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效果实验观察

合集下载

猪场免疫蓝耳病疫苗之我见

猪场免疫蓝耳病疫苗之我见
不 良因素 可刺 激机 体分 泌 肾 上腺皮 质 激 素 , 肾
的 吞 噬及 免 疫 调理 素 的功 能 ,抑 制肺 脏 的免 疫 应 答 , 成 免疫 抑 制 , 其 对 蓝 耳病 疫 苗 的免疫 产 生 造 使
是随手 搬起一袋 预混料 就配 , 问下也根 本说不 出 细 应该加 入多少 豆粕 , 多少 玉米 。很难 想象这 样的 营 养水平饲 养 出的猪群会是什 么样 的体 质 。其 次 , 圈 舍 的通风 是很多 发病场忽 视的 问题 , 尤其在寒 冷季 节 往往强调 了保温 忽视 了通 风 , 进入产 房眼 睛就会 流 泪。再者 , 人云亦 云 , 使用疫 苗的品牌 多而复 杂 ,
霉 菌毒 素如 黄 曲霉 毒素 、 曲霉 毒 素等不 仅 可 赭 以直接 损 害机 体 的免疫 系统 。 可 以抑 制蛋 白质 的 还
毛 , 害 黏膜 上 皮 的屏 障功 能 , 病 原 微 生 物 容 易 损 使
入侵 。 氨气 很容 易通 过肺 泡进 入血 液 与血红 蛋 白结
合 成 , 而 影 响抗 体 的产生 。尽 管绝 大 多数猪 场 都 从 在 饲 料 中加 入 脱霉 剂 , 脱 霉剂 不 是 万 能 的 , 不 但 它
抗 体水 平下 降 ;精 氨酸 不 足可 导致 淋 巴器 官萎 缩 ,
时或 间 隔很 短 的时 间接种 , 产生 免疫 抑 制 。 目前 会
淋 巴细胞 功能 下 降 , 成 免疫 损 伤 ; 合维 生 素 B、 造 复 维 生 素 C、 生 素 E和铜 、 、 、 等是 免 疫 器 官 维 锌 铁 硒
怀孕母 猪流 产 ( 为怀孕后 期 流产 ) 多 ,出现死
胎、 木乃 伊胎 和弱 仔 , 流产胎儿 呈现脐 带坏 死 . 所 出
后发 病受到 损失 的就 认为疫 苗有问题 , 防不防 都一 样 。下面我们 分析一 些影响 免疫成 败 的因素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邓永强;陈斌;秦学远;裴超信;邢坤;张东【摘要】通过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的安全性试验,表明该苗在高倍剂量免疫下,仅个别猪只出现发烧、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免疫副反应较小,临床使用较安全;免疫效力试验表明该苗抗体产生较快,抗体转阳率较高,免疫效果较好。

%This experiment focused on the security and immune efficacy of the strains) about 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The except individual swine appeared fevers, anorexia and diarrhea, the vaccine was vaccine ( JXA1-R results【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38)007【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作者】邓永强;陈斌;秦学远;裴超信;邢坤;张东【作者单位】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5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猪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目前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疫苗接种预防。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为了更好地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国家已批准生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疫苗,为了解该疫苗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开展了疫苗安全性试验和免疫效力试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不同剂量的效果比较试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不同剂量的效果比较试验
来 。虽 然 免 疫 效 果 经 免 疫 抗 体 监 测 和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证 实 较 为 显 著 ,但 仍 然
致 病性 猪蓝耳 病 J X A 1 一 R株 活疫苗 以
李锋 单 玉平 王益 军 张 雨 丁乐堂 杨桦 张传 红组 . 4 郭静 有部 分规 模 猪 场明敬 周 对 该疫 苗庆 免疫 效果 存 u 1 . 2 . 1 分两
2 . 1 免疫 后抗 体 ( I RP C平 均值 )


1 . 1 . 1 试 验 猪 场 与 动 物 试 验 猪 场 为 新 浦 区浦 南 镇 某 猪 场 。 随机挑选 3 0 日龄 仔 猪 若 干 头 。经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症 病 毒 和 抗 体 检 测 ,挑 选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症 病 毒 检 测 均 为 阴 性2 O头 , 分 两 组 ,每 组 1 0头 。 试 验 前 每 组 采 血 清 样 品进 行 母 源抗 体 检 测 ,
疫 效 果 相 似 .均 能 达 到 理 想 的 免 期 2头份 免 疫 对
仔 猪 体 内抗 体 的 影 响 及 增 加 了疫 苗 费
第 一组 8 3 . 8 1 4 5 9 4 2 8 . 1 2 3 0 7 9 2 2 7 9
其 结果 见 表 1 1 . 1 - 2 生 产 厂 家
0 ' 0 t O 0


消 长情 况 对 比
从 表 2可 见 ,免 疫 2周 时 ,1头剂 免疫的 I R P C 平 均 值 与 2头 剂 免 疫 相 似 ;免 疫 后 4 ~ 1 4周 时 ,虽 然 2头 剂 免
自2 0 1 0年 春 季 连 云 港 地 区 选 用 高
高 致 病 性 猪 蓝 耳 病 抗 体 检 测 试 剂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检测

