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四诊”模式指导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四诊”模式指导策略
3350310
【摘要】
如今,幼儿园的自主性游戏开展得轰轰烈烈,基于笔者对于现实游戏问题的种种反思,尝试在大班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实施“望”、“闻”、“问”、“切”的四诊策略,提高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能力,推进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发展,还原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目的在于让游戏褪去“虚假”的外衣,回归它本真的游戏精神。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幼儿园大班四诊指导策略
【正文】
从幼儿的角度,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自愿发起,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

这种看法着重指幼儿自己进行的教师较少干预的游戏。

从教师的角度,自主性游戏是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与学习彼此的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1在户外大区域游戏思潮的冲击下,我们不得不反思已有的自主性游戏现状,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却找不到价值,看上去很有型但是看不到所谓的自主,目前,笔者在游戏的观摩和实践中不禁反思。

一、自主性游戏的问题剖析
(一)问题一:是谁在限制幼儿游戏?
1崔薇薇.“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研究”文献综述.早期教育.2001.01
幼儿的游戏开始前,教师创设了丰富材料,莲都一日游、莲都快递等游戏区域都人为的固定不得有变化,人员的分配由老师统一调配,试问:这样的游戏是孩子们真正想要玩的吗?我们是不是应该倾听一下孩子们真正想玩什么,可以怎么玩?再来思考如何选择游戏材料,共同创设孩子们想要的游戏
环境。

有时候,游戏的过多准备无
形地让教师背上沉重的“包袱”,
害怕游戏会“乱场”、“失控”,因
此也常常不自觉地限制了孩子的
游戏。

(二)问题二:是谁在导演幼
儿游戏?
游戏开展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规则维系游戏的展开,如送奶工,酸奶1元1杯,可乐2元1杯,教师明码标价展板呈现。

于是,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环境中开始遵循着教师预设的规则一遍一遍地“演绎”着游戏,这样的游戏,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重要地位,游戏主体性缺失严重。

幼儿玩游戏,强调自主性的游戏中,他们有自己支配和选择游戏的权利,游戏计划不再是教师事先凭主观想像制订的,而是根据孩子在游戏中的需要及存在的问题来制订计划,促使他们在已有经验中不断地生成新的计划,满足发自内心的游戏愿望和需要。

这样,才能避免游戏指导的盲目性和导演性。

(三)问题三:是谁在干扰幼儿游戏?
游戏的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总是会发生不可预测的问题,然而教师有时候总是会按耐不住自己的内心,过多干预他们的游戏,有时候善意的提醒却失去考验孩子的探究的机会,有时候一个否定的眼神就会减退孩子尝试探究的欲望,当孩子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中,总有不同的声音在干扰着他们。

当然,并不是说教师不要干预,适时适地的介入还是需要的。

这些疑问的背后,教师作为游戏的组织者确实值得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屡屡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呢?关键在于教师
对于幼儿作为游戏主体性的认
识还不够,在自主性游戏中应以
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主导,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错
位。

在不少角色游戏活动过程
中,“主导”限制了游戏,“主体”
成了表演的工具,教师善意的
“包办代替”让自主性游戏陷入
了尴尬的境地。

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了。

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合称四诊(four diagnostic meth ods)。

英国有关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的研究认为,户外游戏较室内游戏有着更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户外游戏中儿童的自主性增强。

户外游戏中儿童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领地”,因而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笔者试图以户外自主性游戏为载体,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大量丰富的长条积木、木梯、轮胎、低结构材料等,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由组合同伴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游戏。

我们知道,5-6岁幼儿的游戏主题相对稳定、交往技能增强,在大班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实施“望”、“闻”、“问”、“切”四诊策略,试图提高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能力,同时推进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发展,促进教师和孩子在游戏中共同成长。

二、大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四诊”策略
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

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2我们主要采用定点观察和追踪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对有价值的生成点进行
2邱学青. 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学前教育研究.2001.06
跟踪和记录,主要以游戏“滑滑梯”为例。

