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介绍
摘要:二氧化碳的削减排放是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该方面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掩埋、可降解塑料、气源法、人工补充二氧化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成倍增长,每年全球因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240亿吨,加之生物的呼吸作用,热带森林地下排放,…总量惊人之大。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已引起许多负面影响。

全球性的地表及大气低层严重变暖。

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估计:全球的地面平均气温会在2100年上升1.4至5.8℃。

据秦大河院士介绍,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连续经历了14个暖冬。

进入21世纪,我国又连续4年出现暖冬。

而且,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

到2020-203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1.7℃;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秦院士表示,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

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我国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沙漠化更以年均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加速扩展,进入90年代后,沙漠化土地的蔓延又有加速的趋势,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形势更为严峻;
海平面上升正在发生,预计由1900年—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于0.09米—0.88米之间;
气候反馈机制发生改变:将改变地球的碳循环,削弱海洋,森林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厄尔尼诺与反厄尔尼诺频繁发生。

众多的气候现象与灾难都被归结到厄尔尼诺的肆虐上,例如印尼的森林大火,巴西的暴雨,北美的洪水暴风及暴雪,非洲的干旱等等。

它几乎成了灾难的代名词。

科学家们研究证明,我国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就是厄尔尼诺与反厄尔尼诺综合影响的结果。

所有这些都表明二氧化碳排放的不断增加是造成灾害性气候的主要原因。

英国环境首席科学家皮尔斯.福斯特认为:“如果平均增高率确定,这件事就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有关全球变暖的预测必须重新估计,情况就变得很糟,我们的处境将是灾难性。

”可见,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牵涉到环境、人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

《京都议定书》的通过标志着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为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作努力。

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递交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

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

2002年9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讲话时宣布,中国已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这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何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固定和利用CO2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特别关注的问题。

目前提倡削减二氧化碳的措施包括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水能等能源。

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之一。

但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认识未必正确。

又因为世界在近50-60年内仍无法找到可以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工业生产一日不可能停止,二氧化碳零排放无法实现。

所以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没有太大的实效。

就我国而言,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8.3亿吨以上,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

其他各国均在1亿吨以上。

如此庞大的数字。

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收支无法平衡。

加之二氧化碳是一种相当惰性的小分子气体,在大气中寿命很长,能达长百年以上。

去年,美国总统布什曾宣称,除有效利用能源和能源载体外,还要大大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但据美国能源部称,今后20年,美国消耗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将增加40%。

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已成为美国能源部苦思冥想的难题。

因此,二氧化碳的掩埋、固定和利用不失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的有利措施。

1二氧化碳的掩埋。

据科学家最近称,为了解决全球变暖,拯救地球。

人们不得不把大量的二氧化碳直接注入地下。

所以在未来50-60年之间将二氧化碳埋入地下的方式可能会作为一种减少温室效应的最有力的措施而被采用。

1.1可行性。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油气田每年向大气排放约100万吨的二氧化碳[1],是欧洲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地点之一,该公司耗资5000多万美元建成一个二氧化碳处理海上平台。

将北海的油气井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后泵入海底沙石下面。

近日,该公司已经在北海的斯莱普纳气田试验这种技术。

研究人员选择了该油气田海底地层中的一处贮水层作为掩埋液体二氧化碳的地点,贮水层位于海底以下约800米处,厚约250米。

科学家在该地点钻了一口深井,然后将天燃气排出的二氧化碳500万吨压缩成液体泵入贮水层。

研究人员测量表明,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逐渐扩散到地下贮水层,而这个地下贮水层被由页岩和粘土构成的不透层覆盖,可以确保二氧化碳不再重新释放到大气中来。

该技术经过
数年的研究,得到了不断完善发展,值得在世界各国推广采用。

最近,美国也在对该技术进行测试。

为防止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2],日本正考虑将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集中封闭在深海,研究人员用计算机模拟了二氧化碳在海中的储存效果。

据《日本经济新闻》7日报道,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通过超级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预测了火力发电厂和钢铁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在释放到深海之后的移动及扩散情况。

