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惰性无碍共产主义实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私惰性无碍共产主义实现

在当前共产主义运动处于相对低潮的形势下,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巩固发展和共产主义制度能否实现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甚至包括共产党员存在着困惑和疑虑。这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其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如何克服人自私惰性与制度冲突的问题。这的确是个容易让人疑惑的难题。我认为,过去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挫折,都是与这个难题相关的。那么是否真的就无法渝越了呢?本人经过反复学习、思考认为,是能够的。其实,这样一个我们常人都能思考的问题,作为伟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怎么能想不到呢?他们早就有了论述。在《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的文献中,他们指出,自私惰性是剥削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本身与此是隔隔不入的,即使有残留也可以经过教育,降到很低的程度直至消失。这是十分科学的论断。现在有些人之所以对此不能认可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主要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理解不准不深,并在目前共产主义运动暂时遇到挫折的情况下,而产生错觉。下面,我们根据有关理论,结合现实和远景展望,就自私惰性无碍共产主义实现,作些具体深入的分析。

第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本身不会产生自私惰性。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决定意识。正如《共产党

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随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实现,自私惰性的剥削阶级思想必将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与公有制相适应的公而忘私、先公后私、以公为私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因为私有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但又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人们以求生存的本能为基点,发展为力图多占一些,以争取和保证优质生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主要靠的是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基本手段为相互竞争,恶性发展至掠夺。这就必然产生和助长自私和惰性。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因为私有制导致的物质财富分配不公、少数人富有而多数人贫穷,为实现人们共同占有物质财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要靠的是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基本手段为相互协作,良性发展致奉献。由于个人没有生产资料,加上逐步实行社会化大生产,人们相互只能协作,才能逐步实现个人优质生存,从而产生和促进了公而忘私、先公后私、以公为私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形成。那么,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如何呢?这一点其实在过去我国全面社会主义公有制时就有体现。我不是整体肯定过去和否定现在。过来人都知道,就人的思想和社会风气而言,那时总体比现在不知要好得多少,犯罪率很低,腐败也没有现在严重。

尽管那时也不是没有一点自私惰性的现象,但我认为这种低程度现象不是制度本身产生的,而是剥削阶级思想残余和物质财富不丰富造成的。

第二,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将促使自私自利现象消失。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而且在此之前的社会主义中高级阶段也在逐步实行这一分配原则。我认为,人之所以自私自利,无非就是为了自身优质的生存,到共产主义时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何必去费心劳神、自私自利地谋取私利呢?从心理学需要层次理论来讲,人的需要按照生存、自尊、安全、归属和自我实现的层次由低向高上升,生存只是最低级的需要,这个层面如同猪狗,当需要上升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后,劳动就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生存,而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劳动所起的作用便扩展到为整个社会服务。到这个层次,人想的是不能碌碌无为地度过有限的一生,不能停留在猪狗的层面上,即使为他人也在所不惜。我想,这也许就是皮尔盖思等富豪在富了以后仍不断工作,并最终把财富献给社会的动机吧。所以,革命导师们认为,到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那么在已经建立过和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为什么还有自私自利现象甚至犯罪、腐败现象严重呢?我认为,除了剥削阶级思想残留和影响外,与贫穷和体制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因为,物质财富不丰富,无法人人按需分配,于是就会有争抢,劳

动就不可能不是谋身的手段。有人会反驳,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有些贪官贪得财富自己根本用不完,还不满足呢?更不要说为他人了。原因在于他不是我们常人,站他的角度财富还“不够”。因为,一是现在干部提拔制度不完善,不断升官要用钱;二是包养情妇要用钱,而且数量不限;三是子女甚至再往后的后代要用钱;四是治病、养老等因素发展下去不确定,要防患于未然。于是他的思想完全剥削阶级化了,连一部分既剥削同时也在干活、动脑的资本家还不如。这些在共产主义时存在吗?马克思曾经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之上。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可以理解为,贫穷不是成熟的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是共产主义。因此,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不仅在制度上克服了自私自利现象产生的根源,而且通过逐步实行按需分配,直到实现共产主义,在物质财富需求上也逐步消除了自私自利的动因,从而树立起与当时社会环境适应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第三,自私与为公付出的代价比较促使人们放弃自私自利。剥削阶级社会是一个充满自私惰性的社会,为了更多地占有财富和不劳而获,剥削阶级不择手段、贪懒凶残,弱肉强食,社会贫富悬殊,多数人不富有甚至贫穷。即使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由于剥削阶级制度本质决定,这种现象永远不可能克服。虽然它高效地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增长,但

无论是奋斗着的剥削阶层还是贫困群众,在这种恶性竞争中,都疲惫不堪。这就是自私自利的代价。而在物质财富已经比较丰富直到高度发达的中高级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发扬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有序地、各尽所能、各尽所好地劳动直至把劳动作为生活第一需要,物质财富按劳分配直到按需分配,社会公正、公平,个人衣食无忧、心情舒畅。你说人们还会选择自私自利吗?这就是共产主义运动曾经遍及全球的原因,其中不仅穷人踊跃参加,包括有些认识到剥削社会罪恶的富人特别是子女也参加了革命。当前共产主义运动遇到挫折,根本原因,不是自私惰性无法克服,私有制多么完美,而是过去我们建设的是贫穷条件下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在物质财富缺乏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争抢,这时要克服自私自利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贫穷国家要实行全面公有制的中高级社会主义不可行,只能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平存的初级社会主义,作为无奈的过渡。也就是在肯定为公的基础上,在现有条件下用自私作为促进生产的动力之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现有制度成为发展瓶颈,于是改变为全面公有制,自私自利思想逐步消灭,为公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取而代之,逐步实现共产主义。

第四,思想教育使人克服残存的自私和先天的惰性现象。社会主义是从剥削社会发展而来的,必然带有旧社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