(一)“望”即观察,是了解幼儿游戏兴趣的前提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游戏,可以更好地
理解游戏的内在意义、游戏发展的水平。

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可
以知道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游戏主题、
游戏区域、玩伴以及他们与玩伴间的相
互关系等。

大班的自主性游戏在幼儿园
的探索区开始了。

描述:孩子们第一次看到那么多不同大小、形状的木质材料,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个个从雨篷下搬运出很多木梯,一会儿工夫,自己面前就堆成了一座小桥,大家只在乎搬运积木,但却不知该从何下手。

分析:看得出,一开始感知新材料成为孩子的兴奋点,他们满足于搬进搬出,摸摸这块,拿拿那块。

实质上他们在熟悉材料,感知材料的特征,尤其是不同形状的长短积木一下子吸引着孩子,对材料的熟悉过程是游戏必须经历的。

对于大班来说,熟悉材料的过程非常快,接下去老师马上发现游戏慢慢在开始,如果果和橙橙用轮胎、梯子搭起了跷跷板,一开始坐在轮胎上不平整很不舒服,果果想出了用长条的积木一块块铺平,这下坐起来就舒服多了。

而畅畅和朵朵则用积木搭起了高跷,还尝试走了起来。

“望”是四诊策略的第一步,“一
望”安全,“二望”游戏整体情况。

这时的“望”教师只需看孩子拿着的
积木怎么玩。

不干预孩子的游戏,观
察孩子与材料的熟悉过程,发现幼儿
游戏主题的生成,以扫描式的角度关
注游戏,了解并掌握游戏的大致情
况,尤其搜索幼儿有价值的游戏的生成点或者游戏者,果果的行动引起了教师的特别关注。

(二)“闻”即倾听,是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闻”在这整个过程中,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静静地站在他(她)的旁边倾听,给他以精神上的支持,同时收集听到的信息。

描述:孩子自发组起了小队,果果、橙橙、朵
朵、畅畅是一组,分好了任务,他们有的拿梯子、
有的拿轮胎、有的拿饮水机空桶,还有的拿长木板,
果果说:“我们来搭一个滑滑梯吧!“果果推来了3
个轮胎,叠放在一起,朵朵马上说:“我有一个好
办法,我们做个楼梯,这样就可以爬到滑滑梯上去
了。

”于是1个、2个、3个阶梯式的楼梯形成了。

畅畅小心翼翼地走上去,橙橙看见了说:“不行,
这样我的脚会掉到轮胎中间去的。

”果果说:“我们
用木板把轮胎铺平。


说着大家马上动工,分别用木板铺好了一楼、二楼、三楼的楼梯,接下去的任务是搭滑滑梯。

果果说:“我来放木板。

”最下面他用上了4条最长条的木板,可是上方木板不是太长就是太短,不能连接在一起,“扑通”一下掉下去了,果果自语道:“糟糕,又掉了。

为什么木板老是要掉下去?”组里的成员一个个都去别的地方玩了,只有果果还在专注地搭着他的滑滑梯。

分析:孩子们自己发起搭建“滑滑梯”,“闻”见孩子们游戏中的对话,教师已经发现孩子已经完成滑滑梯的上楼梯的部分,并且用木块解决了轮胎台阶的行走问题。

然而在尝试铺设滑梯主体的时候出现了问题。

此时,教师并没有的干预,只是静静地聆听,给他更多的探索空间,让他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也特别关注到能持续探究的孩子——果果。

“闻”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幼儿游戏的语言,在孩子的游戏语言中“一闻”孩子的兴趣点,“二闻”游戏的动机,“三闻”游戏的进展,了解游戏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趋势,这时教师应该学会等待和倾听,通过倾听捕捉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而这种倾听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通过科学的、持续地观察,预见幼儿可能
产生的问题,这种倾听正是在等待时机,为“问”和“切”做好准备。

