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表

形位公差表
形位公差表

形位公差符号介绍

下面是关于形位公差符号的介绍图:

定向公差符号

1、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2、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3、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符号

1、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2、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3、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符号

1、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2、全跳动符号为两带箭头的斜线,全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器沿理想素线连续移动,由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未注公差等级和标准差表

未注公差等级 根据国标GB/T 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线性尺寸,我司决定选用等级(m)为未注公差等级的加工尺寸与角度的公差。对未注公差的检验与控制要求,按GB/T1804-2000。 表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

表2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mm

表3给出了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其值按角度短边长度确定.对圆锥角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 表3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mm)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精密 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 m ±0.1 ±0.1 ±0.2 ±0.3 ±0.5 ±0.8 ±1.2 粗糙 e ±0.2 ±0.3 ±0.5 ±0.8 ±1.2 ±2 ±3 最粗 v -- ±0.5 ±1 ±1.5 ±2.5 ±4 ±6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2000) mm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 f ±0.2 ±0.5 ±1 ±2

中等 m 粗糙 e ±0.4 ±1 ±2 ±4 最粗 v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o ±30′±20′±10′±5′ 中等 m 粗糙 e ±1o30′ ±1o ±30′±20′±10′ 最粗 v ±3o ±2o ±1o ±30′±20′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 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尺寸公差 形位公差关系

同一工件上所标注的尺寸公差要求小还是形位公差要求小?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是否有联系? 1.形位公差要小,两都有联系。 2.表面形状公差(t),尺寸公差(T)及表面粗糙度Ra,Rz有一定相互关系的: t≈0.6T 则Ra≤0.05T,Rz≤0.2T; t≈0.4T 则Ra≤0.025T,Rz≤0.1T; t≈0.25T 则Ra≤0.012T,Rz≤0.05T; t<0.25T 则Ra≤0.015T,Rz≤0.06T; 3. 尺寸公差有标准公差\极限公差 形位公差共有14个,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有时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应遵循一些特定的关系,也就是尺寸公差控制形位公差;形位公差补偿给尺寸公差。 图样上给定的每一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并分别满足要求的原则,这是独立原则 粗糙度是根据配合来定的 4. 除了独立原则和包容原则外还有最大和最小实体要求及其各自的可逆要求.到底使用哪种原则和要求要看具体情况. 对于孔轴配合来说,包容原则和最大最小实体要求都是常用的,这些要求的目的是在保证配合的 同时根据形位误差适当的放宽对尺寸公差的要求,允许部分尺寸超差的零件合格,降低加工难度 和成本. 5.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联系要在实践中细细体会。 例如:一、一块矩形板上有四个孔。四个孔的相对位置要求很高(因为相应的装配是一组轴类零件),而孔本身的加工要求不高(相应装配的轴类件其单个的表面精度低或是很松的间隙配合等),这时的形位公差的要求高于尺寸公差的;二、一块板上有一孔。这孔的装配要求很高(装配上相应的轴类零件后要求板与轴件的垂直度相当高),这时尺寸的公差的要求可能就要高于形位公差了。 公差的设计就是要保障装配的实现,本着这个原则就可以了。 6.尺寸分为绝对尺寸和关联尺寸,如果是关联尺寸,就和形位公差挂上钩了哟 7. Sorry,一条好的经验法则:1/3D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粗糙度数值关系

