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3曾国藩家书-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曾国藩家书之读书精要18页word文档

曾国藩家书之读书精要18页word文档

读书1.1读书穷理。

不辩得极虚之心,则先自窒矣。

日记:道光二十年十月十七日1.2右选文分三种:气体高津,格调古雅可以传世无疑者,为一种;议论郁勃,声情激越,利于乡会场者,为一种;灵机活泼,韵致妍妙,宜于岁科小试者,为一种。

不分时代,不论题之大小,即其所分之三种,亦有可移易者。

要之,吾之所见如此,以是为课弟之本云。

日记: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1.3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

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

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

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

日记: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十七日1.4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自卫其身。

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澄温沅季诸弟1.5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诸弟;总须力图专业。

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澄温沅季诸弟1.6何子贞与予讲字极相合,调我“真知大源,断不可暴弃”。

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

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

礼乐不坤。

作字而化游自得真力弥满老,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利之意也。

偶与子贞言及此,子贞深以为然,谓渠生平得力,尽于此矣。

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与澄温院季诸弟1.7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煮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家书》 - 妙语佳句
•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 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 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秉承传统,克己修身,
严训子弟,不居功自傲,不恃强凌弱,不授人以柄,守中 慎独,防患于未然;他既笃信宋明理学又勇于接受西方先 进科学,倡导洋务运动……这一切交织在他起伏跌宕的人 生中。
原文及疏通(一)
• 字谕纪泽儿:
八月一日,刘曾撰来营,接尔第二号信并薛晓帆信,得悉家中四宅平 安,至以为慰。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 之法,此二语最为精当。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 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 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 “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 智不足也。此切已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 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 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渤兴。泳者,如鱼 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 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流”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 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 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尔 读书易于解说文义,却不甚能深入,可就朱子“涵泳”“体察”二语悉心 求之。 邹叔明新刊地图甚好。余寄书左季翁,托购致十副。尔收得后,可好 藏之。 薛晓帆银百两宜壁还,余有复信,可并交季翁也,此嘱。

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文档

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文档

最新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范文文档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

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至今190余年里,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

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

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

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

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在阅读整本书以后,我有了几方面的体会:第一,读书习字依旧为修身之本。

第二,读书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我认为,在阅读新书的同时,也应倡导读些旧书,尤其要读古人关于怎样读书的著作。

不论读何种书籍,都要坚持做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我认为,所谓有志,就是不甘为人后,应争先恐后;所谓有识,就是知识学问无尽头,不能井底蛙观天;所谓恒,就是读书有恒心,雷打不动,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成事。

“无论何书,总顺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大局精处茫然不知。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曾国藩家书(国学大书院)

一三致诸弟:诸事不 可不尽心
一四谕纪泽:思将儿 女婚嫁早早料理
一五谕纪泽:应早起、 有恒、举止厚重
一六谕纪泽:时记勤 敬二字
一七致两弟:修建祠 堂等具体事宜
一八谕纪泽:治家八 事,缺一不可
一九致两弟:时以子 侄辈骄傲为虑
二〇谕纪泽纪鸿:须 努力读书,不可积钱
买田
二一致四弟:子侄须 教以谦勤
二二致四弟:继承祖 父“三不信”家风
天下事常由命 不由人
四二致两弟: 2
望速来营忘身 报国
3 四三谕纪泽:
尔须读唐宋诗, 作五言诗
4 四四谕纪泽:
稳慎图之,不 敢骄矜
5 四五谕纪泽纪
鸿:唯读书可 变化气质
四七致两弟:做人 需谨记劳、谦、廉
三字
四六谕纪泽:手抄 与摹仿宜并进
四八致两弟:刚柔 并用、不可偏废
四九谕纪泽: 1
洁身自持,应 效法王、陶
我这一生所立之志甚多,只有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楷书体日记这三件事,发誓终身坚持,绝不让其有 一日的间断。
目录分析
一禀父母:述 1
赴京及抵京后 事宜皆顺
二禀父母:谨 2
守父亲保身之 训
3 三禀父母:谨
记节欲、节饮 食
4 四致诸弟:明
师益友虚心请 教
5 五致诸弟:读
书要有志有识 有恒
六致诸弟:勉在孝悌 上用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 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 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国藩家书800字左右优秀范文

曾国藩家书800字左右优秀范文

曾国藩家书800字左右优秀范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今天想谈的就是曾国藩长期以来的一个理念便是:家和万事兴。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家庭的支持向来都是人们成就事业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家庭的和睦也从来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尤其是在中国,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庭有关。