猪蓝耳病的诊断与检测
新型诊断方法研究:虽然PCR检测是一种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但它的操作相对复杂 ,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因此,研究新型的诊断方法,如快速试纸检测等,可以更方 便、快捷地诊断猪蓝耳病
未来研究方向
13
新型疫苗研究
针对PRRS病毒的疫苗已经 存在,但疫苗的效果和安 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 进。同时,也需要研究如 何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
此外,还可能观察 到血管扩张、出血
和血栓形成
03
PART.4
PCR检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CR检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是一种用于检测DNA或 RNA的快速、敏感和特
异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检测已经被广泛应 用于猪蓝耳病的诊断
样本采集
对于PCR检测,需要 采集猪的血液、组织 样品(如肺、淋巴结) 或鼻拭子等。这些样 本可以通过兽医或动 物检疫人员采集,或 在屠宰场进行采集
保护期等问题
14
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为了有效控制PRRS病毒的 传播,需要采取综合防控 措施。未来可以研究如何 更好地结合生物安全、饲 养管理和药物治疗等措施, 以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
1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
猪蓝耳病是一种全球性的 疾病,国际合作和信息共 享对于疾病的防控和治疗 非常重要。未来可以加强 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和防控经验,共同应对猪
02
出现,具体时间取决于病毒的毒力
和猪的免疫力
03
在感染严重的情况下,猪可能会出 现流产、死胎和新生仔猪死亡
PART.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
猪蓝耳病的病理变 化主要包括间质性 肺炎、淋巴结肿大
和心肌变性
01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 察到肺泡间隔增厚、 肺泡腔内渗出物增多、 淋巴细胞浸润和心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课堂PPT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课堂PPT
8
2010 年老挝HP-PRRS 疫情
2010年6月老挝首都万象发生猪病疫情,发病生猪 以发热、皮肤和内脏出血、呼吸困难、神经麻痹以 及怀孕母猪流产为特征性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 率高。对发病的8个养殖场(户)和1个屠宰场进行 流行病学调查和样品采集,经实验室检测为HPPRRSV阳性。对分别采集自不同养殖场的7份病料 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与美 洲型PRRSV 经典代表毒株VR2332和HP-PRRSV代 表毒株JXA1进行序列比对。
法国LSI公司生产的PRRSV ELISA试剂盒,检
测糖蛋白抗体,阳性值出现较晚,持续时间可
达5个月以上。因此,可用于疫苗免疫后的效果
评价。
3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从2009~2010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走势来看,疫情范围显 著缩小,流行强度明显减弱,但病毒毒力依然很强,污染面 仍然很广;2009~2010分离的30株HP-PRRSV经全基因序列测 定和致病性实验证明,与2006年HP-PRRSV分离株JXA1株相 比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且均为高致病性毒株;2010年高致病 性猪蓝耳病疫情在一些地区可能呈点状爆发和散发,因此仍 然是防控的重点。实验证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免疫后能抵御2009年流行的HP-PRRSV强毒株的攻击, 因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可防、可控的。
母猪平均死亡率为31.9%、最高达53.3%; 育肥猪平均死亡率为58.7%、最高达64.5%; 仔猪平均死亡率为91.3%、最高达100%; 公猪平均死亡率为6.3%、最高达50.0%。
16
疫苗及诊断 试剂捐赠仪式
万象时报等老挝 新闻媒体报道中 国政府援助情况
17
周边其他国家的流行情况

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

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

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nline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法李肖岚(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农业农村局054400)摘要: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接触性、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很高。

随着我国猪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要重视对该病的防控,保护猪只健康,促进猪场发展。

本文主要对生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防治方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以便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蓝耳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猪蓝耳病弱毒疫苗猪蓝耳病作为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仔猪存活率等,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存活率又与猪场规模紧密相关。

一经发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不利于猪场发展。

因此,在养猪生产中,要重视该病的防控和治疗。

1流行病学猪蓝耳病在我国属于二类传染病,在猪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病源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该病毒只在PH6.5-7.5范围内稳定,对热和干燥敏感,遇热或干燥会迅速失活。

病毒只感染猪,且不分品种、性别和生长阶段,尤其是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最易被感染。

该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有多种传播途径,包括鼻腔、肌肉、口腔等,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猪只在感染2~10周后可排出病毒,并感染猪群叫排毒途径也有多种,患病猪只的唾液、精液、鼻液、乳汁等均带有病毒,这也决定了该病的高传染性。

带病猪和病猪是传染源,猪蓝耳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一旦猪场出现病例,往往会在该猪场内持续循环传播,感染引进猪、仔猪和免疫抑制猪等所有易感猪群。

此外,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被感染。

2临床表现蓝耳病主要侵袭猪的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仔猪断奶前的高死亡率、母猪繁殖障碍和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具体表现为:仔猪特别是哺乳仔猪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仔猪的临床症状与日龄有关,早产仔猪在出生时或感染数日后死亡。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疫苗研究进展

猪蓝耳病流行特点及疫苗研究进展

2018年第1期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导致的一种猪的烈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该病毒自1987年首先在美国发现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在猪群传播和感染过程中,经过不同程度突变出现新的病毒株,从而减弱疫苗的预防效果,甚至已很难控制该疾病。

因此,正确使用和研发新的蓝耳病疫苗是控制疾病的关键。

1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是一种猪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PRRSV 感染各种品种和年龄的猪,主要危害母猪和仔猪。

