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合集下载

外墙面做法说明

外墙面做法说明

外墙面做法说明一、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外墙面装修工程中的:1、外墙面抹灰工程2、饰面砖工程3、外墙涂饰工程4、外墙外保温工程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20064、《既有采暖居住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 129-20005、《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6、《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200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8、《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126-20009、《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3-2002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三、基层墙体1、本图集做法中砖墙包括:煤矸石砖、黄河淤泥砖、烧结多孔砖、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等。

2、本图集做法中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包括:加气混凝土砌块、加气硅酸盐砌块等。

3、混凝土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

4、大模板混凝土墙。

其他新型墙体可参照使用,使用时根据不同的基层墙体确定合理的固定方法,对于不宜使用射钉固定的墙体,可改用其他有效的锚固方法(如塑料锚栓锚固、预埋锚筋、锚件等)。

四、设计施工要求1、抹灰工程(1)抹灰工程抹灰总厚度大于等于35mm时应有加强措施。

(2)抹灰工程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应有加强措施。

(3)外墙的抹灰曾与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

2、饰面砖工程(1)外墙外保温饰面砖厚度不宜超过6厚,面砖宜采用柔性砂浆勾缝,且厚度应比面砖厚度薄2~3mm。

(2)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体系做面砖饰面时,面砖重量应小于等于20㎏/㎡,且面积小于等于10000㎜2/块。

3,外墙涂饰工程外墙涂饰材料应选用弹性外墙涂料,涂饰前应刷抗碱封闭底漆。

其颜色、品种由设计人员定,并在施工图中说明。

4、外墙外保温材料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苏旺指导老师:汪小飞(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用在什么场合。

高层开窗设计规范

高层开窗设计规范

高层开窗设计规范篇一:门窗常规设计规范知识? 门窗常规设计规范知识所有门窗设计的前提是符合业主合理的技术要求及满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地方法律法规等。

1、门窗窗型方面的设计:A、卧室及客厅一般设计为平开内倒窗或内平开窗,平开系列窗具有气密、水密及隔声效果好的特点,同时开启方便、安全、易清洁,也满足卧室、客厅大通风的使用功能要求。

国家规范要求7层以上不允许采用外开窗。

B、卫生间窗一般洞口较小,且为细长型,通常设计为翻窗系列,又以内翻窗为主,满足小通风换气要求,开启时不占使用空间,但缺点是开启状态防雨性不好。

外翻窗开启关闭过程人手臂需伸出窗外,安全性差,且开启角度受限制。

C、餐厅及厨房窗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实际的窗洞口大小及房间布局、外立面装饰要求等关联方面去设计,设计成平开窗、翻窗都可以,没有固定模式。

D、楼梯间、过道等公用场合窗因保温性能要求低,可保养维修性差,一般设计为推拉窗,开启不占室内空间,可避免刮碰,便于维护保养,同时成本低,经济性好。

E、小学校、幼儿园等建筑应采用外平开窗或推拉窗,避免孩童磕碰受伤。

F、特殊位置窗一定要充分考虑其都有哪些使用功能要求,并尽量满足之。

比如门卫室就一定要有小的值班窗口,一般为推拉窗,饭厅食堂要有取饭口等特殊功能要求。

G、在窗型设计上也要与工程价位结合起来,充分为业主考虑,做到经济适用,比如主卧室或客厅窗这些主要使用功能窗,可以设计成内开内倒窗,其它次要位置的窗就可以设计为单平开窗。

2、门窗分格大样方面的设计:A、在满足房间通风要求及玻璃的可擦性的前提下,开启扇要尽量少设置,少设置开启会带来成本降低、气密、水密及保温性能提高、门窗大视野及通透性提高。