这条准则过去不变,现在不变,将来也不会变。

之所以会谈到“家和万事兴”,是因为在《曾国藩家书》中提到,曾国藩在给家中写信时,常说:“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他无论在京做官,还是戎马倥偬,总是在百忙中写信教导诸弟做人,督促他们的学业,尤其注重孝友耕读,绵延世泽。

他说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二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务使祖父母叔父母无一时不安乐,无一时不顺适,下而兄弟妻子,皆蔼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学问也。

”孝,指回报父母的恩情;悌,指兄弟姐妹及朋友之间和睦友爱。

孝悌之学是做人的根本,更是为人处世的基础。

以仁心待人,以大局为重,才是贤者安身立命、成就大业的基石。

曾国藩有一次获得去外地当乡试主考官的机会,利用这次时机,曾国藩一下子就赚了很多钱,这比他当官以来的俸禄总和还要多,但曾国藩立刻就把这一千两白银寄回给了家中,还写道:六百两给家中还债补贴之用,其余四百两给亲朋好友改善生活。

从这就足以看到曾国藩即便富裕,也仍未忘记亲戚。

虽然其兄弟写信给他说这是自家钱,为何要补贴给其他人?更何况家中负债都有一千两。

按照以往的脾气,曾国藩可能早就暴怒了,但这个时候,曾国藩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写了一篇长长的书信,告诉他的弟弟们:其不知家中负债这么多,那不如八百两贴补家用,二百两给亲戚改善生活,如果不行,一切由父亲决定。

这还不够,曾国藩在写完这些信后,还不忘叮嘱自己的弟弟要好好写文章,练好书法,多给他回信,多增进兄弟之谊。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

曾国藩家书三则原文1. 曾国藩致父母亲的家书尊敬的父母亲:您们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离开都城,送父亲大人回家之后,共收到了五封家书。

五月十五日收到父亲在长沙发的信,内有四弟的信和六弟的文章五首,十分欣慰。

得知祖父母身体康健,家中老少平安,诸弟读书用功,甚感欣慰。

同时,也很高兴父亲能够一路平安顺畅地从京城回到家乡。

儿子的身体一如既往地健康,每天晚上早睡早起,只是思考过度容易头昏,因此常常会静下心来修身养性,谨记父亲的保身之训。

九弟的功课保持得很好,《礼记》已经点完九本,《鉴》已读至《三国》,诗文方面各已读半本。

儿子的诗略有所进,文章尚未有明显的进步。

不过也不求速效,相信只要不断领悟,自然会有心得。

甲三在四月下旬已经能够行走,不需要人扶持,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已经开始吃辅食了。

家中的女眷和仆人都安好如初。

敬请父母亲放心。

此致敬礼!儿子国藩敬上2. 曾国藩致诸弟的家书亲爱的弟弟们:我很高兴地告诉你们,我得知自己在大考中升官的消息了。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也是家人的期望。

我想起父亲的教诲,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了这个目标,我一直努力不懈,希望能以自己的才学为国家做出贡献。

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目标,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但是我知道,这只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小步,前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我的弟弟们能够以我为榜样,努力学习,修身养性,成为有用之才。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家庭、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爱你们的哥哥曾国藩写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十九日3. 曾国藩致四弟的家书亲爱的四弟:近日来得知你在家中刻苦读书,发奋用功,我深感欣慰。

你一直以来的努力和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你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努力和进取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功名和荣誉,更是为了修养身心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曾国藩家书》摘录笔记word资料8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笔记word资料8页

曾国藩家书摘录前言:很早前就想阅读此书,一直抽不出时间。

前一段时间听完曾仕强讲的“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觉得还不够味,便又找了电子书来看。

最初用手机读了一点,又觉得不方便,还是在电脑上又从头开始看了一遍。

1.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骆按:如今休去且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做与不做都是同理,想做就去做,不必择时择地。

2.切己体察,穷其理,即格物也。

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

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骆按:这句话有点王阳明的意思了。

知行合一。

3.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总期不自满足为要。

骆按:乔布斯所言“保持饥饿,保持愚蠢”,也是让人们不自满,不要骄傲的意思吧。

4.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书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5.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6.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禾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

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7.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8.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骆按:人而无恒,一无所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

9.身体虽弱,却不宜过于爱惜。

精神愈用则愈出,阳气愈提则愈盛。

每日作事愈多,则夜间临睡愈快活。

若存一爱惜精神的意思,将前将却,奄奄无气,决难成事。

骆按:既然决定做某一件事情,就认准目标,决心去做就好了。

曾国藩家书(二则)

