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技术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提高高产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高产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提高高产奶牛繁殖率的措施随着牧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先进技术的引入,高产奶牛的养殖也越来越普及,而高产奶牛的繁殖率也成为了养殖户所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提高高产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一、优化饲料,提高高产奶牛的体质合理的饲料搭配对于高产奶牛的体质影响巨大。

因此,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给高产奶牛提供充足、优质、均衡的饲料。

其中,绿草优先、搭配精饲料的模式是不错的选择。

1. 饲喂优质绿草天然饲料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奶牛的身体健康,因此,绿草是高产奶牛主要的饲料。

当养殖户进行絮凡草业时,应该以新鲜、无污染的良草为主。

同时,养殖户还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玉米秸秆,来增加日粮的纤维含量。

2. 搭配精饲料在饲喂绿草的基础上,为奶牛配备精饲料,能够提高高产奶牛的体质。

养殖户应该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对应的精饲料。

为奶牛配备精饲料,并不是说越多越好。

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此外,喂奶机最好是配备有精饲料搅拌板和自动断奶功能的,能够使奶牛更加卫生健康的饮食。

二、合理的档案管理,为科学繁殖做好准备对于高产奶牛的繁殖,科学的档案管理是十分关键的。

因此,养殖户应该建立系统化的档案管理,以便于记录奶牛的生长情况以及日常喂养和疾病调理等内容。

保留详细的档案管理记录,有助于科学安排繁殖计划,提高历次繁殖的成功率。

三、母畜的搭配配种策略设计科学有效的配种计划,是提高高产奶牛繁殖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养殖户应该根据奶牛的性能和遗传基础,选择最合适的公牛进行配种。

同时,要重点考虑母奶牛的体重、母牛出生年月和配种记录等因素。

四、给予高产奶牛适宜环境温度和湿度高产奶牛在生产期间,需要尽量选择温暖而干燥的环境。

在生长期间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营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能够使得高产奶牛保持顺畅的体质运转,减少疾病发生的概率,提高 Milk yield milk Output率。

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剂应用为了预防乳牛的病毒融合物和内寄生虫传染,养殖户需要给予高产奶牛定期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剂应用。

【提高】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关键字】提高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海林市畜牧局王力强提高奶牛繁殖率是确保养牛效益的关键,也是提高奶牛群体稳产、高产的根本。

现将几项有效的繁殖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基层从事繁殖工作者参照。

1、认真抓好奶牛干奶期饲养。

奶牛干奶期是提高奶牛下一个泌乳期产量和为胎儿正常发育贮备营养的重要时期。

主要做好看膘饲养,即在日粮组成上应以优质干草和青贮为主,饲喂精料量要根据干奶期牛的膘情区别对待。

对膘情尚好的奶牛,要少喂精料,防止营养水平过剩,特别是初胎母牛胎儿过大,易引起难产和胎衣不下。

对膘情较差的高产奶牛,可适当提高精料饲喂量,增加营养水平。

具体方法:将干奶期奶牛按膘情分成一、二、三等。

一般二等膘情为适度中等营养,一等膘情必须少喂精料,三等膘情要合理增加营养。

对胎儿先天性发育快的奶牛,临产前1个月要迅速减少精料或不喂精料。

管理上尽量把干奶的牛集中栓系在一排,便于饲喂时根据干奶期的采食习惯掌握日粮精粗料比例,另外,干奶期每天坚持刷拭牛体。

2、加强奶牛产前的管理。

奶牛产前管理。

一般在产前8-12小时,即可转入产房,为了防止母牛躺卧、运动迟缓等和分娩努责不利及胎衣不下情况的发生,要对进入产房的临产牛,由饲养员每天负责上、下午在运动场驱赶,缓慢运动各1小时最佳。

奶牛卫生管理。

奶牛前外界环境的卫生很重要。

由于分娩牛抵抗力较弱,阴门松驰,产道口松开,常淌粘液和排出恶露,最易被细菌感染,故在每次清扫产房牛床及排尿池时应撒石灰,并将临产母牛的产床用3%的来苏儿消毒,再换上新垫草。

出现有临产症状的分娩牛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及其周围,尽量让临产牛自然分娩。

需要助产时,助产员应严格消毒助产器械和手臂。

犊牛产出后立即清理污染的垫草,并对室内用3%的来苏儿消毒液喷洒消毒,换上新垫草。

在产房管理中,要求饲养员根据产犊记录,观察分娩牛分娩时的努责状态、胎儿产出的难度、胎衣排出的时间、胎衣排出的完整程度以及排出恶露的数量和颜色变化等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这样既可让兽医快速、全面、准确掌握母牛分娩前后的一系列情况,也可以为今后的奶牛配种和产科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参照依据。

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奶牛繁殖率的提高对于养殖业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繁殖率可以带来更多的后代,从而增加牛群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养殖效益。

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奶牛繁殖率成为了养殖业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一些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优质饲料供给。