一、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数值上的关系 1、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数值关系 当尺寸公差精度确定后,形状公差有一个适当的数值相对应,即一般约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仪表行业约2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重型行业约以7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由此可见.尺寸公差精度愈高,形状公差占尺寸公差比例愈小所以,在设计标注尺寸和形状公差要求时,除特殊情况外,当尺寸精度确定后,一般以50%尺寸公差值作为形状公差值,这既有利于制造也有利于确保质量。 2、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的数值关系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误差的形成原因看,形状误差是由机床振动、刀具振动、主轴跳动等原因造成;而位置误差则是由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工具装夹不平行或不垂直、夹紧力作用等原因造成,再从公差带定义看,位置误差是含被测表面的形状误差的,如平行度误差中就含有平面度误差,故位置误差比形状误差要大得多。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在无进一步要求时,给了位置公差,就不再给形状公差。当有特殊要求时可同时标注形状和位置公差要求,但标注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所标注的位置公差值,否则,生产时无法按设计要求制造零件。 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形状误差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在数值和测量上尽管没有直接联系,但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据实验研究,在一般精度时,表面粗糙度占形状公差的1/5~1/4。由此可知,为确保形状公差,应适当限制相应的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最大允许值。 在一般情况下,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公差值具有下述关系式:尺寸公差>位置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 从尺寸、形位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关系式不难看出,设计时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数值关系,在图样上标注公差值时应遵循:给定同一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应小于其形状公差值;而形状公差值应小于其位置公差值;位置各差值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否则,会给制造带来种种麻烦。可是设计工作中涉及最多的是如何处理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和各种配合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按以下关系确定: 1、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60%(中等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5IT; 2、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40%(较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25IT; 3、形状公差为尺寸公差的25%(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012IT; 4、形状公差小于尺寸公差的25%(超高相对几何精度)时,Ra≤0.15Tf(形状

形位公差分类标注的国家标准

箱引找— 形位公差符号一 泵准代号 —形住公差数值 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 14个,它 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类 分 号 符 目 项 ffi 特 号 符 度 直 - 位萱公整 度 行 ■7 〃 ME 面 ¥ 口 苜 丄 度 斜 傾 ◎ 度 对 二 > A Q 跳 圆 7 00 05 A 1

h为图中字高

单一姜宣 枪廓度 £7 岂.亠 置 轮JS --------- 面轮罩度 皐一要隶 世关聆聲 案 有或无 特征頊目 适用要素 有无基旌 平行度 丄 有 诫料度 L 同轴虞 ◎ 位置度 有感无 凰跳动 / 全跳动 y 育 形位公差的定义 直线度-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公差由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区域来指定 平面度-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公差由两个平行平面形成的区域来表示 圆 度-表面上所有点都在圆周上。公差由两个同心圆限制的区域来指定 圆柱度-旋转表面上的所有点都与公共轴等距。圆柱公差制定了两个同心圆柱所形成的公 差区域,此旋转表面必须在此区域中。 轮廓度-控制不规则的表面、线条、弧形或普通位面的定义公差方式。轮廓可适用于单个 线条元件或者零件的整个表面。轮廓公差指定了沿着实际轮廓的唯一边界 倾斜度-表面与轴处于指定角度的情况(与数据平面或轴的角度不是90度)。公差区域是由 两个平行平面定义的,这两个平行平面与数据平面或轴成指定的基本角度。 公菱甘征项目 直钱度 a 公羞 定向 11 § 定位

公差等级表(整理全)