曾国藩家书(二则)

对照家书(一)中修身育学校教育现状,还有最近出 现的“留日学生机场杀母案” “药家鑫案” 反思一下我们的教 育,发表自己的看法
问题设计(二)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作者要求纪泽 应该怎样做诗? 4,曾国藩讲述自己生平有三耻,哪三耻? 5,找出作者教育儿子做事要持之以恒的句子。 6,信中有没有曾国藩自责的内容?从曾国藩的自 责中你学到了什么? 7,两则家书是分别写给两个儿子的,内容上有什 么区别?
问题提示(二)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诗才是好诗?儿子应怎样做诗? 提示:声调极铿锵,耐人百读不厌。盖有字句之 诗,人籁也;无字句之诗,天籁也。 尔欲作五古七古,须熟读五古七古各数十篇,先之 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 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 则下笔为诗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诗成自读之, 亦自觉琅琅可诵,引出一种兴会来
字词句 谕 少慰 莫坠高 曾祖考 居 敬工夫 忻慰 涯涘 俾 弋

“盖有字句之诗,人籁也; 无字句之诗,天籁 也。解此者,能使天籁人籁 凑泊而成,则于诗之道思过 半矣。”
问题设计(一)

1.读书为了什么?作者希望儿子成为“读书明
理的君子”,那么他心目中的“君子”应具 有什么样的人格? 2,作者是怎样教导儿子要勤俭的? 3,找出两个对偶的句子
曾国藩
实现了儒家修身、
齐家、治国、平 天下 。成就了 “立功” “立 德”“立言”三 不朽事业。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 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双峰县荷 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 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 等毅勇侯。

第三十三课 曾国藩家书

第三十三课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七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5、曾国藩的事功与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晨星,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致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简直可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二、讲授新课《曾国藩家书》
1、《曾国藩家书》及其评价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十大类。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著名学者唐浩明说:“《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另一名学者解玺璋则说:“曾国藩已经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人,但他身上有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而对于传统,对话也许会比批判有效得多。现实的新的需求与传统文化的持续对话,最有可能给传统精神资源以新的解释,从而赋予它全新的意义。阅读《曾国藩家书》的必要性恐怕就在这里。阅读家书,正是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次对话,而解决现实的新的需求的机会,或者就蕴藏在现实与传统的对话之中。”

曾国藩家书全文、译文、解读122篇

曾国藩家书全文、译文、解读122篇

曾国藩家书全文、译文、解读122篇一封信作文网:提供《曾国藩家书》全文,家书的内容包含: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等家书主题。

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一、曾国藩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第一篇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原文】沅弟左右:二十七日接二十一日来信,俱悉一切。

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二十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

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第二篇致沅弟:凡郁怒最易伤人【原文】沅弟左右:内疾外证果愈几分,凡郁怒最易伤人,余有错处,弟尽可一一直说。