模拟结果显示,在冲绳东南500公里、深800米至1200米的海中投放二氧化碳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会吹着黑潮北上,于一个月后到达鹿儿岛南部,三个月后与伊豆南部的海底山脉相撞,并在这一带迂回。

二氧化碳经过区域的海水,其二氧化碳浓度有所升高,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储存效果。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研究机构从去年就开始了预备实验。

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所将从2015年开始正式的二氧化碳封闭实验。

科学家称,掩埋二氧化碳也应当向掩埋核废料那样,至少保证100万年不会泄漏。

其实,二氧化碳的存贮也像天然气油田那样,一般来说,天然气在地下已经埋藏数百万年,如不开采,永远会埋在地下。

因此,人工注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同样也可以在地下岩石微孔中埋藏几百万年。

1.2存在难题
使用该技术会大大增加发电站的成本开支。

据报道,目前使用这一方法平均处1吨二氧化碳需要耗资约50美元,其中85%用于将二氧化碳从其它气体中分离出来。

另一个难题是发电站附近没有适合掩埋二氧化碳的地质层。

研究人中员正在进行多项研究争取开发出降低成本的新技术,那些已开采完的油气田将被重新启用,成为二氧化碳的掩埋场。

另外,二氧化碳注入海底并非那么容易。

德国波茨坦环境研究所的海尔德称,太平洋是一个不密封的存贮区。

因此存贮时间不会持续过长。

将来,这种方法可能会使海水变酸,殃及海底微生物。

理想的方案是将可分解的硼矿物质与二氧化碳一道注入,以防止海水变酸。

2 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
2.1可行性
变二氧化碳为塑料的想法始于1969年由一位日本化学家实现[3]。

但他所用的催化剂成本太高,效率低,难以大规模的工业开发,一直被搁浅。

我国科学家经过两年的难苦研究,今天在这项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使用已开发的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超过世界最高水平的两倍,纳米技术的应用使每克催化剂能够催化合成140-180克塑料,每吨塑料所用的催化剂成本仅200无左右。

且制成的新塑料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43%。

成本为0.9万元/吨,是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专家组对这个项目进行了验收。

认为该项目实现了高效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可降解塑料,成本低,可年产3000吨以上,已具备实现工业化的条件。

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与江苏泰兴民营企业合作,共建江苏玉华金龙科技集团金龙绿色化学有限公司。

目的是利用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原创技术和江苏泰兴丰富的地下二氧化碳资源,以二氧化碳和环氧化物为主要原料,通过调节聚合制备液体的脂肪族聚碳酸酯树脂。

目前已形成了2000吨/年脂肪族聚碳酸脂和40吨/年PBM催化剂示范生产规模,并成功进行了试生产。

预计年底将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实现利税500万元。

2.2产品性能
可降解塑料的分子量超过10万,脂肪族聚碳酸酯多元醇树脂分子量在2000-8000之间,二氧化碳分数大于0.3、环状碳酸酯含量为8-12%。

物理性质与普通塑料相当。

有明确的应用方向和宽广的市场前景等条件。

新的降解型聚氨酯泡沫将有极大的市场需求量和经济前景,聚氨酯泡沫还应用于家具、交通运输、服装、冰箱、石油化工管道、建筑等行业。

已生产出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如手术洞巾、医用无纺布等)、一次性餐具(如刀、叉、勺、碗、碟)以及高尔夫球钉等产品。

中国许多家电产品的生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出口量快速增长,但正受到西方"绿色壁垒"的严重障碍,因此我国对生物降解型包装材料提出了特别迫切的需求。

2.3 环保
利用二氧化碳废气,不仅源头上削减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经过处理后的塑料生活用品,在干净的环境中可长期存放。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普遍应用,废弃塑料的“白色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各国特别是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包装物,欧共体在1991年还提出,到1997年全部停止使用非降解塑料包装物。

