,故L 为电阻,C 正确. 答案 C 【知识存盘】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电感线圈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表示,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阻碍作用越大,感抗也就越大. 2.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交变电流能够“通过”电容器,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用容抗表示.电容器的电容越大.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也就是说,电容器的容抗就越小,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起的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定义的,所以进行有效值计算时,要紧扣电流通过电阻生热(或热功率)进行计算.若图象部分是正弦(或余弦)交流电,其中的14和12周期部分可直接用I =I m 2和U =U m2的关系.对应学生用书P186考点一 正弦交变电流的产生及变化规律【典例1】 (2012·安徽卷,23)图10-1-2甲所示是交流发电机模型示意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线圈abcd 可绕线圈平面内垂直于磁感线的轴OO ′转动,由线圈引出的导线ae 和df 分别与两个跟线圈一起绕OO ′转动的金属圆环相连接,金属圆环又分别与两个固定的电刷保持滑动接触,这样矩形线圈在转动中就可以保持和外电路电阻R 形成闭合电路.图乙是线圈的主视图,导线ab 和cd 分别用它们的横截面来表示.已知ab 长度为L 1,bc 长度为L 2,线圈以恒定角速度ω逆时针转动.(只考虑单匝线圈)图10-1-2(1)线圈平面处于中性面位置时开始计时,试推导t 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1的表达式;(2)线圈平面处于与中性面成φ0夹角位置时开始计时,如图丙所示,试写出t 时刻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2的表达式;(3)若线圈电阻为r ,求线圈每转动一周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其它电阻均不计)解析 (1)矩形线圈abcd 在磁场中转动时,ab 、cd 切割磁感线,且转动的半径为r =L 22,转动时ab 、cd 的线速度v =ωr =ωL 22,且与磁场方向的夹角为ωt ,所以,整个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 1=2BL 1v sin ωt =BL 1L 2ωsin ωt .(2)当t =0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的夹角为φ0,则某时刻t 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 的夹角为(ωt +φ0),故此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 2=2BL 1v sin(ωt +φ0)=BL 1L 2ωsin(ωt +φ0).(3)线圈匀速转动时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E m =BL 1L 2ω,故有效值E =E m2=BL 1L 2ω2回路中电流的有效值I =ER +r=B ωL 1L 22(R +r ),根据焦耳定律知转动一周电阻R 上的焦耳热为Q =I 2RT =⎣⎢⎡⎦⎥⎤B ωL 1L 22(R +r )2R ·2πω=πωRB 2L 21L 22(R +r )2.答案 (1)e 1=BL 1L 2ωsin ωt (2)e 2=BL 1L 2ωsin(ωt +φ0) (3)πωRB 2L 21L 22(R +r )2【变式跟踪1】 (多选)如图10-1-3所示,图10-1-3单匝矩形线圈放置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以恒定的角速度ω绕ab 边转动,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线圈所围面积为S ,线圈导线的总电阻为R .t =0时刻线圈平面与纸面重合,且cd 边正在向纸面外转动.则( ). A .线圈中电流t 时刻瞬时值表达式为i =BS ωRcos ωt B .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I =BS ωRC .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I =2BS ω2RD .线圈中消耗的电功率为P =(BS ω)22R解析 回路中感应电动势最大值E m =BS ω,电流最大值I m =E m R =BS ωR,t =0时为中性面,故瞬时值表达式i =BS ωR sin ωt .电流有效值I =I m 2=2BS ω2R ,P =I 2R =B 2ω2S 22R ,故A 、B 错误,C 、D 正确.答案 CD ,借题发挥1.对中性面的理解(1)中性面是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是假想的一个参考面.(2)线圈平面位于中性面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最大,而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3)线圈平面与中性面垂直时,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为零,但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4)线圈每经过中性面一次,电流方向就改变一次,线圈转动一周,两次经过中性面,所以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2.对交变电流的“四值”的比较和理解=R3.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当线圈平面转到中性面(与磁场垂直的平面)时开始计时,交流电的瞬时值表达式是e=E m sin ωt,u=U m sin ωt,i=I m sin ωt.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平行时开始计时,瞬时值表达式是e=E m cos ωt,u=U m cos ωt,i=I m cos ωt.4.最大值:E m=nBSω,且E m与转轴的所在位置和线圈形状无关.考点二交变电流的图象【典例2】 (单选)在匀强磁场中,图10-1-4一矩形金属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匀速转动,如图10-1-4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t=0.005 s时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B.t=0.01 s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C.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311 VD.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100 Hz解析由图象知,该交变电流电动势峰值为311 V,交变电动势频率为f=50 Hz,C、D 错;t=0.005时,e=311 V,磁通量变化最快,t=0.01 s时,e=0,磁通量最大,线圈处于中性面位置,A错,B对.答案 B【变式跟踪2】 (多选)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内匀速转动过程中,图10-1-6线框输出的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0-1-6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36 2 VB.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36 2 V,频率为0.25 HzC.2 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D.1 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最快解析由线框输出的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图象可知,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36 2 V,频率为0.25 Hz,B正确;有效值则为36 V,A错误;2 s末,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零,所以此时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C正确;1 s末,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此时线框。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新课标人教版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新课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ffead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f.png)