人之忌我者,惟愿弟做错事,惟愿弟之不恭。

人之忌弟者,惟愿兄做错事,惟愿兄之不友。

弟看破此等物情,则知世…•曾国藩简介、故事和语录•第一篇致沅弟:至于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第二篇致沅弟:凡郁怒最易伤人•第三篇致沅、季弟:满招损,谦受益•第四篇致沅弟:咬定牙根徐图自强•第五篇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第六篇致九弟:毋存郁损之怀•第七篇禀祖父母:大器晚成,不必忧虑•第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第九篇致诸弟: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第十篇致九弟:息怒忍耐很重要•第十一篇致沅,季弟:天地之道,刚柔互用•第十二篇致九弟:树大招风,不图虚名•第十三篇致九弟:积劳之人,非成名享福•第十四篇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第十五篇致九弟:能立能达,不怨不尤•第十六篇致九弟:人生要有“硬”字与“悔”字诀•第十七篇致鸿儿:功名得失,命里皆有定数•第十八篇致诸弟:苟能发奋自立,人人可做圣贤•第十九篇致沅弟:存倔犟以励志•第二十篇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第二十一篇致诸弟:学问总以有恒为主•第二十二篇致诸弟:吾人为学,最要虚心•第二十三篇致诸弟:唯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第二十四篇致泽儿:读书要明事理•第二十五篇致两儿:唯读书可变化气质•第二十六篇致泽儿:读书须能涵泳体察•第二十七篇致泽儿:好文章须熟读成诵•第二十八篇致泽儿:手抄与模仿宜并进•第二十九篇致泽儿:看书要有所择•第三十篇致泽儿:文章以珠圆玉润为主•第三十一篇致泽儿: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工夫•第三十二篇致泽儿:读古文之要义•第三十三篇致诸弟:勉事事应勤思善问•第三十四篇致澄沅两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第三十五篇致泽儿:文章雄奇之道•第三十六篇致纪泽、纪鸿儿:文章要以气象峥嵘为贵•第三十七篇致泽儿:宽闲岁月,切莫错过好光阴•第三十八篇致泽儿:诗文立意,须超凡脱俗•第三十九篇致泽儿:教导用笔、作文之法•第四十篇致泽儿:论书法南北两派之长•第四十一篇致泽儿:读书要有“常”•第四十二篇致纪泽、纪鸿儿:谨遵八本、三致祥•第四十三篇致澄弟:勤俭自勉以长保盛美•第四十四篇致三弟:勉在孝悌上用功•第四十五篇禀父母:夫家和则福自生•第四十六篇禀祖父母:持盈保泰之道•第四十七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第四十八篇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第四十九篇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第五十篇致诸弟:自立门户,自立规矩•第五十一篇致诸弟:贤肖不在高位而在谨朴•第五十二篇致泽儿:治家八事,缺一不可•第五十三篇致两儿: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第五十四篇致泽儿: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第五十五篇致泽儿:望宽待袁婿,俟其改过•第五十六篇致鸿儿:勿沾富贵习气,才能成大器•第五十七篇致澄弟:盛时宜作衰时想•第五十八篇致泽儿:以耐劳忍气为要•第五十九篇致澄弟: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第六十篇致泽儿:新妇初来,宜教入厨作羹•第六十一篇致诸弟: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第六十二篇致四弟:不可劳心费神,多管闲事•第六十三篇致两弟: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第六十四篇致夫人:居家乃是长久之计•第六十五篇致四弟:继承祖父“三不信”家风•第六十六篇致九弟:以诚待人,伪亦能诚•第六十七篇致沅、季弟:愿以劳谦廉三字自惕•第六十八篇致泽儿:初移富圫不可轻慢近邻•第六十九篇致沅弟:死到沙场是善终•第七十篇致九弟:带兵治军要得法•第七十一篇致九弟:心浮气躁,乃兵家大忌•第七十二篇致九弟:治军要注意平和二字•第七十三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急•第七十四篇致九弟:军事无常愈当澄心定虑•第七十五篇致沅、季弟:随时推荐人才•第七十六篇致沅、季弟:多置好官、精选将才•第七十七篇致沅弟:可分可合,不伤和气•第七十八篇致沅弟:宜休养锐气不遽进兵•第七十九篇致泽儿:对士兵坦诚相待•第八十篇致沅弟:为敌人小心防范•第八十一篇致泽儿:不急得失,寻转旋之机•第八十二篇致沅弟:极盛之后应加倍小心•第八十三篇致泽儿:责任重大,如履薄冰•第八十四篇致泽儿:查明战功,论功行赏•第八十五篇致沅弟:一字攸关生死荣辱•第八十六篇致九弟:治军总须脚踏实地•第八十七篇致沅、季弟:善将兵者与不善将兵者•第八十八篇致九弟:仁礼并用是带兵之法•第八十九篇致诸弟:为政不可骄奢淫佚•第九十篇致诸弟:但愿不张虚名,不进官阶•第九十一篇致四弟:劝乱世应不露圭角•第九十二篇致沅弟:为政优于统兵•第九十三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第九十四篇致纪泽儿:不得不勉强以大局为重•第九十五篇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第九十六篇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第九十七篇致泽儿:构怨太多将毁仕途•第九十八篇致沅弟:待降将的宽严之法•第九十九篇致九弟:用绅士不比用官。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翻译⽬录及作品欣赏《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湘乡派,⾏⽂镇定,形式⾃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章冠冕⼀代"的称誉。