各国已经采取很多应对措施都有一定缺陷,如在普通泡沫塑料中添加光降解成分,但光降解不易完全,残留小碎片;又如对废泡沫塑料进行回收,费时费力,回收率也难保证;再如采用纸制品能在部分场合满足要求,但造纸过程又带来很大污染;采用可降解塑料是个方向,但往往成本过高,难以普遍应用。

用二氧化碳作为基本原料制备彻底降解的树脂材料和泡沫塑料,既是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积极手段,又提供了一种普通泡沫塑料的替代物,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2/3,性能优良,且废弃后可完全生物降解。

扔在垃圾堆中可通过微生物降解,所制备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经中国环科院测定其三十天需氧生物降解率为32.7%,超过国家标准45天需氧降解率大于20%
的要求,为生物降解型泡沫塑料。

减轻了废弃塑料的“白色污染”。

2.4 二氧化碳来源丰富
大型炼油厂、水泥厂、酿酒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大,估计生产1吨白酒几乎要有1 吨的附产品二氧化碳。

一个中型水泥厂,每年排放2万的二氧化碳。

南海大油田也伴随产生上亿吨的二氧化碳。

江苏泰兴黄桥地区二氧化碳气田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二氧化碳气田,储量丰富,含气总面积52.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000亿立方米,质量较好,经提纯纯度可达99.99%,属中涂层、高产能气田。

南海油田等许多大油田也有伴生的上亿吨的二氧化碳气体。

如果这些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后过将不堪设想。

但如果我们将这些二氧化碳作为资源来开发,充分利用其高纯度和收集方便的优势,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吉林石油集团计划投资1.5亿进行项目建设,这个项目计划是作为石油枯竭后的重大替代产业来考虑的。

目前,已投资1100万元,先期建设了二氧化碳提纯厂。

3 新一代的致冷剂
近几年,德国汽车供应商已从技术上解决了二氧化碳作为致冷剂的技术问题[4]。

其工作效率与R134a致冷剂没有任何区别。

,如在软管及相关连接件外加一层特氟隆涂层就可以承受这一压力。

预计至2007年,二氧化碳空调将可以上市。

德国环境保护署的一项研究表明,德国现在就有能力生产二氧化碳空调。

专家认为,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一方面对大气造成的危害小,另一方面对密封圈和软管的损伤也不大。

欧盟计划至2010年将氟化气体排放量降低60%,车辆的制冷剂损耗量不得大于40克。

2009年出厂的机动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必须比二氧化碳低150倍,这就是说,R134a 制冷剂将禁止使用,因为它的有害程度是二氧化碳的1300倍。

而R134a可以使用至2011年。

但据悉,德国汽车制造商将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引入二氧化碳空调技术。

这样,德国汽车可以提前占领不断增长的国际汽车市场。

德国宝马、奥迪和日本丰田公司均准备将二氧化碳作为新一代制冷剂。

据估计,目前,国际市场对二氧化碳空调汽车的年需求量约为5.5亿辆,30年后可达10亿辆。

我国目前对此尚是空白。

4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大过程.每年全球困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240吨,其中约150吨被植物光合作用固定、转化。

地球上每分钟大约有300万吨CO2 和110万吨H2O被光合作用转化为210万吨O2和200万吨的有机物,同时提供了人类所用动力的95%。

4.1人工补充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仍有很大的潜力。

丰富的太阳能未得到充分利用。

每天每平方米的地表从太阳接受的能量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原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

且这些能量主要集中在午间前后的几个时内释放。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能量使光合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值得研究。

充足的太阳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重要的条件。

科学家通过研究绿色植物
:
(%)
分析上图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很低(2%以下)时,绿色植物不仅不能制造有机物,出现萎蔫现象,而且还要消耗体内的有机物。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光合作用逐渐增强,达到5%光合作用强度最佳。

但当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如果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在5%以上,光合作用的强度反而会明显减弱。

可见,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直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农作物周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通常比较低.且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还会降低.使其经常处于“CO2饥饿”的状态。

据报道,二氧化碳的浓度维持在100ppm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600-2000ppm时为光合作用最佳状态。

光强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显然,应该给植物人工补充二氧化碳。

以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促进根系发育、枝叶繁茂、花果增多、质量提高、,并可使果菜早熟,产量增加。