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新课标人教版200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解读考纲变化2007年的物理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实质性的变化,说明2007年的高考将继续保持稳定,这对于学生是一个好消息。
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
通过对2007年考试大纲中题型示例的分析,Ⅰ卷的题目的数量和难度与去年持平,Ⅱ卷的难度有所降低。
因此一定要掌握基础知识。
备考建议高中物理涉及到力、热、光、电和原子物理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内容多,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规律性强,只要复习方法正确,可以在最后复习阶段取得良好的效果。
●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学习《考试大纲》,了解考查的知识范围,可以说,凡是考试说明中未列入的知识点和实验,不会出现在考试题中。
考生在阅读考试说明时,一定要仔细领会其中含义,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
高考试题中易、中、难题的大致比例为3∶5∶2,很少出现超过考试说明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因此,不提倡花许多时间去解偏题难题。
●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及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及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讨论;对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则应从其实验基础、基本内容、公式形式、物理实质、适用条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复习时还要抓住重点,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要了解受力分析和运动学是整个力学的基础,而运动定律则将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联系起来,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线运动和振动部分属于运动定律的应用;动量和机械能,则从空间的观念开辟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条途径,提供了求解系统问题、守恒问题等的更为简便的方法。
有了这样的分析,整个力学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为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有机整体。
2024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重点讲解
![2024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重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8244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c.png)
2024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重点讲解一、力学部分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大小与质量的乘积之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用合力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
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合力,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 动力学:-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变化量。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 冲量和动量变化率的关系: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率。
5. 平衡力学:- 静力平衡:物体在没有加速度的情况下保持平衡,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 动力平衡:物体在没有加速度的情况下保持平衡,力的合力为零,合力矩不为零。
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 热能守恒定律:- 封闭系统内热量的守恒:封闭系统内热量的增加等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减去物体所放出的热量。
- 热平衡状态: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热交换时,称它们处于热平衡状态。
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
- 理想气体定律: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压强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4. 热传递:-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传递,遵循热传导定律。
- 热对流:热量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遵循牛顿冷却定律。
- 热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气或真空传递,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
5. 相变:- 相变的条件:物质温度和压强达到特定值时,物质会发生相变。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高考物理总复习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89cc60a4028915f814dc26a.png)
②都是过程量 联系
③一般情况下,物体(质点)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路程,只有在物体(质点)
做 06 __单__向__直__线____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1.[教材母题] (人教版必修 1 P14·T1、T2)(1)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 时间?哪些指时刻?
