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
![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 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be983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4.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汇总译文+赏析八年级上册必背诗词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首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赏析1.此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八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730b5a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2.png)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课外古诗词诵读”,共涉及《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等四首古诗。
下边整理分享这四首诗歌的原文及译文。
庭中有奇树[汉] 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龟虽寿[魏晋]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赠从弟(其二)[魏晋] 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梁甫行[魏晋] 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14da8a0975f46527d3e1ed.png)
八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考点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赏析“馨香盈怀袖”一句的妙处。
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3.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作者虽年老但仍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诗人以“老骥”自比(1分),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分)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高高的山上,苍翠的青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3.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017日照)【】“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外古诗词翻译、主题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43e85a2b680203d8ce2f24b4.png)
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课外古诗词诵读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3、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朱敦儒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原诗】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主旨】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以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2、《采桑子》欧阳修【原诗】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主旨】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3、《相见欢》朱敦儒【原诗】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主旨】这首抒写离愁的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以及比离愁更让人痛苦的亡国哀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61f44f0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32.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原文: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1. “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2.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3. “攀条”:攀引枝条。
4. “遗(wèi)所思”:赠送给所思念的人。
遗,赠送。
5. “盈”:充满。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树枝折下花朵,想把它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到思念之人的手中。
最后两句看似说这花没什么珍贵的,只是感叹离别太久了。
其实是借花来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从折花到送不出去,再到自我安慰,情感层层递进,那种无奈与思念,就像涓涓细流在心底流淌,看似平静,实则汹涌。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作者已不可考。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些诗大多是文人模仿乐府民歌而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四、运用片段:我和朋友分隔两地很久了,那天我在院子里看到盛开的花,就像诗里的“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我忍不住摘了一朵,想寄给朋友,可又觉得这怎么能寄过去呢?这时候我就特别能理解诗里“路远莫致之”的无奈,哎,这花就像我的思念,只能在我这儿独自美丽,朋友却看不到,真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原文: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衍生注释:1. “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几千岁。
2.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3. “螣(téng)蛇”:传说中与龙同类的神物,能乘云雾升天。
4. “老骥(jì)”:年老的骏马。
骥,良马。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及名著导读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及名著导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654647f01dc281e53af0d6.png)
‛ 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 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 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诗中暗示美景不是永恒不变的,从而隐喻 时光一去不返,人的寿命有限,要倍加珍惜时 光之意的一句: 朝露待日晞。 4.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 向荣的诗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5.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 大好春光的诗句: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6.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 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古诗词中有许多告诫人们要懂得惜时的名 句,请写出,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旬鹤《题弟侄书堂》
本诗通过鲜明的自然景物变 化归结到人生变化,道出“珍惜 时间”的哲理,劝人们珍惜青春, 应当及时努力做出一番事业,通俗 易懂又发人深思。 主旨
意境相似的古诗句:
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徙倚欲何依 xǐ yǐ
牧人驱犊返 dú 适与野情惬 qiè
游蕲水清泉寺
qí
第一首
长 歌 行
( 汉 乐 府 )
第一首 《长歌行》
解释下列词语
晞 (xī)
天亮 衰败 枯黄 通“花” 白白的
衰(shuāi)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讲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3a3d5c58fafab069dc0253.png)
【赏析】本诗描写在黄鹤楼 上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 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 空留悠悠白云,表现人生 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 写了作者怀家思乡的深情。 全诗气象雄浑,意蕴深厚, 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 咏黄鹤楼的绝唱。传说李 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 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 有诗题上头。”
晨的阳光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 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 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 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 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 白白悔恨了。
[阅读赏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内含哲理、感悟人 生的诗作。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 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也”。再联想到季节的交替和 生物的荣衰,又以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 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进而劝诫人 们,要利用年轻力壮时的宝贵年华去努力进 取、奋力拼搏,切莫因虚度光阴而落得老来 后悔。尤其是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全诗的 主题,而且对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很有勉励 作用。
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 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 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面,士子们
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 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 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长歌行
汉乐府
是古诗的一种体裁,统称“歌行体”。特点是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音节、格律比较自
由,句法青长青短不园一中,富葵于,变化朝。露华待:日通晞“。花”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3d191a9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0.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课外古诗词包括《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和《十五从军征》。
以下是这几首诗的原文和简要解释:1.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解释:西湖风光好,乘画船游赏,观赏水面的美景,在绿水长堤上,享受着优雅的乐曲。
水面平滑如镜,连风都不来惊扰,感觉不到船在移动,只有涟漪在水面荡漾。
当稍有动静时,岸边的水鸟会迅速掠过,增添了游人的惊喜。
2. 《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解释: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离别的思绪。
而离别的滋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3.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解释: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4.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解释: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