B、门窗分格的设计也要与整体建筑立面相协调,同一层的门窗高度分格须对应,同一立面位置的门窗宽度分格须对应,以提高门窗及建筑的里面效果。

C、门窗开启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开启位置周围房间结构及家俱的布局。

要向墙的一侧开启;开启扇要对应门口,以使通风顺畅;是否便利开启,90度开启过程是否刮碰房内物体,开启后是否对人活动造成不便,例如:工程设计时经常遇到卫生间和厨房的水龙头及淋浴房等影响内开窗扇的开启,此时就需要对窗分格进行调整;平开及推拉窗要充分考虑开启扇左右撇的设计,推拉窗常开的扇要设计在室内滑道。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
GBJ71-84
64
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0-91
TJ29-79
65
乙炔站设计规范
GB50031-91
TJ31-78
66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74-84
67
冷库设计规范
GBJ72-84
6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
69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95
GBJ46-92
GB/T50100-2001
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l01-87
7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6-86
TJ6-74
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
GB50098-98
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l6-87(2001版)
1O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5(2001版)
11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36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
37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57-2000
38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8-88
39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40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41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0-87
4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
43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5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版)
58
防洪标准
GB50201-94

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与容重

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与容重
3.96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79
浮石、凝灰岩
600
0.23
3.04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80
膨胀蛭石(p=300)
300
0.14
1.79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81
膨胀蛭石(p=200)
200
蓄热系数
W/(m2K)
备注
94
花岗岩、玄武岩
2800
3.49
25.57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95
大理石
2800
2.91
23.35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96
砾石、石灰岩
2400
2.04
18.10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备注
64
胶合板
600
0.17
4.32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65
软木板(p=300)
300
0.093
1.96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66
软木板(p=150)
150
0.058
1.09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0.058
0.63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附录四 ;
7.2有机材料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

建筑热工指标计算及其标准皖源集团—安徽节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一、适用范围新标准(JGJ 26-95)中规范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简称三北地区)等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数,一般都在90天以上,最长的满洲里达211天。

这一地区习惯上称为采暖区,其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0%。

新标准适用于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2%)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

集中采暖系指由分散锅炉房、小区锅炉房和城市热网等资源,通过管道向建筑物供热的采暖方式。

二、相关的热工指标计算方法的规定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计算H H T INF I H q q q q =+-式中:H q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2/W m );H T q —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2/W m ); INF q —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2/W m ); I H q —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2/W m )。

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计算1()()/mi c i i i i H T t t K F A q ε==-∑式中:i t —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e t —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i ε—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取用方式详见附录1);i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2/m K W ,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方法详见附录2);i F —围护结构的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0A —建筑面积(2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计算()()/i e INF t t C N V A q ρρ=-式中:C ρ—空气比热容,取0.28/()W h kg K ;ρ—空气密度(3/kg m ),取e t 条件下的值;N —换气次数,住宅建筑取0.5(1/h ); V—换气体积(3m )(计算方法详见附录3)。

建筑设计要求规范大全

建筑设计要求规范大全
JG/T92-9 3
25
冷轧带助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5-2003
JGJ95-95
2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GBJ7-89
27
高层建筑箱型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JGJ6-80
2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
29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90
3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GB50096-1999
GBJ96-86
30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
JGJ47-88
31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87
3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
33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41-87
34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99
JGJ38-87
35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2000
GB/T50100-2001
6
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
GBJl01-87
7
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J6-86
TJ6-74
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
GB50098-98
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l6-87(2001版)
1O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5(2001版)
11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5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2002版)
58
防洪标准
GB50201-94
59

绿建专篇(总)

绿建专篇(总)