公差与配合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

自由公差的概念及公差等级表 何谓自由尺寸公差? 旧国标(HG)159-59中,在基准件公差上,把精度等级分成 12级。取自其中8、9两级精度基准件公差,称为自由尺寸公差。将偏差分为;单向(+)或(-)、双向(±)二种。在自由尺寸公差的注解中提示; ①自由尺寸公差仅适用于机械加工表面。 ②自由尺寸公差在工作图上不标注。 ③单向偏差对于轴用(-)号,对于孔、孔深、槽宽、螬深及槽长用(+)号,其余均用双向正负偏差(±)。④不能纳入上述明确原则的自由尺寸,且有单向偏差要求时,设计者应在工图中注出,否则按双向偏差制造。 修定后国标(GB)1800-79中,标准公差分20级。即;IT01、IT0、IT1至IT18。IT表示标准公差,公差等级的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IT01至IT18等级依次降低。并制定(GB)1804-79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规定有三条: ①规定的极限偏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可用于非切削加工的尺寸, ②图样上未注公差尺寸的偏差,按本标准规定的系列,由相应的技术文件作出具体规定。③未注公差尺寸的公差等级规定为IT12至IT18。一般孔用H(+);轴用h(-);长度用(±)? IT(即Js或js)。必要时,可不分孔、轴或长度,均采用 ? IT (即Js或js)。 根据国际标准ISO 2768,以下为线性尺寸未注公差的公差表。这个未注公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尺寸。 这些极限偏差适用于: 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 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标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 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材料相关)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的选用跟行业无关。 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和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如印刷机的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的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的配合表面。如回转轴的轴颈、滑动套筒和孔、滑块和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的场合。 最小实体要求常用于保证零件的最小壁厚,以保证必要的强度要求的场合。 可逆要求只用于被测要素,不用于基准要素。 转] 形位公差的包容原则 (2010-03-05 10:42:26) 转载 分类:机械专业学习 标签: 形位公差 包容原则 最大实体原则 杂谈 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国家标准对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相关性要求规定了五种,即:独立原则、包容要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最大实体原则)、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公差原则的选用跟行业无关。 独立原则一般用于非配合零件,或对形状和位置要求严格,而对尺寸精度要求相对较低的场合。如印刷机的滚筒,尺寸精度要求不高,但对圆柱度要求高,以保证印刷清晰,因而给出了圆柱度公差,而其尺寸公差则按未注公差处理。 包容要求主要用于机器零件上的配合性质要求较严格的配合表面。如回转轴的轴颈、滑动套筒和孔、滑块和滑块槽等。 最大实体要求常用于对零件配合性质要求不严,但要求顺利保证零件可装配性的场合。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形位公差标准(GB1184-80) 机械制造中形位误差与圆柱面的尺寸误差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就要考虑,哪些切削表面应加以较严格的控制,并在图样上注出其极限数值。这是由零件在机器上的位置、功用和装配精度要求来决定的。 零件上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在间隙配合中会使间隙分布不均匀,接触不良,从而降低配合精度,加快磨损,减短使用寿命;在过盈配合中,则会使配合各处的过盈量大小不一, 影响连接强度。 零件表面的位置误差,除影响配合以外,还影响机器的装配精度及工作时的运动精度。 1、形位公差等级和数值的选用原则 在GB1184-80中,除位置度用计算得出外,对形位公差规定了12个等级,其中,9~12级的数值较大,可以不再图样上一一标注,而对选定的等级在图样中加以说明。 对于需要在图样中加以较严格控制的形位公差值,应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考虑加工的 经济性和零件的结构、刚性等因素选定,并需注意下列情况。 1)在同一要素上给出的形状公差值应小于位置公差值。 2)圆柱表面的形状公差值(轴线的直线度除外),一般情况下,应小于其尺寸公差值。 3)平行度公差值应小于其相应的距离公差值。 4)对于下列情况,考虑到加工难易程度和其他参数的影响,在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下,适当降低1~1级选用。 A.细长比较大的轴和孔; B.孔相对于轴; C.距离较大的轴或孔; D.宽度较大(一般大于1/2长度)的零件表面;

E.线对线和线对面相对于面对面的平行度及垂直度。 2、形状公差标准 直线度、平面度 主参数L(mm) 公差等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差值(μm) ≤10 0.2 0.4 0.8 1.2 2 3 5 8 12 20 >10~16 0.25 0.5 1 1.5 2.5 4 6 10 15 25 >16~25 0.3 0.6 1.2 2 3 5 8 12 20 30 >25~40 0.4 0.8 1.5 2.5 4 6 10 15 25 40 >40~63 0.5 1 2 3 5 8 12 20 30 50 >63~100 0.6 1.2 2.5 4 6 10 15 25 40 60 >100~160 0.8 1.5 3 5 8 12 20 30 50 80 >160~250 1 2 4 6 10 15 25 40 60 100 >250~400 1.2 2.5 5 8 12 20 30 50 80 120 >400~630 1.5 3 6 10 15 25 40 60 100 150 >630~1000 2 4 8 12 20 30 50 80 120 200 > 1000~1600 2.5 5 10 15 25 40 60 100 160 250 > 3 6 12 20 30 50 80 120 200 300

形位公差分类标注的国家标准

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的形状公差的特征项目分为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14 个,它们的名称和符号如下表所示。