A.列车员说:“火车 8 点 42 分到站,停车 8 分。” B.“您这么早就来啦,等了很久吧!” C.“前 3 秒”“最后 3 秒”“第 3 秒末”“第 3 秒内”。 (2)某市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有 1.20 元/公里、1.60 元/公里、2.00 元/公 里……其中的“公里”说的是路程还是位移?
6.P19~21 打点计时器使用什么电源?从纸带上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速 度?实验时,接通电源和拉动纸带的顺序是怎样的?
提示:交流电源;用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纸带上打这一点 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7.P24[科学漫步]测出的速度是不是瞬时速度? 提示:是瞬时速度。 8.P25[思考与讨论]加速度描述什么?加速度大说明什么? 提示: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说明物体速度变化 快。 9.P26~27 课本底图,你能根据飞机间距的关系做出什么判断? 提示:飞机正在加速前进。
1.(多选)下列关于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研究奥运游泳冠军叶诗文的游泳技术时,叶诗文不能看成质点 B.研究飞行中直升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时,直升飞机可以看做质 点 C.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D.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 点
14.P38~39 阅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段,体会“微元法”。 提示:时间分得非常细。 15.P40[思考与讨论]初速度为 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x-t2 图象斜率的物 理意义是什么? 提示:斜率表示加速度的一半。 16.P41[问题与练习]T5,你还能作出 T5 的 v-t 图象吗? 提示:能,如图所示。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
![(完整版)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ecdd8d04680203d8ce2f24c2.png)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完整版)高中物理考纲
![(完整版)高中物理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deeb575e26fff705cd170a5d.png)
Ⅲ、各学科考核目标、内容物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物理科)》,结合教学实际,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①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②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③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④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①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②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①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②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③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②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①能独立的完成表1、表2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2023山东卷物理高考卷考纲
![2023山东卷物理高考卷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0d821508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e.png)
2023山东卷物理高考卷考纲一、整体介绍嘿,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2023山东卷物理高考卷考纲这事儿。
这考纲就像是物理高考的一个小地图,告诉咱出题的方向和重点呢。
这物理高考卷满分是100分,下面咱就详细说说这考纲对应的题型分布和内容。
二、具体题型分布与内容1. 选择题大概会有10道题,每题3分,占总分的30%。
这些选择题可能会涵盖物理的各个基础知识点,像力学中的牛顿定律,电学中的电路基础,磁学里的磁场基本概念啥的。
比如说,有一道题可能会问你,一个物体在光滑斜面上的受力情况,这就需要你对力的分解很熟悉哦。
2. 填空题大概5道题,每题4分,占20%。
填空题可能会考查一些物理公式的应用,或者是对物理概念的准确理解。
例如,让你填写某个物理常量的值,像真空中的光速是多少之类的。
3. 计算题大概3 - 5道题,分数占比大概50%。
计算题就比较综合啦,一道题可能会把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
比如一道关于电磁感应和能量守恒的题,你得先根据电磁感应定律算出感应电动势,再根据能量守恒算出某个物体的最终速度之类的。
三、答案与解析1. 选择题答案就按照题目顺序,比如第一题答案是A,那是因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在题目所给的情境下,A选项是正确的受力分析结果。
2. 填空题答案同样按顺序,例如某题答案是3×10⁸m/s,这是因为真空中光速的准确值就是这个。
3. 计算题答案每道题都要详细地写出解题步骤。
比如对于那道电磁感应和能量守恒的题,先写出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E = BLv,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列出方程,一步一步地算出答案。
解析的时候,要把每一步用到的知识点都解释清楚,为什么要用这个公式,这个公式中的每个量在题目中是怎么对应的。
宝子们,这就是2023山东卷物理高考卷考纲大概的情况啦,希望能对正在准备物理高考的小伙伴们有点帮助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
一、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
1. 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地完成知识内容表1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二.物理考试内容与要求
物理考试范围包含了力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内容,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1中用字母Ⅰ、Ⅱ标出。
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相当。
Ⅱ.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 相当。
表1 物理知识内容及要求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质点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Ⅰ
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Ⅱ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