⼀、作品⽬录1.劝学篇禀⽗母·闻九弟习字长进89.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2.劝学篇禀⽗母·教弟写字养神90.治家篇致四弟·教⼦侄宜戒骄奢佚3.劝学篇禀⽗母·劝两弟学业宜精91.治家篇致四弟·教⼦侄做⼈要谦虚勤劳4.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法92.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去骄⽓惰习5.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志有恒93.治家篇致四弟·教⼦弟牢记祖训⼋字6.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课程94.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7.劝学篇致诸弟·讲读经史⽅法95.治家篇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8.劝学篇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96.治家篇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9.劝学篇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97.治家篇致四弟·教⼦勤俭为主10.劝学篇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98.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11.劝学篇致诸弟·勿为时⽂所误99.理财篇禀祖⽗母·请给族⼈以资助12.劝学篇禀⽗母·教弟注重看书100.理财篇禀祖⽗母·述告在京⽆⽣计13.劝学篇致诸弟·必须⽴志猛进101.理财篇禀祖⽗母·述京中窘迫状14.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102.理财篇禀⽗亲·筹划归还借款15.劝学篇致诸弟·按⽉作⽂寄京103.理财篇禀⽗母·借银寄回家⽤16.劝学篇致诸弟·评⽂字之优劣104.理财篇禀⽗母·在外借债过年17.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选⼀明师105.理财篇禀⽗亲·家中费⽤窘迫18.劝学篇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106.理财篇禀祖⽗母·要叔⽗教训诸弟以管家事19.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107.理财篇禀祖⽗母·先馈赠亲戚族⼈20.劝学篇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108.理财篇禀祖⽗母·赠亲戚族⼈数⽬21.劝学篇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109.理财篇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22.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功110.理财篇禀⽗母·取借款须专⼈去23.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111.理财篇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24.修⾝篇禀⽗母·谨守⽗亲保⾝之则112.理财篇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25.修⾝篇禀⽗母·痛改前⾮⾃我反省113.理财篇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26.修⾝篇致诸弟·明师益友虚⼼请教114.理财篇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27.修⾝篇禀⽗母·劝弟勿夜郎⾃⼤115.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28.修⾝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116.理财篇禀叔⽗母·请兑钱送⼈29.修⾝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117.理财篇致诸弟·节俭置⽥以济贫民30.修⾝篇禀⽗母·做事当不苟不懈118.理财篇致四弟九弟·千⾥寄银礼轻义重31.修⾝篇致诸弟·劝宜⼒除牢骚119.理财篇致四弟·送银⼦共患难者32.修⾝篇致四弟·不宜露头⾓于外120.交友篇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33.修⾝篇致九弟·劝宜息⼼忍耐121.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34.修⾝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体122.交友篇禀叔⽗·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35.修⾝篇致九弟·做⼈须有恒⼼123.交友篇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36.修⾝篇致九弟·⾔凶德有⼆端124.交友篇致诸弟·切勿占⼈便宜37.修⾝篇致九弟·愿共鉴戒⼆弊125.交友篇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38.修⾝篇致九弟·注意平和⼆字126.交友篇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39.修⾝篇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127.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40.修⾝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之妙⽅128.为政篇禀祖⽗母·述与英国议和41.修⾝篇致九弟·宜平骄矜之⽓129.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考升官42.修⾝篇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字130.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荣升侍讲43.修⾝篇致四弟·⽤药须⼩⼼谨慎131.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考差信44.修⾝篇致四弟·不宜⾮议讥笑他⼈132.为政篇禀祖⽗母·报告补侍读45.修⾝篇致九弟季弟·做⼈须清廉谨慎勤劳133.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46.修⾝篇致九弟季弟·必须⾃⽴⾃强134.为政篇禀⽗母·万望勿⼊署说公事47.修⾝篇致九弟·望勿各逞⼰见135.为政篇禀⽗母·敬请祖⽗换蓝顶48.修⾝篇致九弟季弟·治⾝宜不服药136.为政篇禀⽗母·拟为六弟纳监49.修⾝篇致四弟·劝弟须静养⾝体137.为政篇禀⽗母·报告两次兼职50.修⾝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138.为政篇禀⽗母·请勿悬望得差51.修⾝篇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139.为政篇禀⽗母·附呈考差诗义52.修⾝篇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140.为政篇禀⽗母·贺六弟成就功名53.修⾝篇致九弟·万望⽏恼⽏怒141.为政篇禀⽗母·请敬接诰封轴54.修⾝篇致九弟·宜以⾃养⾃医为主142.为政篇禀⽗母·不敢求⾮分之荣55.修⾝篇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143.为政篇禀⽗母·请四弟送归封轴56.修⾝篇致四弟·述养⾝有五事144.为政篇禀⽗母·谨遵家命⼀⼼服官57.修⾝篇致九弟·宜⾃修处求强145.为政篇致诸弟·述升内阁学⼠58.修⾝篇致九弟·时刻悔悟⼤有进益146.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59.修⾝篇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147.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60.治家篇禀⽗母·述家和万事兴148.为政篇致诸弟·进谏⾔戒除骄矜61.治家篇禀⽗母·教弟以和睦为第⼀149.为政篇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62.治家篇致诸弟·教弟婚姻⼤事须谨慎150.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63.治家篇禀⽗母·勿因家务过劳151.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64.治家篇禀叔⽗母·勿因劳累过度152.为政篇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65.治家篇致诸弟·⽆时不想回家省亲153.为政篇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字报亲66.治家篇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做⼈154.为政篇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67.治家篇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155.为政篇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68.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156.为政篇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69.治家篇致诸弟·迎养⽗母叔⽗157.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70.治家篇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158.为政篇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71.治家篇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159.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辞谢72.治家篇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160.为政篇致九弟·处事修⾝宜明强73.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161.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具奏74.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切谨慎162.为政篇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75.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163.⽤⼈篇致诸弟·述营中急需⼈才76.治家篇致诸弟·勿使⼦侄骄奢淫佚164.⽤⼈篇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77.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勤劳持家165.⽤⼈篇致九弟·催周凤⼭速来78.治家篇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亲166.⽤⼈篇致九弟·交⼈料理⽂案79.治家篇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167.⽤⼈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80.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168.⽤⼈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事81.治家篇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169.⽤⼈篇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82.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注重种蔬等事170.⽤⼈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的⼈83.治家篇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实⾏勤俭⼆字 171.⽤⼈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84.治家篇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172.⽤⼈篇致沅弟季弟·嘱⽂辅卿⼆语85.治家篇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命最苦 173.⽤⼈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通厘⾦86.治家篇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174.⽤⼈篇致九弟·述告办事好处不多87.治家篇致四弟·治家有⼋字诀175.⽤⼈篇致九弟·宜多选好替⼿88.治家篇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作品欣赏(⼀)称谓及提称语称谓是对收信⼈的称呼。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名篇欣赏】《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及作品欣赏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一、作品目录1.劝学篇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89.治家篇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2.劝学篇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90.治家篇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3.劝学篇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91.治家篇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4.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92.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5.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93.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6.劝学篇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94.治家篇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7.劝学篇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95.治家篇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8.劝学篇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96.治家篇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9.劝学篇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97.治家篇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10.劝学篇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98.治家篇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11.劝学篇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99.理财篇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12.劝学篇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100.理财篇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13.劝学篇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101.理财篇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14.