形位公差的定义 直线度- 所有点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公差由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区域来指定 平面度- 表面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平面上,公差由两个平行平面形成的区域来表示。 圆度- 表面上所有点都在圆周上。公差由两个同心圆限制的区域来指定。 圆柱度- 旋转表面上的所有点都与公共轴等距。圆柱公差制定了两个同心圆柱所形成的公差区域,此旋转表面必须在此区域中。 轮廓度- 控制不规则的表面、线条、弧形或普通位面的定义公差方式。轮廓可适用于单个线条元件或者零件的整个表面。轮廓公差指定了沿着实际轮廓的唯一边界。 倾斜度- 表面与轴处于指定角度的情况(与数据平面或轴的角度不是90度)。公差区域是由两个平行平面定义的,这两个平行平面与数据平面或轴成指定的基本角度。

垂直度- 表面或轴与数据平面或轴成直角的情况。垂直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由垂直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定义的区域,或者由垂直与数据轴的两个平行平面所 定义的区域。 平行度- 表面与轴上所有点与数据平面或轴等距的情况。平行度公差指定了下列情况之一:平行于数据平面或轴的两个平面或线定义的区域,或者其轴平行于数据轴的圆柱 公差区域。 同轴度- 旋转表面的所有交叉可组合元素的轴,是数据特征的公共轴。同心度公差指定了其轴与数据轴一致的圆柱公差区域。 位置度- 位置度公差定义了允许其中中心轴或者中心平面偏离真正(理论上正确)位置的区域。基本尺寸建立了从数据特征和相互关联的特征之间的真正位置。位置误差是, 特征与其正确位置间,总的可允许的位置偏移量。对于孔和外部直径这样的圆柱 特征来说,位置度公差通常是特征轴必须在其中的公差区域的直径。对于不是圆 的特征(如槽和短小的突出物)来说,位置度公差是特征的中心平面必须在其中的公 差区域的总宽度。 圆跳动- 提供对表面圆形元素的控制。当零件旋转360度时,该公差是独立应用在任何圆形的计量位置上,应用于在数据轴周围所构造的圆跳动公差,控制了圆度和同轴 度的累计变化。当应用于垂直于数据轴所构造的表面时,它控制平面表面的圆形 特征元素。 跳动- 提供所有表面元素的复合控制。当零件旋转360度时,此公差同时应用于圆形和长轴形特征。当应用于在数据轴周围构造表面时,全跳动控制了圆度、圆柱度、直

8公差等级表

公差等级编辑讨论上传视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公差等级是指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国标规定分为20个等级,从IT01、IT0、IT1、IT2~IT18, 数字越大,公差等级(加工精度)越低,尺寸允许的变动范围(公差数值)越大,加工难度越小。 中文名公差等级外文名grade of tolerance功能精确尺寸精度等级20个等级参考表格GB/T1184-1996 [1] 性质描述机械精度的指标 目录 1 等级划分 2 公差等级表 3 选择原则 4 自由公差的概念 ?基本定义 ?适用范围 等级划分编辑 公差等级的选择及应用 公差等级 应用范围及举例 IT01 用于特别精密的尺寸传递基准,例如特别精密的标准量块 IT0

用于特别精密的尺寸传递基准及宇航中特别重要的精密配合尺寸。例如,特别精密的标准量块,个别特别重要的精密机械零件尺寸,校对检验IT6级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 IT1 用于精密的尺寸传递基准、高精密测量工具特别重要的极个别精密配合尺寸。例如,高精密标准量规,校对检验IT7至IT9级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个别特别重要的精密机械零件尺寸 IT2 用于高精密的测量工具,特别重要的精密配合尺寸。例如检验IT6至IT7级工件用量规的尺寸制造公差,校对检验IT8至IT11级轴用量规的校对塞规,个别特别重要的精密机械零件尺寸 IT3 用于精密测量工具,小尺寸零件的高精度的精密配合以及和C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与外壳孔径。例如,检验IT8至IT11级工件用量规和校对检验IT9至IT13级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与特别精密的P4级滚动轴承内环孔(直径至100mm)相配的机床主轴,精密机械和高速机械的轴颈,与P4级向心球轴承外环相配合的壳体孔径,航空及航海工业中导航仪器上特殊精密的个别小尺寸零件的精度配合。IT4 用于精密测量工具、高精度的精密配合和P4级、P5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和外壳孔径。例如,检验IT9至IT12级工件用量规和校对IT12至IT14级轴用量规的校对量规,与P4级轴承孔(孔径>100mm)