感染猪主要表现为母猪厌食、呼吸困难和发热。

妊娠后期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

仔猪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死亡率高等。

带毒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其中病毒存在于感染母猪粪便、分泌物和尿液中;PRRSV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当猪场内存在病毒时,卫生条件差,频繁调运,高密度饲养等容易导致PRRS 爆发和流行。

本病可以垂直传播。

PRRSV 分为2个基因型,北美型(NA )和欧洲型(EU )。

预防PRRS 最有效的方法是科学疫苗免疫,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猪蓝耳病的暴发和流行。

但是在疫苗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毒重组变异,不同毒株之间交叉保护力低等现象。

2014年NADC30-like 毒株开始流行,造成猪场发病。

2015年该毒株流行和传播面扩大,出现HP-PRRSV 与NADC30-like 毒株间的重组。

中国疫苗市场上主要两种疫苗:灭活疫苗与弱毒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但是安全性比灭活疫苗低,容易出现疫苗毒株变异和重组。

灭活苗安全性好,但是免疫效果较差。

2猪蓝耳病传统疫苗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常见的活疫苗病毒株包括VR2332株,CH1-R 株,R98株,以及3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毒株JXA1-R 株、HuN4-F112株和TJM-F92株。

2005年4月,经典毒株VR2332是由勃林格发布的全球第一个蓝耳病疫苗产品,也是当时中国市场上第一个有正式批文蓝耳病疫苗。

猪蓝耳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蓝耳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

猪蓝耳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1. 引言1.1 猪蓝耳病的定义猪蓝耳病,又称猪嗜血杆菌病或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

该病主要影响猪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导致生猪生长迟缓、呼吸困难、流产、死胎、猪仔畸形等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猪蓝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吞咽困难、鼻涕增多、肺部症状等。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猪、空气传播、甚至污染的工具和环境传播给健康猪只。

由于病原体的变异性和生物学特点,猪蓝耳病在养猪场内很难根除,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对于猪蓝耳病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背景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病原性。

猪蓝耳病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报告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给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猪蓝耳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猪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猪群密集化养殖的普及,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防治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加强对猪蓝耳病的病理生态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对于有效防控疫情,保障猪群健康和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也是当前防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3 研究意义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皮肤发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猪蓝耳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给养猪业生产和猪肉市场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猪蓝耳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猪蓝耳病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和治疗方案。

研究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发与进展,可以为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手段,降低猪群感染风险,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

大理某猪场猪瘟、蓝耳病抗体检测报告分析

大理某猪场猪瘟、蓝耳病抗体检测报告分析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和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属于烈性传染病,不仅在我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蓝耳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通报的传染病之一;猪瘟已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成员国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两种疾病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优先防治的国内16种动物疫病中的一类动物疫病[1,2]。

目前,疫苗免疫仍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这2种疾病的主要方法。

为了解大理猪瘟、蓝耳病的群体免疫状况,于2020年6月对大理某规模化猪场进行抽血采样,血清检测抗体,并对其免疫情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1.1猪场概况本次调查点选自大理某规模化养殖场,该场属于自繁自养二元母猪场,现母猪存栏212头,公猪6头,产房仔猪存栏386头,保育舍仔猪存栏702头,育成舍仔猪存栏916头。

1.2免疫程序本猪场猪瘟和蓝耳免疫都采用普免方式进行免疫。

猪瘟疫苗选用的是青岛易邦猪瘟脾苗,种公猪接种4次/年,剂量2头份肌注;经产母猪4次/年,剂量2头份肌注;仔猪21日龄接种一次,剂量1头份,5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剂量1头份。

蓝耳疫苗选用的是青岛易邦易蓝净(F92株),种公猪2次/年普免,剂量1头份肌注;经产母猪免疫2次/年,于秋冬两季进行免疫,剂量1头份肌注;仔猪28日龄免疫蓝耳疫苗一次,剂量1头份肌注,5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与猪瘟疫苗分点注射。

1.3血样采集随机抽取公猪6头、1~2胎次母猪9头、3~5胎次母猪7头、6胎以上的母猪6头、3周龄仔猪5头、7周龄仔猪6头,进行猪前腔静脉采血3~5mL ,按3,000rpm/min 离心10min ,分离血清。

1.4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方法检测抗体,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均参照试剂盒说明书(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厂家:美国IDEXX ;蓝耳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厂家:美国IDEXX )。

猪蓝耳病疫苗

猪蓝耳病疫苗

猪蓝耳病疫苗猪蓝耳病疫苗是一种用于预防猪蓝耳病的疫苗。

猪蓝耳病,又称为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SPRRS),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猪病。

该病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发有效的疫苗以进行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猪蓝耳病的疫苗是通过注射疫苗来诱导猪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蓝耳病病毒的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中含有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的蓝耳病病毒,可以激活猪的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

一旦猪接种了疫苗后,它的免疫系统将生成这种抗体,使得猪在接触到真正的蓝耳病病毒时能够更好地抵抗和应对感染。

猪蓝耳病疫苗通常在猪出生后的初期进行接种,这可以帮助建立猪的早期免疫系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的时机和剂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猪的生长阶段来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养殖场的兽医会参考当地的养殖指南和经验来制定适合的接种计划。