奶牛的繁殖率受到饲料供给的影响很大。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业者们应该注重为奶牛提供优质的饲料。

优质的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营养水平,增强其生殖能力,从而促进繁殖率的提高。

此外,养殖业者还应该根据奶牛的不同生理阶段,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以满足其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而提高繁殖率。

2. 疾病防控。

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旦奶牛患上疾病,就会影响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繁殖率。

因此,养殖业者们应该加强对奶牛的疾病防控工作,做好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奶牛的健康。

此外,定期进行兽医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奶牛的疾病,也是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措施。

3. 合理的繁殖管理。

合理的繁殖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至关重要。

养殖业者们应该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繁殖计划,控制好繁殖季节和繁殖次数,避免过度繁殖或繁殖不足的情况发生。

此外,养殖业者还应该加强对奶牛的配种管理,选择优质的种牛,提高繁殖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4. 环境舒适度。

奶牛的繁殖率也受到环境舒适度的影响。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业者们应该注重改善奶牛的生活环境,保障其舒适度。

比如,保证牛舍的通风良好,温度适宜,避免奶牛受到恶劣的环境影响,从而影响其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养殖业者还应该加强对奶牛的日常管理,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提高奶牛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繁殖率。

5.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业者们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养殖效率。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技术发展现状-专业文档资料

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的技术发展现状-专业文档资料

Author
作者 Macmillan et al. 1986 Drew and Peters 1994 Sheldon and Dobson 1993 Jubb et al. 1992 Drost & Thatcher 1992 Ryan et al . 1994
Number of cows 母牛数
Singh & Adams, 1998
27.12.2020
Biology of Reproductrion
Days after ovulation
牛排卵后激素分泌和卵泡发育波的出现
排卵 后 天 数
Bleac2h7.1E2.C20L20 et al. 2001 Biol Reprod
排卵 后 天 数
• hCG 处理同时终止卵泡雌二醇的分泌,提高了 血液中孕酮/雌二醇的比例,这种内分泌状态更 适合胚胎的发育和妊娠的建立。
27.12.2020
日本hCG处理对胚移后受胎率影响
在日本对牛于同期发情后第6天注射hCG 1500 IU并在次日进行胚胎移植: 42天后 hCG处理牛受胎率为 67.5% 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牛受胎率为 45%
• 使用激素促进黄体发育及功能,一方面促进黄 体分泌更多孕酮,同时降低雌二醇分泌,改善 生殖道环境,有利于胚胎的生长发育;
• 另一方面黄体发育后可以抵抗子宫的溶黄作用, 这样可以延长黄体寿命,防止胚胎过早死亡。
– GnRH – hCG
27.12.2020
输精后11-13天注射GnRH类似物(促进 第二波卵泡形成黄体)对受胎率的影响
– PG 本身可以诱导黄体退化,但不能产生新的卵泡 发育波,因此同期发情处理时处于卵泡发育波不同 阶段的母牛在表现发情上会表现发情分散的问题。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以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提高奶牛繁殖率是农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奶牛的繁殖率直接关系到农牧户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项有效的措施,以帮助提高奶牛的繁殖率。

一、优化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

首先,要保证奶牛的饲料营养均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包括精饲料和粗饲料。

其次,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饲喂时间和方式,保证奶牛有充足的进食时间和空间。

此外,还要定期清洁和消毒奶牛的饲槽和饮水设施,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二、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定期为奶牛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疫病的发生。

其次,要加强对奶牛的常规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此外,还要注意隔离新引进的奶牛,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三、合理配种合理的配种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奶牛的生产性能和遗传背景,选择适合的种公牛进行配种。

其次,要根据奶牛的发情情况和配种指标,确定最佳的配种时间。

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近亲配种,以避免遗传缺陷的出现。

四、加强繁殖管理繁殖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至关重要。

首先,要定期进行奶牛的发情检查,及时发现奶牛的发情情况。

其次,要进行及时的人工授精,确保及时配种。

此外,还要加强对奶牛的妊娠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问题。

五、优化环境条件优化环境条件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保持奶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

其次,要减少奶牛的应激,避免奶牛因环境变化而产生厌食、厌烦等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合理安排奶牛的运输,避免过度的运输对奶牛的影响。

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合理配种、繁殖管理和环境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有效措施,才能够提高奶牛的繁殖率,进而提高农牧户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农牧户能够重视这些措施,加以实施,为奶牛的繁殖做出更大的贡献。

奶牛繁殖管理策略的改进

奶牛繁殖管理策略的改进

奶牛繁殖管理策略的改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奶牛繁殖管理策略也在不断改进。

通过提高繁殖效率和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讨论一些有效的奶牛繁殖管理策略改进措施,并介绍它们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一、选育优良种公牛选用优良品种的公牛是提高奶牛繁殖效果的重要手段。