机械专业形位公差表

形位公差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形位公差 tolerance of form and position 包括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任何零件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这些点、线、面称为要素。机械加工后零件的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总有误差,包括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这类误差影响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时应规定相应的公差并按规定的标准符号标注在图样上。20世纪50年代前后,工业化国家就有形位公差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69年公布形位公差标准,1978年推荐了形位公差检测原理和方法。中国于1980年颁布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其中包括检测规定。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称为形位公差

(1)形状公差:构成零件的几何特征的点,线,面要素之间的实际形状相对与理想形状的允许变动量。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 (2)位置公差:零件上的点,线,面要素的实际位置相对与理想位置的允变动量。用来确定被测要素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是零件的几何要素,它是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统称.其分类及含义如下: (1) 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 具有几何学意义的要素称为理想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称为实际要素,通常都以测得要素代替实际要素. (2) 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 在零件设计图样上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被测要素.用来确定被 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称为基准要素. (3)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 给出了形状公差的要素称为单一要素.给出了位置公差的要素称为关联要素. (4) 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 由一个或几个表面形成的要素,称为轮廓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 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称为中心要素 形状公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和圆柱度.其含义和标注如下: 1) 直线度 2) 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只有一种,即由两个平行平面组成的区域,该区域的宽度即为要求的公差值. 3) 圆度 在圆度公差的标注中,箭头方向应垂直于轴线或指向圆心. 4) 圆柱度 形位公差的标注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形位公差内容用框格表示,框格内容自左向右第一格总是形位公差项目符号,第二格为公差数值,第三格以后为基准,即使指引线从框格右端引出也是这样. (2)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箭头必须和有关的尺寸线对齐.只有当被测要素为单段的轴线或各要素的公共轴线,公共中心平面时,箭头可直接指在轴线或中心线,这样 标注很简便,但一定要注意该公共轴线中没有包含非被测要素的轴段在内. (3)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箭头指向一般均垂直于该要素.但对圆度公差,箭头方向必须垂直于轴线. (4) 当公差带为圆或圆柱体时,在公差数值前需加注符号"Φ",其公差值为圆或圆 柱体的直径.这种情况在被测要素为轴线时才有.同轴度的公差带总是一圆柱体,所以 公差值前总是加上符号"Φ";轴线对平面的垂直度,轴线的位置度一般也是采用圆柱体 公差带,需在公差值前也加上符号"Φ".

未注尺寸公差等级表

未注尺寸公差等级表 根据加工方法和装配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IT公差等级值进行尺寸标注,图纸中未标注公差的尺寸需按照GB/T1804-2000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要求,指明公差等级。 线性尺寸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 0~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 级 精密f ±0.05±0.05±0.1±0.15±0.2±0.3±0.5— 中等m ±0.1±0.1±0.2±0.3±0.5±0.8±1.2±2.0粗糙c ±0.2±0.3±0.5±0.8±1.2±2.0±3.0±4.0最粗v —±0.5±1.0±1.5±2.5±4.0±6.0±8.0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0~3 3~6 >6~30 >30 精密f ±0.2±0.5±1.0±2.0中等m 粗糙c ±0.4±1.0±2.0±4.0最粗v 注: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GB/T6403.4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0~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f ±1°±30′±20′±10′±5′中等m 粗糙c ±1°30′±1°±30′±15′±10′ 最粗v ±3°±2°±1°±30′±20′ 一般未注公差图样表示法 在图样标题栏附近或技术要求、技术文件(如企业标准)中注出本标准号及公差等级代号。例如选取中等级时,标注为: GB/T 1804-m 3未注形位公差等级表 图纸中未标注形位公差的结构,需按照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中的等级进行标注。