在小园中带着幽香的小径上独自徘徊。
5.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课外古诗词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中课外古诗词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568df7bad51f01dc281f1b4.png)
期中课外古诗词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课外古诗词诵读——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2、龟虽寿/曹操3、赠从弟(其二)/刘桢4、梁甫行/曹植1、《庭中有奇树》【原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者】选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背景】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
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
至于《庭中有奇树》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确考。
【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2、《龟虽寿》曹操【原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跑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的雄心不会停止。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长寿。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4532376edb6f1aff001f99.png)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曰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赏析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
这六句诗,主要写自然界植物花草的荣枯变化,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七、八句用深动巧妙的比喻,来揭示时光就象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从而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
比喻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诗句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这两句诗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
读过之后,很受启发。
2.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诗的第一句交代野望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一个“望”字。
中间四句写景。
是一幅美好宁静的秋日晚归图。
“树树”、“山山”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写景明句。
可是,看了第七句忽然一转:“相故无相识”,原来那随愿而归的牧人和猎人并没有他认识的人,他的“欲何依的心情并没有解决;于是他就只好长声歌唱,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人,想和类似那样的贤人交朋友。
不过,现实中还没有相识的。
这两句照应第二句,进一步写他彷徨无依、孤独忧郁的心情。
诗的语言朴素,写景自然,真实的写出了着上秋色、夕阳的田园风光。
在景物描写上,采用了远近结合与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树树”两句是远景,“牧人”两句是近景;“树树”两句是静景,“牧人”两句是动景。
远景、近景、动静、静景,在诗人笔下十分和谐。
3.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与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赏析与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c1566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1.png)
古诗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作于东汉末年。
品诗词对照翻译教材原文庭中有奇树①,绿叶发华②滋③。
参考译文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间生长出繁盛的花朵。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花木繁盛的春景图。
“庭中”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怀远的闺怨诗。
写作手法: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与下文主人公孤居无依形成鲜明对照。
教材原文攀条④折其荣,将以遗wèi⑤所思。
参考译文我攀引枝条,折下了一枝花,想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人。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动作描写,“攀”条“折”花为了寄给思念的人。
教材原文馨香盈⑥怀袖,路远莫致⑦之。
参考译文花香充满了衣服的襟袖,可是天遥地远,不能送达思念的人手中。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以乐景写哀情。
“馨香盈怀袖”紧承上两句,写出了“奇树”之花的珍贵,花的香气特别浓郁,十分适合赠予他人,寄托思念之情。
可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教材原文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⑧。
参考译文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最后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表现了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
重点注释①奇树:佳美、珍贵的树。
②华:花。
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
③滋:繁盛。
④攀条:攀引枝条。
⑤遗:给予,馈赠。
⑥盈:充满。
⑦致:送达。
⑧经时:历时很久。
作品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理解探究1. 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主旨与情感把握)答: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开出了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枝花,目的是赠送给日夜思念的远人,以此表达对远人的深切思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6a3c9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4.png)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原文《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一、衍生注释:“庭中有奇树”的“奇树”指佳美、珍贵的树。
“绿叶发华滋”中“华”通“花”,“滋”是繁盛的意思。
“攀条折其荣”的“荣”指花朵。
“路远莫致之”的“致”表示送达。
“但感别经时”的“但”是只、只是的意思,“别经时”即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庭院中一棵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繁盛的花朵。
女主人公攀折花枝,想要送给心中思念的人。
花朵的香气充满了衣袖,可是路途遥远无法送到。
最后又说这花本身并不珍贵,只是有感于离别很久了。
诗中先写树的美好,引出女主人公折花赠人的举动,由物及人,写尽了思念之情。
从满心欢喜的折花到因路远无法送达的失落,情感的转折细腻而动人,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满心期待去做一件事,最后却因为某些原因无法达成,那种失落感是很深刻的。
三、作者介绍:这首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为东汉末年的中下层文人。
他们在动荡的社会中,有感于人生的无常、离别的痛苦等,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虽然这些作者大多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的诗作却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运用片段:我和我的好朋友分开很久了,有一次我在花园里看到一朵特别漂亮的花,就像《庭中有奇树》里的奇树一样,花朵娇艳欲滴。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把这朵花送给她,就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
我把花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可是突然意识到我们隔得那么远,根本没法把花送到她面前。
那一刻,我特别能理解诗里那种无奈和思念,哎,这花再美又有什么用呢,重要的是我想念我的朋友啊。
我觉得这首诗就像是为我此刻的心情写的一样,把那种思念和无法传达思念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详解(前五首)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后古诗词详解(前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2b1f884f69eae009581bec1e.png)
写作背景
选自《东皋子集》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 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 孤独的感受和与世俗不合的落寞情 怀。
第二首 《野望》
听朗读,正字音
薄暮 徙倚 落晖 (bó) (xí yǐ) (huī) (dú) 黄昏 徘徊 落日 小牛 回忆
犊
怀
野望
王继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 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描绘葵的形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动词, 这里是散布的意思。德泽:恩惠。 春天把阳光、雨露带给万物,因 而说是一种恩惠。万物:大地上 的各种生物。生光辉:形容万物 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样子 。
用了什么修辞?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 勃勃生机。
由季节转换联想到时间飞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少年时期。壮:成年时期。合起来指人生命力旺盛的 前半生。努力:把力量尽量使出来。意即勤奋。老大:指 人生命力衰败的时期。徒:副词,可译为“空,白白地”。 伤悲:悲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少时如果不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到老只能白白地悔恨与 悲伤。
第一首
长歌行
汉乐府
解题
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 行(xí ng):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 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长 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 由式歌行体。
文学常识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 乐的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 所采制的诗歌。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 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 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 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 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 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8上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doc
![8上课外古诗词鉴赏复习(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af4f82d93b3567ec102d8a8f.png)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蹄”、“华叶衰”是什么意思?(2分)2.诗人借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形象比喻了什么呢?诗歌中作者向世人提出什么劝勉?(3分)野望(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解释“薄暮”、“徙倚”的含义。
(2分)2.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描绘的季节。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请解释“天际”、“迷津”的含义。