公牛的遗传特性直接影响后代的生产性能和遗传优势。

因此,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种公牛非常重要。

在选择公牛时,需要考虑其遗传背景、产量、健康状况和遗传稳定性等因素。

合理选育优良种公牛,可以为奶牛的后代提供更好的遗传优势。

二、优化繁殖管理计划建立科学的繁殖管理计划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合理安排发情检测、配种和妊娠检测等繁殖环节,可以有效减少发情周期延长和配种失败等问题。

同时,定期进行产前产后检查、牛只健康监测以及营养调配等措施,能够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奶牛繁殖顺利进行。

三、科学配种技术应用科学的配种技术是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重要手段。

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优质种公牛的遗传优势,提高繁殖效果。

合理选择和运用这些配种技术,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成功率和优生性能。

四、优化营养管理合理的营养管理是改善奶牛繁殖效果的重要措施。

通过调整饲料组成、合理配比和定期补充营养物质等方法,可以提高奶牛的营养状况和生产性能。

保证奶牛的合理饲养水平和营养平衡,可以有效提高奶牛的繁殖效果和生产效能。

五、加强病害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对于提高奶牛繁殖效果至关重要。

合理制定预防接种计划、加强疫苗接种、排查传染病、及时治疗疾病和定期进行防疫检查等,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通过加强病害预防与控制工作,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繁殖效果。

六、科学记录和数据分析科学记录和数据分析是改进奶牛繁殖管理策略的重要手段。

将奶牛的发情、配种、妊娠、产犊等数据进行系统记录和分析,可以帮助农牧户更好地了解奶牛的繁殖状况和问题所在。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奶牛是养殖业中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其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养殖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本文将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配种技术、繁殖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饲养管理1.合理饲喂奶牛的饲喂是影响其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养殖者根据奶牛的生理特点和生产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计划。

在孕期和哺乳期,奶牛需要高质量的饲料,充足的水和矿物质,以保证胎儿和乳汁的质量。

在非生产期,奶牛的饲喂应以保持其身体健康为主,适当增加粗纤维饲料的摄入量,以维持其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2.保持饮水量奶牛需要充足的水量来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在热天气或运动后,奶牛需要更多的水来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和疲劳。

3.保持环境卫生奶牛的环境卫生对其繁殖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养殖者需要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二、疾病防治1.疫苗接种养殖者需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按时为奶牛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包括口蹄疫、瘟疫、乳房炎等。

2.疾病治疗当奶牛出现疾病时,养殖者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避免疾病的恶化影响奶牛的繁殖能力。

治疗时应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三、配种技术1.选种养殖者需要根据奶牛的品种和生产性能,选取适合的公牛进行配种。

在选择公牛时,需要考虑其遗传基因和繁殖能力,并避免近亲繁殖。

2.配种方式目前常用的配种方式有人工授精和自然配种。

人工授精可以选择优良的公牛进行精液采集,通过人工方式将精液注入到奶牛的子宫内,以达到繁殖的目的。

自然配种则是让公牛自然地与母牛交配,达到繁殖的目的。

四、繁殖管理1.发情检测奶牛发情的周期一般为21天左右,养殖者需要在此期间对奶牛进行发情检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发情期。

常用的发情检测方法包括观察奶牛的行为和外部特征,如叫声、用力蹭墙、阴道分泌物等。

2.胎检在奶牛怀孕期间,养殖者需要定期进行胎检,以确定胎儿的健康状况和预测产期。

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奶牛繁殖障碍的原因及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

奶牛的繁殖障碍一般是由畜牧业环境和管理方面造成的,它们影响到牛的生理状态、行为和繁殖力。

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营养不良:即牛饲料不均衡、摄入缺乏、过量供给,容易影响牛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复性。

(2)病害:外防疾病不到位,导致奶牛保护性免疫力的下降,影响牛的生产繁殖。

(3)生物标记不清:交配管理和母体风险评估不当,容易出现非性成熟、授精失败、错配等问题,影响繁殖效率。

(4)养殖环境:牧场太松散,牛群间沟通交流不畅,会影响母体机能,导致牛只繁殖抑制、繁殖弱化。

要提高奶牛繁殖率,有以下几点:
(1)科学配备营养:选择奶牛营养指标最佳的饲料,加强营养管理,保证牛口饱足。

(2)加强防疾:加强兽医管理,做好传染病和痉挛病预防工作,减少牛群死亡率,保证牛的健康状态。

(3)定期生物标记:以无菌排卵接种灭菌精液,以无菌人工授精技术替代自然授精,提高成功率。

(4)居室管理:加强牛群体管理,建立家畜标识制度,提倡无菌交配管理,提供良好的住所环境。

规模牛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措施

规模牛场提高奶牛繁殖效率的措施

奶牛正常的妊娠产犊是奶牛表现泌乳性能和繁殖后代的基础,奶牛繁殖是牧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驱动因子。

然而,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的繁殖率呈现下降趋势。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使用参配率、21 日妊娠率、情期受胎率、不孕症年淘汰率、自愿等待期、产犊间隔、120 天妊牛比例和空怀天数等指标衡量奶牛繁殖性能。