精心整理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1. 现行的有关国家规范规范及标准 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GJ67-2006) 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5.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7.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8.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9.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10.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14.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2013) 15. 湖北省绿色建筑省级认定技术条件(试行) 1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7.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8.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9.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2. 项目基本概况 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由2层地下室,23层办公楼组成,建筑分类均为一类,耐火等级均为一级。 地下主要为配套设备用房及汽车库,地上1-23为办公用房,采用分体空调。 经济技术指标: 规划净用地面积 13773.69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54119.78平方米 精心整理 地下建筑面积 8383.35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 45736.43平方米 其中: 消防控制室 73.22平方米 物业用房 153.43平方米 建筑密度 16.69% 容积率 3.32 绿地率 35% 停车位 376辆 其中: 地面停车 193辆 地下停车 183辆 项目位置:719所东区项目民品科研楼位于武昌区首义路街中山路450号。如下图: 3. 日照分析 本项目日照分析采用天正8.5日照分析软件, 分析地点:武汉市 分析时间:大寒日,8时至16时 时间精度:1分钟,即日照分析系统每1分钟分析1次 计算结论: 1.本项目拟建建筑底层满窗日照满足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的要求,符合国家日照标准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2.本项目拟建建筑对周边建筑的日照影响:原满足满窗日照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的,依然满足国家日照标准的相关规定。原不满足大寒日2小时的,不造成新的不良影响。 4. 绿色建筑认定条件及措施

建筑热工学试题及答案

建筑热工学试题及答案

1-1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它们是( )。

A.吸热、防热、蓄热B.导热、吸热、放热C.导热、对流、辐射D.吸热、蓄热、导热提示: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导热、对流、辐射。

答案:C1-2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他们是导热、对流和辐射。

关于热量传递下面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存在着温度差的地方,就发生热量传递B.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不可能发生热量传递C.对流传热发生在流体之中D.密实的固体中的热量传递只有导热一种方式提示:两个相互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辐射的方式发生热量传递。

答案:B1-3关于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叙述,下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材料厚度的增大而减小B.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不随材料使用地域的改变而改变C.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D.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的减小而减小提示: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有些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干密度减小,导热系数先减小,然后会增大。

答案:C1-4“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在以下哪种情况时,通过lm2截面积在lh内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A.材料层厚度为1m,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B.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差为1℃C.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D.材料层厚度为lm,两侧表面温度差为1℃提示:“导热系数”是指在稳态条件下,材料层厚度为1m,材料层两侧表面温度差为注:“建筑物理”模拟题均为一级注册建筑师使用。

1℃时,在1h内通过lm2截面积由导热方式传递的热量。

答案:D1-5下列物理量的单位,()是错误的。

A.导热系数[W/(m·K)]B.比热容[KJ/(Kg·K)]C.传热阻[(m·K)/W]D.传热系数[W/(m2·K)]提示:传热阻的单位应是m2·K/W。

答案:C1-6下列材料导热系数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钢材、加气混凝土、水泥砂浆B.加气混凝土、钢材、玻璃C.钢材、水泥砂浆、加气混凝土D.水泥砂浆、红砖、钢材提示:请查看《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所列建筑材料热工指标。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热工设计参数及有关规定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
[摘 要 ] 先 ,就GB 50176—93规定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 算参数和JGJ/T 17— 2008规定 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计算值和设 计值 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就它们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讨论。其次 ,简要介绍并解读GB 50176—2016规定的与蒸压加 气混凝 土建筑 围护结 构热工设计有关的蒸压加气混凝土 和常用保温材料 的热工设计计算参数 ,给出了保温材料 导热 系数计算值。再 次,参考 德国和国际标准确定了蒸压加 气混 凝土导热系数 的修正系数 ,并通过 计算给出了蒸压 加混凝土 的导热系数和蓄热系数 计算值 ,以及砌体导热系数和蓄热 系数 的设 计 值 ,给出了不同气候分 区不 同厚度的B05、B06级蒸压 加气混凝土砌块单一材料 外墙 热工性 能指 标 。最后,就蒸压加气混凝土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应符合GB 50176—2016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 ] 热 工 设 计 参 数 ;修 正 系 数 ;导 热 系 数 ;蓄 热 系数 ;计 算值 ;设 计 值 ;平 衡 含 水 率
规 定了不 同建 筑 热工气候 分 区的保 温材 料 导热 系数 热 系数 作为 基 础值 ,再 通 过 不 同热 工气候 分 区相 对
的修 正 系 数 a,以便 于 在 建 筑 应 用 时确 定保 温 材料 湿 度 条 件下,蒸 压 加气 混 凝 土 围护结 构 达到 湿稳 定
的实际导热系数 ,即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计算值。 时的平衡含水率的修正,得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导
建 筑 节 能