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102.理财篇禀父亲·筹划归还借款15.劝学篇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103.理财篇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16.劝学篇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104.理财篇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17.劝学篇致诸弟·读书宜选一明师105.理财篇禀父亲·家中费用窘迫18.劝学篇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106.理财篇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19.劝学篇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107.理财篇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20.劝学篇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108.理财篇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数目21.劝学篇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109.理财篇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22.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110.理财篇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23.劝学篇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111.理财篇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24.修身篇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112.理财篇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25.修身篇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113.理财篇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26.修身篇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114.理财篇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27.修身篇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115.理财篇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28.修身篇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116.理财篇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29.修身篇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117.理财篇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30.修身篇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118.理财篇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31.修身篇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119.理财篇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32.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120.交友篇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33.修身篇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121.交友篇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34.修身篇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122.交友篇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丧事35.修身篇致九弟·做人须有恒心123.交友篇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36.修身篇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124.交友篇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37.修身篇致九弟·愿共鉴戒二弊125.交友篇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38.修身篇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126.交友篇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39.修身篇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127.交友篇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40.修身篇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128.为政篇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41.修身篇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129.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42.修身篇致九弟季弟·须戒傲惰二字130.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43.修身篇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131.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44.修身篇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132.为政篇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45.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133.为政篇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46.修身篇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134.为政篇禀父母·万望勿入署说公事47.修身篇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135.为政篇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48.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136.为政篇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49.修身篇致四弟·劝弟须静养身体137.为政篇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50.修身篇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138.为政篇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51.修身篇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139.为政篇禀父母·附呈考差诗义52.修身篇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140.为政篇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53.修身篇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141.为政篇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54.修身篇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142.为政篇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55.修身篇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143.为政篇禀父母·请四弟送归封轴56.修身篇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144.为政篇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57.修身篇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145.为政篇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58.修身篇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146.为政篇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59.修身篇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147.为政篇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60.治家篇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148.为政篇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61.治家篇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149.为政篇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62.治家篇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150.为政篇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63.治家篇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151.为政篇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64.治家篇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152.为政篇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65.治家篇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153.为政篇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66.治家篇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154.为政篇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67.治家篇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155.为政篇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68.治家篇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156.为政篇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69.治家篇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157.为政篇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70.治家篇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158.为政篇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71.治家篇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159.为政篇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72.治家篇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160.为政篇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73.治家篇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161.为政篇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74.治家篇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162.为政篇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75.治家篇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163.用人篇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76.治家篇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164.用人篇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77.治家篇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165.用人篇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78.治家篇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166.用人篇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79.治家篇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167.用人篇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80.治家篇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168.用人篇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大事81.治家篇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169.用人篇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82.治家篇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170.用人篇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83.治家篇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171.用人篇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84.治家篇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172.用人篇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85.治家篇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 173.用人篇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86.治家篇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174.用人篇致九弟·述告办事好处不多87.治家篇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175.用人篇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88.治家篇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二、作品欣赏(一)称谓及提称语称谓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大学语文23曾国藩家书