其中,情期受胎率和参配率是影响21 日妊娠率的两个重要参数。

在当前的形势下,从源头寻找影响我国奶牛繁殖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而改善提升是非常关键的。

朱化彬研究员在报告中指出三大影响因素:牛、人和环境。

牛的因素包括遗传与生产性能、健康、年龄。

环境因素包括饲料的质量、数量和饲料营养之间的平衡,饲养管理水平与牧场福利等。

人的因素包括配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的责任心。

在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的因素中,奶牛的营养、疾病和管理因素占到96%。

01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因素母牛的因素母牛是影响繁殖效率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整个繁殖过程包括排卵、受精、形成胚胎、附植子宫、发育、产犊等都是在母牛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等器官内完成的,因此母牛的健康状态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营养和饲养管理奶牛采食后,营养物质会进入代谢系统,首先是肝脏代谢,其代谢过程产生的大量生长因子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卵母细胞、卵泡甚至胚胎的发育。

还有部分食物在瘤胃中代谢,所产生的营养物质会进入血液,影响部分激素的代谢水平,从而影响卵巢中卵泡的发育,也会影响胚胎的后期发育。

另一方面,母牛在怀孕阶段的营养水平也会对胎儿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如果母牛在怀孕的不同阶段,出现营养失衡或者营养不足的情况,也会影响卵泡和卵子的发育。

健康和疾病管理健康的奶牛是提高繁殖力的基础,如果奶牛患病,一般情况下会从三个层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繁殖,一是下丘脑和垂体系统,影响GnRH和FSH 与LH的合成与分泌;二是影响子宫健康,比如直接破坏内膜细胞,影响前列腺素的合成;三是影响卵巢,降低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雌激素合成,降低孕酮的合成,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发育。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奶牛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动物之一,奶牛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奶牛的生产效益。

为了提高奶牛繁殖率,农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科学饲养科学饲养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保障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配合饲料。

奶牛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能量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农民们应该根据奶牛的生长阶段和需要,合理配合饲料。

2.定时定量喂养。

奶牛的喂养应该按照定时定量的原则进行,保证奶牛每天的饲料摄入量和营养均衡。

3.保持饮水量充足。

奶牛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生命活动和产奶,农民们应该保证奶牛每天的饮水量充足。

二、精细管理精细管理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检查奶牛身体状况。

农民们应该定期检查奶牛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定期检查繁殖器官。

农民们应该定期检查奶牛的繁殖器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进行配种。

农民们应该根据奶牛的繁殖周期,定期进行配种,保证奶牛繁殖的正常进行。

三、科学选种科学选种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品种。

农民们应该选择品种优良、体质健康的奶牛进行繁殖,以提高繁殖后代的质量。

2.选择适龄牛进行繁殖。

农民们应该选择适龄的奶牛进行繁殖,避免过早或过晚进行繁殖,影响繁殖效果。

3.选择适宜繁殖的奶牛。

农民们应该选择身体健康、生殖器官正常的奶牛进行繁殖,避免因身体状况不佳而影响繁殖效果。

四、加强疾病防控加强疾病防控也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农民们应该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环境卫生,避免疾病传播。

2.加强疫苗接种。

农民们应该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接种疫苗,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3.加强疾病监测。

农民们应该定期进行奶牛的疾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疾病传播。

总之,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农民们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从饲养、管理、选种、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取得最佳的繁殖效果。

奶牛场年度总结(3篇)

奶牛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里,我国奶牛养殖业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年度,我场在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稳产、提质、增效”的目标,积极推进奶牛场现代化建设,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生产情况1. 奶牛存栏及繁殖情况本年度,我场奶牛存栏量达到1000头,其中成年母牛800头,后备牛200头。

全年共产牛犊300头,成活率98%。

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奶牛繁殖率不断提高,为奶牛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产奶量及质量本年度,我场奶牛产奶量达到2000吨,同比增长5%。

牛奶质量稳定,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其中,优质牛奶占比达到90%。

3. 饲料供应及利用率本年度,我场饲料总消耗量为15000吨,同比增长3%。

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转化率达到了3.5,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1. 科技创新本年度,我场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奶牛养殖水平。

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推广应用奶牛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养殖、销售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

(2)引进新型挤奶设备,提高挤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3)开展奶牛基因组育种研究,提高奶牛遗传改良水平。

2. 人才培养本年度,我场积极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实际操作能力。

(2)食品安全法规及质量管理培训,增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

(3)现代化奶牛场经营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管理水平。

三、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1. 环境保护本年度,我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牛舍及场区绿化,改善奶牛生活环境。

(2)严格执行废弃物处理规定,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推广应用节水、节电等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能耗。

2. 资源利用本年度,我场充分利用奶牛粪便等资源,开展以下工作:(1)建设有机肥生产线,将奶牛粪便转化为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奶牛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之一,是保障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的重要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奶牛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就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奶牛产业的发展现状1.规模逐步扩大:随着人们对奶类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奶牛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我国奶牛存栏数量已达到1000万头以上。