在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使用专业的兽医或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进行接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能够确保接种过程得以正确进行。

其次,接种后的猪需要得到良好的饲养和护理,以促进疫苗的有效性和免疫反应的产生。

此外,为了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猪蓝耳病疫苗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接种,以增强免疫反应的持久性。

猪蓝耳病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对于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猪蓝耳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从而降低猪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此外,它也有助于提高猪的健康和福利水平,保证猪的生长和生产质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苗只是预防措施之一。

在使用疫苗的同时,养殖场还应该采取其他的控制和防治措施,如病毒消毒、环境清洁等,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同时,养殖场还应当与兽医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猪蓝耳病的动态和应对措施。

总结起来,猪蓝耳病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激活猪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蓝耳病病毒的抗体,提高猪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合理的时机和剂量的选择、专业的接种人员和良好的饲养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治疗普通型蓝耳病效果观察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治疗普通型蓝耳病效果观察

猪蓝耳病弱毒疫苗治疗普通型蓝耳病效果观察作者:侯远军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6期0?引言蓝耳病为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具有地方流行性特性,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这种病毒只会感染猪,并不会感染其他动物,其中仔猪和孕期母猪最易被感染。

蓝耳病会造成猪的死亡率提高,严重时会影响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也会影响我国民众对于猪肉的需求。

目前,我国关于蓝耳病的治疗方法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所收获。

1?猪蓝耳病基本情况及现状1995年,我国北京地区首次从加拿大进口种猪中分离出PRRSV,此后这种病毒从华北流向全国,1996-1998年是该病毒暴发的高峰期。

2006年和2007年再次暴发,其速度传播之快,流行范围之广和死亡率之高,对我国的养猪行业影响极大。

猪蓝耳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感染后最短为3?d,最长可达37?d才能被发现。

其发病季节主要在高温、高湿、蚊蝇滋生的夏季。

临床诊断将病症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亚临诊性。

急诊型发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佳、食物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容易造成母猪流产、早产和死胎。

且因此造成的流产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这是影响猪的生长发育最为主要的一种病症。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猪群免疫功能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感染其他病毒性疾病。

亚临诊型感染的猪不发病,但是会持续感染,进而影响到整个猪群的发展。

2007年,国家农业部颁布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开始将这种病毒纳入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政府强制性免疫范围。

国家对于这种病毒的关注,正在不断提高我国兽医研究对于这一病毒的关注度,也为这种病毒寻求解决之道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机会[1]。

2?我国关于蓝耳病的主要治疗办法??目前,我国关于蓝耳病的应对措施主要为防控,主要有风险分析、引种检疫、隔离封锁和扑杀销毁、清污消毒等手段。

通过评估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能的入侵途径,识别风险类别,制定控制策略。

蓝可净治疗猪蓝耳病的效果观察

蓝可净治疗猪蓝耳病的效果观察

临症资料20218237蓝可净治疗猪蓝耳病的效果观察魏红艳1,2,赵留涛1,2,韩志霞1,2,孟献安1,2,胡福星1#(1.郑州爱己爱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1;2.商丘爱己爱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虞城 476300)摘要:猪蓝耳病目前仍是我国主要的猪流行病之一,通过对猪场蓝耳病的病原监测,发现以活跃阳性猪场居多,为了验证复方中药蓝可净在抗病毒方面的作用,使用蓝可净开展对猪蓝耳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能有效地防治蓝耳病,使治愈率达到90.51%,无效率低至5.06%,死亡率低至1.90%;达到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用药成本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蓝可净;防治;猪;蓝耳病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1)08-0035-0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是目前我国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临床表现为断奶母猪发情推迟、乏情或持续不发情、屡配不孕、妊娠后期流产、产期提前或推迟几天并出现死胎(类似于憋死)等严重繁殖障碍;同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甚至死亡。

断奶猪普遍发烧(40℃~41℃),常伴有气喘、咳嗽、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或废绝,有的出现后肢麻痹且常伴有倒数第2个乳头发蓝,有轻微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耳边缘卷曲、结膜潮红等;容易继发感染肺炎、生长迟缓以及仔猪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1]。

猪群各个阶段都易感染猪蓝耳病,发病率为50%~80%,感染后死亡率较高,如不进行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80%以上[2]。

采取疫苗预防措施后,仔猪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在50%以上。

猪蓝耳病主要通过接触、配种、母婴等传播,感染蓝耳病病毒2周后可以传播病毒,且蓝耳病病毒容易变异,治疗较为困难[3~4]。

本试验旨在验证中药复方制剂蓝可净对仔猪蓝耳病的防治效果。

1 猪场背景河南新乡地区一猪场,2020年7月28日出生一批仔猪,断奶后有288头转入两栋保育舍,由于新冠疫情原因,上批保育猪未能做到全进全出,导致9月23日这栋保育舍发病出现蓝耳病典型症状且出现死亡;先后使用四环 素类、替米考星等抗生素治疗2周,未见明显改善。

猪蓝耳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猪蓝耳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021年第10期猪蓝耳病(PR R S )的学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其致病原是猪蓝耳病病毒(PRR SV )。