同时二氧化碳还可以调节作物的糖分、淀粉的含量,提高果菜的抗病能力。

蔬菜施用二氧化碳肥后,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增产幅度一般为25%~43%。

目前,只有少数大棚进行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这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二氧化碳补充方法也值得研究。

这项研究当前还是一个弱项。

4.1.1二氧化碳发生器补充CO2
温室大棚种植为保持一定的温度,使室内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随着日出后光合作用的开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迅速下降,大约在上午9点左右,二氧化碳已降到大气正常浓度(0.03%),难于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而此时棚温尚未升高到能够放风的温度,有必要采取补充二氧化碳的措施。

即使有一定的通风设备,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低于要求的100ppm,所以为维持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就需采取人工方法补充二氧化碳。

据报道,沈阳市东陵区的科技示范户王玉柱在自家大棚里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补充二氧化碳之后,一茬菜才一个月就增产20%。

这还是最少的。

另一科技示范户苏桂兰一般棚内没有人工施二氧化碳,蔬菜叶片薄,上市也晚;人工补充二氧化碳的叶片厚,上市也早。

目前所用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液化石油气等为原料,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另一类是以硫酸、碳酸氢铵为原料,进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补充。

从大棚增效上来看,这确实是一种进步。

然而它们均存在不足之处。

前者的不足之处,消耗了人类本来就缺乏的能源;后者既消耗了原料,又产生了能引起中毒的氨气。

此外还有电子二氧化碳发生器等等,它们的原理都有相同之处就是都以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4. 1.2有机物发酵法[5]。

人、畜粪便,作物秸秆、杂草茎叶等进行发酵时产生二氧化碳,简单易行,成本低。

既可就地取材,也可以将发酵后的物质作为农家肥料,一举多得,值得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推广。

4.1.3施用颗粒有机生物气肥法。

将颗粒有机生物气肥按一定间距均匀施入植株行间,施入深度为3厘米,保持穴位土壤有一定水分,使其相对湿度在80%左右,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该法在广大农村适于推广。

优点是便于操作,有利于植物对二氧化碳的“自产自消”。

因为太阳的照度不强时有机物发酵的也慢,这时,植物光合作用的能力不强。

反之,太阳照度强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很高,而这时颗粒有机物发酵的也快,产生的很多恰好能够满足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高需求。

既减少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堆积,也提高或维持了农业产出。

4.1.4气源法。

产水泥, 产酒精等化工产品时产生的副产品二氧化碳气体,量很大(前文已详细说明),气源较纯净,以钢瓶压缩盛装,施用方便,有很多优点,如既做到农业生产增产增值,又做到生产出二氧化碳被及时利用,创工业与农业双赢的效果。

这种方法值得世界各国大力推广。

下图是二氧化碳发生钢瓶发生器,大棚的上层拱棚支撑是PVC 管,在它的下面钻一些小孔,并将它与二氧化碳的管道相连,做到一举多得。

4.2二氧化碳的检测
有一种设备叫二氧化碳探测器。

它的二氧化碳探头能采集棚内的二氧化碳的数据,通过导线与计算机相连。

能在电脑上及时反映周围的二氧化碳的浓度。

目前主要用于海关,以便及时发现往往隐藏在外部无法发现的集装箱内﹐或者轮船的暗室内的“人蛇”。

它在我国的农业使用还是空白。

笔者认为,相关厂家应依据其原理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使用的,价格让农民能够承受得起的二氧化碳探测器,且未来的市场前景一定会很好的。

近日,太阳能微电脑温室综合控制器诞生了,它以“农民用得起”为宗旨.能有效的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二氧化碳施肥,对二氧化碳施肥全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还可根据温室的照度,自动控制通风换气。

以上功能在温室、大棚种植中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为科学种植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控制。

使用本装置可提高工效8-12倍,可由原来1人管理1.5亩大棚增加到15亩左右。

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于不同的作物可增产30%-80%。

这类仪器应在我国广大农村普遍推广使用。

4.3 仿生进行光合作用的进展
人们对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能,但叶绿素却能直接吸收太阳能,并把能量传递给反应物合成碳水化合物。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特殊本领。