2.品种不断升级:在奶牛的品种方面,我国逐步引进了德国黑白奶牛、荷兰荷斯坦奶牛等优质品种,以提高奶牛产量和产奶质量。

3.科技创新创造价值:科技是推动奶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奶牛产业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奶牛饲养、繁殖、养护、环境、饲料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奶牛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4.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奶牛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仅直接提供奶及奶制品,还包括圈养放养的设施、奶产品深加工、销售等环节。

二、奶牛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市场需求不尽相符:奶牛产业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日常管理的不协调问题。

农民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会针对市场需求提高奶牛产量,导致奶牛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长期以往可能会增加奶牛感染疾病、产生其他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奶品质量。

2.环境和卫生状况不佳:奶牛产业的环境卫生也是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在奶牛圈养过程中,如不及时清理牛粪等,会导致卫生状况不佳,严重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3.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视野局限,许多农户只停留在少部分知识方面,导致奶牛生产效益不如预期。

同时,对于奶牛圈养、喂养和管理方面的尚未掌握的知识也成为奶牛产业发展的问题。

三、奶牛产业经济发展的对策1.引进新技术和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知识的不断积累,是提升奶牛产业的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政府可以加强对奶牛繁殖、饲养、养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和从业者掌握真正有效的知识。

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摘要总结了提高奶牛繁殖水平的综合技术措施,包括:科学的饲养管理、健康保健、发情鉴定、适时输精、及时催情和妊检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关键词奶牛;繁殖力;提高措施提高奶牛正常的泌乳性能和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奶牛繁殖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就提高奶牛繁殖率综合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基础一般奶牛场都有不同阶段饲料配合,按饲养标准供应日粮,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干奶期间的母牛膘情过肥,产后牛或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膘情又过瘦,其原因都是营养失衡,如按5级评分制,干奶期母牛的膘情要维持在3.50~3.75,泌乳高峰期的母牛要维持在3.0~3.5之间。

奶牛的繁殖力受日粮中能量水平的制约,能量不足和过剩都会对繁殖力产生不利影响。

能量不足通常发生在饲料质量低劣、限制饲养、产后泌乳初期及高泌乳量等条件下,以产后初期最为常见,这是由奶牛产后的生理特点所决定的。

奶牛产后产奶量逐步增加,泌乳所需营养也逐步增加,而对采食量的反应应答迟缓,当出现能量负平衡时,奶牛必然动用体能的贮备,引起体况的下降,不利于LH的分泌,奶牛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也降低,影响了卵泡细胞的发育,从而阻止了排卵,影响繁殖力。

最严重的能量负平衡状况约在奶牛产后30d左右出现,此时大概也是奶牛产后的第1次排卵时间。

这时应该补充高能日粮,将玉米增加至50%~60%,甚至可以加入食用油;维持中高蛋白质水平并且蛋白质要多样化,可以加入豆粕、棉粕、菜籽饼、玉米蛋白粉及蛋氨酸羟基类似物,以保证泌乳对能量迅速增加的需要。

奶牛产后体重下降20%~24%时,发情周期终止,卵巢静止。

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可以减少体内的脂肪消耗,抑制奶牛产后体重减轻,保持良好的体况,从而提高受胎率。

据试验,在奶牛泌乳盛期添加脂肪酸钙500g/头·d,产后一次情期受胎率提高20%。

新疆是普遍缺锌、少碘、严重缺硒地区,应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奶牛复合预混料、多种维生素和乳酸钙,以有效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

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

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

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3.提高高产奶牛的产母犊率可依×染色体精子和Y染色体精子的个体大小、比重、游速等差异,采用科学方法,使高产奶牛快速发展,增加社会效益。

(1)新疆畜牧科学院与美国康乃尔大学合作,利用精子分离技术检测胚胎的性别,已取得了可喜成果。

陆续产下11头牛犊,母犊率为100%。

应用这项技术,可使奶牛繁殖按照人们的意愿只生母犊,对提高高产奶牛快速繁殖有特效。

(2)喂增母灵。

喂湖南农大研制的增母灵,每日一次3~5克,从配种前10天喂到配种后10天,拌入饲料或饮水中,试验结果证明:猪、牛母犊率为76%,兔子为71%,奶牛为84.4%。

(3)快速繁殖高产奶牛新技术。

日本研究出快速繁殖高产奶牛(年产奶12吨以上)的新技术,即每相隔28天采集一次母牛体内的受精卵,并在两次采集受精卵时采集未受精卵进行体外受精,对受精卵进行PCR性别鉴定。