该病毒主要感染家猪和野猪,所有猪均易感,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

其靶心致病灶主要集中于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病变。

阳性猪通过唾液、鼻分泌物、精液、粪便、尿液、乳汁排出病毒,污染物、昆虫、鼠、鸟类等中间传播媒介均可携带并传播该病毒。

近年来,PR R SV 进化变异特性明显,毒株毒力不断增强。

在我国流行的毒株主要是1、3、5、8谱系(J H an et al ,2016),进化出多种类型的基因亚型,毒株复杂多样化且变异快、重组频繁。

据国家试验室检测结果表明,目前国内主要流行毒株是H P-PR R SV 和类N A D C30毒株。

1临床症状该病的症状表现因性别、日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妊娠母畜以早产及流产为主,怀孕后期感染猪流产率接近100%;产死弱胎或木乃伊胎;部分阳性母猪的耳朵、乳头、外阴及尾部皮肤发绀;空怀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屡配不孕;产期(分娩期)提前或推迟且多出现泌乳机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咳嗽、喘气、呼吸困难、食欲不好、精液质量下降(少精、无精)、性功能下降等。

其传播速度极快,发病率高达50%以上,在无严重继发或并发感染的情况下,死亡率较低(4%以内)。

主见眼结膜角膜发炎,眼球突兀,眼部发绀,喷嚏或喘咳,呼吸困难,病理性腹式呼吸,运动失调,共济失调,腹泻或便秘等,死淘率达30%以上。

猪蓝耳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汪正军(安徽省芜湖市湾区湾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芜湖241100)摘要:猪蓝耳病是对养猪产业危害较重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迅速,危害严重等特点,一旦猪场感染该病可以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该病的预防与控制是养猪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猪蓝耳病;病理变化;临床诊治;防控措施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6027.2021.10.136作者简介:汪正军(1969~),安徽芜湖人,中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疫。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JXA1-R株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步监测试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JXA1-R株活疫苗免疫效果初步监测试验
天 以上 相互之 间影 响较小 , 此方 法可有 效消 除两 者
由于高 致病 性猪 蓝 耳 病 与传 统 型 猪 蓝耳 病 的
致病 病原有 本质差 别 , 须使用 专用 的高 致病性 猪 必
的免疫 干扰现 象 , 鉴使 用 。 可借
免疫PRⅥ R S 芟苗 6头 仔 猪 抗 / 分 稍 统 计 P ‘
蓝耳 病与猪瘟 疫 苗 , 结果 不 管是 C组 ( 先免 蓝 耳 病
活苗后 免猪瘟 ) 或是 D组 ( 免疫 猪瘟 后 免蓝 耳 病 先 活苗 ) 免疫 后 的 P R , R S抗 体 S P值 均 较 高 ( 者 / 两 差异不 明显 ) 说 明蓝耳 病 活 苗 与 猪瘟 免 疫 间 隔 7 ,
1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 x 02 1 3检测 试 剂盒 ( LS 为美 国 IE X公 司 生产 ( 效 期 E IA) DX 有
至 2 1 年 7月 3 01 1日) 。 1 2 试验 方法 .
将 体 质健 康 、 出生 E期相 近 (0 日龄 一4 日 t 3 0
龄) 的断奶仔猪分为 A B c D共 4个组 , 中 A 、、、 其
形、 杆状样 的 附红 细胞小体 。
起养猪户的重视。采取接种疫苗 , 改善饲养条件, 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是严 防本病发生 的
根本 。
() 3 使用活苗还是死苗 , 各猪场 的疫情种类、 流行 程度 和规 律 存 在 一 定 的差 异 , 结 合 实 际情 应
况 , 活运用 , 灵 要贯 彻“ 重 于防 , 养 防重 于治 ” “ 与 以
28 2
广西 畜牧兽 医
21 0 1年 V 1 7( ) o. 4 2
头保育 小猪检 出副猪 嗜血杆 菌 。 () 1 2 对 0头肛 门发青 的母 猪 从 耳静 脉采 新 鲜 血液滴于载 玻片 上 , 加等 量 生理 盐 水 混匀 , 盖 玻 加 片, 在显微镜 下观察 , 6头 血浆 中可见球形 、 有 豆点

正确认识蓝耳病第一步:看懂蓝耳抗体报告

正确认识蓝耳病第一步:看懂蓝耳抗体报告

正确认识蓝耳病第一步:看懂蓝耳抗体报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传染病,由于患猪在感染蓝耳病之后会引发很多继发感染,和其他疾病一样,表现的临床症状是发热,体温达40.0~41.5度,耳朵或体表皮肤出现发绀等,同时在母猪方面,表现症状是繁殖障碍、在仔猪方便则表现为呼吸困难。

该病在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猪蓝耳病随着毒株不断变异,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杀手”之一。

由于蓝耳病爆发不分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季尤甚,同时传播速度极快,仔猪呼吸道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猪场检测猪蓝耳抗体的意义:1.确定猪群是否存在猪蓝耳病;2.掌握猪蓝耳病感染的状态;3.了解猪蓝耳病的免疫情况;4.评价猪蓝耳疫苗的免疫效果;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控措施。

根据蓝耳相关研究发现,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在7-14天逐渐出现抗体,少于5%的猪只可能会延迟到21天才会出现抗体。

蓝耳病毒中的N蛋白是蓝耳病毒抗原性最强的蛋白,而猪只体内最先产生的对抗蓝耳病毒的抗体指向目标就是N蛋白,N蛋白并不会中和蓝耳病毒,市面上商业ELISA试剂盒使用N蛋白可以进行早期诊断,但是当前ELISA试剂盒无法分辨野毒和疫苗毒。