叶绿素是感光剂。

国际上预测,对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揭示,及其多种光合膜叶绿素蛋白空间结构的解析,预示光合系统将可能成为第一个原子水平上以物理和化学概念进行解释的复杂的生物系统。

近日,我国科学家有一项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重大成果:绿叶中主要捕捉光能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首次被测定出来。

光合作用要捕光系统和光反应中心共同完成,捕光复合物是捕捉太阳能的生力军。

因此,搞清它的晶体结构,对彻底解开光合作用之谜,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最近,合作完成了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的晶体结构。

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人类离大规模仿生利用太阳能已为时不远了。

预计到21世纪初、中期,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可能有重大的突破。

到那时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就可以得到全新的解决,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正努力合作,力求尽快实现这一伟大梦想。

5甲烷与二氧化碳的催化重整反应
5.1 原理。

天燃气作为三大化石能源之一[6],世界储量丰富,其中主要成份是甲烷。

甲烷作为最小的烃类分子具有特殊稳定的结构和惰性。

二氧化碳也是相当稳定的惰性小分子,其排放量正以每年4%的速度增高。

二氧化碳与甲烷反应成为一条有潜在应用前途的二氧化碳的利用途径,是废气利用,变废为宝之举。

该反应为:CH4+CO2=2CO+2H2 ,如何使这两种小分子惰性小分子气体活化并进行转化呢。

首先是温度,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高温对反应有利,只有温度t≥645℃
才能进行反应。

高温下,△So=257J/mol.K,很大的熵变意味着反应可以进行得很彻底。

然而过高的温度不仅会造成高能耗,而且对反应器材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降低反应温度,减少能耗的办法就是选择适宜的催化剂。

5.2催化剂的选择
甲烷催化二氧化碳的催化剂一般采用Ⅷ族过渡金属作为活性组分,其中采用Ni为催化剂的报道最多。

国外也有大量采用贵金属为活性组分的报道。

近年来,有关复合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作为活性组分的报道也有。

我国对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所用的催化剂也主要是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于长春等[7]Pd双金属/Al2O3催化剂可获得90.2%CH4转化率和90.4%CO2,90.4%CO收率和90.0%H2的收率.在Ni/Al2O3催化剂上可获得91.6%CH4转化率和88.9%转化率90.3%CO和91.6%H2收率,20h反应后的钯双金属催化剂上没有积炭,经过24h 反应后的镍催化剂上积炭量为16wt%,纪敏在负载Ni/-Al2O3上进行甲烷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CH4和CO2转化率分别达到93.7%和93.2%。

5.3展望未来
甲烷与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制合成气是甲烷转化和二氧化碳利用的有效途径.不仅缓解能源危机,而且对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减轻温室效应造成的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6.结语
二氧化碳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点,各国均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

我国将在今后五年内投入7000万元用于研究生态对二氧化碳的作用,为破解全球关注的“二氧化碳失踪之谜”和“全球变暧之谜”作出贡献。

人类不但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且还有义务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 罗夏.将二氧化碳“埋”在地下. 科学时报. 2002年9月
[2] 作者不详.深深海底是归宿——二氧化碳处理新方法
http:// /content.jsp?tablename=kydt&id=133
[3] 广州化学公司.二氧化碳制生物降解塑料成功实现产业化
/html/Dir/2004/11/09/4348.htm
[4]倪永华. 让温室气体拯救气候?德拟推二氧化碳制冷剂.科技日报.
[5] 蔬菜二氧化碳施肥技术. 广东省科普信息中心.2004-04.
[6]徐占林毕颖丽甄开吉.甲烷催化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研究进展.化学进展,2000,12(2).
[7]徐长春,丁雪加,沈师孙等.分子催化,199,2.,151.
个人简介:本人是一名中学化学教师,从事化学教学已有12个年头。

前面已有一篇论文发表在在《化学教学》200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