大学语文2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 “心”、修“身”、修“行”上。
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曾 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 求”、“孝友”、“仁”、“敬”、“谦”、“恕”等。
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为此,曾 国藩反复教育子弟要劳逸适度,惩忿窒欲,眠食有恒,耕 作时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思考练习答案
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
曾国藩也注重修“行”,要求自家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 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 之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课文主旨
《字谕纪鸿儿》教导纪鸿修身持家、 读书做人之理 《字谕纪泽儿》激励儿子奋发向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字谕纪鸿儿》
在《字谕纪鸿儿》家书中,曾国藩谆谆教 导纪鸿修身持家、读书做人之理,告诫纪 鸿应保持寒素家风,勤俭自持,远离尘嚣。 嘱咐纪鸿读书写字不要间断,养成勤奋学 习的习惯,还期盼纪鸿不要把功名富贵看 重,要把自己培养成读书明理的君子。曾 国藩还特别强调:“学作圣贤,全由自己 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23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教学参考
思艺课课作教
考术文文家学
练特主题作要
习色旨解品点




教学要点
了解曾国藩 理解两封家书主题 汲取精华,修养人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 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 省双峰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 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 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家书原文

曾国藩家书原文

曾国藩家书前言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 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杀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 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然诵参悟。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的。

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是绝不能妄下评语的。

曾国藩受地主阶级利益的局限,官至一品大员,代表着封建统治势力。

但是,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必然有其深刻的自身原因。

单就这个意义,研究、了解曾国藩也是非常必要的。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

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 年,卒于1872 年。

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

初授翰林院检讨,一直到道光29 年(1849 年)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

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工、刑、吏等侍郎等职。

曾国藩在仕途上官运亨通,十年之中连升十级,并在京师赢得了较好的声望。

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

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一生经过了中国哀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精专学问,学作圣贤,着实取得不少成绩,后从戎理政,也不失终有所成。

然而他率军镇压太平天国,杀人割地等所作所为,却是罪名昭著。

特别是“天津教案”使曾国藩遭到沉重的精神打击,于1872 年 3 月12 日,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终年61 岁,正如古人所云:“千夫所指,无病自亡。

曾国藩家书(推荐五篇)

曾国藩家书(推荐五篇)

曾国藩家书(推荐五篇)第一篇: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一生恶名与荣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之贼”、“曾剃头”的恶名。

他作为一位儒丈,却能善始善终,成为时人推祟的处世圣人,他家族兴旺,成为了每个成功者争相效仿的楷模;他作为一位完善的成功者,给后人留下了用之不竭的人生经验。

换句话来说,曾国藩在近代中国是一位影响力很大的人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广为流传,乃至于他已经成为现代人必知的品牌。

青年毛泽东对他这位有名的老乡评价甚高,历数古代帝王无赞语,独服曾文正公,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之为“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梁启超曾惊叹:“如无曾文正毅力,必为失败之人”。

这些都归于曾国藩一生中的十三套学问中能流传后世的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最有影响力的100封家书中,每篇都是脍炙人口,每句话都耐人品味。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其中一篇——对其弟们劝学的之道。

简述了:读书之道,早上知道了真理,到了晚上就是死了也无遗憾,要做到这点,十分不容易。

闻道,必须是真的理解了,而且非常信奉,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心中已经没有把握,有怎么能闻道呢?“唯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其高下”。