有些商业试剂盒增加了其他抗原比如GP5,用来增加检测谱。

大部分商业蓝耳病ELISA使用的是间接ELISA检测法。

ELISA具有准确性高、检测时间短、价格低、判断结果客观、便于记录和保存等优点,适合于大批样本的检测。

做法是指将蓝耳病毒抗原滴在微孔板上,加入怀疑患有蓝耳病的猪只血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展示是通过加入血清检测。

加入合适的反应基础液后,如果抗原、抗体发生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和血清中的抗体含量成正比,根据已知浓度的抗体颜色反应深浅绘制标准曲线并依次计算出未知样品中蓝耳抗体的浓度,这里用到就是所谓的S/P 值。

抗体阳性率:不同试剂盒判定标准不同,比如IDEXX 蓝耳检测试剂盒中,S/P 值<0.3,即判定为阴性,说明样品没有蓝耳抗体或蓝耳抗体没有达到保护水平;0.4≤S/P 值<2.5,即判定为阳性,说明样品内含有蓝耳抗体且在保护水平;S/P 值≥2.5怀疑为野毒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进一步确诊。

蓝耳病血清学检测与防控应用

蓝耳病血清学检测与防控应用

86猪业科学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0年 第1期近年来,猪场发病越来越复杂,主要以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为主,很难看到疾病的典型特征,仅仅根据临床症状已经很难来进行疾病诊断。

在这种疾病流行趋势下,血清学检测方法尤其是ELISA 抗体检测方法,因其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成为确诊疾病和建立疾病预警系统的有效手段。

本人长期从事实验室检测分析和临床猪场疫病防控等工作,就蓝耳病ELISA 抗体检测与该病防控应用做些总结,以供参考。

1 检测的目的1.1 疾病预警和感染压力评估通过检测猪蓝耳病病毒(PRRSV)抗体水平,可以了解猪蓝耳病(PRRS)在猪群中的流行及感染情况。

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IDEXX 蓝耳病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用其检测不同阶段仔猪或群体的抗体水平(包括ELISA 数值高低和抗体均匀度),可以较好的了解蓝耳病在各个群体中的感染时间和感染压力。

如图1所示。

该猪场仔猪未接种任何蓝耳病疫苗(包括“自家苗”),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仔猪抗体阳性率在4~8周之间不明确(没有详细检测4~8周抗体),但是8周龄以后一直维持高的阳性率,显示存在蓝耳病病毒感染,同时,PRRS 抗体数值也呈现上升趋势,抗体阳性率和抗体S/P 值变化同步,提示存在蓝耳病病毒血症或急性感染。

14周龄和24周龄一直处于高强度感染。

在评估猪群某个疾病感染压力的时候,群体抗体的均匀度更加重要。

一般均匀度越好,整个群体的稳定性相对要好;反之,均匀度越差,离散度越高,群体稳定性越差。

但是,均匀度好,抗体S/P 值也很高,到也不是好现象。

因此,综蓝耳病血清学检测与防控应用唐 利(上海海利生物药品有限公司,上海 201403)合评估依然要结合抗体水平的高低、抗体均匀度、猪群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病原学检测。

很多猪场如果想很快了解仔猪PRRSV 感染状况,可以直接检测仔猪特定阶段的PRRSV 抗体水平,一般采集80日龄左右阶段比较常见,如图2。

吉林某规模化猪场的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分析及防控建议

吉林某规模化猪场的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分析及防控建议

772022年39卷第11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猪场兽医VETERINARY猪蓝耳病,又被称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因其具有极高的传染性,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2021年中国猪病流行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猪场有87.81%处于亚健康状态,商品猪场猪蓝耳病阳性率高达90%以上,发病率高达30%~40%。

猪场一旦感染猪蓝耳病,母猪流产率可高达30%以上,仔猪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猪蓝耳病以其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致使其难以防控,从而给猪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日常防控措施包括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疫苗接种预防、定期的实验室抗体水平检测和药物防治等。

药物治疗基于两个核心点:提升免疫力和控制继发感染,常用黄芪多糖和杜仲提取物等提升免疫力和抗生素联合应用防治猪蓝耳病。

经临床验证,联合应用已在猪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文以吉林某规模化猪场药物防治前后的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分析报告为例,阐述药物防治猪蓝耳病和定期实验室检测抗体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规模化猪场能更好地防控猪蓝耳病,在养殖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收益。

1 材料与方法1.1 猪场背景吉林省辽源市杨木林镇某小规模猪场,母猪存栏30头,保育猪存栏50头,采取自繁自养,场内一直没有进行过猪蓝耳病疫苗免疫。

母猪大群健康,个别食欲差;40日龄保育吉林某规模化猪场的猪蓝耳病抗原抗体分析及防控建议刘英杰,齐六卫,董彦龙,羿 岩(沈阳伟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27)猪有呼吸道症状,发病率6%~10%。

随机挑选症状明显的保育猪10头,进行样本的采集及药物的治疗。

1.2 血样采集治疗方式采取杜仲提取物连续饲喂21 d ,随机选取整齐度差、精神状态差的保育猪10头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进行猪前腔静脉采血3~5 mL ,按3 000 r/ min 离心10 min ,分离血清。