母性受精卵在培育分裂过程中,用手术刀一分为二切割,即成双胎,冷冻保存。

该方法可使高产奶牛一头年繁殖30余头母犊。

(4)光照刺激产母犊。

给奶牛配种或输精时,让母牛面向太阳站立20~30分钟,最好为晴天早10∶30~12∶30分之间,所产母犊率为83.7%。

(5)配种或输精前20~30分钟,将30%白砂糖水2小汤匙输入母牛子宫内,或用5%精氨酸5毫升左右,产母犊率为85%以上。

(6)用中性维生素B12注射液作冻精稀释液,可使精子活力增强,受胎率高,母犊比率高。

(7)给奶牛多喂些青绿多汁饲料,以使牛体内维生素、胡萝卜素增多,能保持好奶牛子宫和卵巢类固醇化合物合成细胞免受氧化剂的危害,维护排卵和着床,更有利于×染色体精子优先同卵子的良好结合。

(8)母牛在排卵前8于时输入冻精,所产幼犊母性比率为86.67%;排卵期和排卵后输精,所产幼犊公性为87.71%。

所以如此,是因为Y染色体精子先到输卵管上1/3处,卵子未到待时过长而衰不能结合,而×染色体精子却正处于和卵子的结合力强旺时,故为母犊;在排卵期或排卵后输精,因Y染色体精子先到输卵管上1/3处和已待卵子结合,而×染色体精子到时已晚,失去同卵子结合时机,故结合子为公犊。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奶牛繁殖力是养殖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
首先,要选择高繁殖性能的奶牛。

奶牛繁殖性能主要取决于品种,有些品种的繁殖性能比其他品种要高。

因此,农户在养殖时,要尽量选择高繁殖性能的奶牛,以提高奶牛繁殖效率。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繁殖管理制度。

奶牛的繁殖有其自身的生理规律,农户要根据这些规律制定合理的繁殖管理制度,以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例如,应当建立严格的母牛管理制度,包括母牛的健康检查、繁殖状况的记录和统计、的使用等,以保证母牛的健康和繁殖效率。

再次,要注重饲料配置。

饲料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

农户应当根据不同季节的饲料供应情况,合理配置饲料,以确保奶牛获得充足的营养,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繁殖效率。

最后,要注重疾病防治。

疾病是影响奶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农户应当加强疾病防治,及时发现奶牛疾病,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证奶牛的健康和繁殖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奶牛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有:选择优良奶牛品种;建立健全的繁殖管理制度;注重饲料配置;注重疾病防治。

只有把这些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

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

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是畜牧业者们一直面对的挑战。

传统的繁殖方式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新技术的出现为奶牛的繁殖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提高奶牛繁育性能的新技术。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奶牛基因进行编辑来达到改善繁殖性能的目的。

具体来说,通过编辑奶牛基因可以使其在繁殖上更具有优势,如提高体内雌激素的含量,增加发情次数和孕育率等。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使奶牛产生更多的优质乳制品,比如富含营养成分的低脂牛奶等。

2.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是一项以人工方式进行受精的技术,它可以使精子与卵子在体外结合,进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相较于自然交配,人工授精技术有以下优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精液;•可以更好地控制奶牛的受孕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牛种的优点。

现代人工授精技术使用的是由繁殖专家精心筛选出的优质种牛的精液,这样可以确保后代的品质符合预期。

此外,人工授精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进而保障了奶牛的健康。

3. 美孕监测技术美孕监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繁殖监测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奶牛的受精率。

具体来说,美孕监测技术可以检测奶牛的发情情况,以及确定最佳的受精时间,从而确保精子与卵子的成功结合。

此外,美孕监测技术还可以对奶牛进行伪孕识别,进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

在美孕监测技术中,专业技术人员会为奶牛精心设计并严格实施一系列计划和排程,确保奶牛的繁殖过程更加高效和便捷。

通过美孕监测技术,畜牧业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繁殖效果。

4. 生殖生物技术生殖生物技术包括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胚胎分裂等多种先进技术,它们可以克服许多传统繁殖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

例如,体外受精可以避免传输病原体的风险,胚胎移植可以提高奶牛的受孕率和产仔率,胚胎分裂则可以达到制造克隆奶牛的目的。

奶牛繁殖总结报告

奶牛繁殖总结报告

奶牛繁殖总结报告引言奶牛繁殖是奶牛养殖业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繁殖管理,可以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益,并最终达到增加奶牛群体数量和产奶量的目的。

本报告旨在总结奶牛繁殖方面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以提供给养殖业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1. 周期性发情监测周期性发情监测是奶牛繁殖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准确监测奶牛的发情情况,可以确定最佳的配种时机,提高受胎率和妊娠率。

常用的发情监测方法有:•观察法:通过观察奶牛的行为变化,如精神焕发、多次侧卧、蓄势蠢动等来判断是否发情。

•指挤法:通过指压奶牛的妇道部进行检查,若奶牛处于发情期,会有明显的反应。

•温度测定法:通过测定奶牛的体温变化来判断是否发情,发情期体温会有明显的升高。

综合应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发情监测的准确性,为后续配种提供重要依据。

2. 人工授精技术人工授精是奶牛繁殖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可以选用优良的种牛进行配种,提高后代的遗传品质。