(2分)2.“木落雁南度”中鸿雁南飞象征什么?请写出初中课木中有同样意象的一个古诗文句子:(3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一句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出仕做官的强烈愿望,李白《行路难》中的哪句诗也蕴含了同样的愿望呢?(2分)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呢?请分析理由(3分)【黄鹤楼】(崔颢•唐)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中“历历”和“乡关”是什么意思?(2分)2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屮第三联所展现的画面。
(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请解释“白水”、“为别”的含义。
(2分)2.请分析“浮云游子意,落口故人情”句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3分)【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b496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5.png)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17首理解与赏析第25课XXX诗三首【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XXX。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勃勃。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XXX,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XXX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XXX。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头脑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亡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甚么情景?有甚么作用?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
![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鉴赏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1372c034da38376bae1fae0f.png)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盛的花朵,显得分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漂亮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予给昼夜想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但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其实不是此花有什么宝贵,不过分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之情罢了。
说明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 hu ā)滋:花开茂盛。
华,同“花”。
滋,茂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 wèi):赠予,赠与。
⑸馨( x 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宝贵。
⑻感:感觉,感人。
别经时:分别以后所经历的光阴。
赏析这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的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
让人联想到节气的更替,分离的难过;同时奇树的繁荣昌盛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悲凉孤单形成比较。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开头两句是以树起兴。
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漂亮,那样的芳香,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程太遥远,根本不行能送到丈夫的手里。
折花寄相思的梦想不可以实现,实在令人痛惜。
这两句运用的是对照的手法。
整首诗环绕着“但感别经时”这一主题睁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仿佛绝不相关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委婉蕴藉的艺术成效。
1. 古人在评论此诗时说有一诗句特别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建性,你能判定是哪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原由。
答:“馨香盈怀袖”。
香气原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
2.剖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构造上起的作用。
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感情(诗人在前面侧重衬着以后,感情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分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感情忽然获得升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背诵赏析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8f01bed4d8d15abe234ec9.png)
庭中有奇树两汉:佚名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译文】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注释】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
华,同“花”。
滋,繁盛。
⑶荣:犹“花”。
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
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一作“贡”。
⑻感:感受,感动。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于是,思妇就出场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常常从季节的转换来发端。
因为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生活的圈子很狭小,不像许多男子那样,环境的变迁,旅途的艰辛,都可能引起感情的波澜;这些妇女被锁在闺门之内,周围的一切永远是那样沉闷而缺少变化,使人感到麻木。
唯有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是她们最敏感的,因为这标志着她们宝贵的青春正在不断地逝去,而怀念远方亲人的绵绵思绪,却仍然没有头。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662f9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5.png)
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课外古诗词十首的理解与赏析【1】长歌行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
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
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
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赏析(8首)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1、此树“奇”,还是“何足奇”答: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
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
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
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
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2、题外之意,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龟虽寿》曹操(东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得死亡,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这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这两句是合乐时加的,跟正文没关系。
)三、《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又是多么劲挺!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赏析: 1、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答: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答: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
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
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情感提升:《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不是孤立地咏物写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可谓是通过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胜利者的姿态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巅,显示出一种激励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壮美。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四、《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不一。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
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妻子和儿子像禽兽一样生活,盘桓在险阻的山林里。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周围自由穿梭毫无顾忌。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答: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答: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五、《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明意: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赏析: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明意: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总结: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思想感情: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默写:诗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六、《采桑子欧》——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
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
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主旨: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
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七、《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理解赏析: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3.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答: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
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4.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5.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答:“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借代;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7.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