1.3 检测方法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猪蓝耳病毒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方法检测抗体(猪蓝耳病毒抗体),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标准均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效果试验观察周志平1,2,陈火光2,田同军2,孙仁华2,徐学平2,郑立栋2,金晓林2,周继勇1(1.浙江大学农业部疫病病原学与免疫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2.杭州灯塔养殖总场)摘要:共选择杜大长仔猪约3 452 头分成4 组,分别在19 日龄免疫蓝耳病活疫苗(R98 株)2 批,9 日龄免疫一批、7 日龄或15 日龄分别免疫一批,其中免疫仔猪共1188 头,非免疫对照2264 头。

选61 头大长母猪在怀孕80 ~ 90 d 免疫蓝耳病活疫苗,48 头不免疫对照,观察产仔及哺乳期健康状况。

并抽取部分试验猪血样检测PRRS 血清ELISA 抗体。

结果显示,19 日龄1 组、19 日龄2 组、9 日龄1 组保育猪僵病仔率分别是1.38%、1.08%、1.66%,对照组分别是30.7%、14.5%、15.82%;出栏健仔率试验组分别是91.72%、96.77%、97.35%,对照组分别是67.54%、84.72%、82.64%;日增重试验组分别是293.4 g、274.6 g、304.7 g,对照组分别是241.9 g、236.9 g、256.9 g;差异很明显。

对1-2 胎母猪比率达46.8% ~71.1% 的产后哺乳仔猪分别在7 日龄、15 日龄免疫对比试验表明,2 组仔猪窝发病率分别为23.4%、50.0%,出栏健仔率分别为97.19%、76.14%,说明对1-2 胎母猪产后仔猪7 日龄免疫比15 日龄免疫更好。

母猪免疫组胎产活仔、死胎、初生仔猪头均重分别为10.11 头、0.98 头、1.482 kg,对照组分别为10.15 头/胎、0.90 头/ 胎、1.483 kg,2 组差异不显。

试验组产后母猪不正常发生率为16.67%,比对照组40.43%要低23.76 个百分点,差异明显。

哺乳仔猪精神不佳窝发生率分别为10.0%、17.02%,差异明显。

说明母猪怀孕80 ~ 90 d 接种PRRS 活疫苗对母猪及胎猪尚未产生不良影响,且对产后母猪和仔猪临床健康情况有明显改善。

2 周、4 周、6 周、8 周血清ELISA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9 日龄1 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86%、85.71%、78.57%、92.86%,19 日龄2 组分别为100.0%、93.33%、86.67%、100.0%,9 日龄免疫组分别为100.0%、100.0%、92.86%、100.0%,对照组分别为73.33%、93.33%、86.67%、100.0%,说明免疫组和对照组升降曲线较一致,以9 日龄免疫组阳性率最高,对照组和19 日龄免疫组差异不大。

总体说明活疫苗在阳性场并不能抵抗野毒攻击而影响血清学抗体转化,但在减少野毒临床致病性上有较明显改善作用。

关键词:蓝耳病活疫苗;母猪;免疫;抗体;效果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各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1]。

该病1987—1988 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明尼苏达州及衣阿华州首先发生,随后开始流行,短短几年几乎席卷了整个北美和欧洲大陆。

该病曾称为“神秘猪病”、“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新猪病”、“蓝耳病”等,1991 年欧洲学者提出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1992 年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召开的第1届国际研讨会上正式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 类传染病[2]。

我国大陆于1995 年首先在华北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生,1996 年郭宝清首次分离到PRRSV 进而证实[3],1999 年2 月12 日我国农业部第96 号公告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2007 年4 月,农业部正式确定“无名高热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并定义为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 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 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10 多年来,人们对猪蓝耳病免疫学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促使人们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疫苗,中国市场上获农业部批准的有蓝耳病灭活疫苗如CH-1a 株、NVDC-JXA1 株,蓝耳病活疫苗有CH-1R 株、R98株、JXA1-R 株、ATCCVR-2332 株。

依其毒力来源不同,存在二种,美洲株疫苗、变异株疫苗。

但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至今尚未得到一致公认,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论。

为探索蓝耳病活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我们也进行了仔猪和母猪的免疫试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疫苗国产猪蓝耳病活疫苗(R98 株,瑞普保定)。

1.2 试验猪7 日龄-80 日龄杜大长仔猪3452 头。

大长二元怀孕母猪109 头。

1.3 观察临床发病情况观察、生产技术参数统计。

1.4 血样采集和处理在2、4、6、8 周龄抽样,在前腔静脉或耳静脉采集3 - 4 mL 血液,冷藏保存一夜或室温静置12 h后,3 000 r/min 离心5 - 10 min 取上清液置于1.5 mL 小试管内,贴标签标记后冷冻保存,等各次跟踪血清抽取处理完成后一起检测血清ELISA 抗体。

1.5 主要仪器设备酶标测定仪(BioTek®),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ELISA 检测试剂盒(为美国IDEXX 公司产品)。

96 孔平底微量反应块,微量移液器、恒温箱、洗板机(BioTek®)等。

1.6 检测方法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参照美国IDEXX 公司ELISA 诊断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待检血清做1∶40 稀释,取血清5μL, 加入稀释液195L。