在进行人工授精时,应注意:•选择优良的种牛:优质的种牛具有高产乳和良好的遗传品质,通过选择合适的种牛进行配种,可以传递良好的遗传特性给后代。

•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人工授精仪器应保持干净卫生,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同时,使用消毒剂对器具进行消毒,确保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控制配种时机:在确认奶牛发情后,应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人工授精,通常在发情后12-18小时内进行较为理想。

3. 妊娠检测与管理妊娠检测是判断奶牛是否受孕的重要环节。

及时准确地进行妊娠检测,可以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依据。

常用的妊娠检测方法包括:•触诊法:通过触摸奶牛的子宫,判断其大小和质地,以确定是否怀孕。

•超声波检测法:通过超声波仪器对奶牛的子宫进行检测,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和子宫内液体的存在情况。

妊娠检测的结果可以根据奶牛是否怀孕,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整,以保障奶牛和胎儿的健康发育。

4. 妊娠后期管理妊娠后期管理对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效益至关重要。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

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几项有效措施提高奶牛繁殖率是每个养殖户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高繁殖率意味着更多的产仔量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项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奶牛繁殖率。

一、合理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要保证奶牛的饲料充足、均衡,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要定期检查奶牛的体况评分,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措施,以保证奶牛处于最佳的体况状态。

二、优质种牛选配优质的种牛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关键。

选择经过良好遗传背景筛选和检测的种牛,能够提高下一代奶牛的繁殖性能。

同时,要根据奶牛的品种和性能选择适合的种牛,以提高繁殖效果。

三、科学的繁殖管理科学的繁殖管理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做好发情监测,及时发现奶牛的发情行为。

其次,要采用适当的人工授精技术,确保受精率和受胎率的提高。

另外,要合理安排奶牛的配种时间,避免配种过早或过晚,以提高妊娠率和产仔率。

四、合理的产仔管理合理的产仔管理对于提高奶牛繁殖率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重视新生仔犊的营养管理,保证其获得足够的初乳和高质量的饲料。

其次,要定期进行产后检查和产后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相关问题,避免对奶牛的健康和繁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五、定期的健康检查定期的健康检查是提高奶牛繁殖率的必要措施。

通过定期的体温、粪便、泌乳量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奶牛的疾病,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繁殖能力的正常发挥。

六、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影响奶牛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提供干净、宽敞、通风良好的舒适住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奶牛的压力和疾病发生,有助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效果。

提高奶牛繁殖率需要全面考虑饲养管理、种牛选配、繁殖管理、产仔管理、健康检查和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奶牛的繁殖率,获得更多的产仔量和经济效益。

奶牛繁殖总结报告

奶牛繁殖总结报告

奶牛繁殖总结报告奶牛繁殖总结报告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奶牛繁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繁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此次繁殖工作的总结报告如下:一、繁殖目标:本次繁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奶牛的繁殖率,增加奶牛的繁殖效益,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二、繁殖措施:1. 优选种公牛:我们统计了近几年来公牛后代的表现情况,选取了一些表现良好的公牛作为种公牛,并进行配种。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传递并改良牛群的优良基因。

2. 环境优化:为了创造良好的繁殖环境,我们对奶牛的圈舍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适当的通风和采光设施,提供了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3. 饲养管理: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生长,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定期的兽医检查和疫苗接种,以及科学的甄别和分类。

4. 繁殖技术:我们采用了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繁殖,确保了优质种公牛的遗传基因能够更好地传递。

此外,我们还尝试了其他一些新型的繁殖技术,比如基因编辑和胚胎移植等。

三、成果总结: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持续的繁殖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 繁殖率提高:今年奶牛的繁殖率相比去年提高了15%,达到了预期目标。

2. 产奶量增加:繁殖后获得的牛仔和小牛的乳制品产量相比以往有所增加。

这意味着我们选用的种公牛具有更高的遗传优势,产出更多的高产奶牛。

3. 基因改良:通过优选种公牛和引入新的繁殖技术,我们达到了提高牛群基因质量和改良牛群品种的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在本次繁殖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1. 饲养管理:在繁殖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饲养管理上的不足,比如饲料配比不合理和饲喂方法不当等。