Building Energy Saving
《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 》 GB 50176—2016热工设计 参数及有关规定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节能建筑热工设计中应用的探讨 (下)

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及容重

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蓄热系数及容重
89
夯实粘土(ρ=1800)
1800
0.93
11.09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90
加草粘土(ρ=1600)
1600
0.76
9.45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91
加草粘土(ρ=1400)
1400
0.58
7.72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1500
0.80
8.78
12
混凝土多孔砖(240×190×90)
1500
0.86
8.75
13
混凝土砌块内填膨胀珍珠岩(单排孔)
1300
0.33
1.28
14
煤矸石砌块内填膨胀珍珠岩
1300
0.27
3.25
15
ALC加气混凝土砌块
500
0.20
3.60
用于墙体修正系数1.35;用于屋面修正系数1.45;
100
石油沥青(ρ=1400)
1400
0.27
6.80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101
石油沥青(ρ=1050)
1050
0.17
4.67
摘自《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附录四;
8.4玻璃
序号
类别\名称
容重(Kg/m3)
导热系数(W/m·K)
蓄热系数W/(m2·K)
0.53
6.97
修正系数1.00;
39
页岩渣、石灰、水泥混凝土
1300
0.52
6.94
修正系数1.00;

常用墙体材料热工性能计算参数表

常用墙体材料热工性能计算参数表

SICHUAN OUO TECHNOLOGYCO.,LTD.BIAOZHUN SHEJI四川四美科技有限公司标准设计OUO硅铝空心微珠建筑保温砂浆构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oo八OUO硅铝空心微珠筑温构造批准部门:批准文号:主编单位:四川四美科技有限公司统一编号:协编单位:图集号:实行日期:二00八年12月20日目录目录............................................... ..1编制说明(一〜^一)........................................................ 2〜10编制依据........................................... ..2使用范围........................................... ..2编制内容........................................... ..2维护结构热工性能选用表说明.......................... ..2墙体系统基本构造................................... ..2墙体系统基本构造示意图.............................. ..3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要求主编单位负责人:主编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审定人:设计负责人:庞小辉常用材料热工计算参数表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城镇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表 (12)OU(硅铝空心微珠保温砂浆最小厚度居住建筑选用表 ......................... 13〜15 OUO®铝空心微珠保温砂浆最小厚度公共建筑选用表 ............................. 15〜18..4 〜10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JGJ144-2004《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0 ;《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06;《膨胀玻化微珠》JC/T1042-200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米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新疆维吾尔自3、基层墙体的类型为烧结普通砖(重浆砌筑)、P型多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现浇陶粒混凝土墙、现浇混凝土墙维护结构。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有关门斗的规范条文

有关门斗的规范条文

有关门斗的规范条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3.3 严寒地区的建筑物宜采用围护结构外保温技术,并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2.0.8 门斗foyer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建筑过渡空间。

3.0.11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4.2.9 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其他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4.1.3 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和外廊应设置门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0.1~-6.0℃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在-6.0℃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入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第二节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3.2.1条 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第3.2.2条 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

第3.2.3条 居住建筑,在严寒地区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寒冷地区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

公共建筑,在严寒地区出入口处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在寒冷地区出入口处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第三节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4.10 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部分窗扇应能开启。

当有频繁开启的外门时,应设置门斗或空气幕等防渗透措施。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50019-20034.6.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热空气幕:1 位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对经常开启的外门,且不设门斗和前室时;2 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时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热空气幕合理时。