取稀释好的待检血清100μL 加入包被好的96 孔聚苯乙烯诊断试剂盒中,置室温作用30min,取出,用洗涤液充分洗涤3 -5 次,甩尽残留液体,拍净于吸干纸。

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100 uL,室温作用30 min,洗涤拍干。

再在每孔中加入TMB 底物溶液100 uL,室温作用15 min,加入终止液100uL,立即置Bio-rad 550 型酶标仪上650nm 处测定。

分别按所附计算公式判定是否为血清抗体阳性。

1.7 结果判定猪蓝耳病抗体阳性对照平均值(PC:PRRS)减去阴性对照平均值(NC:PRRS)必须≥0.150。

NHC 孔阳性对照平均值(PC:NHC)必须≤ 0.120,NHC 孔阴性对照平均值(NC:NHC)必须≤ 0.25。

另外,阴性对照平均值(NC)必须≤ 0.150,试验条件成立有效,否则重做。

通过计算样品与阳性对照(S/P)的比值进行抗体的阳性和阴性判定,即S/P = [(样品A650:PRRS)-(样品A650:NHC)]/[(PC:PRRS)-(PC:NHC)], 如S/P < 0.4 判为阴性、≥ 0.4 判为阳性。

1.8 分组设计试验1 组为仔猪19 日龄免疫组,试验2 组为仔猪19 日龄免疫重复批次组,试验3 组为7 日龄和15 日龄同批分别免疫组,试验4 组为9 日龄免疫组,试验5 组为母猪怀孕80-90d 免疫组。

不管猪大小均肌肉注射1 头份蓝耳病活疫苗(文易舒,R98)。

2 试验结果2.1 1 组结果2.1.1 临床疾病情况观察(见表1)2.1.2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2)2.2 试验2 组结果2.2.1 发病情况观察(见表3)表1 试验1 组临床观察登记表表2 试验1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表3 试验2 组临床观察登记表2.2.2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4)表4 试验2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2.3 试验3 组结果生产技术参数统计如表5表5 试验3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2.4 试验4 组结果2.4.1 发病情况观察(见表6)表6 试验4 组临床观察登记表2.4.2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7)2.5 试验5 组结果2.5.1 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见表8)2.5.2 症状评判母猪不正常主要指吃料不好、有发热、背部皮肤毛孔有出血点或出血点连成条状、后躯皮肤、耳朵及阴户发紫等。

仔猪主要是毛耸、发热、精神不好、喜卧、行走无力、耳朵、腹下奶头、肛周、去势伤口皮肤发绀发蓝等。

表7 试验4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表8 试验5 组生产技术参数统计表2.6 抗体检测结果2.6.1 血清ELISA 抗体检测结果统计(见表9)表9 血清ELISA 抗体检测结果统计表2.6.2 抗体检测结果图示3 小结与讨论3.1 结果分析1) 表1 说明试验1(19 日龄免疫)组在45 日龄开始有呼吸急促和腹泻出现,主要以腹泻为主,第3 天即开始好转,到80 日龄转群时统计正常。

对照组则在37 日龄就有明显拉黄色稀便及明显神经症状病猪出现,1 周后不得不转出部分严重病猪,到80 日龄转群时统计还有20 头病猪,整体临床发病明显是免疫组好。

表2 显示试验组转出病猪率为1.38%,对照组为30.7%,相差29.32 个百分点,差异十分明显。

同时试验组日增重293.4g,比对照组241.9g 高出21.29%,差异也很显著。

从表3 可以看出试验2 组重复试验也是明显好于对照组,表4 显示试验组僵病猪转出率为1.08%,明显低于对照组14.5%,日增重试验组为274.6g,比对照组236.9g要高出15.91%。

综合说明19 日龄免疫后对保育阶段仔猪临床呼吸急促、神经症状、拉黄色稀便等疾病预防效果确切,僵病猪比率降低13.42 到29.32 个百分点,日增重分别提高21.29%、15.91%。

2) 表5 显示了7 日龄免疫组和15 日龄免疫的试验3 组的不同结果,即到34 日龄转群时,7 日龄接种组出栏率为97.19%,比15 日龄接种组出栏率(76.14%)要高出21.05个百分点,病僵猪分别为6.90%、17.25%,要相差10.35 个百分点,说明7 日龄接种免疫组明显比15 日龄接种免疫组要好。

另外,1 ~ 2 胎母猪所带仔猪窝发病率也差异明显,分别为36.36%、59.26%,同时1 ~ 2 胎母猪总体窝发病率为61.5%,远高于2 胎以上母猪窝发病率16.67%,说明1 ~ 2胎母猪所哺乳仔猪更易感。

3) 表6、7 是9 日龄接种免疫组和不免疫对照组转到保育舍的跟踪观察结果,9 日龄接种免疫组44 日龄开始腹泻增加,发生率约13.2%,3 日龄后开始好转,到65 日龄无明显呼吸道疾病出现。

对照组转进后第8 天即32 日龄已开始转出12 头重病猪,以呼吸急促为主,到43 日龄腹泻增加,占12.3%,4 日龄后腹泻好转,这和试验组相似,可能受饲养管理影响。

但对照组表现气急、关节肿胀、被毛粗乱病猪明显多,到55 日龄发病才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