学问之道,不可轻率地区评价或讥笑古人,只有在堂上的人才能评判堂下之人的曲直是非。

而现在那些讲理学和汉学的人,动不动就贬评汉唐儒家,这都狂妄的不自量力的陋习。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及其评价
•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 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的家庭教育 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 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 330 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 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 杂务类,共十大类。
译文
• 你所写的七言古诗,气势清新,用词稳妥, 读后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凡是作诗,对声调要十 分讲究。我所选抄的九家五言古诗、六家七言古 诗,声调都是铿锵有力的,让人百读不厌。而那 些我没有选抄的,像左思、江淹、陈子昂、柳宗 元等人的五言古诗,鲍照、高适、王维、陆游等 人的七言古诗,声调也显得十分清新。你若打算 作五言和七言古诗,必须要熟读数十篇五言和七 言古诗。熟读的时候,首先要大声放开朗读,感 知诗中蕴含的气势;之后再不断地在口中吟咏, 以掌握诗的韵味。
• 尔好写字,是一好气习。近日墨色不甚 光润,较去年春夏已稍退矣。以后作字,须 讲究墨色。古来书家,无不善使墨者,能令 一种神光活色浮于纸上,固由临池之勤、染 翰之多所致,亦缘于墨之新旧浓淡,用墨之 轻重疾徐,皆有精意运乎其间,故能使光气 常新也。
译文
• 你平常爱好习字,这是个很好的习惯。只是 你近来写的字墨色稀淡,缺乏光泽,与去年春夏 的水平相比,反而有些退步了。日后习字之时, 必须讲究墨色的浓淡。古时的书法家,无一不擅 长用墨,字写成之后,就有一种神光活色跃然纸 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固然缘于勤奋的练习, 但与墨的新旧浓淡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用墨的轻 重缓急,都有精要之意在其中,所以才会使书写 的字光泽毕现、神气常新。
知 识 , 他 组 建 湘 军 , 振 兴 清 廷 军
曾 国 藩 具 有 丰 富 的 政 治 经 验 和 历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演 讲 结 束,谢 谢 观 看 !
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从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成,戒之!念生平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及。
弟之文笔,亦不宜过自菲薄,近于自弃。余自壬子出京,至今十二年,自问于公牍、书函、军事、吏事、应酬、书法,无事不长进。弟今年四十,较我壬子之时,尚少三岁,而谓此后,便无长进,欺人乎?自弃乎?
“愤青”——众人皆醉我独醒。
皇帝的三大缺点: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刚愎自用出尔反尔。 ——《敬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
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
湘军打仗全靠笨拙因笨拙,而谦虚因笨拙,而有恒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 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dí)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以昼四十六刻率之,行十六刻而三十里,其十六刻以筑营垒,余十二刻而后昏暮,则神暇形壮,可以待敌。
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思考练习答案
思考练习答案见课文说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曾国藩也注重修“行”,要求自家子弟言谈举止朴实,待 人谦敬、宽容,为人不能清高、刻薄,生活上也要去奢侈 之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课文主旨
《字谕纪鸿儿》教导纪鸿修身持家、 读书做人之理 《字谕纪泽儿》激励儿子奋发向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字谕纪鸿儿》
在《字谕纪鸿儿》家书中,曾国藩谆谆教 导纪鸿修身持家、读书做人之理,告诫纪 鸿应保持寒素家风,勤俭自持,远离尘嚣。 嘱咐纪鸿读书写字不要间断,养成勤奋学 习的习惯,还期盼纪鸿不要把功名富贵看 重,要把自己培养成读书明理的君子。曾 国藩还特别强调:“学作圣贤,全由自己 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曾国藩的一生实践了中国人“立德、立功、 立言”的理想,他践行了大学中“正心、诚 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目标。 曾国藩是儒家正统道学家,论学主张义理、 经济、考证、辞章并重,继承桐城派并将之 发展成为“湘乡派”。 一生著述颇多,但以 《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著作有《曾 文正全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返回
《字谕纪泽儿》
《字谕纪泽儿》中,曾国藩讲述自己生平 三耻,对自己的缺陷勇于承认,在子女面 前不遮丑,并激励儿子奋发向上,弥补自 己的缺憾。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既给孩 子树立了榜样,也是教育子女严谨做人的 好教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返回
艺术特色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 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 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曾国藩家书注重家庭教育,他把教育子弟的重点放在修 “心”、修“身”、修“行”上。
修“心”是人心智心力的砥砺,是人道德品质的培养。曾 国藩提倡修“心”,是要其子弟做到“慎独”、“不忮不 求”、“孝友”、“仁”、“敬”、“谦”、“恕”等。
修“身”是通过保养和修炼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为此,曾 国藩反复教育子弟要劳逸适度,惩忿窒欲,眠食有恒,耕 作时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课文题解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 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 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 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 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 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 道的生动反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23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教学参考
思艺课课作教
考术文文家学
练特主题作要
习色旨解品点




教学要点
了解曾国藩 理解两封家书主题 汲取精华,修养人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 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今湖南 省双峰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 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 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