(三)“问”即询问,是探究幼儿游戏问题的根本
“问”是一种介入,用语言平
等地询问,证实教师的猜测,一
方面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游戏本
意,另一方面试图引发幼儿找到
问题的关键,助推游戏的进程。

描述:果果又搬来了材料,
这下把滑滑梯给建造好了,其他
小朋友都给吸引过来了,在他的指挥下一一排好队伍滑滑梯。

孩子们尝试往下滑,但是一块块木板就马上七零八落了,他们又开始调整积木,这次上面放最长的,下面则放短的,可是也掉下来了,于是他们把积木横着放,一块接一块。

果果上去一滑,积木又散了。

教师轻声问果果:“用什么办法来固定滑梯才能不动呢?”果果说:“用什么来固定呢?有了——。

”于是他们去找材料了,橙橙拿来一个个圆形的木桩,朵朵拿来了空饮水桶,畅畅拿来了一个大轮胎,他们开始一个个尝试,挑选最适合的材料。

最终决定把两个轮胎压在梯子的底部,顶住木板。

分析: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相统一的结果,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关系。

游戏中的儿童往往
自己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当他们不满足于已经达到
的水平时,就有了发展的内在需求,开始朝向新的
水平进行自我挑战,而这一新水平恰恰是每个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师介入幼儿游戏,要既能
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又能推进幼儿的发展,首先
就是对介入时机的判断,这个时机就是把握幼儿的
最近发展区。

看上去不错的滑梯经不起“玩”,问
题的症结在于滑梯的下端没有固定,教师的“问”,
一下子让果果关注到问题的关键,引发孩子们不停地尝试各种材料,直到找到最合适的材料——两个轮胎,搭建滑滑梯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感知、体验、尝试、挑战、坚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材料,而且在
“如何让木板固定”的问题上作了深度的探究。

适当地“问”不但关注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对于增进师幼之间的情感更是不可多得的沟通。

果果的不放弃是对游戏的渴求,是对探索的坚持,是对游戏精神的固守,难能可贵。

《纲要》中提到:“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这种适当地应答需要教师在“望”、“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问”,激发幼儿进行有目的地对游戏问题的深度探究。

(四)“切”即反思,是推进幼儿游戏进程的手段
“切”,就是给游戏“搭脉”,
每一次游戏后的反思是必须的,精
彩的、遗憾的游戏片段都能让教师
进行分析和解读,理解孩子的需要,
如“滑滑梯”游戏对于大班幼儿来
说有价值吗?答案不言而喻。

其实
在“滑滑梯”建构过程中,孩子们
对于斜坡的搭建总是失败的原因在
哪里呢?这个滑梯经不起幼儿的“亲身体验玩”,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的关键教师需要沉淀和反思,以便在下次游戏的时候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支持。

作为教师,“切”中孩子的游戏热点,把关键问题重新抛给大班孩子,大班的孩子在游戏中喜欢挑战自我,如“你能用最少的积木完成滑滑梯吗?”“你让滑滑梯更加牢固吗?”“谁能想出其他的滑滑梯吗”?下一次的游戏中,教师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开始选择最长的木板来铺设滑梯,这样滑梯的稳定性更好,而且孩子们通过“试玩”来验证滑滑梯的牢固度,虽然这样的“滑梯”总是经不起许多孩子的“试玩”,但是在找材料—搭建—试玩—修补—试玩的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专注、持续地调试自己的游戏行为,把游戏进行到底。

陈鹤琴教育思想中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

在自由和规则之间,在幼儿自发生成的“滑滑梯”的游戏中,教师把自主权给予幼儿并非教师什么都不管,而是观察(望)、倾听(闻)、理解幼儿的游戏,根据需要适当地介入游戏(问),不断反思(切)进行价值判断和关键问题梳理,从而助
推游戏获得有意义的提升。