尺寸链中形位公差的判别与解算

尺寸链中形位公差的判别与解算 杜官将,薛小强 摘要:从零件形位公差要素所采用的公差原则入手,讨论了在尺寸链计算中,是否应该考虑形位公差的影响以及形位公差组成环性质的判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公差原则,形位公差;尺寸链 中囤分类号:TG80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机械加工或装配的过程中,尺寸链是求解工序尺寸或装配精度的重要手段。在查找尺寸链组成环时,除了零件上的长度尺寸外,还经常涉及到零件上的形位公差。尺寸精度、形位精度是保证机械零件功能要求的基础,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公差原则是处理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关系的重要原则。以往在计算尺寸链时,通常把与线性尺寸环相连接的零件要素作为具有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来处理,或把形位公差包含在尺寸公差之内处理。随着检测技术以及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在工程中若回避或忽略形位误差的影响,可能会造成零件的报废或产品不合格,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文献[1,2]等对形位公差在尺寸链中的处理作了有益的探索,但主要针对同轴度、对称度等少数形位公差,缺乏较全面的分析。本文从零件形位公差要素所采用的公差原则入手,理清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形位公差是否应该计入尺寸链,以及尺寸链中形位公差环性质的判别方法,从而为涉及形位公差的尺寸链的求解提供思路。 1 形位公差作为尺寸链组成环的条件 由于零件功能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公差原则也不同[3]。公差原则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相关原则又可分为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根据零件尺寸及形位公差所采用的公差原则.在建立尺寸链的过程中,对形位公差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1.1 对于按包容要求设计的零件要素 包容要求是被测实际要素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实体边界的一种要求,它只适用于单一尺寸要素(圆柱面、两平行平面)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之间的关系。采用包容要求的尺寸要素,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代号后加注符号“E”。包容要求的实质就是用零件的尺寸公差控制其形位公差,因此,形位公差不会对封闭环产生影响,在尺寸链的建立过程中,只需计入零件的尺寸及公差,而相应的形位公差不应计入尺寸链。 1.2对于按独立原则设计的零件要素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各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都是独立的,应该分别满足各

