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应急预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川区大坪、黄泥垭隧道工程
防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交通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南川区大坪、黄泥垭隧道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4年 07 月 10 日
防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方针,贯彻“有备无患,常抓不懈,反应敏捷,救治坚决”的原则,重视生命,重视预防,科学分析,预案周到,统一指挥,准备充分。一旦出现险情,做到领导有力,组织有方,救治有效,处理到位。
2.应急策划
2.1.制定预案的原因和目的
根据设计文件,隧道穿越地层由老到新为:寒武系上统后坝组(∈
)、毛田组(∈3m),其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等,以及3h
第四系残坡积土(Q4el+dl)、崩坡积(Q4c+dl)、填土层(Q4me),现将各岩、土层工程基本特征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1)寒武系上统毛田组后坝组(∈3h)
灰—深灰色中厚~块状白云岩,偶夹薄层状含泥质白云岩,具砂状感,部分具角砾状和空洞构造。
(2)寒武系上统毛田组(∈3m)
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夹灰岩,具条带状构造,含燧石团块。
(3)路线区第四系(Q4)
按成因类型分为残坡积层、崩坡积层、填土层等,其中以残坡积层为主。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和出口斜坡上。洞身段分布的残坡积层、崩坡积层对隧道无影响。
①残坡积层(Q4el+dl): 紫红色、灰褐色,可塑~硬塑状,含少量碎颗
粒及植物根系。
②崩坡积层(Q4col+dl):岩性为块石土,充填粘土,结构松散,一般厚
0.5~2.0m。
③填土层(Q4me):岩芯为素填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灰岩碎、块石组成,厚度0.5~1.5m,
根据本标段地质构造和不良工程和水文地质情况,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制定防坍塌应急预案。
2.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见下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图)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2.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和预防
2.3.1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根据设计地质勘探资料和类似地质条件下施工经验分析判断,并经危险源辨析、评价,本项目施工中突发坍塌为重大危险源,为可能发生
的、必须认真应对的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
2.3.2坍塌事件预防措施和方案
2.3.2.1对预计极有可能坍方段,应事先在洞口准备好急救器材、药品等急救物资和设备,洞保持通信畅通,调度室24小时值班,发生坍方时由洞口调度起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单位汇报。
2.3.2.2密切监视和及时反馈围岩坍塌前兆。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坍方,有以下一些征兆: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等都是即将发生坍方的前兆;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坍方;围岩节理面裂缝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坍方;支护结构变形(钢架接头挤偏或压劈、喷射混凝土出现明显裂纹或剥落等),甚至发出声响,有坍塌的可能;围岩或支护结构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率大于0.2mm/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0.1mm/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有可能出现失稳坍方,如出现加速收敛现象,则表明坍方已经临近。发现以上坍塌征兆须立即报告现场负责人,以便紧急处置。
2.3.2.3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
2.3.2.4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
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2.3.2.5开挖时,依据不同地质情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超前预注浆固结围岩、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要求,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期间,洞口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2.3.2.6偏压隧道靠里侧先行。施工中先行开挖靠里侧隧道,以使围岩力部分释放后减弱偏压的强势,以利于偏压隧道的施工安全。
2.3.2.7反压回填段及穿越崩塌体段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地质情况,采取锚杆加固或申请变更采取诸如对地表及洞身段系统深孔注浆加固等措施先行于地面进行处理,洞施工在接近段采取相应要求措施,按设计要求作长管棚或确保安全的方案通过。
2.3.2.8洞口段V级围岩段掘进施工,先做好超前支护,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2倍洞室尺寸,为减少爆破对中隔墙的扰动,单侧壁导洞及导洞外侧洞室均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左右洞掌子面间距应保持在25m左右。IV级围岩段掘进施工,亦应先做好超前支护,先行施工隧道采用上下断面法开挖,上下断面间距应大于10m,后行施工隧道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导坑外侧均采用上下台阶开挖,外侧掌子面间距控制在1~2倍洞室尺寸。
2.3.2.9由项目部安质部对施工队、班组直至每个在岗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在施工中进行书面交底,并实行签名制度。确保各级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每一位工人都应知、应会本工序、本岗位安全生产注意事项和安全生产方法及工艺,确保施工中人员、机械的安全。
3应急准备
3.1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建
副组长:项目总工良平
副组长:安全工程师高远智
下设:
抢险组,组长:志文,组员30人
安全保卫组,组长:蒲太平,组员5人
后勤保障组,组长:周阳启,组员10人
医疗救护组,组长:严万荣,组员10人
善后处理组,组长:娄进,组员5人
组员:由各施工班组抽调组成,其中开挖班20人,支护班20人,衬砌班20人。
3.1.2应急小组职责
3.1.2.1抢险组:组织实施抢险行动,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3.1.2.2安全保卫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