当然,游戏中的“望”、“闻”、“问”、“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游戏场景,有时也会相互结合,有时也可以交叉进行,目的不仅是还幼儿游戏的自主,还给予他们富有价值游戏的体验和成功感。

三、实施“四诊”策略的实践反思
(一)“四诊法”为评价游戏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望”、“闻”可以让教师掌握大量的资料,为评价幼儿游戏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看”和“听”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观察得越仔细,获得的信息越全面,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评价也就越准确、越客观。

对于户外自主性游戏来说,大班幼儿思路极其开阔,有着很强的创造性。

孩子创造了“野战区”、“游乐园”、“家”、“轮胎搬运工”等富有意义的游戏点,教师要接纳、支持和鼓励幼儿以不寻常的、创造性的方式创建主题、使用材料。

“儿童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好幼儿游戏的“生成点”。

果果是个能力出色的孩子,而其他的孩子同样有闪光的地方,教师要以肯定、赞赏、接纳的方式尊重他们在游戏中的需要。

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发展。

(二)“四诊法”为幼儿发展提供了多元的可能。

游戏给予幼儿发展提供了多种
可能性,户外自主性游戏中,“四
诊法”以观察入手、适当介入的方
式,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重点关
注孩子与材料、同伴、教师等互动
中促进发展。

实施“四诊法”过程
中我们的孩子是自主的,他们得到
教师的专业引领,获得多元成长。

首先促进幼儿合作等良好的社会性能力。

例如:搭了独木桥,大家一起来走走;在搭建的城堡里扮家家;搭了防空洞,引来大家玩“打仗”游戏;还有的孩子做了滑雪板来滑雪;这些游戏为幼儿提供合作、交流、协商的机会,获得主动发展;其次提升了认知能力,滑滑梯游戏中的轮胎台阶需要幼儿对序列的认知,滑梯斜面的搭建隐含了数量、对称等认知元素;再次,游戏促进了学习品质的发展。

孩子在游戏中敢于尝试的态度,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和精神,都是宝贵的学习品质。

幼儿只有在自主、开放的游戏氛围
中,才能玩出智慧,才会更好地发挥自
己的潜能。

我们为孩子提供的场地平
整、安全、视野宽阔,各种户外游戏材
料摆放有序、便于孩子取放、整理,因
为整理材料同样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
学习。

(三)“四诊法”促进了教师对游戏的指导能力。

“四诊法”促进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能力,从“看不懂”到“看得懂”,从“想不清”到“想明白”,教师也在“望、闻、问、切“中发生着变化。

第一,利于教师把握游戏的主体性原则。

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宗旨,户外自主游戏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主动参与的方法,拓展为幼儿提供操作、思考、交流与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幼儿实现把活动内容和对象内化为自己的态度、能力和习惯。

第二,利于教师采用启发性原则。

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对“滑滑梯”等游戏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并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或方法,而是“切中要害”、旁敲侧击来引发幼儿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幼儿的共同点,又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四、尾声
自主性游戏中的“望”、“闻”、“问”、
“切”四诊策略让教师的指导方式从“高
预设”再向“多生成”转变,从“重结
果”再向“重过程”转变,从“瞎指挥”
再向“善指导”转变。

不仅提高教师的游
戏指导能力,更可贵的是培养了幼儿游戏中自主意识、探究精神等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使之成为幼儿发展的内驱力,不断地促进多元发展。

孩子们一个个就像阳光下的搬运工,在春日温暖的照耀下,户外自主游戏快乐且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蔡春美洪福财《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
2.12.
2. 英Sheila Riddall-Leech 著《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8.01.
3. 董旭花《幼儿园游戏》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12.
4. 洪晓琴徐泽民《快乐玩有效学——幼儿生成活动回应策略研究》.上海教
育出版社 .2008.03.
5. 周红:《促进者——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6. 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实现条件》.学前教育研究,2008.01.
7.崔薇薇.“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研究”文献综述.早期教育.20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