标准尺寸公差

0-500mm, 4-18级精度标准公差表。 基本尺寸 公差值 IT4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IT13 IT14 IT15 IT16 IT17 IT18 大于到μm mm - 3 3 4 6 10 14 25 40 60 0.10 0.14 0.25 0.40 0.60 1.0 1.4 3 6 4 5 8 12 18 30 48 75 0.12 0.18 0.30 0.48 0.75 1.2 1.8 6 10 4 6 9 15 22 36 58 90 0.15 0.22 0.36 0.58 0.90 1.5 2.2 10 18 5 8 11 18 27 43 70 110 0.18 0.27 0.43 0.70 1.10 1.8 2.7 18 30 6 9 13 21 33 52 84 130 0.21 0.33 0.52 0.84 1.30 2.1 3.3 30 50 7 11 16 25 39 62 100 160 0.25 0.39 0.62 1.00 1.60 2.5 3.9 50 80 8 13 19 30 46 74 120 190 0.30 0.46 0.74 1.20 1.90 3.0 4.6 80 120 10 15 22 35 54 87 140 220 0.35 0.54 0.87 1.40 2.20 3.5 5.4 120 180 12 18 25 40 63 100 160 250 0.40 0.63 1.00 1.60 2.50 4.0 6.3 180 250 14 20 29 46 72 115 185 290 0.46 0.72 1.15 1.85 2.90 4.6 7.2 250 315 16 23 32 52 81 130 210 320 0.52 0.81 1.30 2.10 3.20 5.2 8.1 315 400 18 25 36 57 89 140 230 360 0.57 0.89 1.40 2.30 3.60 5.7 8.9 400 500 20 27 40 63 97 155 250 400 0.63 0.97 1.55 2.50 4.00 6.3 9.7 注:基本尺寸小于1mm时,无IT14至IT18。 根据国际标准,以下为线性尺寸未注公差的公差表。 这个未注公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尺寸。这些极限偏差适用于:?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 ?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标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 ?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这些极限偏差不适用于: ?已有其他一般公差标准规定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括号内的参考尺寸; ?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表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 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f(精密级)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 m(中等级) ±0.1 ±0.1 ±0.2 ±0.3 ±0.5 ±0.8 ±1.2 ±2 c(粗糙级) ±0.2 ±0.3 ±0.5 ±0.8 ±1.2 ±2 ±3 ±4 v(最粗级) - ±0.5 ±1 ±1.5 ±2.5 ±4 ±6 ±8 表2 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 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f(精密级) ±0.2 ±0.5 ±1 ±2 m(中等级) c(粗糙级) ±0.4 ±1 ±2 ±4 v(最粗级) 表3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 长度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f(精密级) ±1°±30' ±20' ±10' ±5' m(中等级) c(粗糙级) ±1°30' ±1°±30' ±15' ±10' v(最粗级) ±3°±2°±1°±30' ±20' 角度尺寸的长度按角度的短边长度确定,对于圆锥角按圆锥素线长度确定。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最新版的) 标准概括介绍: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变更 1.《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历史 我国《机械制图》标准的变更时间表 颁发时间主要内容颁发部门说明 1951年13项《工程制图》标准。政务院财经委员会以第一角画法为我国《工程制图》的统一规则,从而扭转了我国机械图样中第一角和第三角画法并用的混乱状态。 1956年21项《机械制图》部颁标准。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属于前苏联的ΓOCT体系。 1959年19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第一套国标)。国家科委 1970年修订了1959年的国家标准,共7项,在全国试行。中国科学院 1974年在1970年基础上扩充为10项,正式转正发布。原国家标准计量局 1983~1984年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原国家标准计量局1985年开始实施,这套标准是跟踪国际标准(ISO)的,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 1993~2003年陆续修订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绝大部分已与国际标准(ISO)接轨,1985年实施的17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有14项被取代。 2.新旧标准的对照 1985年实施标准与现行标准对照表 分类1985年实施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编号现行《机械制图》 国家标准名称 基本规定GB/T 4457.1-1984 ※GB/T 14689-1993 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GB/T 4457.2-1984 ※GB/T 14690-1993 技术制图比例 GB/T 4457.3-1984 ※GB/T 14691-1993 技术制图字体 GB/T 4457.4-1984 ※GB/T 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 GB/T 4457.4-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图线 GB/T 4457.5-1984 GB/T 17453-1998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面区域的表示法 GB/T 4457.5-1984 机械制图剖面符号 基本表示法GB/T 4458.1-1984 ※GB/T 17451-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4458.1-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视图 GB/T 17452-1989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4458.6-2002 机械制图图样画法剖视图和断面图 GB/T 16675.1-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1部分:图样画法 ——GB/T 4457.2-2003 技术制图图样画法指引线和基准线的基本规定 GB/T 4458.2-1984 ※GB/T 4458.2-2003 机械制图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及其编排方法 GB/T 4458.3-1984 GB/T 4458.3-1984 机械制图轴测图 GB/T 4458.4-1984 ※GB/T 4458.4-2003 机械制图尺寸注法 GB/T 16675.2-1996 技术制图简化表示法第2部分:尺寸注法 GB/T 4458.5-1984 ※GB/T 4458.5-2003 机械制图尺寸公差与配合注法 ——GB/T 15754-1995 技术制图圆锥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31-1983 ※GB/T 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特殊表示法GB/T 4459.1-1984 ※GB/T 4459.1-1995 机械制图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