我们建议加强对饲养管理人员的培训,并优化饲养管理方案。

2. 技术创新:虽然我们尝试了一些新型的繁殖技术,但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我们建议加大对繁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繁殖效果和奶牛的综合养殖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27
牛受胎率降低三个环节问题
• 卵子是否排出和受精 • 胚胎是否可以正常发育和着床 • 产后是否可以及时恢复发情
2021/2/27
胚胎早期死亡对受胎率的影响
2021/2/27
受精后胚胎早期发育事件
2021/2/27
壶腹部受精 72-84h进入子宫 6-7天,形成囊胚 第9天从透明带孵出 第22天始附植于子宫
情期受胎率降低的原因
• 母牛发情时的排卵率为 90% 左右。
• 母牛发情排卵后卵子的受精率为 90% 左右。
• 母牛配种后能够怀胎的潜在比例为 80% 左右。
• 情期受胎率按 55% 计算,则另有25%或更高比 例的牛,其胚胎在进入子宫后发生早期死亡。
• 胚胎早期死亡绝大部分在 第 8 至第18 天,母 牛在第 21天返情。 第28 天后胚胎不大会死亡
使100头受胎率为60%的母牛全部产仔 所需要的输精次数和分布
输精批次 1 2 3 4 5
Total
总输精头次数 100 40 16 6.4 2.6 165
出生犊牛数 60 24 9.6 3.8 1.6 99
返情需复配母牛数 40 16 6.4 2.6 1.0 -
2021/2/27
受胎率(%)
广州地区情期受胎率季节性变化 (一)
情期受胎率的下降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奶牛产后初次 配种的受胎率已经发生很大的下降,目 前仍以每年 0.5% 左右的速度降低。
英国牛群 美国牛群
1950s 65% 65.6%
1980s 55%或更低
50%
2021/2/27
奶牛产奶量和受胎率的变化趋势
Butler WR Anim Repro2d021S/2c/2i7 2000
输精后天数
4
8
12
42
输精母牛数
35
18
37
29
具卵子/胚胎母牛数(%) 30(86)a 16(89)a 22(59)b 16(55)b
受精率(%)
27(90)a 14(88)a 18(82)a -
具活胚母牛数(%)
27
14
15
15
胚胎成活率(%)
100 100 45
58
同一行内不同上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day 0) in cows which
15
did () or did not ()
conceive to the
10
insemination. Each
point 40 observations.
5
0
Peters A.R. 1996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Animal Breeding
• 子宫内膜炎、乳房炎、胎衣不下、腿病等
2021/2/27
牛受胎率降低三个环节问题
• 卵子是否排出和受精 • 胚胎是否正常发育并着床 • 产后是否可以及时恢复发情
2021情况
2021/2/27
二次卵泡发育波发情周期内 卵泡和黄体发育情况
Diameter (mm)
2021/2/27
Diskin, 1987
改善不排卵和卵子不受精的措施(一)
输精时注射 GnRH 对母牛受胎率的影响
Number Number of Pregnancy Treated
Improveme
of Herds cows 观察牛群 母牛数
rate Control cows
nt (%)
cows 对 照 组 处 理 组 受 提高率
• 有些牛在发情时有发情表现,但可能因 为排卵前LH高峰分泌不足导致不排卵, 发生率约为 10% 左右。
• 有些牛排卵前LH分泌峰较迟,或卵泡对 LH峰反应迟纯,使排卵推迟,造成卵子 在配种后不能受精,发生率约为 10% 左 右。
2021/2/27
母牛排卵和卵子受精情况
肉用青年母牛人工授精后不同日期受精和胚胎成活情况。
2021/2/27
Days
Abstracts
Du2n0n21e/2L/2D7 et al. Anim Reprod Sci 2000
Progesterone (ng/ml milk)
牛配种后受胎与否与乳中 孕酮水平变化的关系
25
Milk progesterone
concentrations before
20
and after insemination
20 g GnRH 类似物Burserelin 或LRH-A3
前列腺素或 氯前列烯醇
20 g GnRH
类似物 Burserelin
配种或 输精
7天
2天
20~24 小时
经这种方法,母牛一般都可以配种,受胎率也较为正常。 Normal pregnancy rate can be achieved following this treatment.
受胎率
胎率
1st service >60 11048
53
59
6
首次输精
Repeat
80 3608
42
49
7
复配
Peters A.R. 1996 Animal Breeding Abstracts
2021/2/27
定时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二)
• 高产牛发情不易鉴定,输精时间难以确定
• 有效的同期发情技术不仅要使发情同期化,还 必须使排卵同期化
———青年母牛 ———成年母牛
月份 王2前021,/2/2何7 福灼 广州奶牛 1993
受胎率(%)
广州地区受胎率和返情率 季节性变化(二)
——— 受胎率 — — —返情率
月份 何勇20军21/2/彭27 建林 中国畜牧杂志 2003
造成受胎率下降的因素
1. 牛群群体变大,使管理更为困难 2. 奶产量更高,使繁殖性能下降 3. 各种疾病
– PG 本身可以诱导黄体退化,但不能产生新的卵泡 发育波,因此同期发情处理时处于卵泡发育波不同 阶段的母牛在表现发情上会表现发情分散的问题。
– 定时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使激素处理结束时能够产生 一个能够分泌雌激素的健康的优势卵泡。
2021/2/27
牛的定时排卵和配种技术处理程序
Fixed time ovulation and insemination
Singh & Adams, 1998
2021/2/27
Biology of Reproductrion
Days after ovulation
牛排卵后激素分泌和卵泡发育波的出现
排卵 后 天 数
Bleac2h02E1/2C/2L7 et al. 2001 Biol Reprod
排卵 后 天 数
卵子有无排出和受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