浙江-宁波居住建筑节能计算书

浙江-宁波居住建筑节能计算书

居住建筑节能计算书项目名称:计算人:校对人:审核人:设计单位:计算工具:天正建筑节能分析软件TBEC(宁波版)软件开发单位:北京天正公司软件版本号:一、项目概况二、建筑信息三、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3.《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4.《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通知》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发[2008]47号注:以下报告中:1.“标准规定”指《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

2.“动态计算前提要求”指《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技术管理的通知》宁波市建设委员会甬建发[2008]47号。

四、围护结构基本组成外墙类型1: 混凝土多孔外保温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第1层:外墙涂料, 厚度1mm第2层:耐碱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厚度5mm第3层: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浆料, 厚度25mm第4层:界面砂浆, 厚度5mm第5层:混凝土多孔砖, 厚度240mm第6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分户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第1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第2层:加气混凝土砌块, 厚度200mm第3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内墙类型1: 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第1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第2层:混凝土多孔砖, 厚度240mm第3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屋顶类型1: 上人倒置式屋面屋顶各层材料(由外至内):第1层:细石混凝土(双向配筋), 厚度40mm第2层:挤塑聚苯板, 厚度25mm第3层:卷材防水层, 厚度6mm第4层:水泥砂浆, 厚度20mm第5层:水泥焦渣, 厚度30mm第6层:钢筋混凝土, 厚度100mm第7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门类型1: 夹板门窗类型1: 断热铝合金单框普通中空玻璃窗(6+12A+6) 传热系数:3.40 W/(㎡.K)楼板类型1: 楼面楼板类型2: 架空保温楼面地面类型1: 地面热桥柱类型1: 热桥柱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第1层:外墙涂料, 厚度1mm第2层:耐碱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厚度5mm 第3层: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浆料, 厚度25mm第4层:界面砂浆, 厚度5mm第5层:钢筋混凝土, 厚度240mm第6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热桥梁类型1: 热桥梁墙体各层材料(由外至内):第1层:外墙涂料, 厚度1mm第2层:耐碱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 厚度5mm 第3层:玻化微珠无机保温浆料, 厚度25mm第4层:界面砂浆, 厚度5mm第5层:钢筋混凝土, 厚度240mm第6层:石灰,水泥,砂,砂浆, 厚度20mm 五、体形系数六、外墙1.外墙主体部分热工计算:外墙类型1: 混凝土多孔外保温2.热桥主体部分热工计算:热桥类型1(柱): 热桥柱热桥类型2(梁): 热桥梁3.外墙平均热工参数计算:其中,东向墙体:西向墙体:南向墙体:北向墙体七、分户墙分户墙类型1: 加气混凝土砌块八、屋顶1.屋顶主体部分热工计算:屋顶类型1: 上人倒置式屋面九、普通楼板普通楼板类型1: 楼面十、架空或外挑楼板架空楼板类型1: 架空保温楼面十一、户门十二、外窗(含阳台门透明部分)1.外窗类型列表:2.窗墙面积比计算:东向:西向:南向:北向:3.外窗及阳台门气密性等级判定:4.外窗分类按朝向统计:十三、天窗无天窗。

有关门斗的规范条文

有关门斗的规范条文

有关门斗的规范条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3.3 严寒地区的建筑物宜采用围护结构外保温技术,并不应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寒冷地区的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措施。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2.0.8 门斗foyer在建筑物出入口设置的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建筑过渡空间。

3.0.11建筑物外有围护结构的落地橱窗、门斗、挑廊、走廊、檐廊,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有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的1/2计算。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4.2.9 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

其他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4.1.3 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和外廊应设置门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0.1~-6.0℃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在-6.0℃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暖,入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第二节 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3.2.1条 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第3.2.2条 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

第3.2.3条 居住建筑,在严寒地区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寒冷地区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

公共建筑,在严寒地区出入口处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在寒冷地区出入口处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第三节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4.10 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部分窗扇应能开启。