未注尺寸、形位公差GB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mm)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精密 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粗糙 e ±0.2 ±0.3 ±0.5 ±0.8 ±1.2 ±2 ±3 最粗v -- ±0.5 ±1 ±1.5 ±2.5 ±4 ±6 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GB/T1804-2000) mm 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 f ±0.2 ±0.5 ±1 ±2 中等 m 粗糙 e ±0.4 ±1 ±2 ±4 最粗 v 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GB/T1804-2000)公差等级 基本尺寸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o ±30′ ±20′ ±10′ ±5′ 中等 m 粗糙 e ±1o30′ ±1o ±30′ ±20′ ±10′ 最粗v ±3o ±2o ±1o ±30′ ±20′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K直线度和平面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3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0.8 1.2 1.6 垂直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2 0.3 0.4 0.5 K 0.4 0.6 0.8 1 L 0.4 1 1.5 2 对称度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5 K 0.6 0.8 1 L 0.6 1 1.5 2 圆跳动的未注公差值(GB/T1184-1996)(mm)公差等级圆跳动公差值H 0.1 K 0.2 L 0.3 3.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公差原则的定义 定义:处理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关系的规定。 分类: 1、体外作用尺寸 单一要素的作用尺寸简称作用尺寸MS。是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的综合结果。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称为体外作用尺寸,即通常所称作用尺寸。 图例 局部实际尺寸和单一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2、关联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 是局部实际尺寸与位置误差综合的结果。是指结合面全长上,与实际孔内接(或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大(或最小)的理想轴(或孔)的尺寸。而该理想轴(或孔)必须与基准要素保持图样上给定的功能关系。 图例 关联体外作用尺寸 3、体内作用尺寸 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孔)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轴)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称为体内作用尺寸。

4、最大实体状态(尺寸、边界) 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时的状态。 最大实体尺寸(MMS):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min) 边界: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 最大实体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 5、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尺寸、边界) M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 MMVS=MMS±t形·位 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 dMV =dfe=da+f =dM + t =dmax + t DMV=Dfe=Da-f =DM–t =Dmin- t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单一要素)

标准公差等级表

最新的标准公差等级表 GB/T1804-2000 线形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精密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2 粗糙c ±0.2 ±0.3 ±0.5 ±0.8 ±1.2 ±2 ±3 ±4 最粗v ±0.5 ±1 ±1.5 ±2.5 ±4 ±6 ±8 (GB/T1804-2000)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f ±0.2 ±0.5 ±1 ±2 中等m 粗糙c ±0.4 ±1 ±2 ±4 最粗v 注: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GB/T6403.4 (GB/1804-2000)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长度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f ±1° ±30′ ±20′ ±10′ ±5′

中等m 粗糙c ±1°30′ ±1° ±30′ ±15′ ±10′ 最粗v ±3° ±2° ±1° ±30′ ±20′ (GB/T1184-1996)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2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0.8 1.2 1.6 (GB/T1184-1996)垂直度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2 0.3 0.4 0.5 K 0.4 0.6 0.8 1 L 0.6 1 1.5 2 (GB/T1184-1996)对称度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5 K 0.6 0.8 1 L 0.6 1 1.5 2

根据国际标准尺寸公差表

根据国际标准,以下线性尺寸未注公差的公差表。 这个线性尺寸未注公差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尺寸。这些极限偏差适用于非配合尺寸。 表1 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 000 >1000~2000 >2000~4000 f(精密级)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 m(中等级) ±0.1 ±0.1 ±0.2 ±0.3 ±0.5 ±0.8 ±1.2 ±2 c(粗糙级) ±0.2 ±0.3 ±0.5 ±0.8 ±1.2 ±2 ±3 ±4 v(最粗级) - ±0.5 ±1 ±1.5 ±2.5 ±4 ±6 ±8 表2 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f(精密级) ±0.2 ±0.5 ±1 ±2 m(中等级) c(粗糙级) ±0.4 ±1 ±2 ±4 v(最粗级) (GB/T1804-2000)线形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精密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2 粗糙c ±0.2 ±0.3 ±0.5 ±0.8 ±1.2 ±2 ±3 ±4 最粗v ±0.5 ±1 ±1.5 ±2.5 ±4 ±6 ±8 (GB/T1804-2000)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f ±0.2 ±0.5 ±1 ±2 中等m 粗糙c ±0.4 ±1 ±2 ±4 最粗v 注: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GB/T6403.4 (GB/1804-2000)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长度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 ±30′ ±20′ ±10′ ±5′ 中等m 粗糙c ±1°30′ ±1° ±30′ ±15′ ±10′ 最粗v ±3° ±2° ±1° ±30′ ±20′ (GB/T1184-1996)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