当有频繁开启的外门时,应设置门斗或空气幕等防渗透措施。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50019-20034.6.7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热空气幕:1 位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对经常开启的外门,且不设门斗和前室时;2 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当生产或使用要求不允许降低室内温度时或经技术经济比较设置热空气幕合理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96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在建筑热工科研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目录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五节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第五章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第二节围护结构隔热措施第六章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第二节围护结构防潮措施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附录三室外计算参数附录四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五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附录六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附录七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八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的差值确定。

注:全国主要城市的te、te.max、和A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注: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本规范附图8.1采用。

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3.2.1条建筑物宜设在避风和向阳的地段。

第3.2.2条建筑物的体形设计宜减少外表面积,其平、立面的凹凸面不宜过多。

第3.2.3条居住建筑,在严寒地区不应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在寒冷地区不宜设开敞式楼梯间和开敞式外廊。

公共建筑,在严寒地区出入口处应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在寒冷地区出入口处宜设门斗或热风幕等避风设施。

第3.2.4条建筑物外部窗户面积不宜过大,应减少窗户缝隙长度,并采取密闭措施。

第3.2.5条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第3.4.10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部分窗扇应能开启。

当有频繁开启的外门时,应设置门斗或空气幕等防渗透措施。

第3.4.11条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规定的要求。

第3.4.12条间歇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轻质材料。

连续使用的空调建筑,其外围护结构内侧和内围护结构宜采用重质材料。

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4.1.1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且应符合国家有关节能标准的要求,其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计算确定:第4.1.2条当居住建筑、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建筑物的外墙为轻质材料或内侧复合轻质材料时,外墙的最小传热阻应在按式(4.1.1)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附加,其附加值应按表4.1.2的规定采用。

第4.1.3条处在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且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和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门诊部等公共建筑,当采用Ⅲ型和Ⅳ型围护结构时,应对其屋顶和东、西外墙进行夏季隔热验算。

如按夏季隔热要求的传热阻大于按冬季保温要求的最小传热阻,应按夏季隔热要求采用。

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4.2.1条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值可采取下列措施:一、采用轻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

二、采用密度为500~800kg/m3的轻混凝土和密度为800~1200kg/m3的轻骨料混凝土作为单一材料墙体。

三、采用多孔粘土空心砖或多排孔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

四、采用封闭空气间层或带有铝箔的空气间层。

第4.2.2条提高围护结构热稳定性可采取下列措施:一、采用复合结构时,内外侧宜采用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重质材料,中间复合轻质保温材料。

二、采用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轻混凝土单一材料墙体时,内外侧宜作水泥砂浆抹面层或其他重质材料饰面层。

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4.3.1条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第4.3.2条在确定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均应按60%采用。

第4.3.3条围护结构中常见五种形式热桥(见图4.3.3)其内表面温度应按下列规定验算:第4.3.4条单一材料外墙角处的内表面温度和内侧最小附加热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第4.3.5条除第4.3.3条中常见五种形式热桥外,其他形式热桥的内表面温度应进行温度场验算。

当其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时,应在热桥部位的外侧或内侧采取保温措施。

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4.4.1条窗户的传热系数应按经国家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提供的测定值采用;如无上述机构提供的测定值时,可按表4.4.1采用。

第4.4.2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部窗户的保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严寒地区各朝向窗户,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8484规定的Ⅱ级水平。

二、寒冷地区各朝向窗户,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Ⅴ级水平;北向窗户,宜达到上述标准规定的Ⅳ级水平。

第4.4.3条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分的传热系数,严寒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35W/(m2·K);寒冷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72W/(m2·K)。

第4.4.4条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窗户的气密性,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3.0m/s的地区,对于1~6层建筑,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对于7~30层建筑,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Ⅱ级水平。

二、在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3.0m/s的地区,对于1~6层建筑,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Ⅳ级水平;对于7~30层建筑,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Ⅲ级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